在夏晚晴的专属录音棚里,四周的吸音棉墙面呈现出一种柔和的浅灰色调,仿佛给整个空间披上了一层静谧的纱幕。
她戴着专业的监听耳机,指尖在调音台上轻轻敲击着节拍,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渡口》Live版的音轨波形,红色的峰值线在“春潮带雨晚来急”那句明显低了半格。
夏晚晴皱起眉头,仔细聆听着耳机里的声音,然后果断地摘下耳机,对录音师说道:“这里的气声还是太飘了,没有完全沉下去。”她的声音清澈而果断,透露出对音乐的敏锐感知。
录音师点点头,表示理解她的意见。夏晚晴接着说:“把伴奏的三弦再推前0.5db,我试着用鼻腔带点共鸣,让尾音更沉一些,就像西安碑林的碑刻一样,看着轻盈,实则有沉甸甸的份量,能够压得住场子。”
录音师迅速调整着参数,夏晚晴则闭上眼睛,默默感受着音乐在脑海中的回响。就在这时,录音棚的门被轻轻推开,发出一阵轻微的声响。
岳川抱着一个平板电脑走了进来。他的步伐轻盈,仿佛生怕打扰到正在专注工作的夏晚晴。
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正播放着《侠客行》片尾动画的初剪素材。画面中,西安皮影戏的“石破天”在幕布上欢快地蹦跳着,肉夹馍灯笼的影子也随着他的动作摇晃得格外鲜活,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股热闹的氛围。
他没打扰夏晚晴,找了个角落的沙发坐下,指尖在屏幕上划动,给皮影的云海图层加了点淡蓝色,是之前大理扎染的色调。
夏晚晴第二遍录制时,岳川悄悄打开了录音功能。
她的声音混着三弦的清亮,鼻腔共鸣让“野渡无人舟自横”多了层温润的质感,像雨水漫过青石板,比 studio 版更有现场的呼吸感。
录完,她转头看见岳川,挑了挑眉:“偷录我唱歌?小心我告你侵权。”
“哪敢。”岳川把平板递过去,“给你看《侠客行》的片尾素材,用了西安皮影戏的片段,刚才听你加了鼻腔共鸣,突然想在皮影动效里加段三弦滑音,跟你的歌声呼应。”
夏晚晴看着屏幕里的“石破天”啃着肉夹馍皮影,忍不住笑:“这个‘肉夹馍灯笼’得保留,比纯古风的灯笼有意思。对了,三弦滑音别太长,像我刚才唱‘舟自横’的尾音那样,点到为止就行——音乐和画面得互相让着,才不抢戏。”
她指尖在平板上点了点,指出皮影动作和音乐节奏的错位处:“这里‘石破天’抬手的动作,得跟三弦的重音对齐,不然看着别扭。你让动画师调整下帧频,我下午有空,可以对着皮影唱一遍《挑山谣》,让他们跟着音轨卡节奏。”
岳川点头时,助理送来两份外卖——是夏晚晴常点的牛肉汤饭,她特意让多加了份辣白菜,知道岳川爱吃。“刚收到出版社的消息,”她把辣白菜推过去时,指腹蹭到了杯沿的糖渍,“《边城》特别版附的定妆照明信片,在二手平台炒到了原价三倍,粉丝还在催‘皮影主题’的新周边。”
“周边的事让林野盯。”岳川咬了口汤饭里的牛肉,“他昨天说想把西安皮影的图案印在帆布包上,再绣个迷你‘猫侠客’,应该能火。”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叠的纸,“早上收到个粉丝的手作,是用皮影边角料拼的‘渡口小船’,船帆上写着《渡口》的歌词,你看能不能用在Live版的背景视频里?”
纸上的小船,皮影材质透着半透明的黄,歌词是用黑色马克笔写的,字迹稚拙却认真。夏晚晴摸了摸皮影的纹路,突然说:“可以让凌薇拍组特写,做成动态背景——小船顺着歌词飘,到‘春潮带雨’那句时,镜头拉远,露出大理的洱海,跟皮影的质感形成对比。”
正说着,夏晚晴的经纪人发来微信,附了个音乐节目邀约函——《国风新声》想请她唱《渡口》,还希望加入秦腔元素,跟窦老合作。“窦老的板胡配我的歌?”她看着邀约函,眼里亮了亮,“得跟他商量下,秦腔的‘苦音’别太浓,不然会盖过《渡口》的柔,就用西安皮影戏里那段‘二六板’的节奏,正好搭。”
岳川凑过来看邀约函,手指点在“合作舞台”那栏:“可以把林野的皮影帆布包当舞台道具,背景屏放《侠客行》的皮影动画,这样文化元素就串起来了——你的歌、窦老的板胡、皮影的江湖,全在一个舞台上。”
下午两点,夏晚晴如约去跟动画师对接皮影节奏。她坐在调音台前,对着平板里的皮影画面清唱《挑山谣》,唱到“石阶啃着脚底”时,特意加重了“啃”字的咬字,动画师立刻同步调整“石破天”爬坡的动作帧,让皮影的脚步正好踩在歌词的重音上。
岳川则在旁边整理粉丝的手作素材——除了“渡口小船”,还有个来自黄山的挑山工手作:用松针编的侠客岛模型,船帆上写着“山的根”,正是《挑山谣》里的词。“这个可以放在联展的‘粉丝创意区’,”他把模型递给林野(林野刚从西安赶回来送皮影素材),“跟大理阿妹的扎染模型放在一起,凑个‘江湖手作角’。”
傍晚,《渡口》Live版的最终版混缩完成。夏晚晴和岳川坐在录音棚的沙发上,闭着眼睛听完整首。三弦的滑音裹着她的鼻腔共鸣,结尾处还悄悄加了段西安皮影戏的板胡余韵,像风吹过碑林的飞檐。
“成了。”夏晚晴睁开眼,眼里带着点笑意,“明天把音频发给《国风新声》的导演,再跟窦老约个时间,碰下合作舞台的细节。”
岳川把平板里的《侠客行》片尾动画调出来,皮影“石破天”正举着肉夹馍,对着碑林的碑刻鞠躬。“动画师说后天能出成片,”他把平板递过去,“到时候你去看初剪,顺便把Live版的背景视频也定了——粉丝的‘渡口小船’得放最前面,那是最踏实的江湖气。”
夏晚晴接过平板,指尖在皮影“石破天”的布贴处碰了碰——那是小豆子绣的“侠”字,歪歪扭扭,却比任何设计都鲜活。录音棚的窗外,夕阳正慢慢沉下去,把玻璃染成了暖橙色。没有预设的宏大计划,只有当下的音频、动画和即将到来的合作细节,像《渡口》的调子那样,温柔又扎实地往前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