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又是一阵剧烈的摇曳,将诸葛亮清癯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仿佛他正游走于现实与谋略的阴阳边界。他并未直接回答阿萝的惊问,而是将羽扇轻轻转向那巨大的沙盘。
沙盘之上,不仅有名川大河、城池关哨的微缩模型,更有一些超乎自然的存在——代表“伪天宫”势力的区域上空,悬浮着几缕用发光粉尘模拟的氤氲紫气,而象征“妖书”的,则是一卷卷缭绕着黑烟的微型玉简,它们彼此勾连,形成一张压抑的能量网络。
“伪天宫,挟‘天命’以令诸侯,占尽先机,此谓天时。”诸葛亮的扇尖避开那些紫气萦绕的险峻山峰,指向沙盘另一侧,一片由无数细微书卷符号构成的、略显纷杂的区域——“书卷界”。“然其根基,在于扭曲文脉,以妖言惑众。妖书之力,虽诡谲难测,却有一桩致命弱点……”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林铮紧握的剑柄,最终落在阿萝那柄看似古朴、实则内蕴华光的青铜戟上。“妖书之力,源自被污染的文脉,如同无根之木,虽可一时疯长,却最惧至纯至正之力点燃的‘文火’。当年赤壁,东风一起,烈火燎原,烧的是曹营战船,断的亦是曹操一统天下的气焰。今日之势,何其相似。”
林铮眉头紧锁,沉声道:“军师是欲行火攻?但此火,非寻常之火,这‘文火’又从何而来?又如何送入那妖书汇聚的核心之地?”他征战四方,深知凡火对那些妖异之物恐怕难有成效。
诸葛亮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洞察一切的深邃,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走向帐中悬挂的那幅巨大的地图,地图材质奇特,似帛非帛,上面不仅精确标注了山川地貌,更用闪烁的符文光点,标示出各个名着区域之间那些常人无法察觉的能量通道和脆弱节点。
“此地图,乃亮观察星象,结合各方情报,耗费心血所绘。”他指尖划过一条蜿蜒如肠、连接着“伪天宫”前沿要塞与“书卷界”腹地的隐秘通道,“此处,名为‘断章峡’,是伪天宫输送妖书能量的要道之一,峡内气流回旋,能量紊乱,恰似一个天然的鼓风甬道。若在此地,以特定方式引动至纯之力,其效……当十倍于赤壁东风助燃之火油。”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燃烧的轻微噼啪声。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阿萝,都紧紧跟随着诸葛亮的手指。然后,那只手停了下来,稳稳地指向了阿萝,更准确地说,是指向她斜倚在身旁的那柄青铜戟。
“而点燃这‘文火’的关键,便在于此戟。”诸葛亮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阿萝心头剧震,下意识地握紧了戟身。这戟一路跟随自己,斩妖屠魔,灵力不可估量。虽说来历非凡,但她从未完全洞悉其奥秘。
“军师,您……您怎知我这戟……”她的话问出了一半,旋即想起诸葛亮方才那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知奇闻轶事”,不由得语塞,脸上泛起一丝困惑与愈发强烈的好奇。
诸葛亮摇扇的频率不变,看着阿萝的眼神,像是看着一位故人,又像是看着一盘大棋中终于就位的关键棋子。
他并未直接回答关于如何知晓戟的奥秘,而是缓缓道出了一段近乎传说的往事:“阿萝姑娘可知,上古有文华天尊,掌文明薪火,录天地至理。其有一随身笔架,受天尊文气浸润万载,渐通灵性,后天尊应劫,笔架亦散落人间,不知所踪。亮曾于南疆秘卷中见得记载,言其化形为一柄青铜戟,戟身暗藏天尊一道不灭文心,专克邪祟伪学。”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阿萝手中的戟:“此戟是否曾在月圆之夜,隐泛清光?是否在靠近古老典籍时,会有微鸣?持此戟者,是否对文字、道理天生亲近,修行诗文事半功倍?”
阿萝彻底愣住了。诸葛亮所言,竟与她自幼的经历一一吻合!月下清光、靠近书卷时的微弱共鸣、她远超常人的悟性与对典籍的理解力……这些她曾以为是天赋异禀或是师门功法的特殊之处,原来竟都与这柄看似不起眼的青铜戟息息相关!
“我……我只知它是降妖屠魔重宝,却不知……”阿萝喃喃道,心中翻涌起惊涛骇浪。这戟陪伴她多年,竟有如此惊天的来历!
诸葛亮颔首,语气变得凝重:“亮能推断小主身份,正因感知到此戟蕴含的纯正文气,与伪天宫弥漫的污浊妖氛截然相反。当今之世,能持此戟而不被其反噬,且能引动其部分威能者,非文华天尊血脉或传承者不可。小主年纪轻轻,已有此修为,身份自然呼之欲出。”
他不再称呼“阿萝”,而是用了“小主”这个更显尊崇和暗示身份的称谓。阿萝怔在原地,过往的许多疑团似乎有了答案,但更大的责任感也随之压下。
她知道自己是仗戟行义的小主,也是身系着对抗伪天宫、净化文脉的关键人物。
“军师……”阿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更多的是坚定,“请问,我该怎么做?如何才能点燃这‘文火’?”
诸葛亮羽扇轻摇,营帐内的烛火随着他的动作稳定下来,不再摇曳,仿佛他的谋略已定,天地亦为之肃静。他指向地图上“断章峡”的某个精确点位。
“需小主亲持神戟,潜入断章峡。届时,亮会布下阵势,引导星力,激荡峡内紊乱文气。小主只需在阵眼之处,以心神沟通戟内文心,将其至纯之力释放而出。峡内被妖书扭曲的文脉,遇此真火,必如沸汤沃雪,顷刻燎原。伪天宫借此峡输送之力一旦中断,其前线妖书阵势自乱,届时林将军便可率精锐,乘势突击,可收奇效。”
他的计划条理分明,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最关键的那一点“神兵”之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帐内众将听得心潮澎湃,又不禁为执行关键任务的阿萝捏一把汗。
阿萝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青铜戟横于身前,指尖拂过冰凉的戟身,这一次,她清晰地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而磅礴的共鸣从戟内传来,仿佛沉睡了万古的文心,正在苏醒。
“阿萝……定不负军师所托!”她抬起头,眼中再无迷茫,只有一往无前的决意。
诸葛亮看着眼前这继承了古老使命的少女,摇扇微笑,那笑容里,是算无遗策的从容,也有一丝对年轻后继者的期许。
“如此,破敌之机,就在眼前。亮,静候小主佳音。”
营帐之外,夜风渐起,吹过连绵的营寨,仿佛已奏响了反击的序曲。而那沙盘之上,代表“断章峡”的那个小小模型,在烛光映照下,似乎也隐隐泛起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光泽。
一场以天地为局、文脉为弦、神兵为火的奇谋,即将在这片交织着历史与传奇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沉吟半晌,阿萝愕然:“军师,你怎知我是小主?”
诸葛亮摇扇,意味深长一笑:“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知奇闻轶事,自然是能推断出你的身份。”
“军师,您果然厉害。”阿萝无比钦佩。
诸葛亮摇摇头:“非也。乃是小主名声响亮。”
二人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遗憾。
直到掌灯时分,二人才分开歇息。
次日清晨,浓雾笼罩着书卷界。
阿萝按照计划,独骑前往伪天宫叫阵,青铜戟在她手中拖曳出火星。
果然,没过多久,天空中降下大批妖书化的纸鸢,载着弓箭手俯冲而下。
她故意卖个破绽后退,引诱敌军深入预设的埋伏圈。
“放!”随着诸葛亮一声令下,埋伏在《孙子兵法》山区的伏兵齐发。
数百面铜镜反射着朝阳,将光线聚焦到阿萝的青铜戟上。
刹那间,戟尖爆发出耀眼至极的光芒,如同小型太阳般照亮整个战场。
妖书士兵们被强光刺得睁不开眼,纷纷跌落云头。
“执行第二步计划!”孙悟空带领着猴子猴孙们扛着酒坛冲出,将珍藏百年的女儿红泼洒在战场上。
酒精遇光即燃,熊熊大火顺着文气流动的方向蔓延,转眼间烧到了伪天宫的大门。
“可恶!该死的猴头!”无字先生在九龙辇上暴怒,亲手摘下面具露出真容——竟是一个面色青白的年轻人,眉心有颗朱砂痣。
他挥动权杖召来暴雨,企图浇灭火势。
却没想到诸葛亮早有准备,提前布下的干燥阵法,让雨水尚未落地就蒸发成蒸汽。
“轮到我的登场了!”林铮趁着混乱摸到伪天宫侧门,手中握着从《三国演义》中学来的机关术图纸。她熟练地破解门锁,潜入存放核心法器的密室。室内陈列着各种奇异器具,中央的浑天仪正在源源不断抽取文气。
“找到你了!”林铮正要破坏浑天仪,背后突然传来阴冷的声音。
回头只见无字先生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中握着能切断文气的裁纸刀。
生死关头,阿萝的青铜戟破窗而入,架住了致命一击。
“休想轻易毁掉我们的文明!”阿萝双目赤红,将毕生所学的灵力尽数注入青铜戟。
戟身上浮现出十二位仕女图,每位女子,依然是都做出不同的法诀手势。
那无字先生的裁纸刀,触及戟身时,竟像触碰到烙铁般冒起青烟。
“这不可能……明明已经切断了你们的根基……”年轻人惊恐地看着逐渐崩解的权杖。
诸葛亮适时出现在门外,羽扇轻摇间布下八卦阵:“你错了,真正的文脉不在器物,而在人心。”他指向窗外,只见无数读书人的身影,正在书中世界苏醒,他们的朗朗书声,汇聚成金色洪流涌入青铜戟。
最终决战,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伪天宫已成废墟。
无字先生瘫坐在瓦砾堆中,看着自己逐渐透明的手掌苦笑:“原来我拼命追求的永恒,终究敌不过岁月流转……”他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前,将一枚玉簪抛给阿萝,“留着做个纪念吧。”
阿萝接过玉簪,发现上面刻着极小的文字——“书中自有黄金屋”。
诸葛亮抚须笑道:“此物乃是开启藏书阁密钥,今后守护文脉的责任,就交给你们了。”
众人望向远方重新焕发生机的书卷界,彩虹般的文气在空中交织成美丽的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