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不想点拨你们了哦,哈哈!看你们好像很不情愿帮的样子!”张伟假装给他们再拱火一下。
“写,必须写!”
“真的?”
“哥,你就是亲哥,赶紧啊!”
“蓝图下一个阶段最重要的动作是啥?”
“蓝图汇报!”二人异口同声!
“不对!”
“难道是系统实现?”也不对!
二人丢盔弃甲了“那就搞不懂了,张顾问,你这葫芦里卖的啥药啊。”
“蓝图签字,蓝图签字啊!紧接着的就是蓝图款!”张伟说。
“我考,对啊,签字、蓝图款!”二人恍然大悟!
“张顾问,这个和帮用户写文档,有啥关系了?”二人还是不解。
“这可关系大了啊,签字你们是不是找这些人签字,而我却是找cFo签字!”张伟看二人还是不开窍,直接报答案了。
“我操,对啊!这是人情啊,这是欠人情啊!”小李,首先醒悟了。
“对啊,对啊!”小赵也终于醒悟了。
“上个项目,签字痛苦不?”张伟打算勾起下他们的伤心事。
“嘿嘿!”
“卧槽,快别说了,说到找客户签字,我都打算退出顾问这个行当了,就差给用户跪下了啊!”二人,完全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感简直不忍直视。
“可是我签得很轻松啊!”张伟看着二人,完全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接着说“你想,你们现在帮他们做事,把人情积累起来,后面让他们签对应的蓝图文档,你说会不会减少很大的难度?”
“必须的啊!”二人一脸的兴奋!
“可是,这么好的人情,我今天送给了你们二人,你们没要啊,现在变成我的了!哈哈!”张伟一脸的受之有愧中带着幸灾乐祸!
“不对啊,他们找的是你啊,肯定人情是你的!”小赵立马反应过来了!
“嗯,孺子可教也!”张伟说,“接下来如何让这个人情变成你们自己的,以及在他们身上,拿到更多的人情,就得看你们自己的能力了哦”。
张伟顿了下,接着语重心长的说“这关如果过不了,你们的顾问生涯,就会很痛苦啊,更别说模块组长了!”
“这是我总结的‘项目厚黑学’你们觉得,这个名称如何?”
“太棒了,‘项目厚黑学’简直是太贴切了。”二人齐声道。
“好,加油吧,小伙子们,既要拿到更多的人情,又不能目的性太过明确,这样的人情才是真正的人情,否则就是假仁假义啊!”
二人,不由得一个哆嗦!
有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既视感!
哈哈,太难拿捏了!
经过张伟这套‘项目厚黑学’的理论一点拨,二人干活的劲头,简直强到飞起,鸡血打得满满当当!
也不知道张伟这波‘项目厚黑学’是打向的客户呢,还是打向的小李、小赵!
嘿嘿!
不管打向了谁,反正张伟负责的FI、co,完全在张伟的掌控中,稳步推进就对了!
哈哈!
第一周张伟算是大捷!
回到酒店,张伟开始拼凑第十层的结丹碎片,发现比较零散,无法拼凑成一个整体,还得再等等,等下周完成蓝图第一轮评审,再看看效果,现在十层结丹方向明确了,完全不用着急!
周末,小赵、小李的的打鸡血的状态,还是在顶峰状态,搞蓝图。
张伟也得加班,搞李总的那个售前的材料,依然是一家电子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广州。
不同的是,这是首次拜访,不像上次。
张伟同样找田明要了这类的ppt,再来自己进行加工。
真是万事开头难,张伟有了第一次售前经验后,现在做这些ppt,就很顺风顺水了,重点是组合完自己的演讲逻辑、演讲顺序,让客户有种听故事的感觉就行了。
新的一周,小赵、小李挖空了心思,收集人情,把后面蓝图签字的难度分摊到时间轴上来。
而项目的一些疑难杂症、难啃的硬骨头也以专案的形式,慢慢浮出水面了,其中最重要的生产成本的差异分摊,co-pc(产品成本控制)。
物料的价格策略,标准单价、移动平均价。
利润中心的如何划分?
与Sd\\mm\\pp模块的各种货物移动,产生的财务凭证的集成。
.....
张伟上午基本奔波于各个模块,各个专项小组的讨论会中。
此时张伟才发现,《葵花宝典》的巨大价值,还有60G资料库的巨大潜力。
常常是问题提出时,张伟还不知道如何处理,第二天,张伟的方案就出来了,速度之快,简直震惊了众人。
项目其他顾问一个问题要卡很久,张伟只需要一个晚上,有了比较就有了伤害。
同时张伟也总结出做顾问的真谛,居然可以这样诙谐地表达“你只要比别人早一秒知道解决方案就行!”
比别人知道的太早,人家还没反应过来,跟不上你的节奏,你还得费劲巴力的去解释、引导。
比别人知道的晚了,他就成你的顾问了。
刚好早知道一秒,被你说出来了,别人就有一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操,Nb啊,这样搞最好了!”于是别人就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张伟组内部的工作,给小赵、小李施展了“项目厚黑学”后也在按部就班的推进。
这种专项的疑难杂症,张伟集中精力攻坚。
何总对张伟这种打法,非常地诧异,完全看不出张伟是一个新手,这种项目操盘的套路,和速度完全不亚于10几年的老顾问。
而张伟自己倒没有觉得,毕竟张伟把这套做法嫁接到程序员,完全就是多进程、多线程的工作模式,张伟早就总结出来的。
现在张伟偶尔,都跑一次cFo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cFo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奇葩了。
cFo也发现了张伟的新价值,居然利用“外来和尚好念经”重新挖掘了张伟的作用。
他利用张伟开始规范内部的很多财务不规范的疑难杂症,比如二人配合,完美地搞定一些难啃的骨头“先钱后账,还是先账后钱”全部规范到“先账后钱!”。
王总是深知“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硬道理啊!”当然张伟也是懂的,此时配合好王总,收集好感,收集人情。
哈哈,懂的都懂啊。
其次张伟这个项目就几个月搞完就走了,自己得演好这个“恶人”,这个“外来和尚”。
哈哈!
还有更加奇葩的。
居然升级到各种财务制度的制定,理论上张伟一个程序员完全搞不定啊,可是张伟有《葵花宝典》,60G的资料库啊,张伟的做法。
“王总,你这个问题很专业,我得回去想想,查下资料!”
“王总,你看这个方案如何?”
“对,就是这个,这就是我要的!赶紧发给我,我来改几个字就能用了!哈哈!”
......
张伟也渐渐发现,自己和王总沟通,越来越吃力了,毕竟cFo的阅历、实战经营、管理公司规模,是张伟完全不具备的。
不过还好张伟,基于SAp系统逻辑,和自己海量的后援资料库,还能应付得过来。
张伟觉得,不能再这样被动地想办法了,否则再过几周,自己的短板就会越来越明显了,到时就真的黔驴技穷了!
周四下午5点,张伟flyback了,这次是真fly,项目组公司专门安排车接送。
张伟坐在车上,复盘这次项目的情况。
其中,张伟觉得从方法论上,收获最大的是,“微观管理五连鞭”的产生。
不对,还有后面的review也非常的重要,如果安排了工作没有跟踪,可以100%肯定,除了小赵、小李,其他那些职场老鸟妥妥地没法按时完成,以他们的摸鱼技巧,完全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做到瞒天过海,最后还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再加一鞭,第6鞭,控过程,确保执行跟上计划,执行不变形,随时修正执行中的异常。
对,还有,给反馈!反馈的时候,一来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哪里,二来就是给鼓励,给表扬,让干活的人更有激情、动力。
再加一鞭,第7鞭,给反馈,让执行者知道,自己执行得如何,同时获得成就感,持续输出高效战斗力。
哈哈!
微观管理七连鞭!
1、给模板,自己做一个案例,统一产出标准,确保交付质量有一个参考。
2、给计划,明天早上要交成果,下午需要和客户确认,计划有明确的下一步行动目标。
3、给目标,需要多少个调研问卷,不是拍脑袋,而是基于32个流程确定,让人信服这个目标的科学性。
4、给资源,给了400mb的材料,不至于让下属,没法干活,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给愿景,给鼓励,让干活的人全力以赴。
6、控过程,确保执行跟上计划,执行不变形,随时修正执行中的异常。
7、给反馈,让执行者知道,自己执行得如何,同时获得成就感,持续输出高效战斗力。
比马保国,马老师多了二鞭子!
哈哈!
管理能力,在张伟这种吹毛求疵的研磨下,也是在一日千里的突飞猛进。
但是张伟可以肯定,自己的管理方法论,和cFo王总的肯定是大相径庭的。
对了,王总这个难啃的骨头,后面要怎么办了?
如果后面需要和他打的有来有回,以现在的储备肯定不行了,自己的能力在王总这里太过单一了。
虽然自己构建的是6边型的战力,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围绕SAp、围绕程序员、围绕It展开的,自己现在要去适应王总,而不是王总来适应自己,毕竟人家是客户。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己的知识储备就不够看了。
得想办法,否则再过几周就顶不住王总的战力了。
张伟一边看着车窗闪过的江浙沿海的风景,一边思考如何应对王总的火力。
.....
看着路边广告牌,张伟脑海猛然一颤!
我靠,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