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武元年(4065年)二月壬寅日初一,中书省大臣李善长、傅??、翰林学士陶安等人进呈关于郊祭、社祭、宗庙祭祀的奏议。

在此之前,皇上敕令礼官、翰林和太常寺的诸位儒臣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拥有天下,没有比祭祀更庄严的事情了,所以每当有祭祀之事,内心必定要表达出虔诚恭敬,外在必定要完备礼仪条文,这是用来与神明相交往的方式。”

我承受天命,统一四海,首先建立郊社(祭天地之处)和宗庙,用来尊崇祭祀之事。

只是在国家刚刚建立时,典章礼仪不完备,那又将用什么来与神明交往,获得神明的恩赐呢?

你们要斟酌古今的礼仪,务必做到适中,确定方案后上报给我。

到这时,李善长等人上奏说:国家重大的祭祀典礼,有圜丘祭天、方丘祭地、宗庙祭祖、社稷祭土谷神,现将这些祭祀典礼的发展变革情况分别整理好进呈(给皇上)。

关于圜丘的说法是:天子的礼仪,没有比祭祀上天更重大的了,所以有虞氏、夏代、商代都祭天并且以祖先配祭,这种做法由来已久。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载,冬至日在地上的圜丘祭祀天,大宗伯用焚烧祭品升烟的方式祭祀昊天上帝。

《孝经》上说:“郊祀时要以后稷配享上天,宗祀时要在明堂祭祀文王,以配享上帝。”

这些都是用来重视报答本源、追念初始的做法。

礼在流传下来的经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是可以考证的。

秦国人焚烧书籍、毁灭学术文化,沿袭西戎的习俗,设立四个祭祀场所来祭祀白帝、青帝、黄帝、赤帝。

汉高祖沿袭秦制,又增设北畤,一并祭祀黑帝。

到了汉武帝时,有在雍地设立的五畤的祭祀,又有在渭水北岸设立的五帝祭祀,还有在甘泉宫设立的太一祭祀,然而对昊天上帝的祭祀,却不曾举行过。

到了汉元帝时期,把天地合在一起祭祀,光武帝祭祀太一神,遵从元始年间的制度,而先王的祭祀制度就全都改变了。

自从魏晋以来,关于郊祭和丘祭的说法,彼此之间存在不同。

尊崇郑玄的人,认为上天有六个名称,每年要进行九次祭祀。

所谓六天,指的是北辰、曜魄宝、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协光纪)这些。

所谓九祭,就是在冬至时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在立春、立夏、季夏、立秋、立冬之时,在四郊祭祀五帝。

帝王各自秉承五帝的精气而统治天下,人们称这五帝为感生帝,帝王在夏历正月于南郊祭祀感生帝,在四月龙星出现的时候举行雩祭,在南郊总祭五帝,在秋末于明堂举行大享祭,就是这样。

尊崇王肃的人则认为天体只有一个,怎么会有六个呢?一年举行两次祭祀,怎么会有九次呢?

大体上大多参照这两家的学说来施行,到了唐代更为详细。

武德、贞观年间采用郑玄六天的说法,永徽年间,根据长孙无忌等人的提议,废弃了郑玄的说法,采用了王肃的说法。

乾封年间,又依从郑玄的观点。

宋太祖乾德元年,冬至这天,在圜丘合祭天地。

神宗元丰年间,停止了合祭天地的礼仪。

哲宗在位的绍圣年间、徽宗在位的政和年间,(天地祭祀)时而分祭时而合祭。

宋高宗向南迁都(到临安)之后,只采用合祭的礼仪。

元朝初年,沿用本国的习俗,在日月山祭天。

成宗大德六年,朝廷修建了祭坛,一并祭祀天地和五方帝。

大德九年,开始设立南郊,专门祭祀昊天上帝。

泰定年间,又合祭天地,但皇帝都没有亲自前往郊祀。

元文宗至顺年之后,皇帝亲自举行郊祀共有四次,每次都只是祭祀昊天上帝。

现在应当遵循古代的制度,分别在南郊和北郊祭祀天地,冬至这天就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让大明(日神)、夜明(月神)、星辰、太岁从祀。

关于方丘的说法是:考察夏、商、周三代祭祀土地的礼仪,在经传(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文字)中有记载的是,夏朝在五月,商朝在六月,周朝在夏至日,在泽中的方丘进行祭祀。

因为帝王事奉上天要显明,事奉大地要明察,所以在冬至日报答上天,在夏至日报答大地,这是为了顺应阴阳的道理。

在南郊的圜丘祭祀上天,在北郊的方泽祭祀大地,这是用来顺应阴阳的位置。

然而先王亲近土地,有社神存在。

《礼记》说:“在郊外祭祀天帝,在国都祭祀土神。”

又说:“郊祭是用来彰明天道的。社祭是用来彰显地道的。”

又说:“郊祭和社祭是用来祭祀上帝的。”

又说:“明白了郊祭和社祭的礼仪,有时以社来对应天帝,有时以社来对应郊祭,那么祭祀社神就是亲近土地。”

《尚书》说:“敢于昭告皇天后土。”

《左传》说:“头顶着皇天,脚踩着后土。”

那么古人也会将土地神称为“后土”。

称为地只,称为后土,称为社,都是祭祀土地的。

这是夏、商、周三代的正统礼仪,也是解释经典的正统学说。

自从郑玄被纬书迷惑,说夏至日要在方丘之上祭祀昆仑之神,七月要在泰折之坛祭祀神州之神,将两者分开,后世就沿袭了这种说法。

每年举行两次祭祀。

自从汉武帝采纳祠官宽舒的建议,在汾阴脽上建立后土祠,按照祭祀上天的礼仪进行祭祀,而后世又继承了这一做法,在北郊祭祀之外,还在汾阴祭祀后土。

元始年间,王莽上奏废除了甘泉泰畤,恢复了长安南北郊,在正月上辛日或丁日,天子亲自在南郊合祭天地,而后世也因袭了这种做法,大多采用合祭。

从汉朝到唐朝,一千多年间,皇帝亲自到北郊祭祀的,只有魏文帝太和年间、周武帝建德年间、隋高祖开皇年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四次祭祀而已。

宋元丰年间建议专门在北郊祭祀地神,所以宋徽宗政和年间专门祭祀地神共有四次。

南宋(朝廷)南迁之后,就只是由官员代行祭祀而已。

元仁宗皇庆年间,商议夏至专门祭祀地神,没来得及施行。现在应当以经典为依据来确定正确的做法,打算在今年夏至日祭祀方丘(大地),让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

关于宗庙的说法是:经传称万物以天为本源,人以祖先为本源,所以建造宗庙,来祭祀祖先,以表达报答本源的心意。

德行有厚有薄,所以礼仪制度有隆重和俭省之分,从天子到官员,他们的礼仪制度各不相同。

周朝的制度是天子设立七座宗庙,而《商书·伊尹》说:“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可以用来考察德行。”

由此可知天子设立七庙,自古以来就有这种制度,不单单周朝是这样。

至于太祖的牌位,百代不迁移,(太祖庙以下)设有三昭三穆(的宗庙),按照世系的次序排列,(除太祖外)亲缘关系尽了就迁移神主(到祧庙),这是拥有天下者通常的礼制。

到了周穆王时,与文王的亲缘关系已尽,其神主应当迁到祧庙;共王时,与武王的亲缘关系已尽,其神主也应当迁到祧庙,因为他们有功德应当被尊为宗,所以都另外建立一座庙,称之为文王世室、武王世室,也都是百代不迁移(神主)。

汉高祖承接秦朝的弊病,未曾设立七庙,到太上皇去世,才诏令各郡国建立宗庙,而对于太祖以上(的祖先祭祀)却没有记载。

惠帝诏令有关官员建立原庙,又把沛宫作为高祖庙,还在陵墓旁边建立寝园庙。

自此之后,每位皇帝就建立一座庙宇,不按照昭穆的次序(排列)。

汉景帝尊奉汉高祖为太祖,汉文帝为太宗,汉宣帝又尊奉汉武帝为世宗,(这些庙号的宗庙)都是世世代代不被废除的。

到了汉元帝时期,才废除了郡国的宗庙和皇帝陵墓的寝庙。

光武帝中兴汉室后,在洛阳建立高庙,祭祀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元帝五帝,皇帝亲自到长安的高庙祭祀,长安的高庙祭祀成帝、哀帝、平帝,由京兆尹陪同祭祀。

又在南阳郡舂陵县另外建立四座亲庙,祭祀他的父亲南顿君刘钦,祖父巨鹿都尉刘回,曾祖父郁林太守刘外,高祖父舂陵节侯刘买,每年按时由当地郡县官吏陪侍祭祀。

到明帝留下遗诏,将牌位(神主)藏放在光烈皇后(阴丽华)的更衣室旁边的别室里。

此后的皇帝相继继位,都把先帝的牌位安放在世祖庙中。

由此形成的同堂异室的制度,到元朝也没有谁能改变。

唐高祖追尊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在长安立了四座庙。

唐太宗商议设立七庙,空出太祖的神位。

唐玄宗制定制度,建立九室,祭祀八代祖先。

文宗名李昂,是穆宗的次子,母亲是贞献皇后萧氏。

开成年间,礼官认为景帝在唐高祖、太宗创业时受封,是有大功的君主,其宗庙世世代代不迁移,亲缘关系已尽的君主,按照礼制应当迁其神主到祧庙,到了禘祭、祫祭时,则像往常一样合祭。

之后把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合为一代,所以整个唐朝,宗庙通常为九世十一室。

宋朝自从太祖追尊僖祖、顺祖、翼祖、宣祖四位祖先以来,每当遇到禘祭,就按照昭穆次序(宗庙神主牌位的左右位次)相对排列,而空出面向东的尊位。

宋神宗熙宁年间,尊奉僖祖为太庙的始祖,到宋徽宗时,把太庙的神主室增加到十个,其中有五宗不迁庙。

崇宁年间,采用王肃的说法,认为两位远祖(二祧)在七代之外,于是建立九庙。

宋高宗南渡后,祭祀九代祖先。

到了宁宗时,开始另外修建四祖殿,从而端正了太祖面向东的尊位。

元世祖中统三年,开始在燕京建造宗庙,把太祖的牌位放在中间,作为永远不迁移的祖宗牌位。

到泰定年间,增至七世十室。

现在打算为四代祖先各建一座宗庙,庙门都朝南,在四季的第一个月和岁末,共五次祭祀,春季的第一个月在各庙分别祭祀,夏季、秋季、冬季的第一个月和岁末,则在高祖庙中合祭。

关于社稷的说法是:按照周朝的制度,小宗伯掌管建立国家的神位,右边是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神位,左边是宗庙的神位。

祭祀社稷的地方,只筑坛而不建屋,让其接受霜露风雨的侵袭,以此来与天地之气相通。

凡是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调动大规模的军队,必须先祭祀土地神,然后再出征,这种礼仪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大概在古代,天子用社坛来祭祀五土之神,用稷坛来祭祀五谷之神。

其规制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对其尊重并且亲近,与尊敬先祖相同。

人没有土地就不能立足,没有谷物就不能生活,土地和谷物对人有相同的功劳和利益,所以祭祀土地神时一定要祭祀谷神,这是为天下人祈求福祉和报答恩德的方式。

然而天子有三个社坛,为百姓而设立的叫做大社,为自己而设立的叫做王社,还有所谓的胜国之社,为它修建屋宇,不让它接受上天的阳气,国家虽然灭亡了但仍然保存着,以表示对神灵的重视。

后世天子的礼法,只设立大社、大稷来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社神都以勾龙配享,稷神都以周弃配享。

汉朝因为汉高祖铲除了已灭亡的秦朝的社稷,设立官职,建立大社、大稷,一年各自祭祀两次。

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大社稷,位于宗庙的右边,每年在春、秋两季的第二个月以及腊月祭祀,一年三次。

唐朝沿袭隋朝的制度,在含光门的右边建立社稷坛,在每年仲春、仲秋的戊日祭祀。

唐玄宗将祭祀社稷提升为大祀之礼,仍然在四季进行祭祀。

宋朝的制度规定,每年在春秋两季的第二个月以及腊日祭祀社稷。

元世祖在和义门内稍南的地方营建社稷坛,在春秋两季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举行祭祀。

现在应该在每年春季、秋季的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祭祀社稷。

皇上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征南将军汤和派遣使者将檄文传送到漳州,元朝的达鲁花赤迭里迷实恭敬地穿上官服,焚香,面向北方拜了两拜,拿着斧头砍坏印章,抽出刀自杀而死。

总制陈马儿献城投降,汤和命令指挥李执中前往守卫漳州。

癸卯日,诏令御史大夫汤和返回明州,建造海船,用水路运输北征军队的粮饷,命令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将军,以参政朱亮祖为副将军,率领水师从海路进攻广东。

皇上晓谕廖永忠等人说:“王者的军队,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是用来铲除暴乱,拯救困苦的百姓,以满足百姓的期望的。

我当年平定武昌的时候,荆州、湘州等地的各个郡县,都闻风投降归附。

常遇春攻克赣州、南安,岭南的几个郡也相继前来归附,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军队出征纪律严明,所以人心悦服。

现在两广地区,地处偏远的南方,彼此割据,百姓困苦已经很久了。

平定祸乱、安抚百姓,就在今天了。

他们听说八闽之地不能坚守,湖湘地区已经被平定,内心必定惊恐害怕,没有坚守的意志。

如果先派人去宣扬朝廷的声威和恩德来招安他们,一定会有来归附投降的,这样就可以不劳烦军队了,千万不要杀戮掠夺,(以免)破坏(他们)向往归化(的诚心)。

如果他们违抗命令,就发兵攻打他们,扼守他们的险要之处,断绝他们的后援,没有不能攻克的。

而且广东的重要地方,只有广州,广州一旦被攻克,那么其他的州县就可以通过传布檄文的方式来平定了。

海南、海北地区,依次进行招抚,留下军队镇守,仍然和平章杨璟等人合兵攻打广西。

用兵的策略方法,大都采用这种办法,肃清平定南方地区,就在这一次行动了。”

皇上驾临奉天门,对侍奉在身边的大臣说:“人的话,有忠诚劝谏的,有谗言谄媚的,忠诚劝谏的话一开始听起来会让人难受。

但其中有好处,就像药石能治疗疾病一样。

谗佞之人所说的话,一开始听起来似乎很顺耳,但它们带来的祸患却数不胜数。

那些小人做谗佞之事时,他们心机巧诈,慢慢渗透,开始时一定用微小的、让人相信的事情向君主进言,来试探君主的心意(深浅)。

君主如果相信了他,他日他再有进言,君主必然认为他之前说的话是可信的,将不再仔细考察(他的话)。

进谗言、善阿谀的人因此得以肆意妄为,从而妨害贤能之人、危害国家,(他们的恶行)无所不至。

从古以来像这样的事很多,可是昏庸的国君,最终没有谁能醒悟,这是因为阿谀奉承的话听起来很甜美而不违逆自己心意的缘故啊。

只有刚强明智的人,能审慎地分辨是非,听信公众的言论,不偏信他人的话,那么谗佞之人的口就可以被堵住了。”

征南将军胡廷美派遣建宁投降的将领曹复畴去招降劝谕汀州以及宁化、连城等县。

元朝汀州路守将陈国珍投降,泉州所属郡县相继投降归附。

乙巳日,元朝滨州守将翟副枢、于佥院,在济南拜见大将军。

丙午日,征虏副将军常遇春率领军队从济南出发去攻取东昌。

丁未日,皇帝下诏在国子监用太牢祭祀先师孔子,并且派遣使者到曲阜进行祭祀。

使者出发时,皇帝对他说:“孔子的思想学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天地共存,所以后世统治天下的君主,没有不敬重他、对他行大礼、完善祭祀他的礼仪的。朕现在是天下的君主,希望能阐明教化,推行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如今已在国子监举行了释奠礼,还派遣你到阙里去操办祭祀之事,你一定要恭敬对待。”

戊申日,皇上亲自祭祀太社、太稷:太社的正位在东边,以后土配享,面朝西方;太稷的正位在西边,以后稷配享,面朝东方。

太社、太稷的神位前各摆放两块玉璧,币帛用黑色,祭祀用的牲畜为一头牛犊、一只羊、一头猪,还有十个笾、十个豆。笾中盛放着岩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肉干、白饼、黑饼;豆中盛放着韭菜腌菜、肉酱、蔓菁腌菜、鹿肉酱、芹菜腌菜、兔肉酱、笋腌菜、鱼肉酱、牛百叶、猪肩肉。簠、簋各两件,里面分别盛有黍稷和稻粱。铏三只,里面盛着调和了五味的肉羹。后土、后稷的神位祭祀规格与太社、太稷相同,只是不用玉。

太社坛的正位、配位在坛的东面共设三个酒樽,面朝西,里面盛着泛齐、醴齐、盎齐三种酒;两个祝板,一同设在坛的西面,面朝东。大稷坛的正位、配位在坛的西面共设三个酒樽,面朝东;两个祝板,一同设在坛的东面,面朝西。各坛有六个酒杯,一同放在酒樽旁边。

祭祀前,皇帝进行散斋四天、致斋三天,陪同祭祀的执事官也一样。祭祀前一天,在社稷门外的西边设置临时的休息处,朝向南方。在??内设置御位,位于两座祭坛的北面,处于中央且面朝南方。皇帝穿着皮弁服,备好法驾,前往临时休息处,接着视察祭祀用的牲畜,查看鼎镬、洗涤器具等情况,有关官员按礼仪进行陈设。

到了祭祀当天清晨,各位执事官分别将酒樽、簠簋、笾豆、登、铏等祭器装满祭品,把玉和丝织品放在竹筐里,将祝文放在神位右侧。皇帝的车驾到达临时休息处,太常卿奏报里面已戒备。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乐生、舞生以及各位执事官、陪祭官进入祭祀场地各自就位。太常卿奏报外面已准备完毕。皇帝进入场地就座。

赞礼官高喊迎神,协律郎举起指挥旗,乐队奏响《广和之曲》。赞礼官唱“请行礼”。太常卿上奏:“有关官员已准备妥当,请开始祭祀。”皇帝行再拜礼,皇太子及以下在位官员也都行再拜礼。

赞礼官高喊奠玉帛。皇帝前往盥洗处,将圭插入腰带,洗手擦脸后抽出圭,来到大社神位前,协律郎举起指挥旗,乐队奏响《肃和之曲》。皇帝跪下,将圭插入腰带,上香,献上玉帛,抽出圭,行再拜礼后起身,接着到后土神位前,再到大稷坛、大稷神位、后稷神位前,都按大社的礼仪进行。之后回到原位。

赞礼官高喊进俎,协律郎举起指挥旗,乐队奏响《凝和之曲》。皇帝来到大社神位前,将圭插入腰带,献上俎,抽出圭,接着到后土神位前,再到大稷坛、大稷神位、后稷神位前,都按大社的礼仪进行。之后回到原位。

赞礼官高喊行初献礼。皇帝前往盥洗处,将圭插入腰带,洗涤并擦拭酒爵,把爵交给执爵官后抽出圭,前往酒樽处,将圭插入腰带,拿爵承接醴齐,交给执爵官后抽出圭,来到大社神位前,协律郎举起指挥旗,乐队奏响《寿和之曲》,表演武功之舞。皇帝跪下,将圭插入腰带,上香,祭酒,放置酒爵,抽出圭,读祝官拿取祝文跪下宣读,皇帝俯伏后起身,行再拜礼。接着到后土神位前,再到大稷坛、大稷神位、后稷神位前,都按大社的礼仪进行。之后回到原位。

亚献时,斟上盎齐酒,乐队奏响《豫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终献时,斟上盎齐酒,乐队奏响《熙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亚献、终献的礼仪与初献相同,只是不读祝文。

献酒完毕,太常卿上奏请饮福酒、受祭肉。皇帝前往饮福位,行再拜礼后跪下,将圭插入腰带,执事官用爵舀取福酒跪下进献,太常卿赞颂:“这些酒肴是神灵所赐,神灵赐下福庆,让万民同享恩泽。”皇帝接过酒爵,祭酒,饮下福酒,将爵放在土台上。奉胙官捧着祭肉跪下进献,皇帝接过祭肉交给左右侍从,抽出圭,俯伏后起身,行再拜礼,皇太子及以下人员也都行再拜礼。大稷坛的仪式也是如此。之后回到原位。

赞礼官高喊撤豆,协律郎举起指挥旗,乐队奏响《雍和之曲》。掌祭官分别撤去豆,赞礼官高喊送神,协律郎举起指挥旗,乐队奏响《安和之曲》。皇帝行再拜礼,皇太子及以下在位官员也都行再拜礼。

读祝官拿取祝文,奉币官拿取币帛,掌祭官拿取祭品,前往掩埋处放入坑中。皇帝来到望瘗位,执事者往坑中填土,填到一半时,太常卿上奏:“礼仪结束,请皇帝车驾返回临时休息处。”随后解除戒严。

祭祀大社的祝文为:“神灵掌管大地,孕育万物,历代国家都尊崇祭祀礼仪。我本是平民,起兵讨伐叛乱,得到土地和民众,建立国家、确立年号,因此遵循古礼,设坛每年祭祀。如今初次祭祀,不敢不把实情相告。”

祭祀大稷的祝文为:“神灵顺应天时,使谷物繁茂生长,神化无穷,历代都彰显其功。我本是平民……(后面内容与大社祝文相同)”

祭祀后土的祝文为:“神灵在最初划分山川高低,让百姓安居乐业至今,水土的功劳,人们不敢忘记。掌管国家者,务必重视祭祀礼仪。我本是平民……(后面内容与大社祝文相同)”

祭祀后稷的祝文为:“神灵奉行天道,依据地利,播种耕耘各种谷物,发展农事,历代都尊崇。我本是平民……(后面内容与大社祝文相同)”

乐舞方面,设协律郎一人,头戴幞头,身穿红罗袍,系荔枝带,脚穿皂靴,手持麾幡。乐生六十二人,身穿绯袍,头戴展脚幞头,系革带,穿皂靴。使用的乐器有编钟、编磬各十六件,琴十件,瑟、搏拊、埙、箎、箫、笛各四件,笙八件,应鼓一件。舞蹈分武舞《武功之舞》和文舞《文德之舞》。有舞士一人,文舞生、武舞生各六十四人,其中各有两人为引舞。舞士头戴幞头,身穿红罗袍,系荔枝带,穿皂靴,手持节。文舞引舞和舞生手持羽龠,身穿红袍,头戴展脚幞头,系革带,穿皂靴。武舞引舞和舞生手持干戚,服饰与文舞相同。

乐章内容如下:

迎神:“五土之灵,百谷之英。国依土而宁,民以食而生。基图肇建,祀礼修明。神其来临,肃恭而迎。”

奠币:“有国有人,社稷为重。昭祀初行,玉帛虔奉。维物匪奇,敬实将之。以斯为礼,冀达明只。”

奉俎:“崇坛北向,明禋方阐。有洁牺牲,礼因物显。大房载设,中情以展。景运以承,神贶斯衍。”

初献大社:“高为山林,深为川泽。崇丘广衍,亦有原隰。惟神所司,百灵效职。清醴初陈,颙然昭格。”

初献后土:“平治水土,万世神功。民安物遂,造化攸同。嘉惠无穷,报祀宜礼。配食尊严,国家所崇。”

初献大稷:“黍稷稻粱,来牟降祥。为民之天,岁稔穰穰。其功甚大,其恩深长。乃登芳齐,以享以将。”

初献后稷:“皇皇后稷,克配于天。诞降嘉种,树艺大田。生民粒食,功垂万年。建坛于京,歆兹吉蠲。”

亚献、终献大社:“广厚无边,其体弘兮。德侔坤厚,万物生兮。锡民地利,神化行兮。恭祀告虔,国之祯兮。”

亚献、终献后土:“周览四方,伟烈昭彰。九州既平,五行有常。坛??以妥,牲醴之将。是崇是严,焕然典章。”

亚献、终献大稷:“亿兆林林,所资者谷。雨晹应时,家给人足,仓庾坻京,神介多福。只荐其仪,昭祀惟肃。”

亚献、终献后稷:“躬勤稼穑,有相之道。不稂不莠,实坚实好。农事开基,王业永保,年谷丰登。自今常奉苹藻。”

彻豆:“礼展其勤,乐奏其节。庶品苾芬,神明是达。有严执事,俎豆乃彻。穆穆雍雍,均其欣悦。”

送神:“维坛洁清,维主坚贞。神之所归,依兹以宁。土宇靖安,年谷顺成。祀事昭明,永致升平。”

望瘗:“晨光将发,既侑既歆。瘗兹牲币,达于幽阴。神人和悦,实获我心。永久禋祀,其始于今。”

这一天,皇帝在奉天门赏赐群臣享用祭祀用过的肉。

己酉日,皇上对侍臣章溢说:“福建各郡已平定,只剩小寨还未攻下。最近派汤和去明州建造海船,运送粮食往北供应前线。我想让李文忠接着去,一定能全部攻克。”章溢极力赞同。当天,皇帝命令李文忠统领军队前往福建。

庚戌日,派遣右丞王溥携带上等美酒到济南赏赐大将军徐达等人,同时也赏赐给各卫将士。

壬子日,在此之前,皇上曾命令中书省及翰林院官员商议在社稷坛建造房屋,用来防备风雨。到这时,翰林学士陶安上奏:“考查礼仪制度,天子的太社,必须承受风雨霜露,以贯通天地之气。如果是亡国的社稷,才会盖屋,不让它接受天阳。如今在坛上造屋,不合适。如果祭祀时遇到风雨,可在斋宫遥祭。”皇上认可了他的意见。

制定宗庙四季祭祀的礼仪。翰林学士陶安、侍讲学士朱升、待制詹同等上奏:“按礼仪,古代的礿、祠、烝、尝四季祭祀,其中三次都在祖庙合祭,只有春季在各庙分别祭祀。自汉代以后,宗庙都是同堂异室,四季都合祭。如今四季祭祀宗庙,也应仿照近代制度,在第一座庙合祭,这样符合礼仪,又不繁琐。”皇上命令春季单独祭祀,其余三季合祭。

这一天,太常寺又进献宗庙每月初一进献新鲜祭品的礼仪:正月用韭菜、荠菜、生菜、鸡蛋、鸭蛋;二月用水芹、蒌蒿、台菜、鸡头米、鹅;三月用茶笋、鲤鱼、??鱼;四月用樱桃、梅子、杏子、鲥鱼、野鸡;五月用新麦、黄瓜、桃子、李子、芹菜、嫩鸡;六月用西瓜、甜瓜、莲子、冬瓜;七月用菱角、雪梨、红枣、葡萄;八月用芡实、新米、藕、茭白、白姜、鳜鱼;九月用小红豆、柿子、橙子、螃蟹、鳊鱼;十月用木瓜、柑子、橘子、萝卜、兔子、大雁;十一月用荞麦、甘蔗、天鹅、鸬鹚、鹿;十二月用芥菜、菠菜、白鱼、鲫鱼。

皇上看完后对群臣说:“宗庙祭祀是为了弘扬孝道。但在父母去世后祭祀,不如在他们生前好好赡养,我现在没机会了。曾听说做儿子的希望自己是兄长,意思是兄长在父母身边侍奉的时间早,赡养父母的时间长。我对兄长来说是弟弟,父母健在时我年幼,无法赡养,等长大后拥有天下,父母却已离世。即便想用天下财富来赡养,也不可能了。”于是悲伤感叹了很久,命令将每月初一进献新鲜祭品的仪式和物品写入固定典章,让子孙世代传承。

诏令恢复唐朝的衣冠制度。当初,元世祖从北方沙漠崛起,统治天下后,用蒙古习俗完全改变了中原制度。士人和百姓都梳辫挽椎形发髻,依从蒙古习俗,衣服是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穿窄袖短衣、下着裙裳,不再有中原衣冠的旧貌。更有甚者改姓氏为蒙古名,学习蒙古语。习俗沿袭已久,人们习以为常。

皇上早就厌恶这种状况,到这时下令全部恢复唐朝衣冠制度。士人和百姓都把头发束在头顶,官员戴乌纱帽、穿圆领袍、系腰带、着黑靴,士人和百姓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能用黄色和黑色。乐工头戴青色万字顶巾,系红绿帛带。

士人和百姓的妻子,首饰可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手镯用银,穿浅色团衫,面料用纻丝绫罗、?绢。乐妓戴明角冠、穿黑色褙子,不许和百姓妻子相同,不能穿两截式的胡服。梳辫挽椎形发髻、穿胡服、说胡语、用胡姓,一律禁止。这些制度的斟酌增减,都由皇上亲自决定。于是一百多年来的蒙古习俗,全都恢复为中原旧制。

癸丑日,副将军常遇春率军攻克东昌,元朝平章申荣上吊自杀。于是所属的茌平等县都投降了。常遇春仍回军济南。

甲寅日,平章杨璟派遣千户王廷领兵攻取宝庆,进军驻扎到邵阳茱萸滩。一千多贼军占据险要地形抵抗,王廷击败了他们,追击到城下。周文贵逃走,剩下的人仍占据城池抵抗,王廷进兵逼近城池。第二天,贼军放火掠夺百姓财物后逃走,于是(明军)攻占了这座城,留下士兵驻守。

乙卯日,诏令将作司制作三万套绵布战衣,用红、紫、青、黄四种颜色。

皇上退朝后,驾临东阁,翰林侍讲学士朱升、待制詹同侍奉在旁。皇上回头对朱升等人说:“最近看《周礼》,看到有所谓的六种梦。我因此想起去年秋天曾梦到在乡里游舍南边,仰头看见一群鸟从天上飞下来,稍靠近些,就像鸠鸟的样子。忽然一只鹤从鸟群中冲天飞起,慢慢向东南方飞去。我回头看时,鹤已经不见了,只看到五彩云霞之中,有几行青色的旗帜在空中飘过。

不一会儿,天空西北方向出现一座红色高台,四周有栏杆,台前站着两个人,戴着头盔、穿着金甲,口中像是在宣读诏令。忽然高台转了四圈,有几个戴幞头、束抹额的人按左边朝南的方位依次列坐。高台又转向北,把后方移到南面,中间站着三位尊贵之人,就像道家的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一人容貌俊美、胡须修长,和平常见到的人很不一样,还频频看我。过了一会儿,三人往西北方向走去,我也回了住处。又出门时,景象完全不同,已不在乡里了。旁边有个站立的人,我问他:‘刚才尊贵的人去哪里了?’他说:‘回天宫了。’我急忙跟过去。路上遇到几个穿紫衣的人,其中一人把一件绛色衣服递给我,衣服里子是五彩的。我问:‘这是什么衣服?’一人说:‘这是真人的服饰。’我刚穿上,不知不觉帽子和鞋子都穿戴整齐了。又有一人递给我一把剑,剑光闪闪发亮。还命令我往东南方向走,遇到一个穿黑色短袖的人,头和双臂、双腿都露着,头上顶着一口灶,瞪着眼睛,从西北方向离开。我又往东南走,渡过一条小河,河南岸、山北面有房屋,东西大约十几间,看见我的长子穿着青衣站在那里,忽然从梦中醒来。像这样的梦,是思梦呢?还是正梦呢?”

朱升回答说:“梦是人的精神感应所产生的,这确实是陛下接受天命的征兆,就是所说的正梦。从前黄帝梦游华胥国,之后天下大治,古代就有这样的事。帝王的兴起自有天命,不是人的智慧和力量能达到的。”

夜里三更时分,有一颗星星大如灯盏,呈赤色,有光亮,从三台星中的中台星向西北运行,到云中(星官名)消失。

丙辰日,征南将军廖永忠从福州派人送信到广东,晓谕元朝江西分省左丞何真大致说:“以前元朝君主失去统治能力,天下分崩离析,豪杰之士乘机而起,分割州郡,占据疆土,有的假借元朝号令,有的擅自施展兵威,横征暴敛,像蚕吃桑叶一样侵占一方,百姓遭受苦难,可谓到了极点。如今皇帝接受上天明命,创建华夏,江汉地区已平定,闽越地区也都归附,中原地区也相继平定。只有两广地处偏远,还未受到圣上的教化。我受命南征,顺从的就安抚,叛逆的就诛杀,担心您还未醒悟,就先派一个使者来告知,希望您能留意。”

丁巳日,命令都督同知康茂才率军前往济南,跟随大将军徐达北伐。诏令中书左丞相李善长祭祀江、河、淮、济四渎之神,说:“最近因中原动乱,兴兵北伐,除暴安民,已任命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政事鄂国公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统率大军从淮河进入黄河,攻取山东,依次进军。我已向神明昭告过。依赖神灵庇佑,所到之处都能攻克,齐鲁地区已归入版图。现在再次命令都督同知康茂才统领骑兵、步兵前往山东,协同信国公徐达等人夺取中原,今日出发,特此告知。”

己未日,皇上对侍御史文原吉等人说:“近来御史台官员很久没有进谏,难道是朝廷事务都尽善尽美,还是我不能听取意见,所以你们才沉默不语?你们以进言为职责,可贵的是每天能听到忠言,这对天下国家有益。如果君主有过错而臣子不指出,是臣子辜负君主;臣子能直言劝谏而君主不采纳,是君主辜负臣子。

我常想,普通人面对万乘之尊的皇帝,地位悬殊,平时能说会道的人,在应对时,有的因畏惧回避而说不完话,有的因仓促而说不清楚意思,所以我常常和颜悦色地接纳意见,只怕他们不能畅所欲言。至于言论不符合实际的,也忽略不追究。大概看到秦汉以来,末代君主袒护短处、厌恶劝谏,诛杀忠诚正直之人,人们只求自保,没人愿意进言,过失越积越多,最终无法挽救。日月运行还有日食、月食,人做事怎能没有过错?只要能改正过错,就能成就德行。”

文原吉回答说:“陛下这种心思,就像大禹喜欢听善言、成汤不吝惜改正过错的心思啊。言论不符合实际也不追究,更显出陛下的天地般度量。”皇上说:“如果确实有其事而被人指出,就应更加勉励自己行善;如果没有其事而被人说,就应更加警惕自己不做坏事。只应接纳他们的忠诚之心,何必追究言辞中的差错呢?”

庚申日,大将军徐达传令济宁运送一万石粮食、徐州运送两万石粮食,都运到东昌,还命令驻守济南的指挥杨广率领新归附的士兵六千人到齐东与大军会合。

壬戌日,皇帝命令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副使胡通,率领本卫及南雄、韶州等卫所的兵马,会同征南将军廖永忠等人征讨广东。(太祖)告谕陆仲亨等人说:“最近命令平章杨璟等人从湖南攻取广西,平章廖永忠等人从福建攻取广东。现在特地命令你们率军从韶州直捣德庆,三方进军,形成掎角之势,没有攻不克的地方。广东攻克后,合兵攻取广西,先声已震,势如破竹,只需安抚百姓,不要纵容士兵侵夺掠夺。”

甲子日,命令江西等处各行省及镇江等府制作一万件战衣,衣服面和里颜色不同,让将士交替穿着以显示新的军队名号,这种战衣称为鸳鸯战袄。

乐安的俞胜再次反叛,大将军徐达等人率军前去讨伐。当初,俞胜归顺并进见,徐达等人以礼相待后送他回去。俞胜回去后,表面归附顺从,暗中实则听从元朝。徐达于是派遣他的郎中杨子华等人返回乐安,名义上是制造兵器、征收粮草,实际上是想暗中察看那里的情况。俞胜果然违抗命令反叛,徐达等人就进兵攻取乐安。军队到达济阳,指挥刘宁擒获两名俞胜的侦察兵,徐达将他们斩首后继续前进。

乙丑日,皇上派遣使者告知大将军徐达说:“估计将军的军队将要到达乐安,攻打半个月就能攻克。乐安攻克后,就率军渡过黄河,攻取汴梁、河南。如果乐安不能攻克,就长期围困,只留下亲军攻守,敌军外援不到、内部粮食断绝,俞胜等人将会不战而擒。羽林等卫的壮士及各卫兵马,命令都督冯宗异统领,都督同知张兴祖、康茂才、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等将士,都命令他们到济宁草桥,听候调遣。”

命令中书省商议役法。皇上因建国初期经营建设需依靠民力,担心徭役摊到贫苦百姓身上,于是命令中书省按田亩出民夫。中书省大臣上奏商议:“每一顷田出一名壮丁,不足一顷的,用其他田亩补足,称为均工夫。”直隶应天等十八府州及江西饶州、九江、南康三府,总计田地三十五万七千二百六十九顷,按田亩数征调民夫,遇有工程,在农闲时使用。皇上晓谕中书省大臣说:“百姓力量有限,而徭役无穷无尽,应当考虑节约民力,不要使百姓过于困苦。百姓劳困,我怎能独自安闲?从今以后,凡有工程,如果万不得已,可暂时借用民力。至于不紧急的事务、无关紧要的徭役,应当停止。”

丙寅日,大将军徐达等人率军抵达土河,距离乐安五里,命令士兵填坝前进。第二天,俞胜的部将朱镇抚等人报告说俞胜已经逃走。徐达等人率军赶赴乐安,在城东南扎营,敌军郎中张仲毅出城投降,乐安平定,命令指挥华云龙驻守。副将军常遇春、都督冯宗异追击俞胜没有追上,抓获他的将领朱右丞后返回。不久有消息说元丞相也速、平章忽林台等人的军队到了,徐达率军出战,元军战败逃走,追击八十多里,杀伤很多元军,生擒枢密院判脱??及几百名士兵,缴获三百匹马。

戊辰日,翰林学士陶安等人上奏:“古代天子有五种冠冕,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神时各有不同用法,请制作这些冠冕。”皇上说:“五冕礼太繁琐。现在祭祀天地、宗庙时穿衮冕,祭祀社稷等神时穿通天冠、绛纱袍,其余祭祀不用。”

庚午日,追封已故皇姊为孝亲公主,封姊夫李贞为驸马都尉、恩亲侯。公主的诰文说:“听说王姬赐封号,制度始于周朝;公主册封,礼仪在汉朝受到尊崇。考察上古典制,现在对她追封尊号。已故的姐姐朱氏,向来孝顺父母、治家严谨,侍奉公婆柔顺,使家庭和睦。本应长寿,却突然去世。缅怀同胞之情,于是进行褒奖封赐。九泉之下如有灵,应当欣喜地接受这优厚待遇。可追封孝亲公主。”

李贞的诰文说:“听说汉高祖增封萧何,是怀念旧恩;周武王褒奖封立胡公,是厚待至亲。何况李贞兼具亲人和恩人的身份,应当给予特别崇高的爵位。驸马都尉李贞,年事已高,德行在乡里郡县受称赞,平日践行孝义,与我家结为姻亲。从前我在田间时,曾得到他的帮助。(他)养育出优秀的儿子,成为我的勇将,仁爱深厚,美名远扬。于是详细考察古代典章,应当重重赐予荣誉。可封恩亲侯、驸马都尉。”

命令选拔国子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人在宫中侍奉太子读书。国琦等人在谨身殿回答皇帝问话时,都仪表端庄秀丽,应对周到文雅,皇上为此很高兴,于是对殿中侍御史安庆儒士郭友渊等人说:“我看各位儒生向来熟悉文章技艺,然而和太子相处,应当端正他们的心术,培养他们的品德,希望他们不流于浮夸奢靡,对太子的品德修养也能有所帮助。”于是重重赏赐了他们。

(皇帝)诏令中书省:从今以后,新任命的府、州、县官员,赏赐白银十两、布六匹。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