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趁热打铁,立马把方案写成了详细文档。
里面既有bcS后台配置,还有Sm30如何新建外挂table,也有bAdI增强开发,甚至还有张伟自己写的程序代码。
并且是还附上了系统截图,搞的那叫一个纯纯的傻瓜操作模式。
现在好了,这样下来,这个困扰业界的难题,居然被张伟搞成了,小白都能解决了。
小白,虽然不知道每个步骤、动作代表什么意思,但是只要照着张伟的文档操作,一定可以得到和张伟一样的成果。
张伟立马把这个文档丰富进《葵花宝典》。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张伟这个老六,更加的‘阴’啊,嘿嘿!
“来,这是我搞的计算历史汇率的方案,里面有配置、建表、bAdI增强开发、还有代码程序,照着这个操作手册,保管你能搞定。”然后再加上这个附件。
张伟单独的,给小组成员,每人都发了一份。
这招是张伟通过‘万人师’Excel文档学习到的,哈哈!
这下好了,可把小组那帮cpA给高兴麻了啊。
大家本来正愁如何把张伟这个方案‘剽窃’到手,毕竟下一个项目大概率会用到,除非没有外币或者纯手工合并。
这帮人自己又不懂程序,居然还有3大步骤,对自己这个程序素人太难了,难道又找张伟,这不现实啊。
对他们来说,真是天降横财。
结果就是所有人,那是信誓旦旦的回复,以后张伟有啥需要尽管吩咐,保证服务的巴心巴意。
这礼....,哈哈!
送的贼爽!
看来自己的合并报表学习.....,哈哈!
完全没有难度了哦,有这个礼物开路,还有谁不教呢?
何况自己还是单独送出去的,每人都欠自己这么大个人情。
还不都得都乖乖教自己合并报表的技能。
哈哈!
之前有些人,还扭扭捏捏,现在好了,欠着张伟这么大个人情,人家还是单独发给你的。
现在想起自己之前的做法,脸都红扑扑的,看看人家,完全不敝帚自珍!
自己那点合并报表的知识,在这里完全就是烂大街,一文不值!
这感觉就像本来自己是超级学霸,但是进入清华后,都给我‘夹着尾巴!苟着!’
反观张伟这边一下子打开局面了。
完全是一副摩拳擦掌、踌躇满志,打算大干一场的节奏!
“合并报表”一直都高高在上,犹如SAp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此时在张伟心中!
噢呸!
毛线!给爷洗干净了,爷马上就来了!
哈哈!
这感觉,就像一堆的cpA,帮张伟把“合并报表”给摁住了,任由张伟蹂躏!
还不时说,这里要调整下姿势,那里要调整下力度......。
“合并报表”此时只有默默的认命,在一旁无声的抽泣!
哈哈!
太爽了!
....
张伟那个震撼啊!
简直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完全颠覆了自己的认知!
夏国能源,不愧是超级央企,注意是央企,不是国企!
被合并的公司数,有6千多家,遍布全球88个国家,就本位币都有32种。
啥是本位币?cpA上!
交易货币:是你实际交易时所用的钱币,比如你去日本买东西时实际花的是日元,通常在公司有进出口或跨境交易时使用的货币。
本位币:是公司注册所在国家,规定用于会计核算的标准货币,比如中国公司一般以人民币记账。当发生外币交易时,要根据交易当天的汇率换算成本位币,最终出财务报表也是用本位币来呈现。
集团货币:出于集团内部统一管理或者上市公司对外公布业绩的需要,会指定一种统一的货币,如在美国上市,就得用‘美元’进行各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合并。各公司的财务数据先用本位币记账,再统一按照特定的汇率折算成集团货币。
张伟解决的就是非“Rmb”,需要折算成Rmb集团货币时,产生的极大的差异,的技术问题,而非业务问题。
cpA不错,买一送二!
哈哈!
合并的层级,最多有11层!
合并架构,管理架构5套,法定架构1套,上市架构3套。
啥叫合并层级?
以一个家族举例,玄孙算合并的第一层,往上合并后是重孙,往上合并后孙子,往上合并后是自己,往上合并后是父亲,往上合并后是爷爷,往上合并后是太爷爷.........。
就这样往上数,有11层,囊括了6千多家公司。
啥叫合并架构?
上面那个11层就叫合并架构,只是会分成管理架构、法定架构、上市架构。
管理架构:一般按照国家为单位,或者按照业务板块,比如这里公司全部在夏国的,算是一套管理合并架构,全部在亚洲的算上另外一套管理架构。
还有按照业务板块分,比如石油算是一个合并架构,煤炭算上第二个管理架构。
法定架构,一般就是按照投资的上下级关系。
上市架构,就是在那里上市,上市主体往下包了具体多少家公司。
张伟他们这个小组,合并到法定的第9层就算完事了,下面有300多家公司,上面的第10层、11层大合并,都和张伟他们组没关系了。
不过张伟他们这个合并层级往下,只有6层,比最多的小组层数少了3层。
而和第9层,平行的总共还有22个小组。
张伟他们这个组外币业务是最多的,主要业务是在海外购买能源、期货等。
当然也是最后被纳入‘账并’的,以前都是手工报Excel报表合并。
啥叫账并?啥叫表并?
cpA上!
账并是“从底层账目合起”,表并是“在报表上动手术”。
账并,是从SAp这样的ERp系统里,把每一笔凭证级别的数据都抽出来,从源头开始,一笔一笔合。
它合的既是数字,也是逻辑。
每条会计分录都要对得上来,资产负债要平,收入成本要能追溯,哪怕你藏得再深,只要每笔业务凭证真拉出来了,早晚能揪住尾巴。
表并就简单粗暴多了,直接拿各家子公司整理好的报表来合,在报表上加加减减,凑个总数,数字上看没啥毛病,但底下的水有多深,谁也说不清。
只要各家报表里自己先做了“美化”,上面表并的人根本发现不了。
账并慢、重、耗资源,但能看穿真相。
表并快、省、易出数,但更容易掩盖问题。
账并是“翻地皮”从根上暴露问题。
表并是“刷墙壁”把问题藏起来。
cpA看了看周围,低声且神秘兮兮的说“上次,有合并顾问发现有个科目合并上来390多万,肯定不正常,一查居然是喝了‘茅台’,以前表并的时候,这个科目记账金额,全被调走,完全看不出任何问题。”
这种八卦,张伟肯定听到就忘记了,重点是八卦啊,记那么多干啥。
还有出表的数量,张伟他们组要出,总共5套架构下的300多张表,是每个月哦。
季度出400多张,半年出600多张,年度出800多张。
其实全项目组,总报表逻辑只有800多张,只是不同合并小组,不同合并架构,里面呈现的数据不同。
我靠,这么多表怎么看的过来啊。
首先肯定有人会去看,具体是谁,张伟肯定不知道了啊,哈哈!
其次最主要的,居然是不用来看的,专门有做了一个报表校验平台,把这些数据传入这个校验平台,如果发现数据间勾稽关系出问题了,那么自然有人来处理。
比如最简单的勾稽关系,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大报表之间的相互牵连。
就像一部机器的三个齿轮,只要其中一个动了,另外两个一定会有所反应。
利润表记录的是“赚了多少钱”,现金流量表记录的是“钱有没有到账”,而资产负债表则像一张总账单,展示这家公司“到底还剩下什么”。
利润表的净利润,会跑到资产负债表里,变成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
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是一项资产,但在现金流里,它反映的却是“有销售却没收钱”。
甚至连工资这种日常支出,也能在三表中留下踪迹——先作为费用吞掉利润,又以应付薪酬的形式挂账,最后才在现金流量表中变成实际支出。
三张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一种无法伪装的逻辑闭环。
只要其中一张表造假,另外两张迟早会露出马脚。
真正懂财务的人,看的是这三张表是不是“讲的一个故事”。
各种报表数据,相互勾稽相互校验,估计有5千多条规则。
有财务和财务勾稽的,有业务和财务勾稽的,有业务和业务勾稽的,反正只要是能相互校验的,全部安排上了。
有些报表的产生,纯粹就是为了勾稽关系而产生的中间过渡数据,才能完成一些大项的勾稽逻辑。
勾稽也会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等强勾稽关系,必须完成勾稽逻辑,比如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要求全部通过。
第二等普通勾稽关系,要求80%通过。
第三等算是校验逻辑,要求60%通过。
最终只需要集中检查,这些勾稽关系、校验关系产生的错误就行了,如果发现了就往下追查到具体的公司、科目、明细账务。
一查一个准。
也可以申述,比如新业务产生了,勾稽关系没有,肯定会出错。
那么此时校验规则就会增加一条,变成5千零1条校验规则。
在这样的系统体系下,完全可以确保公司整体经营的正确性,合规性,完备性,剩下的就变得只是战略问题了。
cpA给张伟还讲了另外一个八卦,这个项目别看花了好几亿,可是听说就因为这个项目,发现的各种问题值不老少钱了啊。
具体是啥问题啊?
肯定不知道了,哈哈!
那肯定也忘记了啊,谁说的‘茅台’,没人说‘茅台’啊!
啊.....!哈哈!
反正是N个亿,具体是节约的,还是规范出来的。
还是那啥......,啊哈哈!
谁都不知道呢!
唯一知道的事,因为这个项目,领到了,国家在人民大会堂颁发的,5个亿的项目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