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和黛茜相约
周三下午三点,韦七处理完启元投资的日常事务,想起与黛茜的约定,便提前离开公司,驱车前往两人约好的 “梧桐咖啡实验室”。这家咖啡馆藏在静安寺附近的老洋房街区,门面低调,却在咖啡圈小有名气 —— 据说这里的咖啡师曾获过国际手冲大赛奖项,豆子也都是从世界各地直接采购的精品豆。
停好车,韦七推开木质店门,一股浓郁的咖啡香气扑面而来。店内装修简约复古,深色木质吧台后,咖啡师正专注地进行手冲操作,研磨机转动的细微声响与轻柔的爵士乐交织,营造出惬意的氛围。他扫了一眼店内,很快看到了坐在窗边的黛茜 —— 她穿着一件焦糖色针织衫,搭配同色系阔腿裤,正低头看着手中的咖啡杂志,阳光落在她的发顶,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黛茜女士,抱歉,我来晚了。” 韦七快步走过去,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下。
黛茜抬起头,看到他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合上杂志:“不晚,我也刚到没多久。这家店我也是第一次来,看网上评价说这里的耶加雪菲很正宗,正好想跟你这位‘咖啡专家’一起品鉴。”
“能得到黛茜女士的认可,是我的荣幸。” 韦七笑着回应,招手叫来服务员,“两杯耶加雪菲手冲,麻烦用 88c水温,中细研磨度,分段萃取,谢谢。” 他熟练报出参数,语气自然,这是【高级咖啡精通技能】刻在习惯里的精准。
服务员显然对这样专业的要求并不意外,点头应下:“好的,两位稍等,我们首席咖啡师会亲自为您冲泡。”
等待咖啡的间隙,黛茜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韦七面前:“这是我整理的海外智慧社区案例资料,里面有几个欧洲的项目,采用了太阳能供电、智能垃圾分类、无人配送等技术,运营数据都很亮眼,或许能给你的青年公寓项目提供参考。”
韦七拿起文件,认真翻阅起来。资料里详细记录了每个项目的技术方案、投资成本与回报率,甚至还附有租客满意度调研数据。其中一个德国柏林的青年社区项目,通过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将空置率控制在 5% 以下,租金溢价率达 25%,与他规划的青年公寓定位高度契合。“这份资料太有价值了,” 他抬起头,眼里带着认可,“尤其是柏林这个项目的智能安防系统,正好能解决我们担心的租客安全问题,后续可以考虑引入类似技术。”
“我就知道你会感兴趣,” 黛茜端起桌上的柠檬水,浅啜一口,“其实我回国后一直在关注国内的青年居住市场,目前很多公寓项目还停留在‘提供住宿’的基础层面,缺乏对‘生活品质’与‘科技体验’的关注,这正是我们可以切入的机会。”
说话间,服务员端着两杯手冲咖啡走了过来。白色的陶瓷杯里,浅琥珀色的咖啡清澈透亮,杯垫上还放着一张卡片,标注着豆子的产地、海拔与处理方式。“两位的耶加雪菲,请慢用。”
韦七端起咖啡,先凑近杯口轻嗅 —— 浓郁的柑橘香气混合着淡淡的茉莉花香,清新雅致,没有一丝杂味,显然豆子新鲜度与烘焙度都恰到好处。他浅啜一口,咖啡入口柔和,酸度明亮却不突兀,中段有明显的蜂蜜回甘,尾韵还带着一丝坚果的醇厚,完全展现出耶加雪菲的经典风味。“不错,水温与萃取时间都把控得很精准,比上次那家‘云境咖啡’强太多了。”
黛茜也尝了一口,眼中露出赞许:“确实很正宗,酸度与甜度平衡得很好,回甘也很持久。看来网上的评价没骗人,以后在上海又多了个喝咖啡的好地方。” 她放下咖啡杯,话锋转回工作,“关于青年公寓的智慧化改造,我这边可以对接海外的技术团队,提供定制化方案,但有个问题 —— 国内青年租客对智慧化服务的付费意愿如何?毕竟技术投入会增加成本,若租客不愿为溢价买单,项目的回报率就会受影响。”
这正是韦七之前考虑过的问题。他拿出平板,调出一份调研数据:“这是我们启元投资做的青年群体消费调研,结果显示,85% 的受访者愿意为‘智能安防’‘便捷生活服务’支付 10%-15% 的租金溢价,尤其是 25-30 岁的职场新人,对科技产品的接受度更高。而且我们计划将智慧化与‘租金抵扣’政策结合,比如租客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获得积分,可抵扣部分租金,既能提升使用率,也能降低他们的经济负担。”
黛茜看着调研数据,频频点头:“这个思路很好,既解决了付费意愿问题,又能培养租客的使用习惯。其实在海外,很多社区都会通过‘行为激励’的方式提升居民参与度,你这个‘积分抵扣租金’的方案,算是本土化的创新。”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期待,“如果启元投资有兴趣,我愿意以个人名义参与这个项目的投资,同时提供海外资源支持,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项合作小组,推进智慧化改造落地。”
韦七有些意外,随即露出笑容:“能得到黛茜女士的认可与支持,我很荣幸。我回去后会尽快整理合作方案,咱们可以在下周一的项目会议上详细讨论细节。”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青年公寓的智慧化改造,聊到海外投资市场的趋势,再到绿色能源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黛茜分享了她在伦敦参与的一个零碳公寓项目,通过太阳能板与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获得了政府的环保补贴;韦七则提出,可以将类似的绿色能源技术引入徐汇区的商业地产项目,与精言集团合作打造 “绿色商业综合体”,提升项目的社会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 黛茜眼中闪过赞赏,“叶谨言一直想在商业地产领域打造标杆项目,若能引入绿色能源技术,肯定能得到他的支持。我下周可以帮你约他见面,咱们三方一起聊聊合作细节。”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咖啡馆里的客人也多了起来。韦七看了眼时间,已经是傍晚六点:“没想到聊了这么久,耽误你时间了。不如我请你吃晚饭,咱们接着聊?”
黛茜笑着摇头:“不了,我晚上还有个视频会议要参加,下次再约。” 她拿起包,站起身,“合作方案你整理好后发给我,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我们随时沟通。对了,这家店的豆子可以外卖,你要是喜欢,可以带两包回去自己冲。”
韦七也站起身,与她并肩走出咖啡馆:“好,我会尽快整理方案。谢谢你今天的分享,收获很大。”
“彼此彼此,” 黛茜笑着说,“能遇到理念契合的合作伙伴,不容易。期待我们的项目能早日落地。”
在咖啡馆门口告别后,韦七看着黛茜乘车离开,才转身走向自己的车。晚风拂过,带着老洋房街区特有的梧桐叶香气,与指尖残留的咖啡余香交织。他拿出手机,给助理小林发了条消息:“下周一起草与黛茜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包含智慧社区技术引入、绿色能源对接、专项合作小组组建这三个模块。”
发动汽车,韦七驱车返回公司。路上,他想起与黛茜的交流 —— 从咖啡品鉴到投资理念,两人的想法高度契合,这样的 “知己式合作”,在过往的穿越旅程中并不多见。他知道,有了黛茜的海外资源支持,青年公寓的智慧化改造与徐汇区的商业地产项目,都将迎来新的突破。
回到公司,韦七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夜景,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脑海中闪过这段时间的经历 —— 与蒋南孙的方案磨合、与精言集团的合作签约、与黛茜的理念契合,还有章安仁带来的小插曲,这些片段共同构成了他在 “流金岁月” 世界的生活。他拿起桌上的咖啡杯,想起下午的耶加雪菲,嘴角不自觉上扬。
这个世界的旅程,还在继续,而他的故事,也在咖香与投资理念的碰撞中,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