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明代“反忽悠”硬核官员!一升石子怼退荒唐采胆令,凭“归谬逻辑”救百姓
弘治年间,有个想往上爬的人上书皇帝,说山西紫碧山出产“石胆”,吃了能延年益寿。皇帝信了,派太监花了一整年时间去开采,结果啥也没挖到,反而让当地百姓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又要服劳役又耽误农活)。
当时的按察使王维(祥符人)看不下去了,让人捡了一升长得像石胆的小石子,拿给太监看。太监一看就火了:“你这是糊弄事呢!石胆这东西书上都写了,怎么能说没有?”王维淡定回怼:“凤凰、麒麟也都是古书上记载的神物,现在真的有吗?”
太监被怼得哑口无言,荒唐的采胆差事也不了了之,百姓总算解脱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荒唐采胆”困局,关键在“归谬反驳+戳破虚妄”
王维能轻松怼退太监、终止劳民伤财的采胆行动,核心逻辑是“不直接争执‘有没有石胆’,用‘归谬法’让对方的荒唐诉求不攻自破”:
1.先顺承对方逻辑,不直接对立:不否认“古书记载”这个前提,避免陷入“书载是否可信”的无意义争论,而是顺着“书载即存在”的逻辑往下推;
2.再举同类反例,归谬其荒谬:拿“古书记载的凤凰、麒麟现实中不存在”举例,类比“石胆虽书载但未必存在”,让太监自己意识到“书载≠现实存在”,诉求本身站不住脚;
3.最后直击核心,终止荒唐行为:通过反例戳破“石胆存在”的虚妄,让太监无法再以“书有记载”为借口逼迫百姓开采,从根源上终止劳民伤财的闹剧。
二、核心启示:遇“荒唐要求+强权背书”,别硬扛,用“归谬逻辑+精准反驳”破局
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思路,对现在应对“荒诞诉求、盲目跟风、强权施压”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遇“领导拍脑袋提荒唐需求”:比如领导让你做一个“没有数据支撑、不符合实际”的方案,还说“别人都这么做”。像王维那样反驳:“领导,您说的这种方案确实有案例提过,但那些案例都是针对大型企业的,咱们公司规模、资源和他们完全不一样,就像古书记载的凤凰适合神话场景,却不适用于现实一样,硬做只会浪费时间还没效果”,用“类比归谬”让领导清醒;
- 生活遇“亲友轻信偏方\/谣言,盲目跟风”:比如亲友坚信“某网红偏方能治病”,还说“网上都这么传”。可以说:“网上传的偏方很多,就像古书记载的神物一样,看着神奇但未必真实。这偏方没有科学依据,要是真能治病,医院早就推广了,盲目用反而可能耽误病情”,用“归谬+科学常识”劝退;
- 合作遇“对方提无理要求,拿‘行业惯例’背书”:比如合作方要求你“免费提供额外服务”,还说“这是行业惯例”。可以回怼:“所谓的‘行业惯例’得是合规且双方互利的,就像古书记载的规矩得符合现实情况一样。要是按你说的‘惯例’,免费服务会让我们亏损,根本没法保证服务质量,最后反而影响合作,这显然不是合理的惯例”,用“归谬+利益逻辑”守住底线。
简单说就是:“面对荒唐要求或强权背书的虚妄诉求,别硬争对错。关键是抓住对方逻辑的漏洞,用‘同类反例’归谬其荒谬,让对方意识到‘诉求不符合现实’,从而主动放弃荒唐想法,既不激化矛盾,又能高效破局。”
【原文】王维
弘治时,有希进用者上章,谓山西紫碧山产有石胆,可以益寿。遣中官经年采取,不获,民咸告病。按察使王维祥符人。令采小石子类此者一升,以示中官。中官怒,曰:“此搪塞耳!其物载诸书中,何以谓无?”公曰:“凤凰、麒麟,皆古书所载,今果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