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望:南唐“应急救主”高手!一番“缓兵之计”救下周邺,凭机智破局
南唐的周邺担任左衙使,他是信州刺史周本的儿子,和禁军统帅刘素向来有矛盾,而刘素还是长公主的亲信。升元年间,金陵发生火灾,周邺当时正在别人家里偷偷喝酒,醉得一塌糊涂起不来。有人把这事报告给了长公主,公主对亲信施仁望说:“你带十个卫士去火灾现场,要是看到周邺在奋力救火,就放了他;要是他没去,直接在他床上把他杀了!”
施仁望领命后,立刻派人去给周邺家报信。周邺吓得魂飞魄散,赶紧穿上女子的衣服,跌跌撞撞跑去见施仁望。施仁望把他留下藏了起来。等到大火扑灭,施仁望去复命,走到便殿门口时,正好遇上刘素也来了,看样子是要向公主禀报火灾相关的事。施仁望心里盘算:刘素肯定不会包庇周邺,要是让他先开口,自己说不定会跟着遭殃。情急之下,他突然推开刘素,抢在前面拜见公主,说:“这次火灾没造成大的损失,周邺的情况确实像您说的那样(醉卧未救)。”公主问:“那你把他杀了吗?”施仁望答:“周邺的父亲周本正在边境抵御敌军,我没敢立刻执行您的命令。”公主一拍桌子,特别高兴地说:“差点误了我的大事!”施仁望从此得到了公主的重用,周邺也全须全尾地被赦免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君命难违+政敌环伺”死局,关键在“缓兵救急+绑定大局”
施仁望能在绝境中救下周邺、保全自己,核心逻辑是“不硬抗君命、不直面政敌,用‘拖延+绑定军国大局’的方式,既给君主台阶,又化解危机”:
1.先应急救急,避开即时死局:接到“杀或释”的死命令后,不纠结“是否执行”,而是先派人报信让周邺脱身,再将其藏匿,拖延执行时间,为后续找借口预留空间,避免直接违背君命;
2.再借大局破局,戳中核心顾虑:面对公主的追问,不辩解“周邺无罪”,而是抛出“周本临敌境”的关键信息——周本是边境重臣,杀其子可能影响军心、危及边防,这是君主最看重的军国大局,比“醉卧失责”的小事重要得多,让公主主动放弃杀念;
3.最后避敌抢话,掌握主动权:预判政敌刘素会落井下石,果断抢在其前面汇报,避免被政敌拿捏把柄,同时用“火不为灾”弱化事件严重性,为“缓杀”找合理铺垫,既保周邺,又防自己被牵连。
二、核心启示:遇“君命难违+他人构陷”,别硬抗,用“缓兵之计+绑定大局”破局
这种“随机应变、借力破局”的思路,对现在应对“领导紧急指令不合理、他人构陷、职场应急危机”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遇“领导下了不合理的紧急指令,执行则出错,不执行则抗命”:比如领导让你连夜修改一个已经定稿的方案,且修改方向明显有问题,别直接拒绝。像施仁望那样:“领导,我已经按您的要求启动修改了(缓兵表态)。但这个方案明天就要给客户,现在大改可能会出现数据漏洞,而且之前客户已经认可了原版本,突然大改会让客户觉得咱们不专业,反而影响合作(绑定大局)。不如我先标注出需要调整的关键点,明天和客户沟通后再针对性修改,既稳妥又不耽误事”;
- 生活遇“亲友被人构陷,对方逼你立刻表态,不表态则被牵连”:比如亲友被人误会偷东西,对方让你立刻指证,别硬扛。可以说:“这事我得先了解清楚,不能随便下结论(缓兵)。而且他平时一直很老实,从来没做过这种事,要是现在贸然指证,万一搞错了,不仅毁了他的名声,咱们也会因为冤枉人落下话柄(绑定声誉大局),不如先找证据,把事情查明白再说”;
- 合作遇“对方故意设局,让你在紧急情况下做有损利益的承诺,不承诺则伤和气”:比如合作方在签约前突然提出额外的不合理要求,逼你当场答应,别直接翻脸。可以说:“您提的要求我记下了,也理解您的顾虑(缓兵)。但这个要求超出了咱们之前约定的范围,而且涉及到公司的核心利益,我现在没法当场拍板(绑定利益大局)。不如我回去和团队商量下,明天给您一个兼顾双方利益的方案,这样合作才能长久”。
简单说就是:“面对君命难违、他人构陷的紧急危机,别硬抗也别盲目执行。关键是先用‘缓兵之计’拖延时间、避开即时冲突,再找到‘大局利益’(比如军国、合作、声誉)作为突破口,让对方意识到‘固执己见会损害核心利益’,从而主动调整决策,既化解危机,又不激化矛盾。”
【原文】施仁望
南唐周邺为左衙使,信州刺史本之子也,与禁帅刘素有隙。刘即长公主媚。升元中,金陵告灾,邺方潜饮人家,醉不能起。有闻于主者,主顾亲信施仁望曰:“率卫士十人诣灾所,见其驰救则释,不然,就戮于床!”仁望既往,亟使召邺家语之。邺大怖,衣女子服,奔见仁望。仁望留之。洎火息,复命,至便殿门,会刘先至,亦将白灾事。仁望揣刘意不能蔽邺,又惧与偕罪,计出仓卒,遽排刘,越次见主,曰“火不为灾,邺诚如圣旨。”主曰:“戮之乎?”仁望曰:“邺父本方临敌境,臣未敢即时奉诏。”主抚几大悦曰:“几误我事!”仁望自此大获奖用,邺乃全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