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EGb!
哈哈,EGb,一级棒!
张伟笑出了声,但他知道,这名字的震撼,不是因为缩写听起来像“一级棒”,而是因为这个名字里,真的藏着未来。
张伟已经可以通过带上VR头显,想象到进入自己构建的“主脑座舱”,感受到那种仿佛在宇宙中操控一艘企业母舰的震撼。
但他也清楚,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看见未来”的能力。
张伟将人群分了个类,这不是哲学家思辨,是他在一次通宵绘图时自我取乐的方式:
有些人,想象未来、看见未来、制造未来、实现未来——像毛教员,像杭州马。
有些人,看见未来、制造未来、实现未来——像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像十八罗汉。
有些人,制造未来,实现未来——像S2赛季夏国开服时,那上千万的铮铮铁骨。
有些人,只活在现在,像芸芸众生。
还有些人,活在过去,像遗老遗少。
所以,张伟觉得:要让别人相信未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未来,摸到未来”。
可惜,未来从不主动示人,它总藏在最深的迷雾之后。
于是,张伟打算亲自去找,去构建。
整整很长一段时间,每天下班后,张伟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晚上,一边在出租屋里绘制另外的EGb指标原型图、编写计算逻辑,累了后一边戴上quest VR,在Sidequest和meta商店里,一款一款VR App地试。
张伟要找的,不是一款普通的VR软件——而是能承载“企业智能体·主脑座舱”的那块“圣器”,一款能够构建信息空间、展示procreate图像、可视连接、沉浸式搭建的原型工具。
“不能连线……pass。”
“只支持输入文字?不能插图?……再见。”
“怎么又是低多边形建模,连空间感都没有?”
张伟用记号笔在白板上,划去了一个又一个的VR App的名字,这是这周第39次失败。
quest商店和Sidequest平台的VR工具,张伟已试了四五十个,有些甚至是国外小众开发者的demo作品,全靠命运般的搜索关键词命中。
每次都要下载、安装、打开、调试、尝试;戴着VR头显,汗水从耳边流下,肩膀酸痛,双眼干涩。
张伟像一个在废墟中寻找能量碎片的末日工程师,嘴里还念叨着:
“cEo的主脑座舱,不是ppt,不是表格,而是一整个信息空间,是他的大脑延伸,是这个企业的神经中枢。”
每次测试失败后,张伟总会自嘲地叹息:“难道,VR里做个靠谱的思维导图工具,比研发载人飞船还难?”
不过张伟从未放弃,一边在VR中艰难探索,一边继续用自己逐渐觉醒的cEo能力——“系统思维力:看清全局”和“战略判断力:分轻重缓急”的两个能力来取舍指标。
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cEo必须掌握的?他拒绝死板地给每个系统设10个指标,有的系统只制作了3张指标原型,有的系统最多5张。
经过一个月的鏖战,张伟终于完成了整整31张procreate指标原型图和主体计算逻辑代码。
又是个深夜,张伟几乎快要放弃时,鬼使神差的点开了一个陌生的图标,名字叫:NodA。
张伟觉得这个名字很有禅意,NodA:不大!
当将头显调焦,界面载入。
接下来的一幕,让张伟整个人瞬间竖起鸡皮疙瘩,疲惫感一扫而空。
软件加载完毕的那一刻,张伟惊呆了。
他面前的虚拟空间宛如一片浩瀚星海,节点清晰可见、光芒柔和,仿佛悬浮在星云之中。
张伟伸手试着放入自己刚刚绘制完成的Z-score图片,居然成功了!
节点中心精准地呈现出了那张精美的指标图。
张伟试着拉出一根连接线,惊喜地发现,不但可以连接,甚至连线居然还能设置为流动的光影,就像数据在线条间来回穿梭,还能添加文字注释。
张伟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狂喜:“这才是真正的VR原型工具,简直就是Axure在三维世界的完美复刻!终于找到了VR版的Axure,哈哈!”
张伟简直激动到跺脚:“我靠,这就是我的Axure啊!VR版本的原型神兵!”
张伟知道,找到了,终于找到了那个能让“未来可见、可触碰”的工具。
随后的几天,张伟完全沉浸在搭建这座“企业智能体主脑座舱”的狂热中。
他将procreate绘制的32张指标图逐一上传到NodA,每张图对应一个节点。
张伟巧妙地运用连接线,把这些节点分成了明确的八大系统:
血液系统(财务资金)、消化系统(供应链)、呼吸系统(销售)、肌肉系统(人力资源)、骨骼系统(固定资产).....。
最终构建出一张巨型三维空间信息网络,像极了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每个指标就像一个放大版的神经元,指标和指标之间相互用线条链接,就像神经元之间的树突和突触相互链接,构成了一个具象化的神经元网络。
在这个神经网络核心,以张伟的虚拟视角为中心,8个系统围绕展开,每个系统下方悬浮若干‘神经元’指标图像,彼此之间通过线条连接。
每一根线条不仅可加注释,还能设计出脉冲光效,仿佛信息在其中流动。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现实版本——企业智能体第二大脑!
主脑cEo——掌控企业智能体的真正座舱。
张伟又试着切换主脑座舱空间环境,从“月球办公间”变成“宇宙星空指挥舱”,再换成“星系腹地”......。
这种瞬间切换带来的科技冲击力,和如臂指使的掌控感,真是令人沉醉啊。
空间切换了,但张伟的主脑座舱稳如泰山。每一个屏幕,每一个指标,依旧排列清晰、熠熠生辉。
张伟站在宇宙空间中,仿佛真的化身为企业智能体的主脑,和刚构建的第二大脑的神经网络,完成了,犹如杰克和他的阿凡达连接成功的体验感。
仿佛一下子,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全息视野和决策维度,信息、结构、风险、趋势,战略、财务、供应链、人事……
每一条信息流都在大脑中同时跳动、发光、运算,一下子犹如潮水般涌进自己的大脑,像是打开了隐藏在宇宙深处的终极数据库。
张伟立马又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
通过NodA本身提供的,技术扩展代码,张伟把Z-score指标节点连接到chatGpt的ApI接口。
张伟把已经写好的Z-score的prompt提示词模板,导入了NodA提供的Gpt接口。
写完后,深吸一口气,在虚空中轻轻点击Z-score节点。
嗡——
一个AI对话窗口缓缓浮现,悬在他眼前的太空中。
接着,一段清晰流畅的文字缓缓浮出:
“尊敬的cEo,根据您当前的Z-score值(1.75),您的企业目前处于中度财务风险状态……”
张伟屏住呼吸,看着AI一条条给出专业建议:
——加速应收账款回收;
——推迟大额资本性支出;
——缩短库存周期……
AI甚至主动提示:
“结合您所在城市的经济环境和行业波动,建议谨慎扩张,优先保障现金流稳定。”
张伟差点原地跳起来。
因为这次第一次借助NodA的接口,把AI搬入了高保真的‘企业智能体主脑空间’。
张伟一边激动,一边用手指滑动,观察着屏幕上的Z-score趋势图、雷达图、警示图,各种动态交互宛如生命体征监控仪在跳动。
他忍不住再次对着Z-score节点提问:“企业为什么会贫血?”
这一次,AI的回答居然带着一种像人类医生一样的语气:
“因为您目前的销售扩张依赖赊销,而应收账款回收滞后。血液流速慢,就像心脏供血不畅,再强的肌肉也带不动了。”
张伟当场傻住,半晌才低语一句:
“我……这是在跟企业本身说话。”
这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让张伟内心燥热而澎湃,完全停不下来。
整个夜晚,张伟像个狂热的雕刻师,一边在VR中调试、优化,一边调整每一个指标的位置、颜色、形态和连线逻辑。
就像一个天神,正在全神贯注的在虚无中创造一颗全新智慧生命的大脑。
张伟累得不行,肩膀硬如钢板,脚底板发麻,耳朵里全是电子蜂鸣声。
当张伟终于完成了第32块屏幕的最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和突触的优化连接时,将“企业文化波动图”接入主脑核心时,他只做了一件事——
——脱下头显,整个人倒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而头显里,那银河般深邃的空间背景中,32个‘神经元’指标屏幕,如群星环绕着一个虚位以待的主脑核心,缓缓旋转。
他闭上眼,仿佛都能感受到那32道“思维之光”,像企业的电信号,从每一个系统发出,最终交汇于他的“主脑”所在的位置。
张伟喃喃自语:“我张伟,一个人,真的做出了企业智能体的主脑座舱原型。”
张伟竟然一时热泪盈眶,也许是激动的,也许是欣慰的,也许是感谢自己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
反正张伟彻底的释然了。
释然与自己用码农能力无法开发出原型,释然与被投资人,左右开弓的啪啪打脸的摩擦。
感谢这些经历,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坚韧!
......
第二天醒来,天刚蒙蒙亮,出租屋外依旧喧嚣。
但张伟坐在窗边,看着VR中那座信息宇宙,却仿佛在眺望一座未来的神庙。
他知道——32块屏幕,或者叫企业智能体的第二大脑的神经元网络,仅仅只是开始。
未来,也许是80块、180块,甚至不是“屏幕”,而是整个三维建筑:像山丘图那样的三维视图立体呈现,像地图图层那样叠加分析,甚至cEo可以在数据中“穿行”,像肿瘤科医生穿行在3d影像中寻找病灶那样。
“那才是主脑真正的形态。”张伟喃喃。
他重新戴上头显,在银河空间中缓缓抬起手。
八大系统围绕他而动,线条在他指尖流动,颜色在他注视中跳跃。
他用手点亮Z-score屏幕,像点亮一块图腾。
仿佛宇宙回应了他的召唤,一缕柔光从虚空中打在这块屏上。
张伟在心中默默写下一句话——
“人类会忘记第一块屏幕是谁点亮的,但我永远记得——Z-score,是我的第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