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培技术的成功,解决了常见灵药的标准化、高效化生产问题,为凌皓的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然而,苏婉晴病情所需的几种核心药材,如“龙血藤”、“虚空结晶”(伴生矿)、“寂灭苔”等,其稀有性和特殊性,并非单纯依靠优化生长环境就能解决。它们往往生长在极端环境,或者本身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难以人工模拟或大规模繁殖。
面对这个瓶颈,凌皓将目光投向了生物学中更具革命性的领域——遗传改造。在这个世界,或许可以称之为“灵源重塑”或“本源调控”。他不仅要培育灵药,更要创造出符合特定需求的、自然界可能不存在的“多功能药王”!
这个想法比无土栽培更加惊世骇俗,甚至触及了此界修士对“天道自然”的固有认知。但凌皓信奉的是“存在即合理,规律即可用”,只要符合客观规律,人为的干预和优化并非亵渎,而是智慧的体现。
他的“灵源重塑”计划,分为两个主要技术路径:嫁接技术(相对传统,易于接受)和转基因技术(概念超前,技术难度极高)。
路径一:灵植嫁接技术的深度开发与创新
嫁接在修真界并非完全陌生,一些灵植夫会尝试将不同品种的果树或观赏灵植嫁接,以期获得更佳口味或形态。但凌皓要做的,是将其系统化、科学化,并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首先建立了“灵植亲和性数据库”。不再凭经验感觉,而是通过分析不同灵植的“灵基单元壁结构”、“维管束(灵能通道)匹配度”、“生命信息流频谱兼容性”等微观指标,来预测嫁接的成功率。
然后,他超越了传统的同科属嫁接,尝试远缘嫁接甚至跨物种嫁接!
例如,他将“宁神草”(草本)的嫩枝,嫁接在生命力顽强的“铁木”(木本)砧木上,希望借助铁木强大的根系和抗逆性,来提升宁神草的产量和药效。
初期失败率极高,接穗无法愈合或排斥严重。凌皓不断优化切口处理(使用灵能激光进行细胞级平整切割)、使用特制的“愈伤灵膏”(促进细胞融合)、调控嫁接后的环境(湿度、灵气、光照)。
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有少数嫁接体成功愈合!嫁接后的“铁木-宁神草”,植株明显更高大,叶片更厚实,而且表现出了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虽然“宁神苷”含量提升不明显,但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验证!
更大胆的尝试是,他将“幻心苔”(苔藓类)的碎片,尝试“嫁接”到另一种水生灵植“水魂莲”的叶片上,希望让幻心苔获得水生特性,便于在基地大规模水培。这个过程更像组织培养中的共培养,难度极大,但目前已有少数共生体存活,正在观察中。
嫁接技术虽然进展相对缓慢,但其思路相对容易被青岚宗的灵植夫们理解和接受,不少人也开始尝试类似的实验,为凌皓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数据。
路径二:转基因技术(灵源编码直接干预)的探索
这才是凌皓真正的野心所在。他想要直接修改灵植的“灵源编码”(类比dNA),赋予其新的性状。这需要他真正深入到生命信息的传递层面。
第一步,他需要“工具”——能够识别、切割、编辑“灵源编码”的“分子剪刀”和“运载工具”。
在这个世界,他没有限制性内切酶或cRISpR-cas9。但他有灵能、有神识、有对能量结构的深刻理解。
他尝试利用高度凝聚的、特定频率的神识之力作为探针和剪刀,去感知和干预灵基单元核内那些承载遗传信息的复杂能量结构(暂称为“灵源链”)。
同时,他需要一种安全的“运载工具”,将外源的“有益灵源片段”导入目标细胞。他尝试了多种载体:
· 灵能纳米颗粒: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微小颗粒,表面修饰后可以携带外源灵源片段,并通过灵能场引导进入细胞。
· 无害化灵病毒(一种只感染特定灵植的温和能量体):改造其外壳,使其携带目标基因,利用其天然的感染能力进行传递。
· 高压灵脉冲法:瞬间的高压灵能场可以在细胞膜上形成短暂孔洞,允许外源物质进入。
这些方法都极不稳定,成功率低得可怜,且风险巨大,容易导致细胞死亡或产生不可预料的突变。实验室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灵基单元在试验中崩溃。这无疑是整个计划中最烧钱、最考验耐心的一部分。
初步的突破与“多功能药王”的雏形
尽管困难重重,但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零星的曙光。
在一次尝试中,凌皓试图将“龙血藤”中控制“龙血因子”合成的关键灵源片段,导入一种生长迅速、易于栽培的“速生灵薯”中。经历了数百次失败后,有一株灵薯的块茎,竟然微微泛起了了一丝淡红色!检测表明,其内部真的产生了微量的、具有活性的“龙血因子”类似物!虽然含量远不如真正的龙血藤,且植株出现了生长畸形的副作用,但这证明了跨物种灵源传递的可行性!
另一次,他利用嫁接技术,成功将一株“寂灭苔”与一株“月光莲”形成了奇特的共生体。这株共生体既能像月光莲一样吸收月华,又能在其根系部分产生微弱的寂灭气息,虽然还不稳定,但为获取“负活性酶”提供了新的思路。
凌皓将这些成功的、不完美的个体小心地保存下来,作为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的基础。他称之为“初代多功能药王原型体”。
它们或许丑陋,或许不稳定,但它们身上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 一株能同时生产“宁神苷”和“凝血素”的灵植?
· 一种能在水培条件下高效合成“幻心苔”活性成分的改造藻类?
· 甚至……一种能主动识别并吸附“虚空结晶”微粒的特殊苔藓?
凌皓知道,距离培育出真正稳定、高效、实用的“多功能药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更精准的基因编辑工具、更深入的生命规则理解、以及更严谨的安全性评估。
但他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打破了“灵药天成”的思维禁锢,将“创造”的理念引入了丹道和灵植学领域。
青岚宗内,对凌皓这些“骇人听闻”的实验,议论纷纷。有保守派长老认为这是在“玩弄天道,必遭天谴”,但更多有远见的人,则看到了其中蕴含的、足以改变修真界格局的巨大潜力。苏暮长老更是力排众议,为凌皓提供了绝对的信任和支持。
这一日,凌皓正在观察一株最新得到的、能微弱表达“龙血因子”的灵薯原型体,思考着如何优化其表达稳定性。之前那个窥探培育基地的“可疑人物”的身份调查有了结果,竟然是药王谷派来的探子!
凌皓目光微冷。看来,药王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商业竞争了。他们意识到了科学丹法(以及背后的技术支持)所带来的颠覆性威胁,开始采取更直接的手段。
“灵源重塑”技术,不仅是救治苏婉晴的关键,更可能成为未来宗门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守护这份技术成果,与研发本身同样重要。
凌皓加强了基地的安保措施,并与苏暮长老商议,将部分核心实验转入更隐蔽的区域。
在救治苏婉晴的微观战场之外,一场围绕未来资源与科技主导权的宏观博弈,也已悄然展开。而凌皓,正站在这场风暴的中心,手握科学与智慧的火种,试图照亮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