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沙盘数据预警,不转型将面临环境和经济双重危机
会议室里,空气凝滞得像一块铁。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林舟身上,汇聚在他面前那台连接着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上。怀疑、审视、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一丝看好戏的轻蔑,各种复杂的情绪在这些省内权柄最重的人眼中流转。
林舟没有理会这些。他只是平静地按下了一个键。
大屏幕瞬间亮起,一个精细到极致的城市三维模型浮现在众人眼前。这并非简单的地图,而是动态的、流光溢彩的沙盘。每一条街道上都有代表车流的光点在移动,每一栋建筑的能耗都以微弱的色差显示,甚至连城市上空漂浮的云层,都是根据气象数据实时生成的。
“这是我们省城的现状。”林舟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起,平稳而清晰,“接下来,我将基于我们现行的产业政策、能源结构和城市发展规划,进行一次为期十五年的未来推演。”
他话音未落,财政厅长的嘴角已经撇了撇,端起茶杯,一副“我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的姿态。分管工业的张副省长更是双臂环抱,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摆出了一个审判的姿态。
林舟在虚拟键盘上输入了一系列参数。
“推演开始。时间流速:一年每分钟。”
屏幕上的时间开始跳动。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城市模型的变化微乎其微。车流依旧,高楼迭起,代表Gdp的数字稳步攀升。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
张副省长脸上的不耐烦愈发明显,他几乎要开口打断这场在他看来故弄玄虚的表演。
“各位领导请注意。”林舟的声音适时响起,他伸手在屏幕上划出一个区域,“这是城西的重工业园区。从第三年开始,代表空气质量的pm2.5指数,已经从‘优良’的绿色,悄然变成了‘轻度污染’的黄色。同时,流经园区的这条河,其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重金属和化学需氧量指标,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屏幕上,那条河的颜色,确实比一开始黯淡了些许,但并不明显。
财政厅长放下茶杯,哼了一声:“发展总要付出代价,这在可控范围之内。”
“是的,目前在可控范围之内。”林舟没有反驳,只是继续让推演进行。
时间来到第五年。
屏幕上的城市模型,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灰纱。城西工业园区的黄色已经加深,并开始向周边的居民区蔓延。那条河的颜色,也变成了肉眼可见的灰褐色。
更重要的是,沙盘上弹出了几个新的数据窗口。
【国际钢铁市场价格指数:下跌12%】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试运行,对高碳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省内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数:同比增长8%】
张副省长的眉头终于皱了起来。碳关税这个词,他听省里的外贸专家提过,但一直觉得遥远,没想到林舟会把它做到模型里。
“这只是开始。”林舟的声音像一个冷静的旁白。
时间轴被快进。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
变化开始剧烈。
屏幕上,代表省内几大钢铁集团和煤化工企业的模型,其顶部的利润指示灯,由绿色闪烁几下后,变成了刺眼的红色。
“张副省长,您看。”林舟的声音指向了张副省长,“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产业,正在失去竞争力。我们的产品成本低,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环境成本计算在内。现在,别人替我们算了。高昂的碳关税,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毫无优势可言。为了维持订单,企业只能降价,利润被无限压缩,直至亏损。”
张副省长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他想反驳,却发现林舟说的是无法回避的经济规律。
“企业亏损,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林舟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手指在屏幕上一点。
工业园区内,代表就业岗位的无数个蓝色光点,开始成片成片地熄灭。取而代之的,是屏幕右下角一个急剧攀升的数字——【失业人口】。
“不是我们淘汰了他们,是市场淘汰了他们。我们引以为傲的三百万个就业岗位,在推演的第八年,已经流失了超过三十万。而且这个速度,正在加快。”
“这不可能!”张副省长终于忍不住,低吼出声,“我们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可以节能减排!”
“可以,但已经晚了。”林舟摇了摇头,“技术改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连年亏损的企业,哪里来的钱?向银行贷款吗?”
他话音刚落,沙盘中代表银行系统的模型,自动将对这些重工业企业的信用评级,从“AA”下调到了“b-”,贷款通道瞬间变成了灰色。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他们只会锦上添花。”林舟的语气没有丝毫波澜,像是在陈述一个真理。
会议室里,已经没人说话了。所有人都死死盯着屏幕,看着那个曾经熟悉的城市,在数据和逻辑的驱动下,一步步走向深渊。
时间来到第十年。
整个城市模型,已经笼罩在一片化不开的浓郁灰霾之中。代表“重度污染”的红色警报,在城市超过三分之一的区域闪烁。那条河,已经变成了触目惊心的黑色,散发着代表“劣五类”水质的警告信号。
【全省医疗支出:较十年前增长300%,其中80%用于治疗环境相关疾病】
【高端人才净流出率:15%】
【外来投资增长率:-5%】
财政厅长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引以为傲的财政收入,在沙盘的推演中,从第九年开始停滞,第十年,已经出现了负增长。而医疗和环境治理的开支,却像一个无底洞,疯狂吞噬着本就捉襟见肘的预算。
他之前质问林舟的“钱从哪儿来”,此刻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自己脸上。原来,不转型的代价,比转型要昂贵百倍千倍。
宣传部长也坐不住了,他的脸色发白。沙盘中,代表“社会舆情”的模块里,充斥着各种负面词条:“雾霾围城”、“癌症村”、“毒水横流”。代表政府公信力的指数,已经跌破了警戒线。
他担心的舆论风险,不是来自于改革,而是来自于不改革所引发的社会绝望。
李副省长一直挂在脸上的那份从容,也早已消失不见。他紧锁着眉头,看着沙盘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第一次感觉到了某种失控的恐惧。他设计的那些城建项目,在沙-盘-中变成了无人问津的“鬼城”,因为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洁净空气和水的城市里。
林舟那个“空中楼阁”的比喻,此刻显得无比讽刺。原来,他们现在所站立的这片看似坚实的土地,才是真正的空中楼阁,而且正在崩塌。
“最后五年。”
林舟的声音,像最终审判的宣告。
时间轴走到了终点——第十五年。
屏幕上,整个城市模型已经黯淡无光,仿佛一座刚刚经历过浩劫的废墟。灰黑色的污染层覆盖了一切,只有医院的红色十字标志,还在绝望地闪烁。
代表经济活动的蓝色光点,稀疏得如同寒夜里的残星。代表失业和社会矛盾的红色警报,则连成了一片,像燎原的野火。
沙盘中央,弹出了最终的统计数据。
【Gdp:相较峰值下跌40%】
【财政赤字:占Gdp比重25%】
【常住人口:净流出超过200万】
【社会稳定综合指数:极度危险】
林舟关闭了推演,屏幕定格在这幅末日般的景象上。
整个会议室,死寂无声,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巨大的震撼,混合着一丝恐惧,攫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不是没看过报告,不是没听过汇报,但从未有一次,像今天这样,如此直观、如此冷酷地“亲眼目睹”了自己亲手治理的城市,在十五年后可能的样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的报告,这是基于现有数据和严密逻辑,推导出的一个极大概率会发生的未来。
周书记一直沉默着,他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刺眼。他看着屏幕上那座死气沉沉的城市,端着茶杯的手,不知何时已经停在了半空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尽。
他缓缓转过头,看向那个自始至终都平静得可怕的年轻人。他的喉结动了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林舟同志,这就是……我们不改变的结局?”
林舟转过身,面向所有常委,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张因震惊而失色的脸。
“周书记,各位领导。”他微微躬身,“这只是无数种可能中的一种。但它是基于我们现有路径,最有可能抵达的终点。”
他停顿了一下,给众人留出消化的时间。然后,他的声音再次响起,清晰而有力,回荡在死寂的会议室中。
“这是一个注定衰亡的未来。但幸运的是,我们今天看到了它。”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周书记的身上,一字一句地说道:
“而且,它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