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咱们聊一位三国时期的“高开低走”型选手。说他高开,是因为他出身名门、智商爆表,入职就是核心圈层;说他低走,是因为他硬是把一手王炸打成了“春天被老板明牌封杀”的惨剧。
这位“作死小天才”,就是曹操身边的头号聪明人——杨修。
如果把曹魏集团比作一家顶级企业,那杨修就是那个让cEo又爱又恨的“管培生天花板”:悟性极高却总想教老板做事,能力出众却管不住自己的表演欲,最终在权力的游戏里,成了那个最早被投票出局的“高玩”。
一、杨修的“顶配入场券”
杨修的起点,是许多人奋斗一生的终点。
他出身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的家族企业背景,相当于今天你毕业就带着家族信托进总部当董事长秘书。更厉害的是,他二十多岁就在中央办公厅任职,是曹操身边最年轻的机要参谋。
这配置,简直就是开着满级号进新手村。但杨修这个“满级号”偏不走寻常路——他沉迷于在老板面前秀操作,结果把职场玩成了“极限挑战”。
二、杨修的“智商炫耀症”
杨修最致命的毛病,是控制不住的“抖机灵冲动”。
案例一: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他立马拆台:“门里加活是阔,老板嫌门太宽!”
——像极了今天开会时抢着替领导画重点的“懂王”同事。
案例二:曹操写“一合酥”,他直接给大家分着吃了:“丞相写的一人一口酥!”
——相当于老板发朋友圈“加班辛苦”,他直接带着全部门刷报销去唱K。
案例三:最经典的“鸡肋事件”。老板用夜间口令暗示撤军,他立马收拾行李,还广而告之:“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要撤了!”
——这操作堪比提前泄露公司裁员名单,还贴心地附上了赔偿金计算表。
三、杨修的“权谋小儿科”
更作死的是,杨修竟敢插手老板的家事。
在曹丕曹植的夺嫡大战中,他站队曹植,不仅帮忙写作业,还教曹植怎么在老板面前演戏。曹操每次考儿子,杨修都能提前押题,简直像在老板办公室装了监控。
这相当于今天:
· 帮太子爷做述职ppt
· 教太子爷怎么在董事会上怼其他股东
· 还把老板的提问清单提前泄露
当曹操发现连自己的考题都被杨修猜中时,内心的oS大概是:“我到底是老板还是你剧本里的Npc?”
四、杨修的“现代职场翻车实录”
如果杨修穿越到今天的公司:
场景一:晨会
老板:“最近行业不景气啊...”
杨修:(在群里发友商财报)“老板的意思是下个月要优化30%人力,我已经做好名单了。”
hR:“???”
场景二:团建
老板发红包:“大家辛苦了”
杨修:“老板红包金额是1314,意思是希望大家加班一生一世!”
全员已撤回一条消息
场景三:项目攻坚
老板:“这个项目就像啃骨头...”
杨修:(群发邮件)“经解读,老板决定终止A项目,即日起转向b方向”
项目组:正在提离职
五、杨修的“悲剧启示录”
杨修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职场踩雷大全》:
第一,聪明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聪明都写在脸上。
真正的智者懂得“藏锋”,而杨修偏要当行走的答案库。
第二,看破不说破,才是职场生存法则。
他能读懂曹操的所有潜台词,却读不懂“看破不说破”这五个字。
第三,不要卷入老板的家务事。
再得宠的打工人,在继承人问题上都是外人。
第四,永远别让老板觉得你比他聪明。
曹操可以容忍一个聪明的下属,但不能容忍一个总想定义“聪明”的下属。
第五,职场不是秀场。
把工作平台当成《最强大脑》海选现场,注定要被剪片。
六、假如杨修能重来
如果杨修有重启人生的机会:
他应该学学司马懿的“装傻哲学”;
他应该看看贾诩的“闭嘴艺术”;
他更应该明白:在权力的牌桌上,最早亮出底牌的人,往往最早出局。
结语:致当代的“杨修”们
每个公司可能都有这样的“聪明人”:
· 他们能第一时间解读老板的弦外之音
· 他们热衷于展示未卜先知的能力
· 他们把职场当成展示智商的舞台
但真正的职场智慧,从来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懂“适时的愚钝”。
在这个鼓励表现的时代,或许我们应该记得:
· 聪明是天赋,收起聪明是修行
· 看透是能力,装糊涂是境界
· 走得最快的未必是赢家,摔得最惨的往往是跳得最高的
杨修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职场这片深海里,最容易被钓上来的,永远是那条最活跃的鱼。
这大概就是:智极则愚,慧极则伤;锋芒太露,终难久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