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红山县成为“乡愁经济”试点,启动全面建设
林舟推开办公室的门,正午的阳光跟在他身后,将他颀长的影子投在焦急等待的三人身上。
李瑞、苏晓、马叔,三道目光像是被磁石吸引,瞬间聚焦。办公室里凝滞的空气,终于开始流动。
“成了。”
林舟的声音不响,却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李瑞紧绷的肩膀垮了下来,整个人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刚刚完成了一次长达数小时的极限编程。苏晓一直紧握的钢笔,笔帽“咔哒”一声被她合上,嘴角那条紧抿的线,终于有了些微向上的弧度。
变化最大的是马叔。
他“嚯”地站起身,因为起得太猛,沙发都晃了一下。老人脸上的颓丧和羞愤一扫而空,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他没有问过程,也没有问细节,只是走到林舟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只化为两个字:“好!好!”
这份信任,比任何承诺都来得厚重。
“何书记下午召开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红山县,就是全省第一个‘乡愁经济’试点县。”林舟将这个更重磅的消息抛出。
办公室里彻底安静下来。
试点县!
这三个字的分量,在官场里浸淫多年的马叔最清楚。这意味着红山县不再是发改委内部的一个小项目,而是整个省委挂了号,需要调动全省资源去支持的“样板工程”。他们之前所有的构想,都将从图纸,变成现实。
“那……陈东梁那边……”李瑞的兴奋劲儿过去后,立刻想到了那个“恶意变量”。
“礼物,该送了。”林舟的目光转向窗外,仿佛能穿透数百公里,看到红山县正在上演的一出好戏。“苏晓,通知县里,宴席上,给陈总留一个主位。另外,把我们准备好的大屏幕架起来,就说是为了欢迎陈总,要给他一个惊喜。”
苏晓点头,立刻走到一旁去打电话安排。她的声音冷静而高效,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明确,像是在为一台精密的机器设定程序。
“李瑞,你的‘教育超体’演示程序,准备好了吗?”
“放心,”李瑞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自信的光,“别说一个陈东梁,就是把教育部的人请来,我也能让他们合不拢嘴。”
林舟最后看向马叔,老人脸上的神情有些复杂,既有大仇将报的快意,又有对自己识人不明的懊恼。
“马叔,今天这台戏,您是主角。”林舟的声音缓和下来,“您不用刻意做什么,就当什么都不知道。跟他聊过去,聊小时候,聊得越开心越好。您越热情,他心里就越没底。”
马叔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林舟的意思。
诛心。
杀人不过头点地,诛心,才是最上乘的手段。
老人缓缓地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摸出烟斗,这次没有点燃,只是在手心慢慢摩挲着,那冰凉的黄铜似乎能让他纷乱的心绪平复下来。
“放心,”马叔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演戏,我比他拿手。”
……
傍晚,红山县招待所。
最高规格的“西山厅”里灯火通明,气氛热烈。
“陈总,您可是我们红山县飞出去的金凤凰啊!这次能回来,我们全县人民都盼着呢!”县长亲自端着酒杯,满面红光地站在主位旁。
主位上坐着的,正是陈东梁。
他约莫四十出头,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定制西装,手腕上戴着一块百达翡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身上已经完全没有了山里娃的土气,举手投足间,是属于大城市成功商人的派头和自信。
“张县长太客气了,我是红山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不管飞多远,根都在这儿。”陈东梁笑着起身,和县长碰了一下杯,一饮而尽。他的话讲得滴水不漏,情真意切,引来满堂喝彩。
马叔就坐在陈东梁的身边。
他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不时地给陈东梁夹菜,讲着他小时候的趣事。
“东梁啊,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为了掏个鸟窝,从咱村口那棵大槐树上掉下来,摔断了腿,还是我把你背到卫生院的。”马叔的语气里满是慈爱和怀念。
陈东梁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记得,怎么不记得!马叔,您这身子骨,现在还这么硬朗,当年要不是您,我这条腿就废了。这杯酒,我必须敬您!”
他端起酒杯,姿态放得很低,恭恭敬敬地敬了马叔一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陈东梁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种“衣锦还乡、众星捧月”的氛围中。他高谈阔论,从国际经济形势,谈到电商的未来风口,把在座的县里干部们听得一愣一愣,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他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宴会厅的王,是红山县未来的救世主。他享受着这种感觉,甚至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是回来报效桑梓的。至于账上那笔钱,不过是“能人”从这片贫瘠土地上拿走的一点“合理回报”罢了。
就在陈东梁最志得意满的时候,宴会厅的主灯光忽然暗了下来。
一道追光,打在了宴会厅前方那块用红布蒙着的巨大物体上。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县长拿着话筒,神秘地笑道,“今天,我们不仅要欢迎陈总荣归故里,还要借这个机会,向陈总,也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红山县未来的一个小小构想。这个构想,离不开像陈总这样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家的支持。”
陈东梁靠在椅背上,嘴角含笑,以为是县里准备的什么项目ppt,准备向他这个“财神爷”要投资。
红布缓缓拉开,露出了一块巨大的高清显示屏。
屏幕亮起,出现的却不是什么ppt,而是一个充满了未来感的虚拟界面。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略带一丝不羁的年轻人,出现在屏幕上。
“大家好,我是省发改委的李瑞。”李瑞的声音通过音响,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厅,“很荣幸能通过这种方式,和红山县的父老乡亲们见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玩意儿,我们称之为‘教育超体’。”
话音刚落,李瑞身后,一个由无数光点构成的、红山县的全息三维地图浮现出来。地图上,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甚至每一所小学的名字,都清晰可见。
“大家请看,”李瑞手指一点,地图迅速放大,锁定了最偏远的羊角村小学,“这是我们最偏远的一所教学点,目前只有一位老师和八个学生。”
屏幕上出现了羊角村小学破旧的校舍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
“传统的支教,或者送几台电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教育超体’可以。”
李瑞打了个响指。
宴会厅里,所有人都发出了低低的惊呼。
只见那全息地图上,羊角村小学的教室里,凭空出现了一位虚拟的老师。那位老师,正是省城最好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王老师。
“通过5G和全息投影技术,”李瑞的声音带着一丝骄傲,“我们可以让省城最顶尖的老师,实时出现在红山县任何一间教室里。孩子们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屏幕,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可以互动、可以提问的‘真人’。”
全息影像里,王老师正在用生动的方式讲解着一首古诗,她甚至能点到一个虚拟的羊角村学生的名字,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那个虚拟的孩子,无论是神态还是动作,都栩栩如生。
“这不仅仅是远程教学,”李瑞继续道,“系统会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他们的知识薄弱点,为他们推送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同时,我们还会为本地老师提供线上培训,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让红山县任何一个孩子,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输于省城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不是因为山里没有希望,而是因为他们有了选择更广阔天地的能力和底气!”
整个宴会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幅科幻般的景象震撼了。他们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山里娃的命运,将因此而改变。
陈东梁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凝固了。
他握着酒杯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样一套系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他那个远在省城,为了上一个好的私立学校而焦头烂额的儿子,所拥有的一切教育优势,将在这里被彻底拉平,甚至超越。
而支撑这个宏伟计划的启动资金……他的心猛地一沉。
“这……这得花多少钱啊?”一位干部忍不住小声问道。
“前期投入确实不小,”屏幕上的李瑞笑了笑,“但我们已经拿到了省里的专项资金支持。只要项目落地,钱,不是问题。”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陈东梁的心口。
他猛地灌了一口酒,辛辣的液体灼烧着他的喉咙,却压不住心里的那股慌乱。
然而,这只是开始。
李瑞的影像消失,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气质冰冷、容貌绝美的女人。
“我是苏晓。”苏晓的自我介绍言简意赅,“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三级联动医疗帮扶体系’。”
屏幕上,画面切换。西山村,王瘸子老人摔倒在家的那个夜晚,被用数据和模型还原了出来。从他摔倒,到心率、血压的异常波动,再到并发症的风险预警……
“我们的系统,将为全县所有六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配备智能穿戴设备,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苏晓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种安心的力量,“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第一级,村卫生室的医生会在五分钟内赶到;第二级,乡镇卫生院的救护车会同时出动;第三级,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可以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实时指导抢救。如果需要,省城三甲医院的专家,也能在三十分钟内,通过绿色通道介入会诊。”
屏幕上,一个虚拟的省城专家,正在通过一块屏幕,指导着乡镇医生对王瘸子进行急救。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用药剂量,都精准无误。
“我们卖的不是医疗设备,是安全感。”苏晓总结道,“是让所有在外打拼的红山儿女,可以放心把父母留在家乡的安全感。”
“扑通”一声。
一位陪同的乡镇干部,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突然站了起来,眼眶通红。他的老母亲,去年就是因为突发脑溢血,没能及时送到县医院,走了。如果当时有这套系统……他不敢想下去,只是用手背胡乱地抹着眼泪。
这种无声的悲伤,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具感染力。
陈东梁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他想起了自己远在老家的母亲,她也有高血压,去年冬天还摔了一跤。他每次打电话回去,母亲都说“好得很”,但他知道,那是怕他担心。
如果……如果有了这套系统……
他不敢再想下去。他感觉自己套取的那一千多万,不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张张他母亲、王瘸子,以及无数红山老人的脸。那笔钱,仿佛变得滚烫,正在灼烧他的灵魂。
“教育和医疗,是我们‘乡愁经济’的两个基石。”苏晓的影像消失,屏幕上缓缓浮现出林舟亲手写的那四个大字——【乡愁经济】。
“我们欢迎所有像陈总一样心系家乡的成功人士,回来投资兴业。你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帮助我们把这个伟大蓝图变成现实的力量。”
“陈总,您愿意成为我们‘乡愁经济’的第一个合伙人,共同见证红山县的未来吗?”
最后的这句话,通过音响,清晰地回荡在宴会厅里,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陈东梁身上。
这一次,目光里不再是单纯的敬佩和谄媚,而是充满了滚烫的、沉甸甸的期盼。
陈东梁感觉自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他脸上的肌肉在抽搐,他想笑,却比哭还难看。他知道,这是一份“礼物”,一份让他无法拒绝,也无法下咽的礼物。
他被将死了。
就在这时,县长的手机响了。他接了电话,只听了几句,整个人就激动得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大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县长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省委办公厅刚刚下发了正式文件!省委已经正式批准,将我们红山县,设立为全省第一个‘乡愁经济’发展试点县!”
轰!
整个宴会厅,瞬间沸腾了!
掌声、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而陈东梁,在这片欢腾的海洋中,只觉得浑身冰冷。
他终于明白了。这不是一个县里的项目,这是一个省委书记亲自拍板的、全省瞩目的试点工程。他伸手的对象,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剪纸小镇,而是省委的“一号工程”。
他手里的那杯酒,“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宴席散去,陈东梁失魂落魄地回到招待所的房间。他没有开灯,任由自己陷在黑暗的沙发里。窗外,是家乡熟悉的山峦轮廓,但在他眼里,却像一只只张开大口的巨兽。
他颤抖着手,拿出手机,翻到了一个他存下后就再也没打过的号码。
屏幕的微光,照亮了他惨白的脸。
号码的备注是:林主任。
他的手指在拨号键上悬了很久,很久,汗水从额头滑落,滴在了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