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王总仿佛在神悠悠的状态下开口,“你这是……把企业变成了一个活的智能体?”
张伟坐直了身子,眼神变得锋利而聚焦。
“对,”接着说,“但这不是ppt上的比喻。是能运行、能发出预警、能生成建议的——企业级主脑掌控座舱。”
王总手指轻敲桌面:“有意思啊。之前那些bI平台,更多的是展示技术,我能用技术实现什么样的图,什么样的表,可是具体是哪些业务的数据的图,哪些业务数据表,应该长什么样,怎么呈现,完全没有。”
“他们给我看的更多的是技术,而不是业务,我还得去想用这个能技术干啥!”
“你这套,不但什么都有了,居然连建议都给出了?而且还是8大系统联动的。”
“甚至还是成体系的给,我完全不用去关注技术,只需要关注业务、关注应用、关注企业的问题本身!”
张伟有些感慨啊,大家对‘创二代’的成见,还是太大了,能说出这话的创二代,绝对不是普通角色。
张伟点点头:“我不是来卖看板的,是来交一份‘企业体检报告’的——而且不止是检查,还给治疗建议。”
“主脑掌控座舱,不是装饰,而是cEo的决策工具。”
空气忽然静了几秒。
王总低头看了看quest3,又抬头看着张伟。
“说实话,我原来以为搞VR,就是打游戏,就是在ppt上玩花活儿……但你这个,我开始相信,VR真能变成生产力工具了。”
“就是你说的8大系统,的几十个指标,如果用电脑,手机,完全看不过来!”
“王总,现在是32个指标,我一共设计了80个指标!”
张伟又顺势补了一句:“Vision pro版本我也会做,但目前没资源先上quest3。未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企业家戴着VR,不看报表、不追流程,只看‘主脑座舱’的红绿灯——像飞行员看仪表一样,掌控整家企业。”
王总:“你知道你这话听起来有多装吗?”
张伟笑了:“但我知道,您想成为第一个装得有实力的人。哈哈!”
王总把quest3放在桌上,双手交叉抵住下巴,一动不动地盯着虚空,像是在脑海里重新回味刚才的‘主脑掌控座舱’的体验。
张伟没吭声,只是看着他。
作为一个经历过几十场招投标、无数次“演给老板看”的老江湖,张伟知道,这种沉默不是冷场,而是心动的证据。
果然,王总忽然转头,语速快了一点,像是打开了开关:
“如果这个能成……我到各部门轮岗时,不用拍脑袋找项目了,直接看体检报告、AI基于体检指标,推荐项目,我最终来决策,不香吗?”
他站起身,在会议室里踱了两步,又转身看着张伟,眼神带点压抑不住的兴奋:
“我家老爷子让我每个部门都搞个项目,我就怕做成‘到此一游’工程,现在好了,有这玩意儿一开,红灯哪里亮我去哪儿搞项目,简直就是轮岗神器啊!哈哈!”
张伟也是有点懵圈,自己这个产品,还能这样玩,不过转念一想,还真是啊。
张伟点点头:“你这不是在做项目,是在精准狙击。我一直的建议要么是‘有病治病’,要么是‘打预防针、防患于未然’,但做到的前提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生命体征’指标反馈,才能精准狙击问题、投放管理资源。”
王总伸手朝张伟,比了个大大的“大拇指”的手势,又咧嘴一笑:
“而且你这套要是上了,我以后都能带着这玩意儿,开‘VR主脑掌控座舱’会议。”
“你都不知道我朋友圈那些炫b二代们,一个个带着Vision pro看电影、看足球……只有我,能带它开董事会,戴着VR‘做到掌控公司’。”
“VR对他们是玩物丧志的玩具,对我是吊炸天的,生产力工具!”
他说这话时,眼神里闪着的是张伟最熟悉的一种光——“想装b,但又要装得正儿八经、理直气壮!”的光。
张伟顺势补了一刀:“王总,你这是进入了‘生产型炫耀’阶段——不炫LoGo,炫认知啊。”
王总大笑:“对!我这不是炫,我这是传递‘未来生产力’的美。”
一旁的小李已经憋不住乐了,差点没一口水喷出来。
张伟觉得王总这句话,很有价值。
转头对妻子说:“小玲,帮忙把王总这句话‘炫未来生产力的美!’记下了,很有价值啊!后面放到我们VR空间中当金句,标榜出来。”
当张伟叫出“小玲”时,自己也是一怔啊,自己从来没这样叫过妻子。
现在的妻子,是自己的战友、是自己的伙伴、是自己的同事。
妻子也是一怔,听到自己的丈夫第一次,这样叫自己。
但是转念一想,这个场合这样的称呼是最合适的啊。
立马回复“好的,张总!我会把今天的交流,编制成一篇会议纪要的!”
张伟也是一怔,不过立马恢复了平静。
张伟稳了稳语气,接着谈正事。
补充道:“Vision pro版本暂时还没有,目前quest3是性价比最优解。Vision pro生态还没打开,Apple也没给b端开发者太多ApI。后面我们第一时间适配。”
王总点头,语气也没那么戏谑了:“我懂,资金问题嘛。你这个方向……确实太前沿了,比我在硅谷见过的一些初创都猛。”
张伟没接话,静静看着他。
这种“认同”的情绪,还得让对方自己在心里翻滚一下,才会变成“行动”。
张伟的六边形战士第5边,专门修炼的就是,售前+销售技巧,这么多年的磨砺,这种细节的把控,已经是妙到毫巅了。
空气里又停顿了几秒。
王总把手搭在桌边,轻轻敲了敲,忽然语气一转:“不过……”
来了。
张伟知道,每一场“差点成交”的戏码,都会有一个“不过”。
果不其然,王总语气变得理性而冷静:“你这套系统,概念我是真的认可,演示也很有冲击力……但问题也不小。”
别急,嫌货的才是真买主!
张伟点点头,没有急着反驳,反而主动说:“比如?”
“比如现在没有正式客户,没实际部署经验,连产品化的后台都还没有,全靠你一个人在讲——那我万一真上了,实现不了怎么办?到时候不仅是项目砸,还可能让我家董事长觉得我太冲动。”
王总的语气不重,却字字在点子上。
谁说创二代,不靠谱,谁说的!张伟在SAp项目上见过的创二代,老实说,都很务实,也很与时俱进。
只是网络放大了某些二代罢了。
张伟没有急着辩解,而是缓缓坐直了身子,双手叠在桌上,眼神格外认真。
“王总,我知道你心里担忧什么——你不是怕我不懂技术,而是怕你签了我,我交不上答卷,甚至成了你轮岗项目的‘污点项目’。”
王总没有接话,但表情默认了。
张伟顺势接话说:“王总,你的顾虑我完全能理解,我的建议是,首先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其次能不能帮到你。”
“更值得怕的,从来不是质疑,而是错过了方向拐点,主脑不怕做错事,而是选错方向。”
“真正的范式变革,总是先于主流认知的。”
王总嘴角一挑,像是被张伟那股“偏执自信”逗乐了:“张总,你话说得没错,我不是不信你,我是怕我家董事长不信我。”
“我家董事长是搞制造业起家的,认死理,不看理念看产值。你这个没客户、没产线、没年报收益,跟他讲‘主脑座舱’?他只会问我一句话——‘这个能卖几个亿?’”
张伟轻轻一笑:“你就说,这是在建的智能化‘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现在入场成本低、空间大,等真值的时候,市场上只剩下‘追脑’了。”
“对新质生产力,越早用上,就是越早获利。哈哈!”张伟顺嘴打着哈哈!
王总也乐了:“你这嘴皮子,要是不做销售太浪费了。”
张伟也笑:“我其实是一个技术人员,一个码农,哈哈!”
“我做销售没你这么拉风——你这形象,你要是带头做这个项目,我能拿你当海报打一年广告。哈哈!”
王总看了看桌面,又看了看quest3,眼神明显开始游移,已经不再是之前那种“保持防御”的状态,而是进入了典型的“脑内计算成本-风险-收益”的犹豫周期。
就在这时,小李也凑了过来说:“领导,我真觉得这个工具对你有价值哦。”
“第一你要轮岗各大部门,信息部你的第一站,在这里你就建好了,针对各大部门的体检神器,后面去其他部门轮岗,那不是手到擒来。”
“老爷子为什么让你第一站来信息部?信息部是全公司的神经系统,公司所有信息都在这里汇总,可是我们一直不知道怎么用啊。”
“现在,有张总这个了,你的轮岗不就如虎添翼了?”
“其次,你未来肯定要接班的啊,张总这个,本身就是为那个职位准备的工具,你现在就用上了,岂不是提前开始适应那个职位了?”
王总一愣,笑骂:“你小子反了哦!给你透露太多了啊,哈哈!”
“领导,我是实话实说。”小李认真道,“当年我在张总项目上跟着干了大半年,真是眼界大开。”
“要是张总没实力,我肯定不会推荐他的!张伟还和985的武汉大学合作写了好几篇论文了。”
“您现在站的cIo这个位置,如果要留下一点东西,那就得搞点超前的东西。”
这话说得,连张伟都没想到。
怪不得,小李能升那么快,果然不是普通角色,这认知,这话说的逻辑自洽,滴水不漏。
小玲此时很懂事,立马从包里拿了5本杂志出来:“王总,这是我们张总发的论文,这篇还是国内顶刊哦。”
王总翻看了国内顶刊《企业管理》杂志,在信息化头版头条刊登的《企业智能体》的论文,说到:
“呦呵,还真是啊!张总是学术理论+工业产品双料达人啊!”
张伟也顺势打着哈哈:“没有,没有,都是武汉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王教授提携啊!”
王教授,借下名头,别见怪,哈哈!
王总也是沉默了几秒,终于长叹一声:“……我不是不想搞,我是真的觉得这个产品,还差临门一脚。”
张伟没有回话,只是静静看着他。
王总终于下了决心:“这样吧——我可以内部先做个预研立项,先不签正式合同,等你这边有点动静,比如有客户真的签了,我就马上接上。”
张伟眼睛瞬间亮了。
“王总,我就当你答应了一半了。”
“不是一半。”王总竖起两根手指,“是八成。只差你给我一个签约理由。”
张伟心里翻起了巨浪——这就是天使轮投前,客户最稀缺的信号。
这个信号一旦成立,张伟就能回去对投资人说:“我有客户了。”
一旦签下王总这个客户,整个“企业智能体”从理念到产品的落地,就有了第一颗“实锤”,融资、产品开发、团队搭建……就都有了依据。
张伟知道,这就是最后的临门一脚了。
他站起身,伸出手:“王总,下周,我给你4份tS。下次见面,我们就谈合同。”
王总握住张伟的手:“你要真有tS,只要3份,我就签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