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年货运送暖乡途,技协民生稳年关
2029年1月18日(周一)的江苏常州,御景园6幢1601的晨光裹着八宝粥的甜香——妈妈正和苏晚晴贴春联,刚满一岁的小电扶着茶几,攥着张“福”字贴纸,突然含糊又清晰地蹦出“年、年”两个字;林凡蹲在旁边帮着递胶带,爷爷坐在沙发上翻日历:“再过一周就除夕了,雪村的老战友还等着咱们寄的腊肠呢。”林小雨趴在旁边改宣传画稿,捏着平板凑过来:“哥,乡运物流的张经理说,要画‘机器人送年货’的图,我画了辆冷链车停在村口,可怎么把‘雪路配送+年货精准到户’画出来?总不能画机器人挨家挨户敲门吧?”
“在冷链车旁画辆小配送机器人,车斗里画腊肠、苹果、冻梨,标‘精准到户’,机器人轮子画防滑纹标‘雪路通行’,旁边画王大爷接年货的卡通,手里举着‘年到’的小旗,既贴年关场景又显最后一公里解决了。”林凡刚教完小雨,手机响了,强子的声音裹着风雪的急:“凡子,雪村、果村的年货全堵在路上!乡运的冷链车到了镇里,雪后路滑进不了村——三轮车陷进雪窝,冻梨撒了一地;智农脑的测产数据没跟物流对接,果村多装了50箱苹果,雪村少了30份腊肠,下周五就是小年,再送不到村民过年没年货!”
“晚晴,我跟强子去镇里盯配送——他带灵行改机器人,我去对接物流数据;小雨的画稿你帮着改,年关的年货耽误不起,得让村民踏实过年。”林凡帮小电把“福”字贴在冰箱上,小家伙又喊了声“年”,爷爷笑着摸他的头:“快去,早送完年货,咱们也能安心贴春联。”妈妈把刚热的糖糕递过来:“去吧,小电有我呢,刚拿着糖糕追着你喊‘吃’,糕揣着,路上抗饿。”
上午9点,林凡和强子赶到西北镇的物流中转站——院子里堆着小山似的年货:果村的苹果箱、雪村的腊肠包、城里寄的春联福字,乡运的张经理急得直搓手:“林总,镇到村就3里地,雪压得路滑,三轮车跑一趟陷两回,昨天撒了20斤冻梨,村民虽没说啥,我心里不是滋味。”
第一步“改装配送机器人,破雪路难题”,周一(1.18)上午——强子立马给灵行机器人的张总打电话,让他带着3台巡检机器人来中转站:“把巡检机器人的监测仪拆了,装个20升的小货斗,轮子换‘雪地防滑履带’——咱们给光储站做的防滑橡胶,剪两块贴在履带上,雪路通过率能到95%。”
11点,张总带着机器人赶到,强子和工程师当场改装:拆监测仪、装货斗、贴防滑橡胶,1小时就改出第一台“年货配送机器人”。强子坐进驾驶室试路——机器人顺着雪路跑,履带压过积雪没打滑,遇到小坡还能自动调扭矩,3里地只跑了15分钟,稳稳停在雪村张大爷家门口。张大爷捧着送上门的腊肠,冻红的眼尾泛湿:“往年得拄着拐棍去镇里背,今年机器人送上门,这年过得踏实!”
同一时间,林凡在中转站对接数据——智农脑的李工带着笔记本电脑赶来,AI测产数据和乡运的物流单对不上:“果村实际有120箱苹果,物流只派了70箱;雪村要80份腊肠,物流只装了50份,是数据没同步。”林凡让李工把AI测产系统和乡运的物流后台连起来:“加个‘数据实时同步’模块——测产多少箱,物流就派多少车,再留10%备用量,防止撒漏。”12点半,系统对接完成,果村的补运车立马装货出发。
第二步“批量改装+数据优化”,周二(1.19)到周三(1.20)——强子带着工程师,两天改了20台配送机器人:给每台加了“恒温货斗”(装冻梨、腊肠用,-5c保冷),还贴了小雨画的“福”字贴纸;灵行的张总当场拍板:“以后年关就给乡运改配送机器人,用你们的防滑履带和光储电池,稳!”
周三下午,林凡和智农脑、乡运定了“年货配送标准”:每个村设1个“年货中转点”,机器人送上门,行动不便的老人由村支书代收;数据同步加“短信提醒”——果农、村民能收到“年货已出发”“预计1小时到”的短信,不用蹲在村口等。乡运的张经理笑着说:“你们这标准,比城里的快递还贴心,明年全按这来!”
第三步“全流程测试+年关保障”,周四(1.21)到周五(1.22)——周四上午,林凡跟着机器人跑了雪村、果村全程:7点,冷链车到镇里;7点半,机器人装货出发;8点15分,雪村王婶收到苹果;8点40分,果村李叔收到腊肠;9点,所有年货送完,村民的短信全收到。王婶拉着林凡的手,非要塞袋冻梨:“林总,尝尝咱村的年礼,不是你们,这梨过年都送不到家。”
周五上午,30个村的“年货配送协议”签完——乡运订了20台改装机器人(年关专用),智农脑的AI数据系统全对接,锐芯微的芯片装在机器人上,-20c供电稳得很。周彤拿着协议笑:“这单虽没赚大钱,但30个村的村民记着咱们的好,比啥都值。”
晚上回家,客厅里年味浓——春联贴好了,窗花剪好了,妈妈炖着排骨,爷爷在教小电说“过年好”;强子带着张总、李工来吃“小年饭”,张总给小电带了个机器人形状的灯笼,小家伙抱着灯笼喊“年、灯”;小雨举着刚画的“机器人送年货”终稿,上面的雪村、果村挂着红灯笼,机器人贴满“福”字,小电的卡通举着灯笼跑。
林凡喝着热汤,看着满屋子的暖——雪路上的机器人不打滑了,年货数据不弄错了,村民的短信收到了,这些细碎的暖,比任何订单都踏实。他摸了摸小电的头,突然懂了:所谓的技术,从来不是冰冷的参数,是能让远方的人在年关收到热乎的年货,让身边的人笑着团聚,这样的年,才是真的稳、真的暖。
周末,雪村、果村的年货全送完了——村民拍了机器人送年货的视频,发在村里的群里;小雨的宣传画贴在了30个村的中转点;林凡带着小电、苏晚晴去给爷爷买新棉袄,路上飘着小雪,小电指着路边的灯笼喊“年、亮”。年味裹着雪香,像极了此刻的日子——暖融融的,满是年关的踏实和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