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这次折戟沉沙,算是当头棒喝。
自己从毕业以来,碰到的所有问题、困难,都是在自己预计之中的,或者说逻辑上是可以被推导出来的,自己应对起来都显得的游刃有余。
而那些困难、问题,反而成了张伟不断拓展、提升的动力源泉,甚至是攀爬的阶梯。
而这次,来的有点猝不及防,而又彻彻底底,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自己前前后后准备了很久。
突然一下子被打懵逼了。
毕竟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绝技,一直以来都让自己无往而不利。
现在居然在一个8人的工厂里翻了,而且翻的那么的彻底。
如果是8万人的公司,自己还能接受,8个人就有点颠覆了张伟的认知了。
自己肯定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毕竟能把“石头”直接跳出来,那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这反而激发了张伟对“产品”“创业”这个事变得不那么血脉喷张的盲目乐观、自信,而是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了。
张伟觉得,有必要,抽时间,好好的撕开这次的伤口,复盘。
失败可以,挫折也无所谓,但是“死”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写程序的,有个bug很正常,但是必须得搞清楚,这个bug是怎么来的,有没有逻辑,下次如何规避,否则怎么能叫程序员呢?
.....
回到项目组后,因为项目进入了上线准备阶段,全组都迅速的忙碌起来了。
这次上线,有了上次的经验,张伟处理数据时,基于SqLserver数据来进行,甚至上个项目写的很多SqL代码直接可以拿来用。
虽然很忙碌,但是一点都没有上次那种目标不明确,还需要田明指点,甚至是彷徨的。
这次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中,按部就班的,逐步推进。
而且还感觉比上次更加的简单,这次因为是全模块上线,反而有些工作,被其他模块做了。
前面有张伟这堵墙在帮着大家遮风避雨,搞的小赵、小李、6个关键用户的心中居然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上线也不过如此,看你们搞的那么紧张兮兮的!”。
他们这些人,连VLooKUp都没有使用过一次,上线就结束了。
张伟完全可以预见,这是给小赵、小李挖下了一个巨大的“坑”啊,他们可没有张伟这种强悍的数据处理能力啊。
张伟那些SqL代码,都是张伟在上个项目,用通宵熬夜,拼搏出来的,积攒下来的,这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的。
小赵、小李不懂It,教他们学习自己那套,太难了,张伟干脆就把这些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全部自己干了。
毕竟自己30行SqL代码+SqLserver数据库,来搞定就是10秒,如果换成他们用Excel,峰哥这种级别的至少也需要2小时。
毕竟Excel很多时候,是靠玄学来的。
现在他们干的全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比如导入数据这种,没有技术含量,只要工作量的事。
系统上线,在张伟这里变得波澜不惊,这次甚至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了。
当然其他组,搞的那是鸡飞狗跳,抓耳挠腮,漏洞百出,看到财务小组这8个人,目瞪口呆。
每次都按时下班,连何总都陪着其他组,加了一个通宵。
唯一值得震惊的是,客户的股票居然出现了2个涨停板,第三天涨了7个点。
全公司,当然都高兴麻了,上SAp项目的那点花费,比起上涨的股票,简直不值一提了。
当然何总那个通宵,也因为股票涨的嘎嘎香,也就冰释前嫌了。
项目上线后张伟支持了一周,就撤出了项目组,项目组留给了小赵、小李来看。
下个项目早就等着张伟了,还是何总带队,其他人都抽不出来,还被陷在项目组里。
项目下下周开始,又有一周的空闲。
项目回来后,周末和老婆,好好休整了2天。
周一老婆上班去了。
张伟打算,撕开了伤口,看看是怎么回事了,别人写的“屎山”代码,只要能运行就行。
可是这是自己搞的,就不行,无论如何也要撕开了吧啦吧啦!
自己之前从始至终,都是从技术、顾问的角度在思考这个问题。
就像以前治病的逻辑是中医思维,这次自己手上有杰克韦尔奇了,尝试着用西医铲开伤口看看。
张伟坐在书桌前,屏幕上的SAp系统早已最小化,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厚重的纸质书籍《杰克·韦尔奇自传》《赢》《赢的答案》《商业的本质》,书页边角被翻得起了毛,黄色便签纸像秋天的叶子一样塞满了一整本书。
张伟轻轻合上笔记本,把自己那场“杀鸡用导弹”的创业实验再次抽调了出来,虽然撕开的时候很痛,但是闷着任其生长成畸形不是自己的性格释然。
毕竟现在的自己,已经是脱胎换骨了。
周哥的笑容还历历在目,那种“你这系统确实牛,但我真用不来”的无奈,憨厚而真实,成了张伟心头挥之不去的画面。
“到底是哪一步错了?”
张伟并不急着否定SAp,也不想否定自己的技术。
毕竟,几年SAp顾问的沉淀,不是空谈,自己六边形的能力也不是假的,这些都为自己创造了很大的收入。
但现在自己知道,问题应该出在“思维方式”上。
张伟翻开了《赢》,现在需要用这个词来审视失败,修复伤口。
张伟对着一张一张的便签、一行一行的划线,带着问题,带着复盘,重新研读起来。
一句话悄然映入眼帘“客户要的,从来不是你能提供什么,而是他们现在需要什么。”
张伟顿时一震,再次反复咀嚼着这句话,陷入了沉思。
在这次自己的尝试中,做了完整的客户主数据配置、订单流程配置、甚至是报表格式匹配。
还有给周哥录了教学视频,写了用户手册,自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专业。
可周哥根本没要这些。
他要的是:微信、记账本、准时交货、做事不添乱。
这一刻张伟明白了,自己这一套专业能力,如果站错了立场、忽略了场景,再强大都只是技术秀。
张飞战力无敌,但是让他去绣花,一样会被骂的体无完肤,这就是错位匹配。
张伟从抽屉里拿出A4纸,画了一个客户体验象限图,这是就是“咨询”,张伟这是要自己给自己做一回咨询了。
横轴是“系统复杂度”,纵轴是“客户真实价值”。
张伟把SAp系统标在右上角,那是自己最熟悉的世界,大企业的业务逻辑、高强度的流程管理、紧密的财务核算、恰如其分的跨部门协同。
但自己给周哥部署的那套IdES,站在周哥的角度,却落在了右下角,技术复杂、价值极低。
SAp本是为世界五百强量身定制的航空母舰,却被自己当作“创业试验工具”扔给了只有8个人的小厂。
而周哥手中的“纸+微信+手工Excel”,恰恰落在了左上角——简单粗暴,但精准有用。
张伟苦笑了一下。
从业几年,第一次在认知图里,把自己放进了“错配”。
张伟抬头望了一眼窗外,蓝天白云,甚是纯洁。
张伟翻开了《商业的本质》有一页,写了字还标注了两条杠杠,还打了波浪线。
写的是“不要做一款能‘被使用’的产品,而是做一款‘被想用’的产品。”
张伟突然觉得“周哥不是不懂系统,是根本不想用,和懂不懂没关系。”
张伟脑海里浮现周哥看着VA01订单录入界面时的表情,先是懵,然后烦,最后叹了口气!
那一刻没有任何语言,只有一声带着温度的“我用不上”。
张伟深吸一口气,翻开《赢的答案》。
又一段话映入了眼帘“所有的商业计划里,最难的是诚实。你必须诚实地承认自己不懂客户、不懂市场、不懂需求,然后才能真正进步。”
张伟拿出笔记本,写下了一段文字:
【第一次创业复盘】
项目目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实施方式:使用SAp IdES部署销售订单与客户管理系统
用户画像错误:目标用户无正式It系统使用习惯,业务流程高度依赖人情与经验
最大认知偏差:以技术逻辑为中心设计系统,而非以客户行为为中心
本质问题:没有从“做方案”转变为“解决问题”,以顾问身份做产品,结果注定失败
写到这里,放下了笔,眼神逐渐清明。
张伟终于开始真正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要做一个to b的产品,我该从哪里开始?
张伟接着翻回《杰克·韦尔奇自传》,GE通用的六西格玛质量革命。
韦尔奇并不是凭空推出的改革,而是从工厂一线的问题出发,找出客户最在意的指标,然后反推流程、制度、培训与评估机制。
他没讲“技术”,却成功让技术发挥最大价值。
张伟合上书,喃喃道“从客户的痛点开始,不从我的强项开始。”
重新打开笔记本,写下了一份草图草案:
【项目概念草案】
目标用户:小型制造企业(10人以下)
核心场景:客户管理+简单订单录入+催款提醒
关键原则:
无需培训,一看就会。
手机端可操作,用户可选字段,不强制填写。
功能逻辑围绕老板日常沟通流程设计。
名字张伟还没想好,功能也不完整,但这是张伟第一次不以“实施顾问”的身份看世界,而是以“产品经理”的视角,重塑世界。
杰克韦尔奇这套书,不但帮助张伟和cFo王总打的有来有回,现在居然成为自己审视“伤口”的绝佳良药。
张伟这算是开发出了,书的第二种方式啊。
对外展示才华,对内熬练己身。
“书,真是人类智慧的阶梯啊!”
未来自己读书,不应该那么功利了,即使没有王总、李总、杨总.....,自己也要坚持下去。
下午5点,张伟收拾桌面,把笔记夹好放入抽屉。
张伟知道,自己还没有开始真正创业,也不再着急去创业。
但这场复盘,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自我剖析”的审视。
换成毛教员的话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