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覆层青锋剑的惊人性能测试结果,如同一道强心剂,注入了因前线战事不利而略显压抑的灵青盟。新材料实验室瞬间成为了整个联盟关注的焦点。盟主亲自下令,调集所有资源,优先保障纳米覆层技术的简化与量产,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第一批强化飞剑送达黑风山脉前线。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当欧冶启和石铁等百炼宗弟子,试图将实验室里那套精密繁琐的“原子沉积与自组装”工艺进行简化推广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不行!沉积速率一加快,覆层的均匀性和致密度就急剧下降!纳米颗粒都团聚成疙瘩了!”石铁看着一批失败品的光镜图像,烦躁地抓着头皮。
“电场和磁场的调控精度要求太高了,稍微有点波动,自组装的纳米网络就乱成一团麻!”另一个弟子也沮丧地汇报。
“还有前驱体的纯度和稳定性…稍有杂质,整个覆层性能就天差地别!”欧冶启看着消耗迅速、却产出寥寥的珍贵材料,心疼得直抽抽。
实验室级别的完美工艺,想要大规模、高效率地复制,难度呈指数级上升。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人员操作的极致考验。按照这个速度,想要武装起一支小队,恐怕都需要数月时间,更遑论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
“凌大师,这…这可如何是好?”欧冶启找到正在与云逸子商讨前线局势的凌皓,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无奈,“工艺太复杂,良品率太低,根本快不起来啊!”
凌皓看着欧冶启送来的失败品报告,眉头微蹙,但并未感到意外。工业化量产本就是科学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巨大鸿沟。
“欧冶长老,不必焦虑。”凌皓放下报告,语气依旧沉稳,“我们或许被固有的思维限制住了。”
他走到实验室中央,目光扫过那些用于材料成型的传统锻造台和模具。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覆层’这道工序。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已经成型的剑胚上进行覆层呢?”凌皓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为什么不能从一开始,就将我们设计的纳米结构,直接‘打印’成我们想要的飞剑形状?”
“打…打印?”欧冶启和旁边的云逸子都愣住了。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
“没错,打印!”凌皓眼中闪烁着灵感的光芒,“就像凡人用印章盖出图案,我们可以用一种更精密的方式,将材料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直接构建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物体!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之为——‘三维打印’!”
他迅速在光幕上勾勒出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将特制的、包含了纳米材料的前驱体‘墨水’,通过一个精密的打印头,按照预设的三维模型数据,在构建平台上逐层喷射、固化。”
“每一层都极其微薄,可能是百分之一毫米,甚至更薄。”
“在打印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墨水的成分、打印头的温度、环境的能量场,实时地调整每一处材料的性能——这里需要高硬度,我们就打印高硬度材料;那里需要高韧性,我们就切换高韧性墨水;这里需要嵌入能量导流网络,我们就在打印过程中直接‘编织’进去!”
“最终,当所有层打印完毕,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需要后续加工的毛坯,而是一件内部结构优化、性能梯度分布、甚至内置了能量回路的…近乎完美的成品飞剑!”
这个设想,比纳米覆层更加天马行空!直接“打印”出飞剑?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欧冶启对“锻造”二字的理解极限!这哪里还是炼器?这分明是…造物!
“这…这真的可能吗?”欧冶启声音干涩,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再次受到了猛烈冲击。
“理论上是可行的。”凌皓肯定道,“关键在于打印材料(墨水)的制备、打印精度的控制、以及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强度。而这些,我们恰恰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储备!”
他立刻行动起来,召集了材料学、阵法学、精密机械等多个领域的研发人员,成立了“灵械三维打印项目组”。
首要难题,是“墨水”。需要一种既能承载纳米功能材料,又能在打印后迅速固化,并且层与层之间能完美结合的载体。
凌皓想到了之前研究“灵胶”时的一种副产品,一种具有触变特性、灵力亲和性极佳的液态灵性聚合物。以此为基础,掺入不同比例的纳米陶瓷粉末、金属颗粒、以及那些能够自组装的“智能分子”,制备出了数种不同功能的“灵墨”。
接着是打印头和多轴联动平台的设计。这需要极高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凌皓借鉴了“织网”系统中用于操控精密傀儡的灵能伺服技术,设计出了能够进行微米级定位的“灵能打印喷头”和“六轴联动构建平台”。
最核心的,是控制软件和三维模型。凌皓亲自操刀,基于“造化之炉”的推演核心,编写了用于切片和路径规划的算法,并将青锋剑的优化三维模型输入其中。
废寝忘食地攻关了三天三夜后,第一台原型机——“灵铸1型”三维打印机,终于组装完成!
它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结构复杂的金属框架,内部是那个可以精密移动的打印喷头和构建平台,周围连接着多个盛放不同“灵墨”的料罐和各种能量源。
第一次测试,选择打印一柄结构相对简单的青锋剑。
实验室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人,欧冶启、云逸子、阿土、林风…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这台注定要改变历史的机器。
凌皓站在主控台前,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嗡…
低沉的运行声响起,构建平台开始预热,打印喷头在灵能伺服系统的驱动下,移动到起始位置。
首先喷射的是构建剑身主体的、掺入了细化寒铁粉末和星纹钢颗粒的基础“结构灵墨”。喷头以极高的频率微幅振动,将粘稠的灵墨精确地喷射到预定位置,同时一道温和的能量束扫过,使其瞬间固化。
一层,两层,三层…
打印喷头如同最灵巧的织女,不知疲倦地来回移动,构建平台的Z轴缓缓下降,剑身的轮廓开始一点点地从无到有地“生长”出来!
所有人都看呆了!没有锤声,没有火星,没有匠人的汗水,只有冰冷的机器在按照预设的程序,精准地、一层一层地堆积着材料!这种创造的方式,充满了异样的美感和震撼力!
当剑身主体打印到一半时,系统自动切换了“墨水”。打印喷头开始在某些关键部位,如剑脊和能量节点处,打印掺入了特殊金属颗粒的“强化灵墨”,以优化应力分布和能量传导。
接着,在打印到靠近表面的层时,又切换成了用于构建“能量导流纳米网络”的“功能灵墨”。打印喷头以更加精密的轨迹移动,将那些“智能分子”构成的墨水,按照设计好的网络图案,直接“绘制”在了剑身内部!
整个过程流畅而高效,相比于传统锻造需要数日甚至数十日的反复锤炼、淬火、打磨、铭文,这台“灵铸1型”打印机,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
当打印喷头完成最后一层的铺设,并进行了最后的表面能量固化处理后,构建平台缓缓升起。
一柄通体流畅、寒光内敛、与标准青锋剑外形别无二致的长剑,静静地躺在平台之上!
“完成了?!”石铁忍不住惊呼出声。
凌皓小心地取下这柄“打印”出来的飞剑。入手微沉,手感扎实,剑身浑然一体,完全看不出任何层层堆积的痕迹,仿佛是从一块完整的材料中切削而成!
“微观洞察镜!”欧冶启声音颤抖。
镜对准剑身。光幕上显示出其内部结构——细密均匀的基体组织,梯度分布的强化相,以及那完美集成在内部的、复杂而有序的能量导流网络!其结构的优化程度、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功能的一体性,甚至超过了实验室里手动覆层的那一柄!
“性能测试!”凌皓的声音中也带上了一丝激动。
结果很快出来:
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与纳米覆层青锋剑持平!
灵力传导效率,因内部能量网络集成度更高,甚至略有超出!
更重要的是,由于其是一体成型,内部无任何结合界面,其整体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
“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欧冶启看着测试数据,老泪纵横,这一次,是喜悦和震撼的泪水。他仿佛看到,千百年来,炼器师们烟熏火燎、汗流浃背的场景,即将被这安静而高效的“打印”所取代!
“立刻进行极限测试和耐久性测试!”凌皓压下心中的激动,保持冷静。
经过一系列严苛的测试,这柄“打印剑”表现出了极其可靠的性能。尤其是在模拟与虚空侵蚀体战斗的高频、高负荷冲击下,其内部集成的能量网络能有效分散和化解诡异的能量冲击和空间扭曲力,表现出远超传统法器的适应性。
“良品率!生产速度!”凌皓追问关键指标。
负责生产的弟子兴奋地汇报:“按照目前‘灵铸1型’的速度,平均每两个时辰可以打印一柄标准青锋剑!如果材料供应跟得上,日夜不停,一天可产出十二柄!而且…而且良品率极高,只要模型和墨水没问题,几乎不会失败!”
一天十二柄性能卓越的强化飞剑!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已经不是量产了,这简直是…飞剑的流水线!
传统炼器费时力,三d打印快如风!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炼器的时代,被彻底改写了。
“立刻优化‘灵铸1型’,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同时,设计更多型号的飞剑、甚至其他法器的三维模型!”凌皓果断下令,“我们要在幽冥殿和那些虚空怪物反应过来之前,武装起一支足以横扫战场的‘科学剑团’!”
就在实验室上下为三维打印技术的成功而欢欣鼓舞,并全力投入扩大生产时,前线再次传来噩耗。
“报!凌长老!幽冥殿刺客利用虚空遁术,突破了第二道防线,已经非常接近百炼宗地底上古炼炉的入口!镇守入口的欧冶长老的师弟,鲁大师,力战不退,身受重伤!情况危急!”
欧冶启闻言,眼前一黑,差点栽倒。鲁大师是他最小的师弟,也是百炼宗除他之外,唯一还对上古炼炉有所了解的人了!
凌皓眼中寒光爆射,他看了一眼那台正在高效运转的“灵铸1型”,又看了一眼刚刚下线、寒光闪闪的数十柄打印版强化飞剑。
“看来,光是飞剑还不够快。”
“我们需要更直接的力量投送。”
“阿土!林风!点齐第一批装备新飞剑的弟子!”
“我们亲自去黑风山脉!”
“让幽冥殿的人看看,是他们融入虚空的速度快…”
“还是我们的科学之剑,撕裂空间的速度更快!”
不服就干!
科学的怒火,即将以最直接、最猛烈的方式,倾泻在那些敢于挑衅的敌人头上。三维打印带来的生产力革命,其第一波浪潮,注定要用敌人的鲜血来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