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话说王夫人见贾母那天在大观园不过是受了点风寒,并非什么严重的病症,请了医生吃过两剂药就康复了,心中便安定了下来。

于是,她吩咐叫来凤姐,让她准备一些东西给贾政带去。两人正商量着,突然贾母那边派人来请,王夫人连忙带着凤姐过去。

一到贾母那里,王夫人又关切地问:“现在感觉是不是更舒服些了?”

贾母回答道:“今天感觉好多了。刚才你们送来的野鸡崽子汤,我尝了尝,味道还不错,还吃了两块肉,心里很是舒服。”

王夫人笑着说:“这是凤姐孝敬您的。可见她孝心虔诚,也不枉您平时那么疼爱她。”

贾母点头笑道:“难得她有这份心。如果还有生的肉,再炸两块来,咸咸的,配粥吃很有味儿。那汤虽然好,但配稀饭就不太合适了。”

凤姐听了,连忙答应,并吩咐人去厨房传达这个要求。

这时,贾母又对王夫人笑道:“我叫人来请你,没别的事。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前两年我本想好好替她庆祝,可偏偏那时候总有大事发生,就这么混过去了。今年人又齐全,估计也没什么大事打扰,咱们大家就好好地乐呵一天。”

王夫人笑着回应:“我也想到了这个。既然老太太高兴,那咱们何不商量着把这事儿定下来?”

贾母笑道:“往年不论谁过生日,都是各自送礼,这样既俗气,又显得生分。今天我想出个新办法,既不生分,又能让大家开心。”

王夫人连忙说:“老太太怎么想好就怎么办。”

贾母笑道:“我想咱们也学学那些小户人家,大家凑份子,用这些钱来办生日宴,你说好不好玩?”

王夫人笑道:“这个办法很好,但不知具体怎么凑份子呢?”

贾母听后更加高兴,连忙派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等人,又叫人去请姑娘们和宝玉,还有宁府的珍儿媳妇以及赖大家的等那些有头有脸的管事媳妇,全部叫来。

所有的丫鬟和婆子们见贾母非常高兴,也跟着欢喜起来,连忙各自分头行动起来,有的去请人,有的去传话。没过多久,老老少少、上上下下的人们便乌压压地挤满了一屋子。

只见薛姨妈和贾母面对面坐着,邢夫人和王夫人则坐在房门前的两张椅子上,宝钗姐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里,而地上则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

贾母赶紧吩咐人拿来几个小凳子,让赖大的母亲等几个年纪大且有地位的嬷嬷坐下。

按照贾府的风俗,那些年岁高且曾经服侍过长辈的家仆,地位甚至高于年轻的主子们。因此,尽管尤氏、凤姐儿等人依旧站在地上,但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位老嬷嬷在客气地推辞一番后,最终还是都坐在了小凳子上。

贾母笑着将刚才的一番话告诉了大家。在场的人哪个不想借此机会凑个热闹?那些与凤姐关系好的,自然是心甘情愿;那些畏惧凤姐的,也巴不得借此机会来奉承她。况且大家手头都宽裕,所以一听这话,都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贾母首先说道:“我出二十两。”

薛姨妈笑着回应:“我跟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

邢夫人和王夫人说:“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平起平坐,自然要低一等,每人出十六两吧。”

尤氏和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要低一等,每人出十二两好了。”

贾母连忙对李纨说:“你是寡妇失业的,哪里还能让你出钱,我来替你出吧。”

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别高兴得太早,还是先算算账再揽事吧。老太太身上已经有两份了,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说着高兴,一会儿回过神来又该心疼了。过后又说‘都是为了凤丫头花了钱’,找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倍来暗暗补上,我还做梦呢。”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贾母也笑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凤姐笑道:“生日还没到呢,我现在就已经感觉受之有愧了。我一文钱都没出,却惊动了这么多人,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不如大嫂子那份我帮她出了算了。到了那一天,我多吃点东西,就算是享福了。”

邢夫人等人听了,都说“这样很好”。贾母这才答应了。

凤姐又笑道:“我还有句话想说。我觉得老祖宗自己出二十两,加上林妹妹和宝兄弟的两份,姨妈也是二十两,再加上宝妹妹的一份,这很公平。只是二位太太每人只出十六两,自己出的少,又不替别人出,这似乎有点不公平。老祖宗吃亏了呢!”

贾母听了,连忙笑道:“到底是我的凤姐儿心疼我,你说得对极了。要不是你,我又要被她们哄骗了。”

凤姐笑道:“老祖宗只需把两位小姐交给两位太太,每位太太负责一个,不论多少,每人再替出一份就是了。”

贾母连忙说:“这很公平,就这么办。”

赖大的母亲忙站起来笑着说道:“这可不对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自己的婆婆、姑娘,倒向着别人。这儿子媳妇倒成了陌生人,内侄女儿也成了外人了。”

说得贾母和众人都大笑起来。赖大的母亲接着又问:“少奶奶们每人十二两,我们自然应该更少一些才对。”

贾母听闻后说:“这可不行。虽然你们地位稍低,但我知道你们几个都是家境富裕的,职位虽不高,手头却比他们宽裕。你们得和他们出一样的份子才合适。”众嬷嬷听后,连忙点头答应。

贾母接着又说:“姑娘们不过是凑个热闹,每人就按照一个月的月钱算吧。”说完,她回头喊道:“鸳鸯,过来,你们再找几个人,一起商量凑份子。”

鸳鸯答应一声,不一会儿,就带着平儿、袭人、彩霞等人,还有几个小丫鬟来了,她们有的出二两,有的出一两。

贾母问平儿:“你难道不给你主子过生日,还要把钱算在这里面吗?”

平儿笑道:“我给主子另外准备了礼物,这是公中的份子,我也该出一份。”

贾母笑道:“这才是好孩子。”

凤姐也笑着说:“这下人都到齐了。还有两位姨奶奶,她们出不出份子,也得问问。理应照顾到她们,不然她们会以为我们小看她们了。”

贾母听了,连忙说:“对呀,怎么把她们给忘了!只怕她们没空,叫个丫头去问问。”

说着,已有个丫头去了,过了一会儿回来报告说:“每位姨奶奶也出二两。”

贾母高兴地说:“拿笔墨来算清楚,总共是多少。”

尤氏在一旁悄悄骂凤姐道:“你这个贪心不足的小蹄子!这么多婆婆婶子来给你凑银子过生日,你还不知足,又把两个苦命的人也拉进来干什么?”

凤姐也悄声笑道:“你别乱说,等会儿离开这里,我再跟你算账。她们两个哪里苦了?有钱也是白白送给别人,不如收过来咱们一起乐呵乐呵。”

说完这番话,众人很快就合计好了,总共筹集到了一百五十多两银子。

贾母说:“一天的戏曲和酒宴花不了这么多。”

尤氏回答:“既然不请外客,酒席也就不需要太多,这些钱用上两三天都足够了。再说,唱戏的钱都省下了。”

贾母说:“凤丫头说哪个戏班子好,我们就请哪个。”

凤姐说:“咱们自家的戏班子听得都腻了,不如花点钱请个外面的班子来听听。”

贾母说:“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去办。就让凤丫头一点心也别操,好好享受一天才是。”

尤氏答应了。大家又聊了一会儿,见贾母有些累了,才慢慢地散了出去。

尤氏等人送别了邢夫人和王夫人后,便前往凤姐的房间,一起商量如何筹备她的生日事宜。

凤姐说:“这事儿你不用问我,只需观察老太太的脸色行事就对了。”

尤氏笑着打趣道:“你这个家伙,可真是走了大运了。我还以为叫我们来有什么大事呢,原来就为了这个。不仅要出钱,还得我来费心,你打算怎么谢我呀?”

凤姐也笑着说:“你别在这儿贫嘴了,我又没请你来,谢你什么!你要是怕麻烦,现在就回去跟老太太说,再换一个人来管这事儿。”

尤氏继续笑道:“瞧你得意的样儿!我劝你还是收敛点儿好。水满则溢,别太得意忘形了。”

两人又说笑了一阵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银子被送到了宁国府,这时尤氏刚刚起床开始梳洗打扮,她随口问道:“是谁把银子送过来的?”

丫鬟们回答说:“是林大娘。”于是,尤氏吩咐人去把她叫来。

丫鬟跑到下人房里,把林之孝家的叫了过来。尤氏让她坐在脚踏上,自己一边忙着梳洗,一边问她:“这一包银子总共有多少?”

林之孝家的回答说:“这是我们下人们凑的份子钱,先送过来了。老太太和太太们的份子钱还没凑齐呢。”

两人正说着,丫鬟们进来禀报:“荣国府里的太太和姨太太派人送份子钱来了。”

尤氏笑着骂道:“你们这些小蹄子,就知道记这些不重要的事儿。昨天不过是老太太一时兴起,想学学小户人家凑份子,你们就记住了,还当正经事到处说。还不快去把人接进来,好好招待,再打发他们走。”

丫鬟们答应着,连忙出去迎接,一共收到了两封份子钱,连宝钗和黛玉的都包括了。

尤氏又问:“还有谁的钱没收齐?”

林之孝家的答道:“老太太、太太、姑娘们的,还有底下姑娘们的都没收齐呢。”

尤氏又问:“那你们大奶奶的呢?”

林之孝家的说:“奶奶,这银子都是从二奶奶那里发的,大家的份子钱都已经算进去了。”

说着,尤氏已经完成了梳洗打扮,随即吩咐下人准备好车辆。

不久,一行人便来到了荣府,尤氏首先去见凤姐。只见凤姐已经把银子封装好了,正准备派人送去。

尤氏问道:“银子都备齐了吗?”

凤姐笑着回答:“都准备好了,赶紧拿走吧,要是丢了可别怪我哦。”

尤氏笑道:“我有点不相信呢,我得当面数一数。”说着,便真的开始按数清点起来,结果发现唯独少了李纨的那一份。

尤氏笑骂道:“我就知道你没那么老实,怎么大嫂子的那份没了?”

凤姐笑道:“那么多还不够用吗?少一份就算了,真不够了我再给你补上。”

尤氏说:“昨天你还在人前装大方,今天就来跟我耍赖,这个我可不答应。我直接找老太太要去。”

凤姐笑道:“我看你也是个厉害角色。等以后有事求到我头上,我也跟你一板一眼的,到时候你可别抱怨我。”

尤氏笑道:“你也有怕的时候啊。要不是你平时挺孝敬我,我才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你呢。”

说着,尤氏把平儿的一份拿了出来,说道:“平儿,来!把你的那份收起来,要是不够了,我再给你补上。”

平儿心领神会,于是说道:“奶奶先用着,如果有多余的,再赏给我也是一样的。”

尤氏笑道:“只允许你主子作弊,就不允许我手下留情啊。”平儿无奈,只好收下了那份银子。

尤氏接着说道:“我看你主子这么精细,挣来的这些钱究竟要往哪儿花呢!要是花不完,干脆明天带进棺材里用去吧。”一边说着,一边往贾母那里走去。

到了贾母那儿,先请了安,简短地说了几句话后,便来到鸳鸯的房间,与鸳鸯商量起来,决定一切都听从鸳鸯的主意,看怎样能讨得贾母的欢心。

两人商量妥当后,尤氏在离开前,把之前借鸳鸯的二两银子还给了她,并说道:“这还花不完呢。”说完,便径直出来,又到了王夫人那里,聊了一会儿。因为王夫人进了佛堂,尤氏趁机把彩云那份也还给了她。

看到凤姐不在旁边,尤氏趁机把周、赵二人的份子钱也还了。

(编者注:尤氏归还了周姨娘和赵姨娘,凸显善意,此处让脂砚斋也不禁点评道:尤氏也可算是个有才之人。论品德,她比王熙凤高出十倍,只可惜不能规劝丈夫治理家务,这也就是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局限”。这才是合情合理的见解,最让人不满的是现在的一些野史,把坏人写得一无是处,好人又完美无缺,为什么如此不合情理?)

那两人还不敢收,尤氏安慰道:“你们真是可怜,哪里会有这些闲钱?就算凤姐知道了,有我呢,别担心。”两人听了,感激涕零,这才收下钱。

转眼间,时间已至九月初二,园中的人们都打听到尤氏筹备的活动异常热闹,不仅有戏曲表演,连杂技、说书艺人也一应俱全,大家都准备好好享受一番。

李纨又对众姐妹说道:“今天是咱们诗社正式活动的日子,可别忘记了。宝玉也没来,想必他是被那些热闹吸引了,把咱们的清雅聚会抛在脑后了。”说完,便吩咐丫鬟去看看宝玉在做什么,赶紧请他过来。

丫鬟去了好一会儿,回来禀报说:“花大姐姐说,宝玉今儿一早就出门了。”

大家听后都很惊讶,说:“他今天不可能出门的。这丫头糊涂了吧,乱说一气。”于是又派翠墨去核实。过了一会儿,翠墨回来报告说:“他确实出门了,说是有个朋友去世了,出去吊唁了。”

探春道:“这绝对不可能。不管有什么事,今天他都不可能出门。你叫袭人来,我问问她。”

话音刚落,袭人走了进来。李纨等人纷纷说道:“今天无论有什么事,他也不该出门。第一,是你二奶奶的生日,老太太都这么高兴,两府上下的人都来凑热闹,他倒走了!第二,今天是咱们诗社第一次正式活动的日子,他也不请假,就私自跑了!”

袭人叹息道:“昨晚他就说了,今天一早有急事要去北静王府,说会尽快回来。我劝他不要去,他偏不听。今天早上起来,还要换素色的衣服穿,说不定是北静王府里哪位重要的姬妾去世了,也不一定。”

李纨等人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去一趟也是应该的,只是现在也该回来了。”说着,大家又商量起来:“咱们还是先作诗,等他回来再罚他。”

刚说到这里,只见贾母已经派人来请,于是大家都前往前面去了。袭人向贾母说明了宝玉的情况,贾母听后不高兴,便命人去接宝玉回来。

原来宝玉心中藏着一桩私事,早在前一天就吩咐了茗烟:“明天一早我要出门,准备两匹马,在后门口守候,不要让其他人跟着。你告诉李贵,就说我往北府去了。如果有人找我,让他拦住,不必寻找,只说我在北府被留下了,反正很快就会回来。”

茗烟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按照宝玉的吩咐去做了。今天一大早,果然有两匹马在园子的后门等候。

天刚亮,只见宝玉一身素装,从侧门悄悄出来,默不作声地跨上马背,一俯身,沿着街道疾驰而去。

茗烟也只好跨上马,扬鞭赶上,在后面急切地问:“我们要去哪里?”

宝玉回答说:“这条路是通往哪里的?”

茗烟答道:“这是出北门的大路,出去后冷冷清清,没什么好玩的。”

宝玉听后,点了点头说:“正要找个冷清的地方才好。”说着,索性又加了两鞭,那马瞬间转了两个弯,已经出了城门。

茗烟愈发没了主意,只能紧紧地跟随着宝玉。他们一口气奔跑了七八里路,直到人烟逐渐稀少的地方,宝玉才勒住马,回头问茗烟:“这里有没有卖香的?”

茗烟回答:“香倒是有的,但不知道您想要哪一种?”

宝玉思索着说:“别的香都不行,必须是檀香、芸香和降真香这三种。”

茗烟笑道:“这三种香可不容易找到。”

宝玉听后有些为难。茗烟见他为难,便问道:“您要香做什么用?我见二爷您时常从小荷包里散香,何不找找看?”

这句话提醒了宝玉,他立刻伸手从衣襟下掏出一个荷包,摸索了一番,竟然发现里面有两小块沉速香,心中顿时欢喜起来,但又觉得这样似乎不太恭敬。再一想到这是自己随身携带的香,品质上反而比买来的要好些。于是,他又问茗烟有没有带香炉和炭火。

茗烟说:“这可难办了,这荒郊野外的哪里有这些东西?要是早知道要用这些,何不早说?如果带来了,岂不是方便多了。”

宝玉责备道:“糊涂东西,要是能带来,我又何必这样拼命地跑来这里。”

茗烟思索了片刻,笑道:“我有个主意,不知二爷意下如何?我觉得二爷这次需要的东西可能不止这些,或许还要别的,这样一次次来取也不是办法。不如我们再往前走两里地,就是水仙庵了。”

宝玉一听,连忙问道:“水仙庵竟然离这里这么近?太好了,我们就去那里。”说着,便加快了马速,同时回头对茗烟说:“水仙庵的尼姑经常到咱们家来,咱们这次去跟她借个香炉用用,她肯定会答应的。”

茗烟说:“别说咱们家的交情,就是到了那些素不相识的庙里,跟她们借东西,她们也不敢拒绝。只是有一点,我见二爷以往是最讨厌水仙庵的,怎么今天突然这么高兴了?”

宝玉道:“我平时讨厌那些俗人不明白缘由,胡乱供奉神灵,胡乱盖庙。这都是那些有钱的老爷们和那些愚蠢的富婆们干的,听说有个神就盖庙供奉,连那神是谁都不知道。他们听信一些野史小说,就当真了。比如这水仙庵,因为供奉的是洛神,所以叫水仙庵,其实自古以来哪有什么洛神,那不过是曹子建编出来的谎话,没想到这些愚蠢的人还真塑了像来供奉。但今天却正合我的心意,所以就去借来一用。”

说着,一行人早已走到庙门前。那老尼姑见宝玉到来,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惊喜得仿佛天上突然降下一条活龙,连忙上前问好,并吩咐老道士前去接马。

宝玉进了庙门,也不去参拜洛神的雕像,只是一味地欣赏品鉴。

那些虽是泥塑的神像,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

(注:这里用的是《洛神赋》诗句,大意为:姿态轻盈如惊飞的鸿雁,柔美如游动的蛟龙,像荷花从绿色的波涛中冒出,又像太阳映照在朝霞之上)。

宝玉看着看着,不觉流下了眼泪。

老尼姑献上茶来,宝玉趁机向她借用香炉。

那尼姑去了好一阵子,连同香烛、供品、纸马等都准备齐全拿了过来。

宝玉却说:“这些一概不需要。”

随后命令茗烟捧着香炉走到后院,要找一个干净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

茗烟说:“那井台上怎么样?”

宝玉点头同意,两人一起来到井台上,把香炉放下。茗烟站到了一旁。

宝玉取出香来点燃,眼中含泪行了半鞠躬礼,然后转身吩咐收起来。

茗烟答应着,但并没有立刻收起香,而是急忙跪下磕了几个头,嘴里祷告说:“我茗烟跟了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思,我没有不清楚的。只有今天这次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多问。不过这位接受祭祀的亡灵,虽然我不知道您的姓名,但想必一定是人间少有、天上无双的极其聪明、极其俊美的姐姐或者妹妹。二爷心里的话难以说出口,就让我代为祈祷:如果您芳魂有知,香魄多情,尽管我们阴阳相隔,但作为知己,时常来看望二爷也是未尝不可的。您在阴间保佑二爷,让他来生也变成个女孩子,能和您们在一起,再也不要托生成这世间的须眉浊物了。”说完,又磕了几个头,才站起身来。

宝玉没等茗烟说完便忍不住笑了,随即踢了他一脚,轻声责备道:“别乱说,小心被人听见笑话。”

茗烟站起身,收起香炉,与宝玉并肩走着,说道:“我已经跟那尼姑说了,二爷还没吃饭,让她随便准备了点吃的,二爷多少得垫垫肚子。我知道今天家里大摆宴席,热闹非凡,二爷这才躲出来的。反正在这儿清净一天,也算是尽了礼数。要是不吃东西,那可万万不行。”

宝玉说:“既然不吃戏酒,吃点简单的素食又有何妨。”

茗烟点头赞同:“这才对嘛。还有件事,咱们出来了,有人可不放心。要是没人挂念,晚点进城也无妨;但要是有人担心,二爷还是得进城回家去。一来老太太、太太能放心,二来礼数也尽到了,也就这样了。就是回家看戏吃酒,也不是二爷本意,不过是陪着父母尽孝。二爷若只为了这个,不顾老太太、太太的挂念,就连刚才祭奠的那些亡灵也不会安宁。二爷觉得我这话在理不?”

宝玉笑道:“你的意思我猜透了,你是想着就你一个跟着我出来,回去怕担责任,所以拿这话来劝我。我刚来,只为尽个礼,之后回去吃酒看戏,并没打算一整天不进城。现在心愿已了,赶紧进城,也好让大家放心,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茗烟道:“那当然更好了。”说着,两人来到禅堂,果然见那尼姑已经准备了一桌素食。

宝玉随意吃了点东西,茗烟也跟着吃了些,随后两人骑上马,沿着原路返回。

茗烟跟在宝玉后面,不停地叮嘱:“二爷小心骑着点,这马好久没骑了,手可得抓紧缰绳!”

边说边聊,他们很快就进了城,还是从后门进入,急匆匆地赶往怡红院。

到了院里,袭人等人都不在房里,只有几个老嬷嬷在照看屋子。见到宝玉回来,老嬷嬷们都高兴得眉开眼笑,说道:“阿弥陀佛,你可算回来了!把花姑娘急坏了!上头正在摆宴席呢,二爷快去吧。”

宝玉一听,连忙脱下素服,自己找出一套华丽的衣服换上,然后询问宴席在哪里举行。老嬷嬷回答说是在新建的大花厅。

宝玉一听这话,径直往花厅走去,耳边已经隐约传来了音乐与歌声。

刚到穿堂那边,就看见玉钏儿独自坐在廊檐下掉眼泪。一看见宝玉来了,她赶紧擦干眼泪说:“凤凰来了,快进去吧。再晚一会儿,大家都要造反了。”

宝玉笑着赔不是说:“你猜我去哪儿了?”

玉钏儿不理他,只是继续擦泪。

宝玉连忙跑进厅里,见到贾母、王夫人等人,大家见他回来,都像见到了凤凰一样高兴。

宝玉赶紧上前给凤姐行礼。贾母和王夫人都责备他说:“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怎么不说一声就私自跑出去了?这像什么话!明天要是再这样,等你父亲回来,一定告诉他狠狠打你一顿。”

说着又骂跟宝玉的小厮们,都听他的话,说走就走,也不回个话。一面又问宝玉到底去哪儿了,有没有吃东西,有没有吓到。

宝玉只回答说:“北静王的一个宠妾昨天去世了,我去给他吊唁。他哭得那么伤心,我不好意思丢下他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儿。”

贾母说:“以后再私自出门,不先告诉我们,一定让你父亲教训你。”

宝玉连连答应。贾母又要打跟宝玉的小子们,众人又赶紧替他们求情,劝道:“老太太也别太担心了,他已经回来了,大家该放心享乐了。”

贾母起初很不放心,自然生气,现在见他回来了,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生气,也就不再提了;还担心他不舒服,或者别处没吃饱,路上受了惊吓,于是百般哄他。

袭人早已过来服侍宝玉。大家继续看戏。当天演的是《荆钗记》。贾母、薛姨妈等人都看得心酸落泪,有的叹气,有的责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