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妙子的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华夏帝国的权力中枢和工匠阶层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晁盖雷厉风行,翌日便连下数道旨意,其内容让整个朝野为之侧目。
第一道旨意,正式成立“皇家科学院”,秩同六部,直属于皇帝。任命鲁妙子为院正,授一品衔,总揽天下格物致知、技艺研发之事。原工部将作监之大匠、各地巧匠,凡经考核,皆可调入科学院。此旨一出,天下哗然。工匠之流,竟可官居一品,与宰相、枢密使并列?无数守旧文臣痛心疾首,直呼“礼崩乐坏”,但鉴于昨日朝会皇帝展现的强硬态度,无人敢公开反对,只能私下嗟叹。
第二道旨意,更是石破天惊。划拨皇城西苑大片土地,以及邻近的原北宋内府库藏之一,作为科学院专属用地,命名为“神机坊”。旨意中明确,“神机坊”内,一切研究,不受旧有礼法、科举经义约束,但有所需,户部、工部需优先调配资源,凡有阻挠者,以贻误国策论处!同时,皇帝内帑直接拨付白银百万两,黄金万两作为启动资金,其豪奢程度,令人咋舌。
第三道旨意,面向全国各州府张贴皇榜,招募奇人异士。不限出身,无论士农工商,甚至僧道囚徒,但凡在算术、格物、匠作、医药、天文、地理乃至奇巧淫技方面有特殊才能者,皆可至京城神机坊应试。一经录用,待遇从优,杰出者更可授官爵。这道旨意,如同在沉寂的民间投下了一颗火种,点燃了无数被正统学问排斥,却身怀绝技之人的希望。
旨意颁下,行动迅速展开。在米苍穹派出的东厂高手护卫下,鲁妙子手持圣旨,几乎是以“抄家”般的气势,迅速从将作监、军器监乃至民间网罗了一批已有名气的工匠。同时,皇榜所至之处,各地奇人异士怀着各种心思,开始向东京汴梁汇聚。
半月之后,皇城西苑已是另一番景象。高大的围墙圈起了大片区域,原本的亭台楼阁被部分改造,更多的则是新建起的、风格迥异的建筑:有高大宽敞、如同仓库般的“营造堂”,专门用于木工、铁器大型构件加工;有窗户众多、光线明亮的“格物堂”,用于精密仪器制作和实验;有烟雾缭绕、温度极高的“冶铸堂”,负责冶炼新型金属;甚至有引水而入的“动力堂”,据说要试验某种不靠人力畜力的机关。
神机坊核心区域,一间被鲁妙子命名为“天工阁”的大厅内,晁盖正在进行一次非正式的视察。陪同的只有鲁妙子以及闻讯赶来、充满好奇的“闲散人员”韦小宝。
厅内陈设简洁而奇特,四周是直达屋顶的书架,塞满了各种典籍、图纸,其中不少是晁盖从系统兑换或凭借记忆默写出的基础物理、化学、几何学知识。大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正在根据有限的知识,塑造着世界地形地貌的粗略模型。更有趣的是,厅内一角,摆放着各种奇特的模型:杠杆、滑轮组、浮力演示装置,甚至还有一个简陋的、用铜壶和竹管做的蒸汽机概念模型。
“陛下,您看。”鲁妙子指着沙盘上几艘新制成的舰船模型,眼中放光,“这是根据现有海船制作的模型,而这一艘,”他拿起一艘船身狭长、帆装独特的模型,“便是根据陛下赐予的【飞剪船】图纸,结合老夫的一些想法改进而成。模型水槽测试,其航速远超现有任何船型!”
晁盖接过模型,仔细端详。这模型做工极其精良,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可见鲁妙子及其初步组建的团队效率之高。“很好!鲁院正,模型测试虽好,但真船建造,困难几何?”
“困难不少,但皆有法可想。”鲁妙子自信满满,“龙骨所需巨木,已从西南深山寻得数棵合用的铁杉,正在特殊药水中浸泡处理,增强韧性。船体结构,老夫计划采用您提及的‘框架式’结构,而非传统的‘船壳式’,如此更能承受风浪。最大的难点,在于帆索和动力。”
他走到那个蒸汽机模型前,表情变得无比严肃甚至虔诚:“陛下所赐‘热能转机械’之原理,实乃开天辟地之创见。然,以此模型观之,欲产生足够推动巨舰之力,需解决锅炉耐压、活塞密封、传动效率等无数难题。其中任何一项,都需材料、工艺的极大突破。老夫已成立专门小组,日夜攻关,但目前进展缓慢,恐非短期能成。故远洋首航,恐仍需以风帆为主,但可借鉴此飞剪船型,大幅提升速度。”
晁盖点头,他深知蒸汽机不是一蹴而就的。“无妨,饭要一口口吃。优先保证飞剪船型的风帆舰船建造。蒸汽动力,可作为长远目标,持续投入研究。”
这时,在一旁东摸摸西看看的韦小宝凑了过来,笑嘻嘻地指着那个蒸汽模型:“鲁大师,这玩意儿噗噗冒气,像个大茶壶,真能推着船跑?那可太好玩了!以后咱们的船是不是就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
鲁妙子对这位油嘴滑舌的韦爵爷有些无奈,但知他深得圣心,只得耐心解释:“韦爵爷,原理上确有可能。但实现起来,难如登天。就好比……嗯,好比要让一块石头自己飞起来一样难。”
韦小宝眼珠一转:“飞起来?那有什么难的,我用脚踢它不就飞了?”
鲁妙子被噎得一愣,苦笑着摇头。
晁盖也被逗笑了,但他心中一动,问道:“鲁院正,除了舰船,神机坊目前还有哪些进展?”
提到这个,鲁妙子精神一振,如数家珍:“回陛下,进展颇多!其一,根据陛下提供的炼钢图谱,冶铸堂已能小批量炼制出韧性、硬度远超过去的‘高碳钢’,用于兵器、工具,锋利耐用数倍!已小规模装备御林军,好评如潮。”
“其二,格物堂根据透镜原理,已磨制出可放大微小物体的‘显微镜’和可观测远星的‘望远镜’雏形。虽粗糙,但意义重大,太医署已派人来借显微镜观察病患血液,言称或有助病理研究。望远镜则对水师观测意义非凡。”
“其三,营造堂改进了木材加工工具,采用水力驱动锯床、钻床,效率提升十倍不止!建造舰船龙骨、肋材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其四,便是此物。”鲁妙子走到一个工作台前,拿起一个巴掌大小、结构精密的铜制物件,上面有刻度,中间是指针。“此乃根据陛下提及的‘罗盘’(指南针)原理,结合老夫的机关术,改进的‘航海罗盘’。内置机关可减少晃动对指针的影响,并增加了方位刻度盘,比之水浮针,精准稳定何止十倍!此乃解决远航导航的一大关键!”
晁盖接过这精致的罗盘,心中欣喜。这就是专业人才的作用!他只是提供了方向和基本原理,鲁妙子就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化为如此精良的实物。
“好!鲁院正果然不负朕望!”晁盖赞道,“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按贡献大小,重赏!你拟个章程上来,今后神机坊内,凡有发明创造,改进工艺者,皆按其所创价值,给予重奖,乃至授予官职爵位!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奇巧淫技,亦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陛下圣明!”鲁妙子激动不已,他深知这道政策,将极大地激发工匠们的创造热情。“此外,陛下,老夫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讲。”
“神机坊所究,涉及诸多全新学问。老夫恳请陛下准许,在神机坊内开设学堂,选拔聪慧少年,或有一定基础的工匠,系统传授算术、几何、格物等新学知识。否则,仅靠老夫与现有之人,恐后继无人,技艺断层啊!”
晁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鲁妙子果然眼光长远。“准!此事由你全权负责。教材可先以朕提供的那些基础为本,结合你的心得编写。所需教习,可从招募的奇人异士中选拔,亦可从国子监中招募一些思想开明、通晓算学的博士。此学堂,便命名为‘格物学堂’吧!”
“谢陛下!”鲁妙子深深一躬,他知道,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模式,将在这里萌芽。
离开天工阁时,晁盖心情激荡。他仿佛已经听到了神机坊内传来的、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锤打声、锯木声和思维的碰撞声。科技的火花已经点燃,虽然微弱,但终将形成燎原之势,推动着华夏这艘巨轮,驶向不可知的未来。
韦小宝跟在后面,咂咂嘴,小声嘀咕道:“乖乖,又是钢又是镜,还能让船自己跑……看来以后这天下,不光要比谁拳头大,还得比谁家伙厉害了。得,回去得让我的天地会兄弟们,也琢磨点新玩意儿才行……”
晁盖闻言,嘴角微扬。连韦小宝都有了这种意识,这变革之风,已然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