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后,张伟立马按照和王哥沟通的内容,加上需要调整的逻辑,很快就加上了!通知王哥测试!
王哥简直是被张伟这办事速度震惊的无以复加,外焦里嫩的!直接给张伟猛点赞!
真的融合了程序流和模块流之后,这种修改简直太容易,以前张伟写程序只知道,这样写,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完全不知道,当这两条平行线在张伟这里相交且融合后!世界就彻底的变了,不但知道要这样写,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就像刚刚那个,之前是这个字段需要102的数据,可是为什么是102,不是109,129或者322....,张伟是不知道到的,可是现在知道了,退货只有102和122,其他都不是退货,业务上只需要这两种数据,102是收到货就退,或者整批退,或者收错了退,而122是按照订单退,可能是多次收货的退,所以没法用102退!
写程序的逻辑是只管对结果的最终实现,而为什么要这样实现,却是需要业务逻辑来确定的,在SAp把业务逻辑分成了很多模块,mm是采购、仓库等,pp是生产等,Sd是销售等,FI是财务等,co是成本等,现在对于张伟来说,路线完全清晰了,而且是那种融合版的清晰,打通任督二脉模式下清晰,剩下的就是带着自己刚领悟到的开挂技能去横扫八荒,扩大这种融合的直径,现在这个融合只是采购这一个业务场景和采购程序融合了!
张伟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战斗激情,只想在心中狂喊!干!干!干!
搞定王哥的问题后,张伟立马找到强哥!
“强哥,我那5个报表分好了没?”
估计强哥也是很纳闷,没见过这么干工作的人啊!那就给你来点猛的,让你别那么冒头!
“马上,下午给你!”
强哥把,那几个最麻烦的报表,需要取数流程最长的,打算都分给张伟,本来这些都是alix分给自己的!谁叫张伟自己叫的欢了!给你点颜色看看!
下午上班,强哥就把报表分给了张伟!同时拉群,让张伟自己和用户去对接了!张伟也乐意这样!
直接面向用户,直接和用户交流,那简直是太爽了!
虽然强哥给张伟分配最难的报表,可是在张伟拥有了开挂技能面前,完全就是降维打击,对强哥觉得难得,反而是张伟最喜欢的!流程越长,可以问的人就越多,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张伟发现,自己市场营销的特质,在面向用户的时候,优势又来了,像强哥他们这种典型的It男,不爱出去活动,就喜欢坐在办公室!
张伟就不同了,直接杀去一线,坐用户边上,和用户面对面交流,沟通需求!
对现在的张伟既是在了解用户开发报表的需求,同时又在开挂学习业务模块!
张伟这个沟通夹带了私货,而人家用户还非常乐意,完全没发现被夹带了私货,还觉得张伟在给他们开发报表,讲的贼卖力,贼通透!
张伟看了这5个需求,刚好有一个又是采购部的,群拉的是邓课长!
“邓课长,这个报表是找你了解需求,还是找其他人?”
邓课长在群里回复“我看你们部门上午有个小伙子,找了王经理,你们还是找王经理吧,他明白的!”
“好的!”张伟回复!
然后张伟又下去找王哥去了!
........
张伟又在王哥那里开挂了2小时,把需求都了解清楚了,张伟也基本搞明白了整个采购部的运作流程,和系统操作逻辑,以及数据流逻辑了!
然后就是回来开始写程序,当了解完这些后,又是写采购模块的程序,对张伟来说,那简直就像喝稀饭一样简单了!晚上还没到10点这个报表就被张伟搞定了,而且是那种基于用户体验模式的搞定了!毕竟王哥已经给张伟说过一次了,前面选择界面要怎么搞,后面现实界面要怎么搞!完全轻车熟路!
当晚张伟打包好程序,10.23左右发了邮件给alix!下班!
第二天,张伟就把这个报表交给了王哥,张伟下去给王哥说的时候,王哥居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一遍过!当然张伟自己因为懂了业务,知道了整体的业务需求,所以自己早就做好了测试,而且张伟的测试是融合了模块能力和程序能力的测试,可以说是那种无死角的测试,交给王哥之前张伟基于自己的理解测试过来,同时已经修改了十几个地方了!
“王哥你看,你给我讲了之后,这个报表质量很高吧!下次再给我讲讲哈!”
“必须得很高啊!不过我其实没啥给你讲的了,这个报表,加上上次那个报表,我们采购部的业务就这些了!”
“啊!没有了,怎么会了,我看你们采购一天很忙啊!”
“业务流程,系统操作确实就这些了,也有十几个业务情况了啊,忙!主要是每种业务量很大!”
“哦,明白了!王哥,有啥问题直接微信上找我哈,我先上去了,搞下其他模块的报表!”
张伟发现确实向王哥讲的,业务部门其实不是业务本身复杂,而是业务量很大,业务的复杂度就是流程的长度,这个其实是有限的,而业务量是无限的,每天都是相同的事情大量的重复,比如王哥负责包材、塑胶采购业务,每天都有很多笔订单、收货、退货...这些才是他工作量的大头,而张伟只要每种都学会了一笔业务,就等于学会了王哥全部的业务,剩下的就是重复,从张伟写程序的角度,就是loop循环,换成其他程序语言就是for循环语句,对张伟来说,就已经算是学完了!重复,循环对张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不需要学习!
然后张伟就用相同的开挂的方法,带着报表需求,去找pp生产模块的同事,2天的时间基本把生产模块的业务流程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学习到了什么叫mpS,生产计划,就是公司在生产的时候,是按照计划来生产的,当然还有按照单生产,按照库存来生产!目前张伟他们公司按照生产计划,和按照单来制定生产安排!
下一步就跑mRp,这个概念有点复杂,张伟找生产部门的好几个人都聊了最后也查了资料,自己总结了下,大概逻辑是,比如要生产100瓶矿泉水,那么需要100个盖子,100个瓶子,100个标签,1吨的水,这些明细项叫bom表,中文名叫物料清单,bom分成很多层,比如盖子的下一层是塑胶颗粒,标签的下一层,是印刷胶带;而对于这100瓶水来跑mRp时,就会进行计算,比如仓库里有30个盖子,那么就需要购买70个盖子,然后这70个盖子的就被转成采购需求,进入采购流程;然后就可以基于产线的生产情况安排30瓶水的生产,如果每次产线只生产10瓶水,那么就可以安排3个生产订单,剩下的70瓶水,对应7个订单就等盖子到了再跑mRp就会出现7个生产订单!
其实张伟了解清楚后,特别佩服这个mRp的算法非常的Nb,基本上把整个工厂的流程都调动起来了,算是驱动工厂的核心生产算法了!
然后就是bom表,物理清单,有标准bom表,研发确定的产品明细,有生产订单bom表下订单时候的bom.......
然后就是Sd销售模块,其实就是客户购买公司的产品,对应的单据,是采购订单的对立方,只是一个是采购方,一个销售,后面就是销售包装,销售发货,销售开票!
张伟通过这5个报表,基本上把SAp的pp\\mm\\Sd模块的业务流程基本都搞熟悉了!同时自己也有惊喜的发现!
这就是张伟作为程序员最大的优势,就是那种能拨开迷雾看清本质的能力,毕竟程序的实现是基于事务运行的底层逻辑来进行,就是去除所有的重复、循环项,剩下的就是规律、也是逻辑,而这部分才需要用程序来进行表达,这样的程序才是真正的好程序,这就是张伟他们这种程序员天生的优势!张伟本身理科又很好,逻辑敏感性对他来说又特别的敏锐!
首先进步的肯定是报表编程技术了,虽然才写了6个报表,可是本身报表技术在SAp这个领域就是很简单的技术分支,张伟基本上已经炉火纯青了,完全没有任何难度了,只要是报表,张伟最多一天就搞定,搞不懂自己部门之前那些报表为什么要按照周来算时间!
然后就是张伟发现,居然SAp的字段的使用极度的统一、标准,相同意思的字段,比如工厂“wERKS”这个字段,在任何模块,在任何业务场景都是一样,不管是业务含义,还是技术含义都一模一样,技术名词都是完全一样,SAp的所有的字段都是这样的,为了能做到一样,还专门有相应的机制进行保障,这点普通人感觉好像无所谓、也就那样,但是对于整体系统却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存在!
张伟最开始是没发现的,一直写到第四个报表时,发现报表使用的很多字段非常的熟悉,经过仔细对比发现4个报表居然字段一模一样,但是业务模块、业务属性却完全不同,字段却是相同的,当然业务名称也是相同的!
以前在大学张伟和他同学合写一个程序系统时,都是各自命名自己的表格字段!当只是自己搞自己的功能时完全没关系,当需要构建功能之间交叉时,就很麻烦了,而SAp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字段意义,字段业务名,字段技术名,完全一样,不管系统在大合作开发的人再多,只要是使用到工厂这个业务,需要对应的这段全部都用“wERKS”,他的重点是不是只有这一个字段,而是SAp所有的字段都是这样!
这就太Nb了,SAp的这10万个功能,只要是相同的业务,都是使用相同的字段,而且是从1982年开始,到现在!你说这个的有多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还是其一,其二是1982年就把这个模式给确定下来了,当时确定那帮人的眼界、格局的有多牛,甚至为了保障这一机制,居然设计了一整个配套体系,比如新建字段,定义字段、查找字段,从这种细微处可以看出那帮人的强悍啊,不得不佩服!
张伟非常的感慨!1982年SAp开发的功能,现在还能用,而且是现在还能看的懂!我们可以纵观下国内,哪家软件公司做得到!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别说跨越30多年,就是跨越5年都做不到!
这个机制肯定是一个宝贝,张伟通过自己的琢磨算是精炼出了这个宝贝,是那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渔!虽然张伟不能马上去开发系统,但是未来如果自己要开发系统,这个机制绝对的靠谱,Nb的不要不要的!而且现在张伟就已经非常肯定的说,他享受到这个机制的红利了,未来也会持续的享受这个红利!相信全球SAp的从业者也同样享受了这个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