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心”的犹豫,如同精密钟表内部一枚突然出现瑕疵的齿轮,虽然微小,却足以让整个系统的运行出现可感知的迟滞。那庞大的意志不再急于执行“抹除”指令,而是将星澜的存在,以及她体内那枚能引动“底层古码”的“共鸣棱镜”,纳入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名为“高价值风险单位管理预案”的长期分析进程。
这意味着,星澜暂时安全了。但这种安全,是建立在刀锋之上的。
她不再被简单地视为需要清除的“异物”,而是被归类为一种具有特殊研究价值和潜在威胁的“观测样本”。
几乎在“管理预案”启动的瞬间,星澜依附的那个“谐波节点”周围,规则线条如同活过来的藤蔓般交织、缠绕,迅速构建起一个无形却坚不可摧的“规则囚笼”。这个囚笼并非为了折磨或消灭她,而是为了隔离与解析。
它隔绝了星澜与外部监察者基地进行深层信息交换的大部分渠道,只留下一条极其狭窄、被严密监控的“基础生命体征反馈通道”。同时,囚笼本身成了一个巨大的扫描仪,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规则频率冲刷、探知着星澜的灵魂结构,尤其是那枚“共鸣棱镜”的运作机理,以及她与云逸那一缕本源的连接方式。
【建立隔离观察区。样本标识:星澜。】
【启动深度解析协议。目标:共鸣棱镜生成机制、古码触发阈值、太初之力交互模式。】
【执行信息管制:限制样本与外部网络非必要通讯。】
冰冷的指令在囚笼的规则壁垒上流转。星澜感觉自己像被浸泡在一种无形的、充满探针的溶液里,每一个念头,每一次灵魂的轻微悸动,都可能被捕捉、放大、分析。她必须时刻收敛心神,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共鸣棱镜”的活性,既不能让其完全沉寂(那会失去价值,可能引致清理),也不能让其过于活跃(那会加速被解析,甚至可能暴露云逸本源的秘密)。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酷刑,比直面“天命织机”的强制固化或“石之心”之前的杀意更加煎熬。她成了一枚被放在棋盘上的棋子,而执棋者,是一台冰冷无情的逻辑机器。
然而,星澜并未绝望。在极致的压力下,她的意识反而变得如同被反复锤炼的钻石,愈发纯粹与坚韧。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规则囚笼”在严密监控她的同时,其本身也是“石之心”规则网络的一部分,并且由于需要实时处理和分析她这个“高价值风险单位”的数据,其与网络核心的规则交互异常频繁。
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反向观察、甚至……反向渗透的机会!
她不再试图向外传递信息,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自身,以自身灵魂为实验场,以“共鸣棱镜”为工具,开始极其谨慎地、主动配合着“囚笼”的扫描。
当某种规则频率扫描过棱镜时,她不是抵抗,而是引导棱镜模拟出相应的、部分真实的反应,但在最核心的、关于云逸本源和古码触发机制的关键处,巧妙地叠加一层由太初之力模拟出的、无害的“信息迷雾”。
当囚笼试图分析她与古码的共鸣模式时,她甚至主动调动那些已被唤醒的“古码”印记(鲁棒性、适应性等),在灵魂层面进行微小的模拟推演,但推演的方向,却 subtly 偏向于展示这些古码特性如何能与“石之心”的主流秩序互补而非冲突。
她在进行一场豪赌!她在主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教学样本”,一个向“石之心”展示“动态平衡工具论”的活体教材!她在试图引导这台逻辑机器的分析方向,让它得出一个结论:保留并研究她,不仅能帮助它理解乃至“管理”宇宙中的动态生命,甚至能优化它自身的秩序体系,使其变得更加“坚韧”和“可持续”。
这个过程极其凶险,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任何一点细微的失误,任何一丝真实的秘密泄露,都可能立刻招致“囚笼”的过激反应,甚至是直接的精神湮灭。
但星澜别无选择。这是她在绝境中,为自己,也为监察者们争取时间和空间的唯一方式。
---
监察者基地。
主屏幕上,代表星澜生命体征的光点依旧稳定,但其周围笼罩着一层代表“高度隔离与解析状态”的暗金色光晕。从那条仅存的基础通道传回的数据极其有限,只能判断星澜还活着,且处于某种持续的、高强度的“交互”状态中。
“她在被深度解析……”墨芷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担忧,“‘石之心’把她当成了最珍贵的研究标本。这种状态下,她的灵魂损耗会非常巨大。”
阿土试图增强信号,却屡屡被无形的规则屏障阻挡:“通讯被严格限制了!我们无法知道她具体在经历什么,也无法传递新的指令进去!”
云飞扬周身剑气隐现,却又无可奈何。面对这种规则层面的囚禁,他的剑无处可斩。
云逸沉默地站在屏幕前,目光仿佛穿透了那层暗金光晕,看到了星澜正在经历的无声抗争。他能通过那一缕微弱的、几乎被隔绝的本源联系,感受到星澜灵魂中传来的、并非痛苦哀嚎,而是一种极致的、带着冷静计算意味的紧绷感和引导意图。
他明白了星澜的策略。
“她在……以身为弈。”云逸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敬意,“她在用自己作为筹码,与‘石之心’进行一场不对等的谈判。她在向它证明自己的‘工具价值’,争取生存的空间,也在为我们争取时间。”
他转向墨芷和阿土,眼神锐利如刀:“我们不能辜负她的牺牲。既然她选择成为‘样本’,那我们就必须让这个‘样本’的价值,大到让‘石之心’舍不得毁掉!”
“全力分析‘石之心’网络在构建囚笼、进行深度解析时暴露出的规则架构细节!尤其是它与那些被唤醒的‘古码’之间的潜在冲突点!”
“模拟推演,如果星澜持续展示‘古码与秩序互补’的模型,会对‘石之心’的主逻辑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
“寻找‘规则囚笼’可能存在的、基于其观测职能而产生的规则‘后门’或‘冗余接口’!”
他的命令一条接一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星澜在囚笼内为我们争取时间,我们在囚笼外,必须为她准备好打破囚笼,或者……将囚笼转化为平台的钥匙!”
基地内的气氛凝重而专注。所有人都知道,一场更为复杂、更为漫长的博弈,已经随着星澜成为“秩序囚笼”中的特殊囚徒,悄然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