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黛柒,像个误闯象牙塔的异乡人。
记忆紊乱更让她时常对着空气发呆,她试图抓住那些模糊的碎片,但它们总迅速消散。
可是,她并不讨厌这样的日子。
这个世界的父母待她极好,是那种毫无保留的、近乎宠溺的疼爱、
而且,她身边的朋友们也都非常真诚和热情。
他们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做作,在这个充满善意的环境中,黛柒渐渐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这一切温暖、简单、美好得不像真的,甚至觉得比那个记不真切的原来更要幸福几分。
她心底甚至曾暗暗庆幸过,小心翼翼地怀抱着一个希望,或许这是天道忽然的垂怜,只要她乖乖的,安分守己,珍惜眼前的一切,不招惹是非,是不是就能小心翼翼地绕开那本“书”里为她写好的死亡悲惨结局?
可不是这样的,自黛柒踏入大学的那一刻,
“时危”这个名字,便已如同无所不在的空气,无声无息地迅速渗透、充斥了她的周围。
他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完美得挑不出一丝错处的“理想型模板”,就彷佛他才是从最炙手可热的校园小说里走出的男主角般,
智商超群,能力出众,家世显赫,无寻常纨绔的浮躁,被赋予了所有令人艳羡的特质。
周身笼罩着一层不真实的光晕,却几乎被周围所有狂热情绪所完全淹没。
难以言喻,这极致毫无瑕疵的耀眼、她觉得太过不正常。
他们地初识在一个看似平凡的聚会局中,这个聚会是为她当时身边一个关系较好的千金庆生而举办的,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黛柒穿着一身得体却不张扬的小礼裙,隐在谈笑风生的人群角落,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这个世界仍让她感到陌生和隐约的不安,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生怕一步行差踏错,就会引来无法预料的麻烦。
她虽然笨了点,但不是蠢。
她提醒自己,她只是一个家世尚可的普通千金,并没有肆意妄为的资本。
时危无疑是全场的中心之一。
那是他们的第一次出现在同一场合,但彼此之间并无交流,甚至连目光都未曾真正交汇。
相反,倒是他身边的一个要好的兄弟,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好感,追求来得直接而热烈,送花、约下午茶、邀请参加各种活动,周围不乏起哄撮合的声音。
但她对这这些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牵连。
她态度果断且礼貌地拒绝了对方,不留任何暧昧的余地。
处理得还算体面,对方虽有些遗憾,但也保持了风度,最终以普通朋友的关系相处。
她以为这段小插曲就此落幕,并未过多在意。
但不知从何时起,时危却对她产生了特别的关注和心思。
他的关注起初悄无声息,如同蜘蛛编织最初的网线,关注的细致入微,却又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极有耐心地布下诱饵,等待猎物自己一步步踏入陷阱。
黛柒起初并未警觉。
起初是在更多的场合“偶然”地遇见她。
而且总能在最“恰巧”的时刻出现。
他自然地在她与人交谈陷入短暂冷场时接话,妙化解尴尬,言辞体贴,风度无可挑剔,
自然地将她从略显尴尬的搭讪中带离,有时是“顺路”一起去某个地方,无形中隔开了潜在的同行者,有时甚至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顿,一个介入对话的眼神,他那无可挑剔的礼貌和隐隐的压迫感,便能让那些跃跃欲试的男生自觉退避三舍。
黛柒偶尔会觉得巧合得有些微妙,但很快又被他的坦然态度说服,
她将他所有超乎寻常的细致关照,都归因于他本身的完美人设和良好教养。
“照顾者”的形象,就这样在日常琐碎中悄然确立,根深蒂固。
而他,似乎乐在其中。
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礼貌和距离,但在他无孔不入的“照顾”下,那点距离感正在被一点点蚕食。就这样两人越走越近。
可认知的偏差如同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各自的轨道上延伸。
他将她接受帮助、并未强烈排斥他介入的行为,视作一种默许,一种无声的靠近信号。
他享受这种逐渐“蚕食”她周围空间的过程,看着她慢慢习惯他的存在,如同温水煮蛙。
那是一次看似寻常的夜晚,他主动提出送她回家。
在那时他第一次向自己坦白了自己的心意。
黛柒的心猛地一沉。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她停下脚步,转过身,用一种尽可能平静而坚定的语气,直视着他那双总是含笑的、却看不透底的眼睛,
“学长,抱歉,我只是把你当作普通朋友罢了。”
她斟酌着用词,试图保持礼貌,
“我目前,是没有发展任何恋爱关系的打算和心思。”
他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了然的愉悦,唇角弯起惯常的完美弧度,声音温和得近乎纵容:
“好,我知道了。”
没有反驳,没有纠缠,只是从善如流地应下。
那一刻,黛柒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开,
看来是自己想多了,他果然如外表一样绅士得体,懂得分寸。
她自以为成功划清了界限,维持了体面,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接下来的日子,她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他的“照顾”非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只是方式更加“巧妙”和“热烈”。
黛柒的拒绝,无论是委婉的还是直接的,都像石子投入深潭,只在时危完美无波的面具上激起一丝难以察觉的涟漪,旋即被他用更周密、更无可指摘的方式化解。
久而久之,黛柒也倦了。
和他地相处总是会耗费心神周旋,反复推拉反而更像是一种引人注意的矫情。
他身边的朋友、甚至一些原本与她交好的圈内人,看她的眼神也开始变得微妙,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调侃和默认的距离感。
仿佛她早已被贴上了某种专属标签,旁人不得觊觎,连交往都需格外注意分寸。
这种无形的孤立和氛围的变化,让黛柒感到窒息。
黛柒开始感到一种毛骨悚然的不适。
这已经不是没有眼力见,这简直像是……一种偏执的监视。
她试图更彻底地拉开距离,刻意改变行程,拒绝一切馈赠,甚至明确避开他出现的场合。
但毫无用处。
她所以为的“巧合”,是他通过背后缜密的调查、甚至不光彩的跟踪,以及轻易渗透进她社交圈层所获取的信息,精心拼凑出的她的行踪图谱。
他沉浸在这种猫鼠游戏般的追逐里,享受着她每一次细微的反应,无论是无奈的接受、试图的拒绝,还是此刻逐渐升起的恐惧和疏离。
在他扭曲的认知里,这都是她与他之间独特的、日益紧密的联结证明。
她越是想逃,他越是觉得有趣,越是收紧了那根看不见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