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监测中心的空气,在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里,仿佛被压缩成了固态的焦虑与期待。那被命名为“编织者”的讯号,如同一个优雅而固执的幽灵,持续不断地从深空背景辐射的噪音中浮现,重复着它那复杂难明的“编织”节律。它存在,它宣示,但它沉默,拒绝以任何已知的方式对话。
邵博士几乎住在了控制台前,眼白攀上了细密的血丝,咖啡杯在旁边堆积如山。常规的、非常规的、甚至是基于最新深渊能量波动模型反向推导的破译算法,全部泥牛入海。那讯号的编码底层逻辑像是一座光滑无比的绝壁,找不到任何可以下手的缝隙。它不是二进制,不是量子态,不是任何形式的线性或非线性语言模型。它更像是一种……基于纯粹数学和几何关系的“存在描述”。
“博士,还是不行。”小刘的声音带着疲惫和挫败,“我们尝试了所有已知的信息熵解析方法,甚至连一些基于古代文明符号学的推测模型都用上了,它的冗余度低得惊人,结构紧密得可怕,就像……就像一块浑然天成的晶体,找不到任何信息传递应有的‘浪费’和‘标记’。”
邵博士没有说话,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边缘敲击着,目光死死锁定着主光幕上那不断滚动的、由无数细微脉冲构成的波形图。那波形在她极度疲劳的眼中,似乎开始扭曲、变形,不再是单纯的曲线,而是化作了流动的几何图形,旋转的曼荼罗,甚至是……一片广袤的、无形的网络结构。
“结构……网络……”她喃喃自语,一个模糊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思维的某个角落。“小刘!放弃所有基于语言和通信模型的破译思路!把它……把它当成一种‘地图’或者‘设计图’来解析!尝试进行多维几何重构,寻找其内在的拓扑关联性!”
命令下达,整个团队的精神为之一振,随即又陷入更深的困惑。将信号视为地图?这想法太过天马行空。但这是邵博士的命令,是他们在绝望中唯一能抓住的稻草。
计算资源被再次极限压榨,庞大的数据流被导入最新的多维空间建模程序。屏幕上,原本平面的波形图开始被拉拽、扭曲,投射到一个虚拟的多维坐标系中。起初是一片混沌的能量乱麻,但随着特定滤波算法的应用和无关噪音的剥离,奇迹般地,一些结构开始浮现。
那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星图,没有熟悉的星座连线,没有标注距离的刻度。它是由无数闪烁的光点和连接这些光点的、若隐若现的能量丝线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不断缓慢脉动着的三维网络模型。光点的大小、亮度、脉动频率各不相同,而那些能量丝线也并非恒定,它们时而明亮,时而黯淡,仿佛有某种无形的能量在其中流淌、循环。
“这……这是什么?”小刘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屏幕上那个缓缓旋转的、美得令人心悸又充满未知的网络结构。
“一个……模型。”邵博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一个能量流动的网络模型。”
就在这时,建模程序捕捉到了这个网络模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节点”。这个节点并非最亮,也并非最大,但其脉动频率,却与接收到的“编织者”讯号的核心节律,产生了完美的共鸣!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程序将这个节点的多维坐标,逆向映射回现实宇宙的坐标系时,一个清晰的三维坐标被锁定、放大,最终定格在主光幕上。
坐标精度极高。目标地点——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深处,一个位于巴西与秘鲁交界、人迹罕至的区域。
监测中心内一片死寂,只剩下机器运行的嗡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坐标上,然后又转向屏幕上那宏伟而神秘的能量网络模型。
“讯号……是一把钥匙?”一个研究员喃喃道,“或者……是一份邀请函?指向这个坐标?”
“不,不仅仅是指向。”邵博士缓缓摇头,她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屏幕,看到那雨林深处的真相,“你们看这个网络模型本身。它的结构,它的能量流动方式……像什么?”
她调出了全球地壳应力分布图、行星磁场线模拟图、甚至是基于“基石”计划初步数据绘制的、极其粗糙的全球能量异常点分布图。尽管细节差异巨大,但宏观上,那种由节点和能量通道构成的网络形态,存在着某种惊人的、神似的一致性!
“像……像星球的脉络。”小刘倒吸一口凉气,“像……像一种……行星级别的能量循环系统?!”
“星球能量网络……”邵博士一字一顿地吐出这个足以颠覆现有物理和生态学认知的概念。她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面对宏大真相时的震撼与敬畏。“‘编织者’发送给我们的,不是求救,不是警告,甚至不完全是沟通。它发送的,是一份关于我们脚下这颗星球本身的……‘数据包’!一份描绘其内在能量流动的‘蓝图’!”
这个推断太过震撼,让所有人都暂时失去了语言。一个来自遥远星空的神秘存在,向人类发送了关于地球自身的能量结构图?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是善意的提醒?是冷漠的展示?还是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目的?
“‘编织者’……它或许是在告诉我们,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更宏大系统的一部分?”另一位资深研究员声音干涩地推测。
邵博士没有立刻回答,她快速操作控制台,将“编织者”信号、重构出的能量网络模型、以及南美洲那个坐标点的所有数据,打包成一个最高加密等级的档案。
“立刻将这份分析报告,发送给林默指挥官、肖雅主任和零女士。”她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与果断,但眼底深处燃烧着熊熊的探索之火,“同步启动最高级别的外部环境监测,重点关注南美洲坐标点周边五百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异常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地磁变化、重力异常、生物活动异动、气候模式改变等。”
她站起身,走到中央光幕前,凝视着那个代表雨林坐标的、不断闪烁的光点,以及背景中那缓缓旋转的、代表着未知与可能的星球能量网络模型。
“我们一直仰望星空,警惕来自深空的威胁,探寻宇宙的奥秘。”邵博士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监测中心内,“但或许,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这颗孕育了我们的星球,本身就隐藏着最深邃、最亟待我们去理解的秘密。‘编织者’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我们从未真正审视过的‘内在的星空’。”
她顿了顿,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通知战略规划部,准备组建一支精干的侦察小队。目标,南美洲雨林,坐标点。我们需要知道,在那片绿色的海洋深处,‘编织者’指引我们前往的地方,究竟存在着什么。是另一个‘基石’?是一个古老的遗迹?还是……通往这‘星球能量网络’某个节点的……‘入口’?”
命令被迅速执行。信息的涟漪从这地下深处扩散开去,即将在“守望者之家”内部引发新的波澜。而对邵博士而言,一段漫长而艰难的破译暂时画上了句号,但一段更加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探索旅程,才刚刚拉开序幕。星空的回响,与大地的心跳,在此刻被一条来自遥远彼岸的讯号神秘地连接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