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联系人「037」突然出现在社区门口。这个穿深色风衣的男人递过一份文件,封皮写着《数字民生实验伦理守则》:「林小姐,您上周发行的‘时间币’已经形成次级市场,请注意防范代币炒作风险。」他的瞳孔里闪过数据流,和林小满系统启动时的画面如出一辙。
她看着手机里的「时间币」价格曲线,主动设置了每日涨跌幅限制:「我给每个币都绑定了具体的养老服务时长,就像锚定物的稳定币。」037点点头,风衣口袋里掉出半张泛黄的粮票——那是上世纪的民生凭证,和她系统里的「时间币」形成奇妙呼应
周末逛超市时,系统突然在货架间投射出红色警戒线。林小满看着某款洗发水的价签,视网膜上叠加出三个价格:普通用户¥49.9,会员¥39.9,而她的专属价竟是¥59.9。
「检测到大数据杀熟,建议启动‘价格透明化’程序。」系统提示音里带着罕见的尖锐。她打开手机里的比价App,发现自己常用的购物软件果然对老用户加价15%——那个曾经给她推荐过「贫民窟女孩必备」的算法,正在把她归入「可收割高信用人群」。
傍晚,她坐在前男友许墨的公司楼下。玻璃幕墙映出她新换的职业装,领口别着的是用系统奖励兑换的智能胸针,正在自动抓取该公司的公开数据。当检测到其旗下网贷产品的实际利率高达36%时,胸针突然发出红光,在地面投射出《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通知》文件阴影。
「许墨,好久不见。」她走进会议室时,对方正在给员工培训「用户分层策略」。屏幕上的ppt写着:「信用分800以上用户,可设置浮动利率上限」。林小满注意到,那些所谓的「高信用用户」画像,大多是像她这样按时还信用卡、从不使用分期的年轻人。
系统在她耳蜗里低语:「该公司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她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调出用区块链存证的用户聊天记录——那些被诱导签署的电子合同里,隐藏着格式条款陷阱。当她将证据链推送给许墨时,对方电脑突然蓝屏,重启后桌面只剩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的pdF文件。
「我给你两个选择。」林小满看着许墨额角的冷汗,系统正在自动测算他的心理崩溃阈值,「一是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算法漏洞,二是让你的个人征信报告出现‘大数据滥用’的警示标注。」她转动手腕,智能手表投射出许墨的信用报告模拟画面,逾期记录栏正在缓慢生成虚拟数据。
凌晨一点,某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更新公告:「某头部平台自查自纠,取消大数据杀熟算法」。林小满收到系统提示:「正义值+1000,解锁‘金融消费者守护’徽章」。她看着手机里的余额,发现增长速率提升至每秒100元——原来除了金钱,社会价值真的能转化为财富。
回到家时,母亲的旧相册突然从书架滑落。林小满捡起散落的照片,发现每张背面都有系统生成的金色批注:「1998年,您母亲用三个月工资给您买奶粉,该行为换算成当前社会价值为¥56,789.00」。眼泪滴在照片上,那些水渍竟化作微小的区块链节点,永远保存着母亲的爱。
窗外,陆家嘴的灯光依然璀璨。林小满打开系统设置,将财富增长速率调整为「社会价值优先模式」。当她按下确认键时,整座城市的路灯突然同步闪烁,仿佛无数小数点在黑暗中跳跃,共同书写着新的民生金融诗篇。
周三下午三点,林小满准时到达外滩23号。037坐在靠窗位置,面前的咖啡杯旁放着一本《中国金融》杂志,封面标题是《数字货币时代的监管科技》。
「尝尝这个。」他推过一碟绿豆糕,包装纸上印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图案,「用数字人民币结算的下午茶。」
林小满咬下一口,发现糕点里嵌着可食用的区块链二维码,舌尖尝到的不仅是甜味,还有数据加密的淡淡金属感。系统在她口腔里投射出微观画面:每个绿豆分子都被标注着溯源信息,从产地到加工的每个环节都上链存证。
「我们观察你很久了。」037转动着手中的钢笔,笔帽上刻着「中国人民银行」的徽记,「民生财富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个分布式信用账本。每个用户的每笔交易,都在构建新的社会价值评估体系。」
他打开公文包,里面整齐码放着不同年代的金融票据:粮票、国库券、信用卡账单,最上面是一张泛黄的纸,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股票」。「金融的本质是服务民生,」037指尖划过那些票据,「现在轮到数字货币时代的年轻人重新定义这句话了。」
林小满看着窗外的黄浦江,货轮鸣笛的声波在她视网膜上转化为信用值波动曲线。系统突然弹出紧急提示:「检测到长江流域某县遭遇暴雨,农田受灾面积正在扩大」。她下意识摸出手机,037已经递来一份加密文件:「这是当地的农业保险数据,需要你用区块链做风险分散模型。」
当她在平板电脑上画出灾害债券的架构图时,窗外的雨突然变大。雨点打在玻璃上,形成类似智能合约的条件判断语句:「若降雨量>50mm,触发自动理赔」。037的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的却是她视网膜上的全息投影内容。
「记住,」离开时037轻声说,「真正的财富管理,不是让数字无限增长,而是让每个数字都有温度。」他的风衣消失在旋转门里,留下的绿豆糕包装纸突然变成一张央行数字货币测试邀请码,上面印着母亲生前常说的话:「小满,盈而未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