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不知怎么被陈赤赤知道了。电话立刻追了过来,大嗓门里充满了不容拒绝的热情:“喂!清歌!天仙!今年过年必须来我这儿!去年就没来成!今年说什么也得来福州!我妈都把你们的房间收拾出来了!天天念叨着呢!海鲜管够!绝对让你们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胡建’年!”
他的热情让人感动,但陆清歌刚想婉拒,另一个电话又插了进来,是邓潮。
“清歌,别听赤赤瞎嚷嚷!来江西!跟我回老家过年!”邓潮的声音带着一种“自家兄弟必须回家”的笃定,“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真正的革命老区热情!吃最地道的赣菜,看最传统的傩戏,感受最纯正的年味!保证跟你在北京过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你家就你一个,天仙家情况也特殊,来我这儿,咱就是一家人!”
两人在电话里差点隔空吵起来。
“潮哥你不地道!明明是我先邀请的!”
“赤赤你一边去!清歌得跟我回江西认认门!”
陆清歌拿着手机,看着旁边偷笑的刘天仙,又是感动又是头疼。最后,还是他提议折中:“潮哥,赤赤,你们别争了。这样,我和天仙呢,年三十和初一,就跟潮哥回江西,体验一下老区的年味。然后赤赤,你不是嫌过年在家待不住吗?你和小寒(陆寒)大年初二就飞过来,咱们在江西汇合,一起再热闹几天,怎么样?”
这个方案总算平息了两位大哥的“争夺战”。陈赤赤虽然觉得没能一开始就把人抢去福州有点遗憾,但想到能提前结束“走亲戚”的环节,跑去江西和兄弟们汇合继续玩,立刻又高兴起来:“成交!我初二一准到!等着我带来的福州年货!”
邓潮也满意了:“这还差不多!我让我妈把楼上的大房间都收拾出来!等着你们!”
既然决定去江西过年,礼数自然不能少。陆清歌和刘天仙开始精心为邓潮的家人采办礼物。
给邓潮父母的礼物要格外用心。他们挑选了品质上乘的燕窝和阿胶糕,寓意健康长寿;又买了两条手感极佳的羊绒围巾,抵御江西冬日的湿寒;还特意去书店选了几本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养生保健和历史趣谈类的书籍。
给邓潮的妹妹一家也准备了礼物,给孩子的是一套高级乐高和新年红包,给大人的则是精致的茶具和一套陆清歌亲笔签名的《射雕英雄传》全集。
当然,也少不了给邓潮孙莉夫妇以及孩子们的礼物。最后,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仿佛不是去过几天年,而是要去长期驻扎。
腊月二十八,北京的天空飘起了零星的小雪。两辆车一前一后,驶离了喧嚣的都市。邓潮开着一辆宽敞的SUV,载着孙莉、等等和小花。陆清歌则开着自己的车,载着刘天仙和这些年礼,跟着邓潮的车,踏上了南下的路程。
高速路上的车流明显增多,都是满载着归家心切的人们。车窗外的景色从北方的苍茫辽阔,逐渐变为南方的丘陵起伏,绿色渐多。刘天仙显得有些兴奋,这是她第一次去江西,也是第一次体验这种“跟着朋友回老家”式的过年。
“潮哥老家是什么样子的?”她好奇地问。
“一个典型的江西小城,安静,生活节奏慢,山水很美,东西很好吃。”陆清歌笑着回答,他之前听邓潮描述过很多次,“最重要的是,人情味很浓。”
经过几个小时的行驶,车辆终于驶下高速,进入邓潮的家乡——江西南昌下的一个县级市。小城确实如邓潮所说,宁静而整洁,临近年关,街上张灯结彩,人流如织,充满了热闹的市井气息。
车子驶入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单位大院,停在了一栋居民楼下。早已接到电话的邓潮父母和妹妹一家,已经等在单元门口了。
“爸!妈!我们回来了!”邓潮一下车就大声喊道。
“哎哟!回来了回来了!”邓妈妈是个面容慈祥、身材微胖的妇人,立刻迎了上来,先抱了抱孙子孙女,然后目光就落在了后面下车的陆清歌和刘天仙身上,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这就是清歌和天仙吧?哎呀呀!比电视上还要好看!一路辛苦了吧!快进屋快进屋!”
邓爸爸话不多,脸上带着憨厚而喜悦的笑容,帮着从车上往下搬东西,嘴里念叨着:“来就来,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太破费了……”
邓潮的妹妹妹夫也热情地打招呼,小朋友则好奇地看着这两位“电视里的明星”。
刘天仙原本还有些担心会拘束,但邓家人那种发自内心的、质朴的热情,瞬间打消了她的不安。她乖巧地叫着“叔叔阿姨好”,被邓妈妈亲热地拉着手,一路嘘寒问暖地带进了家门。
邓潮家的房子不算很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充满生活气息。客厅的桌上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点心、糖果、水果——冻米糖、烫皮、各种炸果子、脐橙、南丰蜜桔……琳琅满目。
“饿了吧?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晚饭一会儿就好!”邓妈妈忙不迭地给他们拿吃的。
这种扑面而来的、家庭特有的温暖和喧闹,是陆清歌和刘天仙都久违了的体验。他们相视一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邓潮老家的过年,是完全不同于大城市的体验。这里的年味,浓郁、扎实,渗透在每一缕空气、每一道食物、每一个习俗里。
真正的重头戏是年三十的年夜饭。邓妈妈是掌勺主力,孙莉和邓潮妹妹打下手,邓爸爸则负责一些需要力气的活儿,比如捶打肉丸。整个厨房从早上就开始弥漫出诱人的香气。
陆清歌和刘天仙想帮忙,却被邓妈妈坚决地“赶”出了厨房:“你们是客人,哪能让你们动手!去客厅看电视喝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