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紫芒星痕载着玄七,抵达了此行的第二站——烬燃林地。
从高空俯瞰,眼前的景象与宗门玉简中的描述高度吻合。一片广袤无垠的林地,所有树木的枝干皆呈焦黑色,仿佛曾被天火彻底焚毁,然而那一片片树叶却如同最上等的红玛瑙,不仅形态如此,更在现实中持续燃烧着,散发出柔和而持久的红色光晕,将整片林地笼罩在一片梦幻又诡异的绯红之中。空气中,混合着焦糊气息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带着生机的奇异木香,吸入肺中,竟让玄七第二曜圆满的银肺感到一丝舒泰,似乎此地的火木之气对他有所裨益。
林地的植被分布极有特点,整体如同一个巨大的、层层叠叠的蘑菇。越往中心区域,那些燃烧的焦黑树木便越是高大、密集,枝桠交错,几乎遮蔽了天空,显得幽深莫测。而外围区域,树木相对稀疏矮小,虽然依旧燃烧不息,但视野开阔不少,阳光或者说这片天地特有的红芒能够更多地洒落林间。
根据图录提示,外围活动的妖兽,实力基本在筑基初期层次,对于玄七而言,正在可轻松猎杀的范围内,安全性较高。更妙的是,外围植被相对稀疏,恰好能满足第三曜辰曜修炼的关键条件——能够被夕阳直接照射到。
“此地甚好!”玄七心中一定,便开始在外围区域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处地势较高、适合开辟临时洞府的土坡或石壁。
然而,他驾驭紫芒星痕,沿着烬燃林地外围细致地飞行查探了整整两日,却失望地发现,这片林地边缘出奇地“平坦”。放眼望去,尽是燃烧的焦木与铺满红色灰烬的土地,竟无一处可供利用的天然隆起。
“看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玄七并未固执己见。他立刻调整策略,目光投向林地之外。很快,他在距离烬燃林地边缘约百里处,发现了一处荒芜的石山。山体陡峭,岩石裸露,虽灵气稀薄,但胜在地势高亢,且远离林地妖兽的日常活动范围。
选择此地开辟洞府,理由充分:
第一,烬燃林地本身缺乏合适地形,强求无益。
第二,即便在林地外围找到勉强可用之处,也难保不会有妖兽路过惊扰。修炼第三曜需“精细操控”,最忌外魔干扰。
第三,这石山高处,视野极佳,夕阳可毫无阻碍地照射,完美符合修炼要求。
至于每日往返林地猎杀所需的时间,对于拥有紫芒星痕的玄七而言,不过片刻之功,完全消耗得起。
计议已定,玄七立刻动手。他在石山向阳面选择了一处稳固的岩壁,独臂运起崩山劲力,如同切豆腐般,轻易开凿出一个数丈方圆的简易洞府,布下简单的隐匿与防护禁制,便算暂时安顿下来。
一切准备就绪,当日傍晚,夕阳西沉,将天边云霞与远处烬燃林地的红晕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玄七盘坐于洞府外的石台上,面朝西方,神情肃穆。他取出记载《六曜银体》的玉简,再次仔细研读关于第三曜辰曜的修炼法门。
「主炼:肝、肾。」
「需:纯阳精魄。」
「法:日落时分,吸收夕阳温养曜力,服食纯阳精魄,调和炎曜霸烈,观想肝肾如大地逢春,银色生机流淌,修复暗伤,彻底固化。」
「注:过程温和但需精细操控。」
与第一曜引虚曜力刺心、第二曜引日炎精粹焚肺灼肠那等极致痛苦相比,这第三曜的描述,显得“温和”许多。但其重要性,却丝毫不减,甚至更为关键。玄七结合自身理解与一些古老的养生理念,明悟了此曜的深层奥义。
此曜核心,在于强化肝肾,固本培元。
肝,在修真之体中,被视为“藏血之脏”,主疏泄,调达气机,更兼解毒之能。凡入体之浊气、丹毒、乃至部分异种能量,皆需经肝气梳理、化解。
若肝强,则体内澄澈,百毒难侵。此功能,若能与第二曜炎曜所淬炼的、具备灼烧净化之能的银肺、银肠相辅相成,则玄七体内几乎可自成一方“无垢之境”,寻常毒物入体,顷刻间便会被肺火灼烧、肝气分解、肠壁排出,难以对他造成丝毫影响。肝排毒配合第二曜的肺肠能无视体内毒。
肾,则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纳气,司水液,更是气血生化之根源之一。
肾精充沛,则能化生无穷气血,滋养周身。这与第一曜虚曜所强化的、作为“气血泵浦”的银心完美衔接。
心火下降以温煦肾水,肾水上济以滋养心火,谓之“心肾相交”。
若肾强,则精血足,银心搏动之力方能沛然莫御,使得周身气血真正达到“磅礴如汞”的境界,运行不息,力量无穷。肾固精强化气血,配合第一曜的心脏气血。
所谓“肝肾同源”,精与血互生互化,肝血滋养肾精,肾精化生肝血。二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基础,亦是潜能的源泉。
辰曜之修炼,便是以夕阳温养之力为引,以纯阳精魄为基,调和前两曜带来的霸烈气息,尤其是炎曜的燥火,如同以春雨滋润被烈火煅烧过的大地,催发生机,修复因快速进阶可能存在的细微暗伤,并彻底固化前两曜的成果,使银辉内蕴,根基牢不可破,为后续更加艰难的“外锻银骨”打下坚不可摧的内腑基础。
明悟此理,玄七心中一片澄明。他收敛心神,面朝那即将沉入地平线的夕阳,依照法诀,开始尝试捕捉那一丝天地间独有的“温养曜力”。同时,一枚得自筑基火系虎妖的纯阳精魄内丹已握于手中,只待时机成熟,便服下引动。
第三曜——辰曜的修炼,在这远离宗门的荒山石台之上,悄然开始。过程虽无前两曜那般撕心裂肺的痛苦,但那需要融入对自身脏腑深刻理解的“精细操控”,以及对夕阳曜力、纯阳精魄、自身气血三者平衡的微妙把握,其难度,或许犹有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