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凡踏入光怪陆离的通道瞬间,意识便被汹涌而来的洪流彻底淹没。不再是旁观记忆碎片,而是真真切切地坠入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第一世,他是寒窗苦读的书生,与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子互许终身。金榜题名时,却被迫迎娶权贵之女,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投湖自尽。那刻骨铭心的痛楚与无力感,几乎将他的道心撕裂。他仿佛能感受到胸腔里那颗心脏在剧烈抽搐,冰冷的湖水似乎还残留在指尖。
第二世,他成了征战沙场的将军,与麾下将士同生共死,马革裹尸。在一次惨烈突围中,为掩护袍泽,他孤身断后,力竭被万箭穿心。铁锈般的血腥味充斥鼻腔,冰冷的箭簇撕裂血肉的痛楚清晰无比,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战友们悲怆的呼喊。那股惨烈与不甘,几乎要将他拖入无尽的杀戮执念。
第三世,他是隐居深山的樵夫,娶了温柔贤惠的妻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淡却温馨。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卷走了他的一切。看着妻子在洪水中挣扎消失的手,那种撕心裂肺的绝望与天地不仁的愤怒,几乎要让他沉沦在永恒的悲伤之中。
第四世,他成了追求长生的修士,天赋卓绝,道途顺畅。却因争夺机缘,被最信任的师兄背后暗算,道基尽毁,跌落凡尘,在无尽的悔恨与怨毒中郁郁而终。那被背叛的锥心之痛,对力量的渴望与扭曲,如同毒蛇啃噬着他的理智。
第五世、第六世、第七世……
帝王将相,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妖魔精怪……他以各种各样的身份,经历着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每一世都无比真实,每一次“死亡”都带来神魂层面的剧烈震荡。喜怒哀乐,贪嗔痴慢疑,世间最极致的情感轮番冲击着他的意识。
起初,陆凡谨守《逆劫经》法门,以“观”字诀应对,将自身视为过客,冷眼旁观这些悲欢离合。但轮回之力浩瀚莫测,这些经历并非单纯的幻象,而是轮回井凝聚的、真实存在过的生命印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直接作用于灵魂本源。
在某一世,他成为一个痴情种子,苦恋一女子千年,最终却眼睁睁看着她为救苍生而魂飞魄散,那种深入骨髓的眷恋与失去的空洞,让他坚守的“观”心法险些失守,差点就要沉溺在那份永恒的思念中,不愿醒来。
“缘……皆是虚妄!皆是羁绊!” 一个声音在他心底诱惑般地响起,“斩断它!唯有斩断,方能解脱!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那是“斩缘刀”无形意念的牵引,指向一条看似简单直接的道路——绝情绝性,万缘不沾。
陆凡的神魂在无数世的记忆冲刷下,已显得有些黯淡,仿佛风中残烛。他几乎要认同这个观点,这些纠缠不休的缘分,带来的痛苦远远多于欢愉,确实是修道途中的阻碍。
就在他意念松动,即将被那“斩断一切”的意念同化时,识海深处,一点灵光骤然亮起。那是他自身道境的根本——并非纯粹的“苟”,也非绝对的“利己”,而是在万千算计与权衡之下,对“活着”本身的执着,对“自在”的真正追求。
他想起了青云宗外门的歪脖子树,想起了黑风山脉的地火毒瘴,想起了星辉前哨的并肩作战,想起了石乐志那执拗而狂热的目光,想起了与系统之灵的理念之争,想起了最终以身合道、补全规则的抉择……
这些,难道不也是“缘”吗?
若按那“斩断一切”之理,这些经历,这些人与事,是否也都该一并忘却、一并斩断?那他还是他吗?一个空有力量,却没有过去、没有情感、没有牵挂的“道”,与这轮回井本身,与那冰冷执行规则的孟婆,又有何异?
“不!” 陆凡的神魂猛地爆发出璀璨的光芒,“缘非羁绊,而是经历!情非枷锁,而是感悟!”
他明悟了。
真正的超脱,不是变成无情无欲的石头,而是能够承载万缘,经历万情,却不为任何单一的情感或缘分所束缚、所定义。如同大海,容纳百川,无论是清澈的溪流还是浑浊的江河,皆能包容,但海水本身,依旧是海水,不会因任何一条河流而改变其浩瀚的本质。
善缘,当珍惜感念,化为前行路上的温暖与力量;恶缘,当明辨洞察,化为警示与磨砺道心的资粮。重要的不是“缘”本身,而是面对“缘”时,那颗本心是否依旧澄澈自在。
“我之道,乃自在之道。自在,非是断绝外缘,而是心能转物,不为物转。缘起时,欣然受之;缘灭时,坦然放之。不执着,不抗拒,不沉溺,不畏惧。如此,方是真自在!”
轰——!
此念一生,陆凡只觉神魂深处仿佛有什么枷锁被打破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通透感流转全身。那原本汹涌澎湃、试图将他同化的百世记忆洪流,此刻仿佛化为了温顺的溪水,依旧在他意识中流淌,却再也无法撼动他分毫。
他不再是这些记忆的“受害者”或“沉溺者”,而是成为了一个“见证者”与“体悟者”。他能感受到书生失去爱人的痛,却不再被那痛吞噬;能体会到将军马革裹尸的壮烈,却不再被那惨烈束缚;能明了修士被背叛的怨恨,却不再被那怨恨扭曲……
他经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最终超越了它们。
百世轮回,缘起缘灭,如同在他心中观演了一场宏大无比的戏剧。他看到了“缘”的无常与虚幻,也看到了“情”的真实与力量,更看到了在这一切背后,那颗永恒不变、追求超脱与自在的“本心”。
就在这道心彻底通透,明悟“不断而断”真意的刹那,前方无尽的轮回光影骤然向内收敛、坍缩。所有的色彩、声音、情感都消失了,只剩下最纯粹的“空”与“无”。
在这绝对的虚无中心,一点微光悄然亮起。
那并非实质的光芒,而是一种“概念”的显化,一种“斩断”之理的具现。
它无形无质,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陆凡的心念而微微变幻。时而如一线锋锐,可分割因果;时而如一抹清风,能拂去尘埃;时而又如一道目光,堪破虚妄。
陆凡知道,这就是他此行所要寻找之物——斩缘刀。
它并非用来屠戮的凶器,而是斩断自身无明执着、勘破迷雾、照见本心的“慧剑”。它存在于心,运用亦在于心。
陆凡的神念缓缓探出,与那点微光接触。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没有力量灌输的澎湃。斩缘刀如同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化作一道清凉的意念,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他的神魂深处,与他的自在道境完美契合。
他心念微动,便能感受到一种“剥离”与“明晰”的力量。并非强行抹除记忆或情感,而是能够清晰地照见哪些是外来的纠缠,哪些是自身的执着,并拥有选择“放下”或“拿起”的绝对自主。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的道境前所未有的圆融与稳固。过去诸多细微的、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杂念与挂碍,在这“慧剑”映照下,都变得清晰可见,并可随心意“斩”去,使得道心愈发澄澈,如同被拭去尘埃的明镜。
陆凡缓缓睁开双眼,眸中仿佛有无数世的光影流转,最终归于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他依旧是他,经历了百世轮回,承载了万般情缘,却更加纯粹,更加坚定。
百世轮回幻境,在他明悟的这一刻,开始如同潮水般退去。周围的景象重新变得清晰,他依然站在那悬浮的石台上,前方是那口混沌的轮回井,身旁是依旧在搅动石锅的孟婆。
只是,孟婆看他的眼神,已然不同。那深邃的眸子里,少了几分清冷,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以及一丝……微不可查的羡慕。
“你……找到了。”孟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陆凡微微颔首,感受着神魂中那柄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的“斩缘刀”,对着孟婆再次拱手:“多谢尊者成全,助我明心见性。”
这一次,他的感谢,发自内心。若非这百世轮回的极致锤炼,他或许无法如此深刻地理解“缘”与“我”的关系,无法真正握紧这柄斩向自身迷障的“慧剑”。
孟婆沉默片刻,缓缓道:“是你自己的道心,指引了你。去吧,此地……已无你之缘。”
陆凡点头,不再多言。他转身,一步踏出,便已离开了这座悬浮石台,向着轮回井的出口方向而去。身后,那口氤氲着遗忘气息的石锅,那搅动了万古寂寞的孟婆,渐渐隐没在混沌深处。
这一次,他的脚步更加沉稳,道心更加通透。斩缘刀藏于神,自在道显于外。前方的路,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