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都市资本豪赌局 预判破局赚亿利
七月末的周二清晨,都市的霓虹还没完全褪去,星河汇投资部的多屏墙已经亮得刺眼。林凡指尖抵着“农储科技(NcY801)”的K线图,29.5元的开盘价旁,一条红色预判线直直划向27元——他凌晨两点就在脑子里推演完了全天盘口:黑石会带着7亿拆借资金,借着“秋粮仓储容量不足”的假消息砸盘,试图把上周他们接的3亿筹码套死在28元成本线。
“凡哥!集合竞价就炸了!”孙浩冲进办公室,手里的平板电脑屏幕上,“鼎石资本”的卖单像潮水般涌出,“黑石直接砸了2亿股,股价从29.5元砸到28.8元,成交量已经破了昨日全天的量!这力度比您预判的还狠,他们是想一口吞了咱的筹码!”
林凡没动,点开胖子刚发的加密文件——里面是黑石境外高杠杆资金的拆借合同,年化利率25%,期限仅两天。“他们的资金是‘高利贷’,明天就得还,今天必须砸穿27元逼咱割肉,不然连利息都扛不住。”他抬头看向张磊,“‘玉米仓储2312’期货怎么样?黑石的关联席位‘凯达期货’动了没?”
张磊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额头的汗顺着下颌线滴在键盘上:“动了!他们加了8000手多单,把价格从3200元\/吨拉到3350元,还放出消息说‘仓储设备涨价30%’,想在股票和期货两头锁死咱的资金!现在咱的期货账户已经浮亏2000万了!”
“设备涨价是假的,强子上周就说,西坡村的仓储设备全是咱自己代工的,成本比原厂低40%。”林凡随手把强子发来的仓储设备生产视频投到大屏上,画面里工人正往粮仓里装新设备,“小雨,农业局的‘秋粮仓储扩容补贴’文件,确认明天上午九点发布吗?金额是不是50亿?”
电话那头,林小雨的声音带着小跑的喘息:“哥!我刚从李主任办公室出来,文件已经盖完章,明天九点准时发,比原计划多追加了30亿!黑石肯定不知道这事,还在拿‘仓储不足’骗市场!”
“好。”林凡挂了电话,转身对着团队,语气掷地有声,“孙浩,分三批挂单:第一批2亿接28元,第二批1亿接27.5元,第三批5亿接27元——把黑石的砸盘筹码全接了,别怕占用资金,禾丰私募的5亿备用金十分钟内到账;张磊,在‘玉米仓储2312’上加1万手空单,点位设在3300元,再买5000手看跌期权,行权价3250元,让黑石的多单直接爆仓;眼镜,把上周农信科技的3亿盈利划到应急账户,再联系三家券商,开通10亿融资额度,以防黑石狗急跳墙!”
“凡哥!5亿接27元?这要是砸穿27元,咱就得浮亏3亿!”孙浩的声音都在抖,“黑石刚又加了1亿股卖单,28元的支撑位快扛不住了!”
“扛不住就放!他们的7亿砸完就没子弹了,而咱的备用金有15亿。”林凡指着屏幕上的资金流向,“你看,黑石的卖单虽然多,但真实成交只有30%,大部分是虚挂的,想吓退跟风盘。他们的高杠杆资金明天到期,今天必须砸出5个点的跌幅才能止损,这是我预判到的死穴——咱就等他们砸完最后一波,直接反手拉涨停!”
九点半,股价果然跌到27.5元,黑石的虚挂卖单撤了又挂,市场上开始有小散割肉。就在这时,胖子发来紧急消息:“凡子!黑石的离岸账户开始出现强制平仓预警,他们的拆借方在催款了!”
林凡立刻拿起耳麦:“小雨,让李主任现在就透个口风给《财经日报》,标题就说‘秋粮仓储政策将有重大利好,资金已到位’,不用明说金额,留个引子;张磊,把5000手看跌期权的行权价下调到3200元,再追加5000手空单,压死期货端!”
十分钟后,《财经日报》的“突发快讯”刷爆金融圈,市场情绪瞬间反转。游资开始疯狂进场,农储科技的股价从27.5元反弹到28.2元,黑石的虚挂卖单被吃掉80%。张磊突然跳起来:“凡哥!凯达期货的多单开始爆仓了!‘玉米仓储2312’跌到3250元,咱的1万手空单浮盈5000万,期权还赚了3000万!”
“孙浩,把最后5亿资金全挂上,28元接黑石的剩余卖单,接完直接拉到29元!”林凡的声音带着力量,“眼镜,通知禾丰私募,让他们的5亿资金进场,挂29.5元封涨停!”
十点整,农业局官网准时发布“秋粮仓储扩容补贴50亿”的公告,红色标题在屏幕上格外醒目。农储科技的股价直线拉升,10点15分就封死涨停板(32.45元),黑石的最后1亿股卖单在28.5元被全部吃掉,彻底爆仓。孙浩盯着屏幕上的成交记录,手都在抖:“凡哥!咱这波接了8亿股,成本均价27.8元,现在浮盈3.72亿!黑石至少亏了5亿,还得付2000万拆借利息!”
张磊抱着期货交割单冲过来,脸上全是兴奋:“期货端赚了5800万,期权赚了3200万,加起来9000万!这次不仅没被套,还把黑石的高杠杆资金给打爆了!”
眼镜推了推眼镜,声音都在发颤:“禾丰私募的负责人刚说,要追加10亿资金跟咱合作,还介绍了三家公募基金,想一起投秋收相关的标的!现在外面都传,咱是‘秋收金融风向标’了!”
林凡靠在椅背上,端起桌上的热咖啡——苏晚晴特意让阿姨送来的,还附了张纸条:“小电说,要把赚的钱买玉米种子,明年种更多玉米。”他笑着把纸条递给团队看,“下午盯紧涨停板,别让黑石有机会反扑。晚上一起吃饭,我请客,庆祝这波反杀。”
下午收盘,农储科技的涨停板封得死死的,换手率只有5%,林凡团队总共盈利4.62亿,黑石彻底退出了秋收相关的金融市场。投资部的人都围着林凡,孙浩拿着打印的K线图,反复看早上的预判线:“凡哥,您到底怎么预判到黑石的资金是高杠杆的?还有政策金额,太准了!”
“不是预判,是把实业、政策、资金链拧成了绳。”林凡指着屏幕上的农储科技财报,“这家公司的仓储基地一半在东河村、西坡村,强子上周就说能扩容30%,黑石的‘仓储不足’就是假消息;再加上秋收仓储是民生底线,政策补贴只会多不会少,小雨提前对接,自然能拿到准确金额。黑石只盯着资本博弈,却忽略了实业的真实情况,这才是他们输的根本。”
晚上回家,小电扑进林凡怀里,举着个用橡皮泥捏的“粮仓”:“爸!强子叔叔说,以后能装好多好多玉米!”苏晚晴端着红烧肉出来,笑着说:“强子下午发消息,说老乡们知道仓储补贴下来了,都在翻修粮仓,就等玉米熟了。”
林凡坐在饭桌旁,看着妻儿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的“预知”,从来不是天赋,而是扎根实业的底气——强子在乡村守住仓储的根基,小雨在农业局打通政策的通道,团队在都市把控金融的节奏,而他只是把这些力量聚在一起,让资本为民生服务。
夜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都市的灯火暖意。林凡摸了摸小电的头,心里清楚,下一次博弈还会来,但只要家企同心的根基在,再庞大的资本,也掀不翻民生的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