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áng,高,升高。王充《论衡》:“故谷价低昂,一贵一贱矣。”
我们来全面解读王充《论衡》中的这句关于价格波动的经典论述。
原文、注释与翻译
·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治期篇》
· 背景:《治期篇》旨在探讨社会治乱(治世与乱世)的根源。王充驳斥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说,即认为君主的德行会导致祥瑞或灾异。他认为社会的治乱与粮食的丰歉直接相关,而粮食的丰歉又是由自然规律(时数)决定的,与人的德行无关。
原文:
“夫世之所以为乱者,不以贼盗众多,兵革并起,民弃礼义,负畔其上乎?若此者,由谷食乏绝,不能忍饥寒。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然则温饱并至而能不为善者希。故谷价低昂,一贵一贱矣。”
注释:
· 兵革:兵器和甲胄,代指战争。
· 负畔:背叛。畔,通“叛”。
· 其上:指君主、统治者。
· 由:因为。
· 谷食:粮食。
· 乏绝:匮乏、断绝。
· 希:通“稀”,稀少。
· 低昂:指价格的高低波动。昂,高;低,贱。
· 一贵一贱:一会儿贵,一会儿贱。 这里并非指短期波动,而是指在不同年份、不同收成情况下,粮食价格会呈现贵贱交替的规律性现象。
现代汉语翻译:
社会之所以会动乱,不就是因为盗贼众多,战争四起,百姓抛弃礼义,背叛他们的君主吗?像这样的情况,是由于粮食匮乏断绝,人民无法忍受饥寒。饥寒交迫时能不做坏事的人很少,反之,温饱富足时能不行善的人也很少。所以,粮食的价格时高时低,(随着收成的好坏)出现贵贱交替的情况。
作者与创作背景
· 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一生致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目的论,代表作《论衡》核心思想就是“疾虚妄”,即批判一切虚假荒谬的言论。
· 《论衡》 全书共八十五篇,旨在用理性的、自然主义的观点解释世界,是研究汉代思想史的宝贵文献。
· “谷价低昂”的语境:王充在此处并非要专门论述经济学,而是为了构建他的“自然决定论”思想体系。他将粮食价格波动视为一种不受人主观意志转移的客观自然现象(由年成好坏决定),并由此推导出:人民只有在温饱得到满足后,才会讲求礼义,社会才能安定。这有力地驳斥了将社会动乱归咎于“君主失德”的唯心说法。
核心寓意
“故谷价低昂,一贵一贱矣”这句话的核心寓意在于揭示了 一种朴素的客观经济规律:
1. 价格波动的必然性:商品(尤其是粮食)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围绕一个中心值上下波动,这是由外部条件(如丰年、灾年)变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2. 供求关系的朴素表达:王充虽未明确提出“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但他清晰地描述了“谷食乏绝”(供给减少)导致“饥寒”(有效需求无法满足)和社会动乱的因果链。这实际上是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这一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早期、直观的表述。
3. 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王充将价格波动视为“时数”(自然规律)使然,提醒统治者应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从解决根本的粮食生产问题入手来治理国家,而非空谈道德或迷信天意。
现实意义与经济学原理分析
王充的观察在近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来深入阐述这一点。
1. 基础原理:供求定律
· 原理阐述:在任何竞争市场中,商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
· 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 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 与王充思想的对应:
· “贱”(价格低):通常对应丰年,粮食供给大量增加。如果需求相对稳定,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谷贱伤农”)。
· “贵”(价格高):通常对应灾年,粮食供给大幅减少。供不应求,价格自然飙升(“饥荒米贵”)。
王充的“一贵一贱”,正是供求关系在时间序列上动态变化的生动写照。
2. 经典模型:“蛛网模型”
农产品市场是理解“谷价低昂”的绝佳案例,因其完美符合 “蛛网模型” 的特点:
· 生产周期长:本期播种,下期才能收获。
· 价格预期:农民根据本期价格来决定下期的生产量。
· 模型动态:
1. 第一年:假设某年气候好,粮食丰收(供给↑),导致价格下跌(贱)。
2. 第二年:农民看到去年价格低,于是减少种植面积(供给↓)。结果今年收成减少,导致价格上涨(贵)。
3. 第三年:农民看到去年价格高,于是扩大种植(供给↑)。结果又导致丰收和价格下跌(贱)。
如此循环,形成了价格和产量周期性波动的“蛛网”。这正是王充所描述的“一贵一贱”循环在现代经济学中的精确表述。
3. 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与启示
· 对农业政策的指导:
· 建立价格稳定机制:政府通过粮食储备制度(在“贱”时收购,在“贵”时抛售)来平抑价格波动,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 提供农业保险和补贴: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导致“贵”的原因)和市场风险(“贱”的结果),稳定生产预期。
· 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合约形式,锁定未来的收购价格和数量,打破“蛛网循环”。
· 对个人投资与消费的启示:
· 理解周期性:很多行业(如猪肉、大宗商品)都存在类似的周期性。理解“贵极必贱,贱极必贵”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决策。例如,在行业低谷(价格“贱”)时布局投资,在行业顶峰(价格“贵”)时保持谨慎。
· 理性消费:对于价格波动大的商品,消费者可以学会在价格“贱”时适当储备,在价格“贵”时减少消费或寻找替代品。
· 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供应链管理:企业需要关注上游原材料价格的“贵贱”波动,通过建立柔性供应链、与多个供应商合作等方式,来规避价格风险。
· 生产计划:避免盲目跟风。当某个产品因供给短缺而价格“贵”时,一窝蜂地投入生产,很可能在产能释放时遭遇价格“贱”的困境。
总结
王充的“谷价低昂,一贵一贱矣”,是一句充满智慧的朴素经济学论断。它超越时代地指出了价格波动的客观性和其背后的供求逻辑。结合现代经济学原理,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代先贤的思想,更能将这种洞察力应用于今天的农业、投资、消费和商业决策中,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多一份从容与理性。这正是经典思想历久弥新的现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