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武汉,阳光灿烂,气温适宜,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该卷起来了”的气息。
张伟一边擦着嘴角,一边跟着德勤的pm陈总晃晃悠悠地往项目组走。
刚吃完一顿油滋滋的热干面,正打算去加会儿班,挣点项目‘积分’。
刚路过办公楼大厅,抬头一看,门口巨大的电子屏显示着:
“东湖区数字化顶层设计研讨会——面向未来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啧,听起来好高大上啊。”张伟忍不住吐槽。
这种当地的顶级企业,经常以大哥的身份,在自家地盘,承办这样的研讨会,彰显大哥的地位和担当。
张伟他们来了之后,见过很多次了,只是这次好像,和信息化相关,张伟他们的老本行。
陈总也是一脸看热闹的表情:“要不进去瞅瞅?正好消化消化。”
“必须的!”
两人一拐弯,混进了会场。
这是个能坐两百多人的阶梯式大会议厅,此刻稀稀拉拉坐了一大半,肯定超过100人,台上正有一个主持人在热情地开场。
——果然,企业信息化的话题,永远都是人多气氛冷。
张伟随便找了个角落坐下,百无聊赖地听着台上各种发言。
第一个老板上去,大谈特谈“数据中台是未来”。
第二个专家接着喊:“AI必须先布控!”
第三个搞市场营销的说:“cRm才是关键!”
还有人跳出来:“先上ERp,别磨叽!”
听到这儿,张伟眉头挑了挑:“这也太散了吧?”
陈总一边刷手机一边点头:“就是一帮人,各讲各的,没个正型。”
很快,区领导坐不住了。
他拿起麦克风,皱着眉头说道:
“听了半天,我还是搞不清楚,到底我们辖区企业该怎么做?你们讲了这么多,谁能告诉我一个标准答案?”
台下哗啦啦一阵骚动。
空气瞬间变得稀薄尴尬。
主持人干笑两声,赶紧打圆场:“各位,还有没有补充发言的?”
全场沉默如死水。
没人动。
没人吭声。
主持人脸上的笑容开始僵硬。
张伟看了一眼陈总,陈总也看了他一眼,两人对视一秒。
陈总微微点头,露出一个“露一手!镇镇场子?”的表情。
张伟咧嘴一笑:“必须的,哥来拯救一下这个无聊的会场吧。”
说罢,张伟高高的举起了手。
主持人终于舒了一口气,否则就冷场啊,立马说“请,那位举手的同志,上台发表下看法!”
张伟走出了那种‘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是对手!’的既视感,可把陈总看的一愣一愣的啊。
现场顿时一片轻微骚动,大家都抬起头:“咦?谁啊?”
张伟走到麦克风前,轻咳一声,笑着开口:
“各位领导,各位老板,我就简单说两句,不谈技术,不谈名词,我来告诉大家:企业到底该怎么做信息化转型。”
声音平静,语速中等,却带着一股难以抗拒的自信,开玩笑,这是自己的天赋技能!
区领导眼前一亮,主持人连忙点头示意继续。
张伟随手拿起白板笔,走到黑板前,刷刷刷写下几个大字:
【企业智能体+企业马斯洛分层】
一出手,就是王炸。
全场人都愣了。
“企业智能体”?
什么鬼?
“马斯洛分层”?
不是讲心理学的吗?跟企业啥关系?
张伟嘴角微勾,似笑非笑:
“大家听我说!企业,不是一堆部门、一堆流程、一堆It系统拼起来的,而是一个‘有生命的智能体’——它会感知环境、会做决策、会自我演化。”
“而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像一个人从婴儿到青少年到成人一样,它的需求是分层次的。”
刷!
张伟又刷刷刷在黑板上画了五个圈,写下:
【基础运营】→【安全稳定】→【社会关系与品牌】→【声望与认可】→【自我实现】
然后,他转过身,指着黑板,缓缓开讲:
“第一层,基础运营。就是活下去,能接单,有现金流,不倒闭,能呼吸。”
台下老板们纷纷点头。
这话说到心坎里了,尤其是小微企业老板。
“第二层,安全与稳定。公司有了稳定客户,有了流程,有了基本管理,不再靠拍脑袋。”
有人开始疯狂做笔记了。
“第三层,社会关系与品牌。你开始在外面露脸了,参加展会,搞活动,打广告,做抖音账号。”
台下一片会心的笑声。
“第四层,声望与认可。行业内有了地位,拿过奖,别人提到你的公司,会竖大拇指。”
连区领导都开始频频点头。
“第五层,自我实现。你要引领行业,制定标准,甚至改变游戏规则。就像今天咱们这个会的主办方的企业!”
张伟微笑着总结:
“每一层,决定了你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系统。而不是一上来就喊着‘我要ERp’,‘我要上大数据’。”
全场鸦雀无声。
连武汉大学来的教授都放下了笔记本电脑,目光灼灼地盯着张伟。
首先是如何保证自己的企业智能体马斯洛需求层级不降,实现保级?
“每一层,都有失控风险。比如安全层,销售换人客户就跑了;品牌层,同质化竞争;声望层,被新锐企业打脸。”
“所以必须提前布局,构建防护体系!”
张伟画出一张表格,列出每一层的“保层锚点”。
张伟继续:
不降基础上,如何跨越企业智能体马斯洛层级,实现层级的跃迁?
“补短板——如果你在安全与稳定层,客户资产没沉淀好,那你得先搞好cRm!”
“建能力——如果你在品牌层,市场声量不够,那你得先搭好媒体矩阵,再谈大数据分析!”
“不是堆系统,是补心脏,搭骨架,建肌肉!”
到了这里,会议厅已经完全炸了。
陈总,也是一脸的茫然,仿佛在说“我靠,bcS干合并的顾问都是这么硬核的么?不过他这个观点还真是清奇!”,只见陈总也在手机上敲打着字,咔咔拍照!
现场也是,有人手机拍照,有人奋笔疾书,甚至有企业老板拉着旁边人激动地说:
“我靠,这才叫干货啊!”
“我们公司就是卡在第三层!”
“这个人到底是谁啊?!”
台上主持人完全插不进去话了,干脆放弃挣扎。
区领导满脸惊叹,凑近旁边秘书低语:“这个年轻人,啥背景?!”
秘书满头冷汗:“……不知道啊,他没报名注册,挂的是主办方的员工名牌,看不清”
就在会场气氛最炙热的时候,张伟轻轻一笑,放下白板笔。
拍拍手掌,平静地说:
“各位,今天我就讲到这里。企业进化,靠的不是某一套系统,而是整体认知的跃迁。信息化是助推器,不是救命稻草。”
“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把自己企业打造成真正的智能体。谢谢。”
张伟一讲完,现场像炸了锅一样。
刚才还死气沉沉的200人阶梯教室,现在彻底沸腾了!
企业老板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齐刷刷站起来,举着手往前冲。
主持人吓傻了,区领导一脸懵逼,武汉大学的教授还试图端着学术范儿,结果没人搭理他,连秘书都被挤到角落去了。
场面一度混乱得像春运火车站。
首先冲上来的是一家做汽车零配件的老板,穿着皮鞋,喘着粗气。
“老师,老师!我们公司年营收8千万,客户比较杂,走渠道,也接oEm单……我们算第几层啊?”
张伟微微一笑,三秒判断完毕:
“你们现在处在【安全与稳定】层——有稳定客户,但还没形成清晰品牌。”
“短板是客户资产系统化管理太弱,建议尽快上cRm,把客户跟单过程沉淀下来,防止销售人员流动带走客户。”
“向上跃升要做:建立基础品牌露出,比如官网升级、公众号内容输出、参加行业展会。”
那老板眼睛一亮,连连鞠躬:
“太准了!简直说到我心坎上了!老师感谢指点啊!”
紧接着,又冲上来一个穿着休闲的年轻人,自称做智能硬件的。
“老师,我们公司刚刚拿了天使轮融资,十几个人,客户靠朋友介绍,没固定流程……”
张伟扫一眼,手起刀落:
“你们还在【基础运营】层。”
“活下来才是第一要务,别搞什么数据中台、人工智能,先把客户跟单、回款周期、现金流稳住。”
“建议上线轻量级cRm+基础ERp,记账+发票+跟单能走通就行,别烧钱瞎搞。”
看表情差点直呼“万岁”了啊,大喊:
“终于有人懂我了!我们的投资人天天忽悠我搞大数据,差点信了他们的邪了!”
又一个老板跑过来,是做医疗器械的,中气十足地喊:
“老师,老师!我们是上市公司了!准备做海外布局,想评估一下信息化路线!”
张伟想都没想,直接:
“你们已经处在【声望与认可】层了。”
“短板是海外市场的品牌信任感和运营体系。”
“建议重点建设国际版官网、海外销售数据中台,打通本地销售网络+数据支持体系。”
“信息化建议是bI系统+海外多币种ERp+国际cRm一体化。”
老板连连点头,激动得脸都红了:
“我靠!我从来没听谁把信息化规划讲得这么简单直白、而且还贼清楚!这才叫战略啊!”
整个讲台,仿佛被一群热情的企业家“攻陷”了。
而此时的张伟,背着双手,笑眯眯地一个个点评,完全不慌,像极了古代庙会里“神算子下凡”。
张伟有种“元婴高手就是恐怖如斯的成就感啊!”
上次和孙副总有种一对一切磋的感觉,这次这场景,好像团战,一招下去轰翻一大片!
一下子,就把冰冷的场子搞到热火朝天了!
德勤pm陈总站在后排,看得一愣一愣的,心想“是让你去镇场子的,不是让你去炸场子的啊!”
陈总本来还想拉张伟快走,怕蹭会被认出来太尴尬。
结果现在——
他心里咯噔一下,一股强烈的念头涌了出来:
“卧槽!他讲这套……已经不是单纯的SAp顾问了!”
“也许可以......!哈哈!到时和领导谈谈,再说!”
这边张伟还在帮老板们评估等级,保级策略,升级路径。
张伟自己的感觉就像在医院出诊,一个一个来说自己的‘症状’,张伟在根据症状,判断‘病情’然后针对性给开方子。
甚至有老板拿出自己公司的架构图,客户名单,让张伟当场分析。
张伟一边笑,一边刷刷刷在白板上画圈圈、拉箭头,把每家公司准确地定位在五层结构里,再给出对应的信息化建议。
整整半个小时,张伟就像开了挂一样,现场给评估了十几家公司!
每一刀切下去,都又准又狠,让老板们心服口服。
台下更是炸开了锅,各种拍照、录音、记笔记,生怕错过一点。
而那边,武汉大学的教授一脸尴尬,区领导只能尴尬地喝茶装镇定。
本来以为他们是今天的“权威”,结果完全被一个不知道哪里来蹭会的小年轻碾压了。
散会前,主持人还试图挽尊,想请张伟上台留个联系方式。
张伟笑着摆摆手:
“不好意思,我是蹭会的,没名牌,没准备材料,谢谢各位捧场!”
然后——
带着潇洒又从容的步伐,和陈总头也不回,一块离开了会议室。
只留下满地懵逼、狂热追问的老板们,在门口团团转。
张伟用中心为元婴四周为六边形的战力系统,以恐怖如斯的战力,统治了整个场面。
不靠背景,不靠名片,不靠头衔。
靠的,是彻底碾压时代的认知力。
当张伟潇洒离场,整个会场还处在一片喧闹和混乱中时。
而在人群的后排,座位的前排,穿着深灰色西装、戴着无框眼镜的那位——
武汉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资深教授,王教授,依然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他的目光,定定地看着张伟在白板上留下的最后那一行字:
——企业智能体,五阶成长体系。
他手指微微颤抖地,把手里的速记本紧紧握住。
整个会议过程中,张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逻辑推导,他都听进去了——而且听懂了。
一开始,他还带着一点学术人的傲慢——
“这年头,企业咨询顾问说几句玄乎其玄的话而已。”
但听到后来,王教授的心态彻底变了。
他第一次发现,眼前这个普通外表、没有头衔的小伙子,竟然用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思维方式,把企业信息化、管理学、认知心理学、演化理论,硬生生串成了一条新理论的脉络!
而且,不是学术空谈,而是直接落到企业经营的血肉之上!
王教授越听越震撼,最后,竟然有一种久违的、少年时代才有过的“学术热血感”。
散会之后,人群散去。
王教授没有急着离开,他走到讲台前,看着那几页张伟临时画的笔记和白板图。
叫边上的学生,拍了下来,到时发给他。
又拿出自己的速记本,郑重地在一页空白处写下:
“企业智能体理论,亟需深度研究,未来有望开创企业信息化与认知科学交叉新范式。”
然后,他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
“这是真正能改写教科书的东西啊……”
王教授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必须找到这个年轻人!
必须促成深入的交流!
也许,可以一起,做一篇真正意义上改变管理学界认知的论文!
但是——
等他抬头一看。
张伟,早已经和德勤pm陈总,挥一挥衣袖,消失在门外的长廊上许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