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公园的烈日依旧,但日本队对阵阿根廷队的那场小组赛,尤其是第二双打那匪夷所思的逆转,已经如同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悄无声息地落在了世界网球媒体的某些角落。
尽管只是小组赛阶段,关注度远不及后期的淘汰赛,但“幻影”、“欺诈师”、“日本国中生替补”这些充满戏剧性和神秘感的词汇,依然成功吸引了部分嗅觉敏锐的体育记者的注意。
首先是在日本国内。各大体育报纸和网球专业杂志,在报道日本队小组赛首战告捷时,都不约而同地给了仁王雅治相当的篇幅。
《惊世幻影!立海大欺诈师世界赛处子秀逆转乾坤!》
《替补奇兵?不,是秘密武器!仁王雅治的魔术网球》
《数据解析:仁王雅治‘幻影’对双打节奏的破坏性影响》
配图大多捕捉了他幻影瞬间那模糊的身影,或者是他下场时那副标志性的、带着几分慵懒和疏离的表情。立海大附中、幸村精市等关联词也被频繁提及,王者立海大的名号再次响彻国内网球界。
柳莲二甚至接到了几家媒体希望采访仁王的请求,但都被教练组以“专注比赛”为由婉拒了。这反而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而在国际层面,关注还局限在较小的专业圈子里。
一家澳大利亚本地颇有影响力的体育网站,在复盘小组赛第一轮时,用了一个小版块写道:“……日本队在与阿根廷的比赛中展示了他们的阵容深度。替补登场的国中生仁王雅治(Yagyu masaharu)带来了一场‘视觉欺诈’(Visual deception)的表演,其独特的技巧令人印象深刻,或许会成为日本队后续比赛中的一个x因素。”
欧洲某家以深度分析见长的网球博客,则发表了一篇题为《东方幻术?浅析日本队新星仁王雅治的‘幻影’技巧》的文章,试图从心理学和视觉暂留原理的角度去解读(尽管结论依旧是“难以完全解释”),并谨慎地评价其“在特定双打局面下可能具备极高的战术价值”。
这些报道和讨论,如同投入广阔海洋的小石子,激起的涟漪有限,但确实开始让“仁王雅治”这个名字,进入了一些国际网球观察家的视野。在一些专业的赛事讨论版块,也开始零星出现关于他技术的讨论和猜测。
“那种幻影是真的吗?还是某种集体催眠?”
“看起来像是利用对手的预判和瞬间的注意力转移。”
“需要更多比赛样本观察,但如果真的无法破解,将会非常麻烦。”
训练营内,选手们忙于应对密集的赛程和适应环境,对外界的报道并不十分关心。但仁王还是能隐约感受到一些变化。
比如,在混合训练区,其他国家的选手投来的目光中,好奇和审视的成分明显增多了。偶尔在通道里遇到别国选手,对方可能会多看他几眼,甚至有人会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试探性地问一句:“hey, you are the ‘phantom’?”
仁王通常只是用他惯有的、让人捉摸不透的“puri~”作为回应,或者干脆假装听不懂,懒散地走开。
媒体的小范围关注,并未让他感到兴奋或自满,反而让他更加警惕。他深知,被注意到,意味着被研究,被分析。他的“幻影”之所以能屡建奇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其不意。一旦被对手摸清规律或找到应对之法,效果将大打折扣。
“看来,得准备些新花样了,puri~。” 他在心里默默思忖,开始更加努力地挖掘“幻影”的更多可能性,思考着在不同对手、不同局面下的应用方式。
与此同时,他也收到了来自立海大的“慰问”。
切原赤也在群里大呼小叫:“仁王前辈上国外网站了!太帅了!”
丸井文太发来一个吹泡泡的表情:“看来欺诈师的名号要响彻世界了嘛!”
连真田都难得地发来一句:“不要松懈!世界赛场的对手非同小可!”
而最让他心头微动的,是信子发来的信息。她没有提太多关于报道的事,只是发了一张截图,是某篇报道里拍得还算清晰的他的一张比赛照片,下面跟着一行字:
「雅治,这张照片拍得很好看!(^▽^)」
看着那个熟悉的颜文字和那句简单的话,仁王仿佛能想象出她捧着手机、眼睛亮晶晶的样子。外界的所有喧嚣和关注,在这一刻,似乎都远不及这条信息带来的暖意。
他手指动了动,回复依旧简短:
「puri~ 一般。」
媒体的小范围关注,是世界赛征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欺诈师网球初登世界舞台所带来的涟漪,也预示着未来的挑战将更加严峻。仁王雅治很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他需要在这片逐渐聚焦的目光下,继续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网球,为自己和队伍,开辟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