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不过三日,程高再至李家坳时,那日见到的妇人,其子已然活蹦乱跳,面色红润,全无半点病态。

他心头一动,快步上前,只见那妇人正小心翼翼地用一片温热的陶瓦,在另一个孩子的背上轻轻熨烫。

那陶片边缘被打磨得极为光滑,温度也恰到好处,只留下浅浅的红印,绝不至于烫伤皮肉。

更令程高惊异的是,村中竟有十余户人家都在用此法。

他们不知从何处学来,竟能在孩童小小的背脊上,用炭笔描画出歪歪扭扭却又大致不差的经络图。

风门、肺俞、定喘……这些本该由名师口传心授的穴位,此刻却成了村妇们口中的家常。

她们的动作虽不标准,但神情专注而虔诚,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程高细看之下,发现她们用的陶片,皆是自家敲碎的瓦罐,以河中细沙磨砺而成。

更有心思活络的老妪,将艾草搓成米粒大小的绒团,先贴在穴位上,再用温热的陶片隔着艾绒熨烫,口中念念有词:“火引火,气自通。”

这不就是隔物灸的雏形吗!

程高蹲下身,屏息观察,心头巨浪翻涌。

他发现这些妇人竟无师自通,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节奏——每当陶片接触皮肤约三息,便会抬起,在空中停留约九息,待热度稍降再行熨烫。

这……这不正是《无名针谱》中为防灼伤肌理、又能让热力渗透的“三温九停”之法么!

她们绝无可能见过师尊的针谱!

这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在没有针具、没有医师的绝境中,以最卑微的生活器物为药,以最朴素的求生欲望为引,硬生生从苦难中熬炼出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医理!

程高的眼眶微微发热,这一刻,他明白了师尊李柱国将残卷托付于他的真正用意。

医道,或许从来就不曾被锁在天禄阁的重重禁制之内。

然而,新生之法,必有血火为祭。

第五日,噩耗传来。

邻村一个姓张的莽汉,见此法对小儿咳嗽有效,便想当然地认为对自家老父的腰痛也该管用。

他不懂得温火慢透的道理,竟寻来一根烧得通红的铁钉,不由分说便朝着老父的肾俞穴狠狠烙了下去!

只听一声凄厉惨叫,焦糊味瞬间弥漫开来。

老者背上立时皮开肉绽,焦黑一片,当夜便发起高烧,胡话连篇,眼看就要不行了。

消息传开,族中青壮怒不可遏。

他们不懂什么医理,只知道这法子是从李家坳传来的,而那个叫程高的外乡人,就是这一切的源头。

当夜,数十个壮汉手持火把,面目狰狞地将祠堂围得水泄不通,怒吼声响彻夜空:“妖人!还我父亲命来!”

石块如雨点般砸向祠堂,窗纸瞬间破碎,一束火把被奋力掷上屋檐,干燥的茅草“轰”地一声窜起火苗!

祠堂内的村人吓得面无人色,纷纷劝说程高从后门快逃。

程高却面沉如水,纹丝不动。

他没有去拦阻愤怒的人群,更没有开口辩解,只是冷冷地吐出两个字:“抬人。”

众人一愣,只见程高已大步跨出祠堂。

他命人将那重伤昏迷的老者从人群中抬出,安置在祠堂前的一片空地上。

在数十道或愤怒、或惊疑、或恐惧的目光注视下,程高当众抽出随身携带的银剪,毫不犹豫地剪开老者背上那片已经腐烂发黑的死皮。

恶臭扑鼻,围观者无不掩鼻后退。

程高却恍若未闻,他取出柳文谦遗方所配制的“青黛地榆膏”,那药膏色泽青黑,散发着一股清冽的草药香气,小心翼翼地敷满创口。

随后,他竟取出一排细如牛毛的银针,并非刺入皮肉,而是在伤处上方寸许凌空布阵,以内力催动,针尾嗡嗡作响,一股无形的温热气流缓缓覆盖在伤处。

这是柳家不传之秘——远红外灸法,专用于拔除恶疮火毒。

整整三日,程高不眠不休,守在祠堂前。

第三日清晨,老者的热度终于退去,原本溃烂流脓的创口竟已开始结痂收口。

围观的人群鸦雀无声,那股足以焚毁一切的怒火,已在程高沉静而专业的手法下悄然熄灭。

程高站起身,环视众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命记事者,刻新板于祠堂外。第一条:火疗之法,严禁铁、铜等金属,温度以手背试之不痛为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个带头闹事的莽汉,声音愈发严厉:“第二条:自今日起,三十六村之内,凡有试行新法者,无论大小,必先在自己身上试过痛感与火候,方可施于他人!”

众人闻言,心头皆是重重一动。

那个曾掷出火把的莽汉,默默地走到祠堂墙角,拾起一块被自己砸落的碎石,用力嵌回了墙基的裂缝之中。

那夜,程高独坐于当年发现针谱的崖洞之内,整理着连日来记录下的新案例。

忽地,他感觉脚底传来一阵异样的潮润。

低头一看,只见岩石的缝隙间,正汩汩地向外渗出泉水。

那水色微青,带着一丝硫磺的气息,在月光下蒸腾起氤氲的水汽,竟与涪翁医案中所述的“地髓之气”一模一样!

程高心中一凛,当即盘膝而坐,收敛心神。

水汽越来越浓,将他整个人包裹其中。

刹那间,他的神识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牵引,眼前斗转星移,竟再次浮现出天禄阁被大火吞噬的那一夜。

他“看”到师尊李柱国抱着一捆残破的竹简,从冲天火光中一跃而出,身影决绝。

“你还在等我,复原那堆无用的医典么?”一个冰冷而熟悉的笑声在程高脑海深处响起,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壁垒。

“师尊?”程高心神剧震。

“典在人心,不在竹简。”那声音继续说道,带着一丝嘲弄,又带着一丝欣慰。

话音刚落,程高脚下的温泉水面陡然一清,如镜面般倒映出一幅奇异的画面:百里之外的一个小村落里,一个年轻的母亲正焦急地抱着一个喉头肿胀、呼吸困难的婴儿。

她没有陶片,没有艾绒,情急之下,竟从自己头上拔下一根发针,用火燎过,看准婴儿喉咙上那处肿得发亮的脓包,心一横,轻轻一挑!

一缕黑血应针而出。

婴儿“哇”地一声,哭声虽弱,呼吸却瞬间通畅了。

“她未读一字,却知‘血出毒散’。这,不就是《诊脉法》第三篇所论的‘刺络放血’么?”

师尊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在程高识海中炸响。

眼前的幻象倏然消散,脚下的温泉也如同潮水般退去,转瞬便无影无踪。

唯有那湿润的岩壁上,留下了一行深色的水痕,笔画苍劲,宛如墨书:

医道非传,乃醒。

程高对着那行字,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次日,柳文谦的遗孀,那位坚毅的妇人,主动找到了程高。

她召集了五名村里最擅长辨认草药的药农,组成了一支“巡医组”,带着程高改良过的、可注入草药汁液的竹制水针,以及一本空白的图谱,开始巡行于涪水两岸的三十六村。

她们每到一地,从不主动为人诊治,只是躬身请教:“敢问乡亲,你们用过什么法子治病?成了吗?伤人了吗?”她们将村民们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验方,无论成败,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汇编成册,取名《野医录》。

半月后,《野医录》的第一卷送到了程高手中。

他翻开一页,上面记载:某村有顽童,以树上蚂蚁捣碎之酸液涂抹疥疮,三日即愈。

巡医组亲自验证后,在那条记录下用朱笔增补八字:“蚁酸稀释三倍,避目肤。”

看到这八个字,程高胸口一热,竟忍不住大恸。

他提起笔,郑重地在《野医录》的封面上写下:《无名针谱·附卷》。

随后,他立刻立下新规:自此月起,每月朔望之日,三十六村各派一名代表,于涪水集会,交换验方,评议失误。

凡有新法被公认为安全有效者,授予一枚青铜打制的“青针徽”。

这并非荣耀,只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敢于为了活下去,落下那勇敢的第一针。

一时间,整个涪水两岸,医道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铁匠不再只打农具,他们用废铜熔铸出带有精细刻度的小针,针尾穿孔,可系上不同颜色的红线,用以区分所入经络;江边的渔妇,将坚硬的龟甲打磨成薄如蝉翼的扁针,发现它尤其适合为不耐痛的小儿推经活络;最令人惊叹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少年,他凭着母亲的口述,日复一日地用竹签在沙盘上描画经络图上千遍,最终竟能仅凭指尖的触感,在任何人的手臂上分毫不差地指出手三阴、手三阳经的走向与穴位。

程高召集众人于江滩之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自己从宫中带出、珍若性命的那一套百枚银针,尽数投入了熔炉。

在熊熊烈火中,银针化作一汪璀璨的液体。

他亲手将铜水灌入,银铜相融,铸成了一口古朴厚重的“试针鼎”。

“凡有新制针具,必先投此鼎中,经烈火考验其材质,经冷水考验其韧性。合格者,方许施于人身!”

鼎成之日,夜幕降临。

三十六村的村民自发地举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江边。

火光连绵,倒映在江水中,仿佛整条星河都倾泻而下,为这新生的医道贺礼。

深夜,程高独自回到祠堂,正欲歇息,胸口那片沉寂已久的青铜纹网,忽然毫无征兆地剧烈跳动起来,一股灼热之意直冲心肺。

他心中大惊,猛地冲到江畔。

月光如水,洒满江面。

他骇然发现,平静的涪水波心,竟浮现出无数细若游丝的微小光点。

那些光点在水下缓缓游走,聚散离合,勾勒出的轨迹,赫然是一幅巨大无比、与人体经络别无二致的图谱!

他凝神感应,只觉地脉深处,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叮”——那声音清越悠远,仿佛是针尖在亿万年沉寂的岩石上,轻轻触碰了一下骨面。

就在那一刹那,百里内外,三十七处村落之中,无论是睡梦中的,还是守夜的,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竟有上百人同时心有所感,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天心明月。

随即,他们又低下头,仿佛听到了某种无声的号令,自发地取出枕边的陶片、铜针、龟甲、竹签,在各自的病人、家人,甚至自己的身上,落下了今日的第一针。

程高双膝一软,跪坐在冰冷的江岸上。

他听见风中,传来一声若有似无的叹息,那声音里饱含着无尽的沧桑与欣慰。

“……够了。”

涪水两岸的医道之火已然点燃,但这星星之火,也吸引了荒野上的风。

来年开春,一年一度的春社日到来。

这是涪水两岸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各村交换验方、授予“青针徽”的荣耀之日。

集市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就在这天,一个衣着光鲜的游方术士,领着几个弟子,敲锣打鼓地穿过人群,来到了试针鼎前。

他笑容可掬,声若洪钟,宣称自己带来了比“三温九停”更神效,比“青黛地榆膏”更速成的法门。

他没有针,也没有陶片,只是从一个华美的锦盒中,取出了一样东西。

那东西带来了涪水两岸从未见过的热闹,也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医道”。

江滩上那口刚刚铸成,象征着质朴与实干的“试针鼎”,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似乎渐渐失了温度。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大唐中兴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丐帮神丐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