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衙的审讯室内,烛火昏暗。李元轨被铁链锁在柱子上,头发凌乱,衣衫破旧,却依旧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着面前的辽官怒目而视。
“你们这些蛮夷,竟敢如此对本王!我乃大唐宗室,李渊陛下的亲侄子,你们要是敢动我一根手指头,等唐军收复蜀中,定将你们挫骨扬灰!”李元轨唾沫横飞,语气中满是嚣张与不甘。
负责审讯的辽官皱了皱眉,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李元轨,如今蜀中已归辽国,唐国覆灭在即,你还执迷不悟!我们再问你一次,蜀中各地士族隐匿的田产账目藏在何处?你纵容手下搜刮的百姓财物又在何地?”
“休想!”李元轨冷笑一声,“本王就算是死,也不会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们!你们等着,唐军很快就会打回来,到时候你们一个个都得死!”
审讯陷入僵局,辽官无奈,只能将情况汇报给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听后,脸色都沉了下来。
“这个李元轨,都到了这个地步,还如此嘴硬!”杜如晦怒拍案几,“若不是可汗有旨,要尽量安抚民心,我真想立刻把他砍了,以儆效尤!”
房玄龄也面色凝重:“杀了他容易,可难解百姓心头之恨。李唐在蜀中横征暴敛,李元轨作为宗室,更是罪魁祸首之一,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若是就这么轻易杀了他,反而会让百姓觉得我们处事不公。”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时,一名身着学员服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是辽国行政学院的学生,此次跟随房玄龄、杜如晦前来蜀中,负责协助处理民生事务。
“房大人,杜大人,学生有一计。”年轻人躬身说道,“可汗在江南处理反叛士族时,曾将他们交给百姓公审,让百姓自己决定他们的下场。如今李元轨罪大恶极,不如我们也将他交给蜀中百姓,让百姓们来审判他。这样既能平息民愤,也能让百姓感受到辽国的公平正义,更能彰显我们与李唐的不同。”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亮光。
“好主意!”房玄龄抚掌说道,“就这么办!将李元轨交给百姓公审,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次日,成都城的广场上挤满了百姓。李元轨被反绑在木桩上,周围的百姓们眼神中满是愤怒,纷纷指着他怒骂。
“就是他!当年就是他手下的人,抢走了我家的耕牛,还打死了我的丈夫!”一名老妇人哭着喊道,手中的拐杖狠狠砸向地面。
“还有我!我家为了缴纳赋税,不得不卖了女儿,现在女儿还不知道在哪里!”一名中年男子咬牙切齿,眼中满是血丝。
房玄龄站在高台上,高声说道:“诸位乡亲,李元轨身为唐室宗室,在蜀中横征暴敛,纵容手下欺压百姓,害死了无数无辜之人。今日,我们将他交给大家,由大家来审判他,让他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话音刚落,百姓们就沸腾了。有人扔出烂菜叶子,砸在李元轨的脸上;有人冲上前,对着他拳打脚踢;甚至有情绪激动的百姓,拿着石头砸向他的身体。
李元轨哪里受过这种待遇?他从小养尊处优,身为王爷,从未有人敢对他如此不敬。他一边躲闪,一边尖叫:“你们这些贱民!竟敢对本王动手!本王饶不了你们!”
可他的威胁,只会引来百姓们更猛烈的怒火。一名曾被他抢了女儿的男子,冲上前按住他的头,对着他的脸狠狠吐了一口唾沫:“你这个畜生!你也有今天!我女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元轨被百姓们拉着,在蜀中各地游街批斗。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无数百姓围上来,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用最粗暴的方式对待他——有人用鞭子抽他,有人用针扎他,甚至有人按着他的头,往他嘴里灌脏水。
他的家人们也被牵连其中,被百姓们关押在破庙里。看着李元轨每日遭受非人的待遇,听着百姓们日复一日的咒骂,他的妻子不堪受辱,上吊自杀;他的儿子受不了刺激,疯疯癫癫,整日在街上乱跑,最后掉进河里淹死;他的女儿被百姓们抓住,剃光了头发,游街示众,最后也选择了自尽。
一个月后,当李元轨被拉到戎州(今宜宾)游街时,他已经奄奄一息。百姓们看着这个曾经作威作福的王爷,眼中没有丝毫怜悯。一名老者走上前,指着他的鼻子,一字一句地说道:“你害死了我的儿子,抢走了我的粮食,让我一家老小差点饿死。今日,我要为我的儿子,为所有被你害死的百姓,讨回公道!”
说完,老者拿起一根木棍,狠狠砸向李元轨的头部。其他百姓也纷纷上前,对着李元轨拳打脚踢。没过多久,李元轨就没了气息。
可百姓们依旧不解恨,他们将李元轨的尸体拖到城外,分尸泄愤——有人拿走了他的手臂,有人拿走了他的腿,甚至有人将他的头颅砍下来,挂在城头上示众,让所有人都看看,欺压百姓的恶人,最终会落得怎样的下场。
消息传到成都,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沉默了。他们知道,百姓们的愤怒,是李唐多年压迫的结果。而李元轨的下场,不仅是他个人的报应,更是对所有欺压百姓者的警示。
“民心向背,决定了王朝的兴衰。”房玄龄轻声说道,“李唐失去了民心,所以灭亡;我们辽国能得到民心,所以才能一统天下。今后,我们更要善待百姓,绝不能重蹈李唐的覆辙。”
杜如晦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坚定:“没错。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在蜀中的改革,清查土地,减免赋税,推广新农具和学堂,让百姓们尽快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蜀中百姓的怒火,随着李元轨的死亡渐渐平息。而辽国在蜀中的治理,也逐渐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接受辽国的统治,甚至有人主动报名参军,想要为辽国效力,为自己的家乡守护和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