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二月,空气里还残留着跨年夜狂欢后的余烬和一丝倒春寒的凛冽。橡树街别墅的书房,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面灰蒙蒙的天光,只有Ibm thinkpad 760Ed屏幕幽蓝的光映着汪言沉静的脸。键盘敲击声密集而短促,如同冰雹砸在窗上,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
屏幕上并非股票K线图,也不是《记忆碎片》的分镜脚本,而是一个极其简陋、图标如同老式电脑终端的程序界面——自制的IRc(互联网中继聊天)监控与自动化工具。十几个窗口如同蜂巢般排列,实时滚动着来自不同IRc频道、bbS论坛和早期新闻组(Usenet)的文本信息流。
关键词过滤器高亮显示着所有包含“奥斯卡”、“公关”、“韦恩斯坦”、“米拉麦克斯”、“《当幸福来敲门》”、“威尔·史密斯”、“黑幕”的讨论串。
奥斯卡的硝烟,在提名名单公布后,已从好莱坞的晚宴厅蔓延到了这片尚显原始的赛博空间。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味。
“汪先生,”加密通讯软件(类似于早期加密版的Icq)的窗口弹出,是狮门影业负责网络舆情监控的初级助理大卫·林奇(david Lynch,与那位导演同名),语气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
“‘奥斯卡真相’(oscartruth)网站的流量在持续攀升!我们匿名投放的那几篇‘揭秘奥斯卡公关潜规则’的文章,特别是那篇《韦恩斯坦的‘魔法’:从晚宴到交易,一座小金人的价码》,已经被几个独立电影论坛疯狂转载了!讨论热度很高!”
汪言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点开一个链接。屏幕上跳出一个设计粗糙、几乎只有纯文字的网站,域名是刚注册不久的匿名托管服务。几篇用词犀利、直指哈维·韦恩斯坦惯用公关手段的文章被置顶,下面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用户A】:holy Shit!原来那些奢华的晚宴和‘偶遇’评委都是设计好的?!我就说格温妮丝·帕特洛那年拿奖怎么那么‘巧’!
【用户b】:‘精准投放私人定制物料’?这不就是变相贿赂吗?学院就不管管?!
【用户c】:米拉麦克斯每年砸那么多钱公关,成功率当然高!这跟电影质量有个屁关系!
【用户d】:楼上别天真了!看看数据!哈维运作的片子拿提名和获奖的比例,高得离谱!说他没‘魔法’,谁信?
汪言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他快速敲击键盘,给大卫回复:“继续观察。用备用马甲账号,在‘好莱坞内幕’(hollywoodInsider)论坛和‘电影艺术’(FilmArt)新闻组,匿名发布那份‘哈维·韦恩斯坦奥斯卡公关成功率与行业平均对比图’。”
那份图,是他让狮门的数据团队精心炮制的。数据来源半真半假,但对比效果极其震撼。它将哈维运作影片的提名率、获奖率与同期其他制片厂、独立电影公司进行对比,柱状图高耸得如同摩天大楼,旁边标注着诸如“成功率高出行业平均300%”、“最佳影片获奖率是独立电影平均值的5倍”等极具冲击力的标题。
其中一些成功案例,确实有哈维运作的功劳,但更多是影片本身质量过硬加上一点运气,但在这种刻意对比和放大下,哈维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在奥斯卡一手遮天、翻云覆雨的“幕后黑手”。
“明白!”大卫回复得很快,“图已经准备好了,文案也按您的要求写好了,突出‘数据不会说谎’和‘公平性何在’两点。马上投放!”
“另外,”汪言补充道,“让我们的‘朋友’(指狮门收买或合作的几个网络写手),在《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的线上评论区,以及AoL(美国在线)的电影版块,开始带节奏。核心论点:今年的奥斯卡,是否还会是‘韦恩斯坦魔法’的独角戏?《当幸福来敲门》这样靠真实情感和精湛表演打动人的电影,在‘魔法’面前还有没有胜算?”
“明白!制造对立,引发对哈维公关手段的普遍质疑和对《当幸福》的同情!”大卫显然已经摸清了汪言的套路。
关闭和大卫的通讯窗口,汪言的目光扫过IRc上一个名为“#oscarGossip”的频道。这里鱼龙混杂,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和愤世嫉俗的影评人。一个匿名账号正在疯狂刷屏:
【Anonymous_37】:惊天大瓜!米拉麦克斯今年主推的《苹果酒屋法则》(the cider house Rules)的女配提名者(指克洛伊·塞维尼 chloe Sevigny),据说被哈维‘邀请’参加了不止一次‘私人放映会’,与会者都是上了年纪的男性评委!懂的都懂!
【Anonymous_37】:还有!《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的裘德·洛(Jude Law),哈维想保他男配,据说私下接触了其他几个男配提名者的团队,暗示‘交换支持’!肮脏!
汪言眼神微动。这些爆料半真半假,有些甚至是捕风捉影,但在这个敏感时期,杀伤力巨大。他迅速切换到一个加密的代理服务器,登录了一个全新的、毫无痕迹的匿名账号,在频道里发了一条消息:
【GhostInthemachine】:可靠消息源:受害者不止一个。94年凭《钢琴课》(the piano)提名女配的安娜·帕奎因(Anna paquin),当时未成年,曾被哈维以‘指导演技’为名单独约见,过程令其不适。
96年《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的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拒绝哈维的‘深度公关’后,原本呼声极高的表演在最终投票中莫名遇冷。韦恩斯坦的‘魔法’,对一些人来说是点金术,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噩梦。
这条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引爆了频道!
【Userx】:wtF?!安娜·帕奎因?她才11岁!畜生! 【UserY】:比诺什!我就说当年她怎么没拿奖!原来如此! 【UserZ】:哈维·韦恩斯坦滚出好莱坞!奥斯卡的耻辱!
汪言冷静地看着屏幕上的刷屏,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又补了一句:
【GhostInthemachine】:证据?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受害者的沉默,不该成为施暴者的勋章。分享出去,让阳光照进来。
他退出账号,清除所有痕迹。这条消息,连同之前“奥斯卡真相”网站的爆料和那份对比图,会像病毒一样在早期的互联网上扩散。
它们未必能立刻扳倒哈维,但足以在他周围制造巨大的舆论漩涡,让学院评委们在投票时多一分顾忌,让媒体在报道时多一个审视的角度,更重要的是——让那些曾经或正在被哈维“关照”的女演员们,知道她们并不孤单,也让潜在的受害者提高警惕。
与此同时,狮门影业总部。
弗兰克·古斯塔看着公关部送来的最新舆情报告,咧开大嘴,笑得像只偷到肥鸡的狐狸:“哈哈哈!干得漂亮!汪这小子,玩阴的也是一把好手!看看!看看这些讨论!哈维那死胖子现在肯定焦头烂额!”
他转向负责《当幸福来敲门》冲奥公关的负责人:“我们这边呢?按汪说的,保持低调?”
“是的,弗兰克。”公关负责人点头,“我们所有的宣传物料,核心都围绕电影本身:威尔·史密斯‘脱胎换骨’的表演,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永不放弃的美国梦精神。
我们组织了几场面向学院评委和影评人的小型放映会,会后只有简单的茶歇交流,绝不搞什么奢华晚宴或‘私人拜访’。汪导强调,我们要做的是‘让电影自己说话’。”
“汪导本人呢?”古斯塔问。
“依旧婉拒所有公开活动和非必要采访。”公关负责人翻着日程表,“他只在《纽约客》的一个深度访谈里露了面,谈的也全是创作理念和威尔表演的突破,对奥斯卡竞争和哈维的话题避而不谈,只说了句‘相信学院评委的眼光和公正’。”
“啧啧,这小子,稳得像个老狐狸!”古斯塔摸着下巴,“行!就按他的路子来!咱们是清流!是浊世里的白莲花!让哈维那摊烂泥自个儿扑腾去吧!”
橡树街别墅,地下工作室。
这里的气氛与书房截然不同。没有幽蓝的屏幕光,取而代之的是几台嗡嗡作响的服务器机柜(paq proLiant,99年顶级商用服务器)和数台大尺寸cRt显示器(索尼trinitron)。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发热的微焦味和冷却风扇的嗡鸣。
汪言坐在主控台前,屏幕上不再是IRc的聊天窗口,而是分屏显示着复杂的网络拓扑图、加密通讯流监控和几份加密的人员档案。林薇站在他身后,眼神锐利如鹰,快速汇报:
“目标一:‘哨兵’(Sentinel),真名凯尔·布伦南(Kyle brennan)。前NSA(美国国家安全局)信号情报分析师,因不满内部官僚主义和某些‘灰色行动’于98年离职。目前隐居在蒙大拿州,靠接一些高难度加密破解和系统防护的私活维生。技术评级:S级。
尤其擅长构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对0day漏洞有敏锐嗅觉。性格:孤僻,技术至上,厌恶政治干预。弱点:嗜咖啡如命,且只喝牙买加蓝山。”
屏幕上调出一张照片:一个头发凌乱、眼窝深陷、胡子拉碴的白人男子,正对着一堆电路板皱眉,手里端着一个巨大的马克杯。
“目标二:‘档案员’(Archivist),真名埃琳娜·沃洛希娜(Elena Voloshina)。
前克格勃(KGb)档案管理员的孙女,苏联解体后随父母移民美国。在麻省理工(mIt)获得信息科学和法学双学位。现为曼哈顿一家顶级律所的信息检索专家,但私下是暗网知名的情报掮客和信息整合大师。
技术评级:A+。特长:开源情报(oSINt)收集、深度背景调查、信息关联分析、法律漏洞利用。性格:冷静,高效,极度注重隐私和契约精神。弱点:痴迷收集绝版俄文诗集。”
照片切换:一个面容冷峻、金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东欧裔女性,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眼神锐利如刀。
“目标三:‘游隼’(peregrine),真名未知,代号确认。前英国空军特别部队(SAS)中尉,后加入私人军事公司(pmc),活跃于北非和中东,执行高风险的护卫和情报搜集任务。
98年因一次任务中雇主方严重违约并试图灭口,反杀雇主后销声匿迹。行动评级:S+。特长:近距离保护(VIp protection)、反追踪、战术驾驶、多环境作战、危机处理。性格:沉默寡言,极度忠诚于认可的雇主,厌恶背叛。
弱点:无已知明显弱点,极度专业。”屏幕上是一张模糊的远距离监控照片,只能看到一个穿着便装、体格精悍、眼神如鹰隼般的男人侧影。
“目标四:‘工匠’(Artisan),真名马库斯·詹森(marcus Jansen)。瑞典裔,前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电子取证专家和网络犯罪调查员。
因不满欧盟各国警方在数据共享和跨境执法上的低效,于99年辞职。目前是自由网络安全顾问,专精电子取证、数据恢复、反取证和追踪匿名网络活动。技术评级:A+。
特长:数字痕迹清理、加密通讯追踪、电子证据链构建与破坏。性格:严谨,细致,有轻微强迫症,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弱点:对瑞典腌鲱鱼罐头有着病态的喜爱。”
照片:一个戴着无框眼镜、面容斯文、穿着高领毛衣的北欧男人,正在擦拭一台老式磁带机。
“初步接触情况,”林薇继续道,“‘哨兵’对我们的匿名邮件(通过加密跳板发送)表示出兴趣,但要求先解决他的‘咖啡危机’——蒙大拿州买不到正品蓝山。‘档案员’通过加密频道回复,表示可以接受咨询,按小时计费,预付,且不涉及违法活动。‘游隼’……暂无回应,行踪难以锁定。‘工匠’对我们的测试题(一个高度加密的硬盘镜像)很感兴趣,正在破解,并表示如果挑战成功,愿意面谈。”
汪言静静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这些人选,都是他凭借前世记忆,从未来那些声名赫赫却又低调隐秘的顶级专家中筛选出来的。他们现在或许还名声不显,或处于低谷,但能力毋庸置疑。
组建“骑士”(the Knights),一个集网络攻防、情报支持、法律支援、后勤保障、舆论监控及精锐行动于一体的全方位安保与支持团队,是他应对未来愈发复杂局面(尤其是守护茜茜步入星光大道)的必然选择。纳斯达克即将到来的崩盘和随之而来的巨额财富,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
“做得好,林薇。”汪言开口,“‘哨兵’的咖啡,让杰克去办,找纽约最好的咖啡供应商,空运一磅顶级牙买加蓝山豆和一套专业手冲设备过去,匿名。‘档案员’那边,预付她一百小时的咨询费,要求:全面梳理哈维·韦恩斯坦及其核心团队、米拉麦克斯公司、以及主要竞争对手(如迪士尼、环球)在本次奥斯卡公关中的所有公开及可查的灰色操作,整理成一份‘风险提示’报告。注意,只收集信息,不进行非法入侵。”
“明白。”林薇迅速记录。
“‘工匠’的测试硬盘,”汪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里面除了加密的垃圾数据,我在底层隐藏了一个微小的逻辑炸弹(Logic bomb),触发条件是错误的解密尝试超过三次。如果他能在不触发炸弹的情况下解开第一层加密,并发现这个‘彩蛋’,那他就合格了。解开后,里面是面谈的时间和地点指令。”
“是。”林薇点头,对汪言的测试手段毫不意外。
“‘游隼’……”汪言微微皱眉,“他是关键的行动核心。继续通过他在黑市用过的联络方式(那个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加密邮箱)尝试接触。信息要简洁:提供一份无法拒绝的合同,绝对的自主权,以及……一个清理门户的机会(指他前雇主的事)。附上那个雇主目前藏身地的情报(汪言前世记忆)作为诚意。”
“明白,我会亲自跟进。”林薇郑重道。
“骑士”的骨架正在搭建。汪言的目光投向窗外,庭院里那株柠檬树在寒风中顽强地挺立着。网络空间的暗战与现实的铁壁,都将是他守护这片宁静的堡垒。
客厅里。
茜茜正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摊着星途学院的剧本作业——《小美人鱼》片段。但她明显心不在焉,手里无意识地揪着泰迪熊“守卫”的耳朵,大眼睛时不时瞟向书房紧闭的门。
“汪言哥哥最近好忙……”她小声嘟囔着,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委屈,“奥斯卡要来了,他是不是压力很大?”
刘小丽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过来,放在茶几上,摸了摸女儿柔顺的长发:“是啊,很重要的时候。你汪言哥哥在打一场看不见的仗呢。”
“我知道,”茜茜抬起头,眼神清澈,“就像他以前打那些‘怪兽’一样。但是……”她犹豫了一下,声音更小了,“我那天听到他和林薇姐姐说什么‘骑士’、‘安保’……好像很危险的样子?是不是有人想害汪言哥哥?”
刘小丽心里微微一紧,脸上却保持着平静:“别瞎想。你汪言哥哥现在身份不一样了,有钱有名,自然要更注意安全。就像……就像大明星出门要带保镖一样。”
“哦……”茜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眼底的担忧并未散去。她拿起剧本,强迫自己看台词,但心思显然已经飘远。少女的直觉让她敏锐地察觉到,汪言哥哥的世界,似乎正在卷入更深、更复杂的漩涡。而她,不想只是被保护在城堡里的公主。
她拿起放在一旁的索尼掌中宝摄像机,对着虚空,按下了录制键,小声地、仿佛在练习台词,又像是在许愿:
“我要变得更强……强到有一天,也能站在汪言哥哥身边,帮他一起打怪兽……”
镜头里,少女的眼神,第一次有了超越年龄的坚定。
奥斯卡的硝烟在网络上弥漫,“骑士”的基石在暗影中铺设,而少女的愿望,如同春芽,在寒冬里悄然萌发。 距离柯达剧院揭晓答案的夜晚,还有一个月。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