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个讲一桩发生在青州地界的稀罕事儿!这故事啊,是那高僧释体空亲口所述,端的是奇中有奇,妙里藏妙。您且沏上一壶茶,稳坐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那青州城门一大清早儿刚开,守城的兵丁还打着哈欠呢,忽见官道上来了两位怪模怪样的僧人!
为首的这位:身高八尺开外,面如古铜,两只耳朵上挂着明晃晃的金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身上那件黄布袈裟,风吹过来鼓荡如帆。最扎眼的是那一头卷发,活像狮子鬃毛,虬须蜷曲连着鬓角!
这二位僧人操着半生不熟的官话对守兵说:贫僧从西域而来,闻得太守大人敬佛,特来拜会。
守城将军不敢怠慢,快马报入府中。
您猜怎么着?那位平日里架子十足的太守,一听是西域高僧,竟亲自迎到仪门!
原来这位太守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见了番僧这般气象,连声道:高僧远来辛苦,且到驿馆歇息?
谁知番僧合十微笑:出家之人,但求片瓦遮身。
太守当即唤来两名差役:快送二位圣僧到城东大觉寺安顿!
列位,这大觉寺可是青州头等丛林,方丈灵辔禅师更是名震齐鲁的高僧!差役引着番僧来到山门前,但见琉璃瓦映日生辉,朱红墙庄严肃穆。知客僧通传后,灵辔方丈缓步而出。
这位老禅师须眉皆白,手持九环锡杖,瞧见番僧打扮,心里暗道:西域行者固然可敬,然这般耳坠金环、鬈发披肩,未免有违中土威仪。
当下不过略叙寒温,便唤小沙弥:带客人到云水堂歇息。
这云水堂乃是招待寻常行脚僧的处所,陈设简陋。两位番僧却也不恼,含笑施礼便随去了。
却说寺中有位管杂务的执事僧,法名慧明,是个有心人。他见番僧举止从容,目光澄澈如秋水,暗忖:师父常言真人不露相,这二位气度非凡,岂可怠慢?
趁夜悄悄备了素斋,又将自己禅房让出,赔笑道:荒山简陋,还望大师海涵。
其中一位番僧抚掌大笑道:中土有句话,叫心安处处是家乡,施主好意,胜过琼楼玉宇啊!
是夜月明星稀,几个年轻僧人耐不住好奇,聚在禅院央求二位番僧:久闻西域多异人,大师可会什么神通?
这时,那位始终沉默的番僧忽然睁目,眼中精光如电光石火!
但见先头那位笑呵呵的番僧说道:且看老僧耍个戏法。
说罢,从袖中缓缓抽手——嗨!掌心里竟托着座七层宝塔!
这塔非金非玉,高不过一尺,却雕着八百罗汉、三千揭谛。檐角风铃细如米粒,对着烛光一照,竟能看见塔内还有盘旋的楼梯!
更奇的还在后头!番僧抬头望见佛龛在三丈高的壁顶,随手一抛
那塔如生双翼,稳稳落入龛中。
霎时间塔顶舍利大放光明,照得满室如昼,梁上彩绘的飞天仿佛要破壁而出!
众僧仰头看得颈酸,忽见番僧招手道:
那塔又轻飘飘落回掌心,变作原样。
众人正啧啧称奇,忽见另一位番僧解开袈裟,露出精瘦左臂。
您猜怎生古怪?他深吸一口气,那胳膊竟如春蚕吐丝般渐伸渐长!一尺、两尺...直伸到六尺开外,指尖都快碰到房梁了!更怪的是右臂同时缩入肩窝,只剩个空袖管晃荡。
正当大家瞠目结舌,他又呵呵一笑,右臂地弹出,左臂却应声缩短。这般伸缩自如,恰似那庙里的泥塑罗汉活了过来!
慧明和尚扑通跪倒:弟子有眼无珠,不知罗汉降临!
那笑面番僧却扶起他道:神通不过幻影,慈悲方是根本。贵寺方丈持戒精严,才是真修行。
次日黎明,众僧发现禅房已空,只留异香满室。后来有商队说,曾在敦煌见二人赤脚行于流沙之上,一步一朵莲花...
列位,这段书说到此处,正应了那句老话:
俗眼难识金身相,真佛常现古怪形。
若问修行何处是?慈悲心即菩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