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看了眼崇岳,发觉其脸色已不是那么的苍白,悬着的心已然放下,便笑着说道:“有些事情还是不要过早说的好,先生,你说呢?”
崇岳咧嘴笑了笑,打趣道:“你呀你,学会卖关子了!那好,我就舍命陪君子了!”
没走几步路,随着崇岳周围的灵气快速钻入体内,崇岳那空虚的法力已然得到恢复,脚步已经不再虚浮,照此速度,估计三四个时辰便可恢复如初。
伴随着灵气涌向崇岳,崇岳周围就出现一个微不可察的气旋,而这个气旋的中心便是崇岳,虽然这个气旋目不可视,但是却能被感知到,作为离崇岳最近的杨振便是第一个察觉到的。
杨振扶着崇岳,只觉周围有阵阵微风拂过,这风虽然也是凉嗖嗖的,却不似现在的冷风,并且还很提神。
如今已然是正月十五了,已是开春时节,但是春寒料峭这话可不是白说的,这时节的风仍是冷如冰刀,只是不再刮得脸皮生疼了。
可是这风只是凉凉的,却一点没有冷的感觉,并且这股微风没有拂动衣袖,却直接透过身上厚实的衣物,直接穿透身体直达灵台,原本的疲惫感被这微风一扫而空,仿佛自己一瞬间年轻了许多。
这点变化让杨振很是惊奇,不过转眼间就想明白了,他猜测,这也许就是崇岳这个谪仙的恢复法术吧,既然这么舒服,那就能蹭便多蹭一会儿吧。
崇岳发现杨振带着自己前往的方向是不远处的桃源楼,不禁有些好奇,疑惑的问道:“杨兄,难道午时在酒楼没吃够?现在还要再请崇某吃一顿?”
杨振闻言面色一僵,讪笑道:“先生莫要打趣我了,中午那顿是与这城中的乡绅一起的,说是宴请,不如说是讨论接下来吴桐县的治理方向,虽然我很不待见他们,但是又不能没有他们的协助,这顿酒啊,吃的实属累人!”
杨振吐槽了一阵,忽而话锋一转,面带喜色的说道:“不过呢,一会儿去的地方,是桃源楼也不是桃源楼,只是咱们自己人闲聊之处而已!先生就莫要乱猜了,去了便知!”
一路上行人如织,孩童们在大人们的带领下东瞅瞅西看看,像是一只只欢快的鸟儿一般,对周围的摊贩以及半空中的华灯显得好奇不已,并且还有不少的青年男女并肩散步,或一同向着满江漂着的水灯虔诚祈愿,或共同猜灯谜品小吃,显得格外亲昵。总之,在这个上元龙神庙会上,游人们的欢笑声与摊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飘散到半空的糕点小吃的香气,让这个上元佳节的喜庆气氛愈发浓烈。
崇岳看着这一幕幕,嘴角已然微微勾起,原本的空虚疲惫感随着灵气的涌入再加上周围喜庆气氛的感染,已经消失不见,赞叹道:“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这全都仰仗杨兄治理的好啊!”
杨振感到崇岳已然恢复,便松开扶着他的手,又听到崇岳的夸赞,便赧然一笑,扫视着周围的百姓,道:“百姓都是最好的百姓,质朴纯善,勤劳本分,我只不过略加引导,做了些分内之事,众人齐心协力方有了如今这局面!”
而后杨振回过头,看着崇岳,眼神中带着几分羡慕之色,说道:“先生这文采确实不一般,出口成章,若这诗句出自我之口,我定要将它刻在县衙的门柱上,让过往之人时时观看!凭先生这文采,想来今晚会大放异彩!”
崇岳听到杨振说自己文采好,不由的摇了摇头,道:“我可没这好功底,这不过是我想起以往先贤的诗句罢了!”
杨振自认为饱读诗书,却怎么都想不起来这诗句是出自何人之手,便心中只道是崇岳谦虚而已。
而后崇岳突然止住脚步,疑惑的看向杨振,问道:“你说今晚凭我这文采会大放异彩,莫不是有什么诗会不成?”
杨振笑了笑,拉着崇岳继续向前走去,同时说道:“莫要猜了,到了便知!”
崇岳无奈的摇了摇头,只得跟随杨振继续前行。
没多久,崇岳便随着杨振来到桃源楼旁边,此时桃源楼已是宾朋满座,一楼大堂更是人声鼎沸,小二更是忙的不可开交,跑前跑后一刻不闲。
站在店门外的李掌柜一看到县令杨振,便一路小跑的来到杨振身旁,躬身一礼,道:“大人您来了,这边请!”
说罢便侧身引着杨振与崇岳,越过桃源楼,直直的向江边走去。
不远处的江边停靠着一艘画舫,这画舫长五六丈,宽约两丈,看样子容纳个四五十人不成问题。它形似一座水上楼阁,此时已是灯火通明,到处都挂着灯笼。透过画舫的雕花窗棂,可以看到舱内人影晃动,琴声与谈笑声顺着江风飘来,早已是一派热闹景象。
崇岳看着如此热闹的画舫,不禁好奇道:“以往这画舫都是空着,我还以为那就是个摆设呢,怎么今日如此热闹?”
前面侧身引路的李掌柜刚想开口解释,便被杨振以眼神制止,而后就听到杨振说:“平日不年不节的,这画舫自然空着了,今日上元么,庆祝庆祝!李掌柜,你说是吧!”
李掌柜自是精明的很,听到县令这么一说,就知道杨振就是要打哑谜,便也随声附和道:“大人说的是,今日上元,趁着龙神祭典,便打扫了下画舫,让它亮了起来。”
杨振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李掌柜,问道:“我来到不晚吧?”
李掌柜摇摇头道:“不晚不晚,您二位是第一位来的......”
李掌柜还未说完,便被杨振打断,道:“如此便好,头前引路吧,隐秘些。”
李掌柜道了声“是”,便引着杨振与崇岳向画舫走去。
画舫的船头处架着一座雕花实木舷梯,直通岸边,舷梯的栏杆上相对的挂着数盏红灯笼,将舷梯的台阶照的通明,并且岸边还站着一个小厮,专门迎接客人上船。
李掌柜却未带二人走正门,而是径直转向船尾处,那里有一条较为狭窄的木板浮桥与画舫相连,仅能容一人通过,并且没有一架灯笼,仅靠着夜空的圆月照亮桥面,看着十分简陋。
此时李掌柜开口说道:“大人,此条通道是专供画舫内部人员来往画舫用的,虽是简陋却也隐秘,好在平日都有专人打扫,因此才没有那湿滑的苔藓。请大人在此登船,望海涵!”
杨振摇摇头,道:“无妨,要的便是这隐秘!”
李掌柜点点头,一步当先便稳稳的踏上浮桥,而后道:“大人注意脚下!”随后便走向画舫。
崇岳望着眼前的浮桥,虽然有些简陋,但却十分牢固,走在上面还会发出“吱吱”的响声,仅仅走了两三丈,杨振与崇岳便在李掌柜的带领下登上画舫。
这是崇岳第一次来到这个时代的画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