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有了上次语言学纯理论的奇妙之旅后,去周边大学的节奏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毕竟现在的自己就是被困在‘理论’的桎梏里啊。
“掀桌子”需要新理论来支撑,SAp蓝丹,结到第10层后,要突破还是需要新理论。
自己现在,也完完全全触碰到全球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天花板了,要破茧冲出,更是需要新理论。
可能有人会纳闷,张伟一个英语稀烂的本科生,也没出过国,怎么就触碰到全球企业信息化的天花板了呢?
这主要得益于张伟拥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是国家给予的,一个是SAp给予的。
夏国,目前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工业产值全球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3倍多,全球前10大集装箱吞吐港,有7个在夏国。
这样的天时、地利,造就了张伟在夏国拥有了,全球顶级的企业生态学习土壤。
也就是全球企业信息化的天花板其实就在夏国,或者夏国是其中之一,甚至有些方向远远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
不说别的,张伟做过的那些SAp项目,待过的公司,在他们的业态领域,就是全球最强的。
如果要学习全球顶级企业业态,目前的夏国才是最佳场所,所以张伟本身就已经站在世界之巅上了。
其次就是SAp赋予的,SAp的产品天生基于沉淀思维、基于积累思维构建的。
其从上世纪70年底开始,一直到现在,在全球积累了几十年、沉淀了几十年,全球多少天才、多少超大型企业,为其贡献了解决方案,为其沉淀了知识。
这些沉淀,最终在张伟这里,被浓缩成了一颗拥有10层的SAp蓝丹。
这就好像,你要创造一套理论、一个公式、一个产品.....,太难了,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验证,最终成型。
可是别人要学习它,要使用它,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
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6千种材料,耗费了4年。
而我们现在学习它仅仅只剩下一句话而已。
所以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张伟站在了两个巨人的肩上,一个是夏国全球遥遥领先的工业巨人肩上,一个是全球顶级企业信息化产品——SAp的肩上。
现在的张伟已经触碰到了全球“企业信息化理论”的极限了。
就像《三体》里描述的那样,再炫目的应用科技、再强大的战舰、再先进的武器,终究只是高能物理框架内的延伸应用型产品。
当它们面对建立于更高维度,物理理论之上的“水滴”时,便如泡沫般不堪一击。
当然科学家们知道,自己有多菜鸡,可是普通大众,只看到了应用科技的表面绚烂、繁荣。
谁叫张伟这个妖孽,拥有这样的机缘,出生在夏国,拥有了地理的优势。
SAp一路走来,有那么多的前辈铺路,让自己结出了10层旷世SAp蓝丹,拥有了人和的优势。
夏国一骑绝尘,绝对的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工业产值更是全球遥遥领先,拥有了天时的优势。
张伟有时想,自己拥有如此雄厚、渊源的底蕴,自己要是突破不了这层屏障,真是有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的感觉啊。
而且现在的自己身处夏国,‘理论’氛围最为昌盛的北京,而且还是北京‘理论’最为浓烈的,大学集群圣地,无论如何都得有所精进才行啊。
还有张伟这种工作模式,非常适合搞钻研。
完全是把家当酒店,酒店当家。
在项目地,心无旁骛的工作或者叫钻研吧,在这段期间里,完全脱离了凡间的烟火,没有家长里短,没有纷繁复扰,只有纯粹的钻研。
每2周的flyback,又能享受人世间的美好,感受天伦之乐。
虽然飞机坐的想吐了,但是比起这种动、静融合的方式,这一切都是值得。
真是那种在外面是海阔天空、纵横千里、逐梦千山,在家是灯火可亲、岁月静好、温暖缠绵。
......
现在的张伟一有空就就跑大学里去蹭课,张伟这搞法完全颠覆了,项目组的认知,相比较起来,搞的好像张伟才是‘博士’。
其他真博士,完全变成了假博士了。
哈哈!
这天张伟,穿着学生装,悠哉悠哉地溜达到了财经大学。
自从上次意外听到语言学那堂课之后,张伟忽然发现自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什么课都想听两耳朵。
刚到财经大学一栋楼的边上,张伟就看到一大群学生正朝着远处一栋大楼拼命狂奔,那场面,简直就像明星来了似的。
“卧槽!这是啥情况?”张伟立马拉住奔跑而来的一个小胖学生问道。
对方一看张伟这形象,这年龄,这气质,马上回答。
“师哥,你居然不知道?今天工商管理系来了个老教授,讲《企业战略管理》课,听说特别牛,这课一年就开一次,晚了就没地儿坐了!”小胖扔下一句话,又撒丫子狂奔了起来。
张伟一听《企业战略管理》这几个字,心里顿时瘙痒了起来,立马来了兴趣,脚下像踩了风火轮一样,撒腿跟着人潮一起冲进了阶梯教室。
阶梯教室里早已人满为患,连过道上都塞的满满当当的人,张伟好不容易才挤进最后一排靠墙的位置,喘着粗气坐了下来。
讲台上站着一位满头银丝的老教授,戴着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神色温和而自信,身上透出一种儒雅的学术气质。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逻辑,”老教授缓缓说道,“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的字眼:管钱、管账、管事。”
就这六个字,仿佛一记闷棍,一下子敲在了张伟的脑门上,顿时神清气爽啊。
开玩笑,这就是自己天天在搞的事情,居然再一次在校园里听到了。
张伟的耳朵一下子竖了起来,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神情极为专注。
教授环视一圈教室,继续说道:“管钱,就是资金管理;管账,就是账务和报表的精确管理;管事,就是业务运作和资源整合。这三件事,是企业战略管理最核心的枢纽。”
张伟心中猛然一震,仿佛一道闪电劈中了自己,眼睛里迸射出了光芒。
这些字眼一下子极为精准的戳中了张伟的“G”点,完完全全的沦陷了!
老教授用手指敲了敲黑板上的三个大字,继续说道:“我们先来讲讲‘管钱’。现代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经常用内部银行(Ihc)模式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张伟瞪大了双眼,嘴角止不住的颤抖——“我靠,这不就是我在惠州做的那个项目吗?”
当年在惠州做SAp项目时,参与了集团的内部银行系统的搭建,专门用于资金的统一调配管理,当时的cFo“马总-马德才”还玩了一个小花招来着。
没想到教授口中的“管钱”,居然直接对应上了自己做过的内部银行的项目,真是‘理论’真真实实的照进了现实啊。
教授继续说道:“内部银行模式的本质,就是把集团内所有公司的资金统一管理起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这样就能降低整体资金成本,优化资金利用效率。”
张伟听得心跳加速,激动得连手心都微微冒汗,教授的这几句话,完全把自己当年在惠州项目中的经验完美概括了出来。
教授喝了口水,接着说道:“第二点,管账。这其实就是指集团合并报表的管理。企业要精准地知道每一分钱来自哪里,又流向了哪里。这就需要像SAp的bcS这样的合并报表系统来实现。”
张伟的心跳更加剧烈,整个人几乎要飘起来了,教授居然又准确地说中了自己目前正在做的bcS项目!
把账并、和表并的价值,完全的区分开了。
账并是“翻地皮”从根上暴露问题。
表并是“刷墙壁”把问题藏起来。
这下,张伟浑身热血澎湃,精神亢奋到了极点,觉得整个大脑都开始运转了起来:
“钱的管理,就是资金的有效使用,账的管理,就是资金去向的精准核算,那‘管事’又该怎么理解呢?”
教授似乎猜到学生们的疑问,微笑着解释道:“第三点,管事,说的就是企业如何高效整合资源,开展业务。比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甚至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这些都是‘事’的范畴。”
张伟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自己做过的SAp的 pp、mm、Sd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用来管“事”的!
张伟现在整个人已经彻底的兴奋起来了,教授的三句话,仿佛直接击中了自己过去几年职业生涯的核心经验:
Ihc内部银行→管钱
bcS合并报表+FI(会计)、co(成本)→管账
pp(生产)、mm(后勤)、Sd(销售)→管事
这些原本零散的经验,此刻仿佛被教授的理论神奇地串联了起来,融合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论模型了。
张伟的脑海里瞬间电光火石般爆发出一个想法:
“难道,这三件事,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枢纽’吗?”
他拿出本子,飞快地写下了几个字
“企业三枢论!”
钱枢: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账枢:账目的清晰核算与管理。
事务:业务流程和资源的高效整合。
张伟写完这几个字,顿时感到一股从未有过的畅快感席卷全身,就像打通了某种神秘的经络一般,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起来。
这套“企业三枢论”,将自己过去那些零散的项目经验,彻底整合成了一套体系化的认知,简单却又精准、清晰却又有力。
张伟甚至开始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反复演练:
资金集中管理,就是企业的生命力保障。
账目精准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
业务资源整合,就是企业高效运转的核心驱动力。
这三个核心,就像三根支柱,撑起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大厦!
张伟激动地甚至忍不住想要大喊一声,张伟强忍住内心的狂喜,努力压制住兴奋,才没让自己丢人。
讲台上的教授还在继续讲授着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但张伟早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新理论里。
张伟整个人都有些轻飘飘的,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席卷了全身。
甚至觉得自己就像修仙网文中的主角,突然顿悟出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绝世功法,整个人仿佛都升华了。
讲座结束后,张伟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离开教室的时候,甚至还带着一丝旁人无法理解的得意笑容。
张伟已经无比清晰地预感到,今天的顿悟,绝对会成为自己今后创造更大、更惊艳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张伟发现这套理论,还是在SAp的框架以内,依然不能撼动“企业信息化”理论构建的天花板,依然无法用这套理论来‘掀桌子’!
这套理论,还是在现有‘企业信息化’理论天花板之下的附属产物。
出了财经大学大门,张伟站在校园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默默地感慨道:
“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大门,爷爷我终于也算,自创了一招半式啊!”
张伟知道,从今天起,自己终于有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创立的理论框架了。
这将是日后自己建立更为强大的理论体系的起点。
此刻,张伟只感到无比的畅快与兴奋,仿佛整个人生,一下子就璀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