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的道争余韵,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虽渐平息,却已改变了湖底的格局。
混沌衍道略胜半子,那无声的宣告,并非终结,而是一个微妙节点。
菩提祖师指尖的清光已然收敛,混沌异象消散无踪。
他依旧立于秘境虚空,身影淡泊,仿佛刚才那场关乎大道根本的意念交锋,只是随手拂过琴弦,奏响了一曲无人能闻的古老道音。
他并未因略占上风而显露丝毫得色,目光平静地望向虚空深处,那佛祖意志隐没的方向。
他知道,道争至此,已不宜再继续。
并非畏惧,而是时机未至,场合不对。
继续下去,已非单纯的道境比拼,很可能引动更深层次的力量对撞,甚至波及这方脆弱的秘境,惊扰那刚刚稳住一丝生机的徒儿。
更重要的是,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在那九天之上,凌霄宝殿之中,一道淡漠却无比锐利的目光,正借助“昊天镜”之力,穿透层层虚空,牢牢锁定着此地。
玉帝,一直在看着。
如同最高明的棋手,静坐九重天外,俯瞰着棋盘上的风云变幻。
佛门与菩提(或者说其代表的变数)的冲突越激烈,消耗越大,对天庭而言,便越是有利。
若他与如来在此地彻底撕破脸皮,大打出手,无论胜负,最终笑得最欢的,只会是那位端坐凌霄宝殿的至尊。
菩提祖师心如明镜。他今日现身,救下悟空,略展道境,目的已然达到。
保留了变数的火种,展示了己方的力量与道理,更在无形中与如来进行了一次大道层面的“切磋”,彼此心中都有了新的衡量。
再纠缠下去,无异于鹤蚌相争。
故而,他率先做出了姿态。
周身那凝聚的、与如来意志隐隐对抗的道韵,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重新归于那深不可测的平和与自然。
他并未言语,但那“收”的动作本身,便是一种表态,一种超然物外的自信——我无意在此与你决出生死,并非不能,而是不愿,时机未至。
道隐自然,收放自如。
几乎在菩提祖师收敛气息的同时——
虚空深处,那属于如来佛祖的意志,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原本因道争失利而略显沉凝、蓄势待发的佛意,在感知到菩提的退让与玉帝那毫不掩饰的窥探后,也如同被无形之手抚平,缓缓内敛。
如来同样清楚当下的局面。
与菩提死斗,代价难以预料,更会让天庭坐收渔利。
今日虽在道理与道境交锋上稍逊一筹,但灵山根基未损,西游气运虽有不谐,主体已成。为长远计,此刻确非彻底翻脸之时。
那无形的压力如同阳光下的冰雪,悄然消融。虚空恢复了之前的“空无”,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道争从未发生。
菩提祖师的化身,变得更加虚幻,他最后看了一眼清光中那点微弱的火种,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与凝重,随即,身影如同水墨淡化,缓缓消散在秘境虚空之中,再无痕迹可循。
而如来佛祖的意志,也彻底敛去,不再关注此地。
灵山的方向,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带着无尽意味的佛号,随即隐没。
两位顶级存在的化身,各自归元,并未爆发更激烈的冲突。
场面上看,似乎回到了对峙之初。
但所有暗中关注的存在都明白,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菩提展示了足以与佛祖掰手腕的道境与底气。
如来也确认了这位隐世大能的立场与难缠。
而悟空,这关键的变数,终究是被保了下来。
棋局,并未分明。
只是执棋的双方,都因这一次接触,对彼此的棋子与棋路,有了更深的了解。
未来的对弈,必将更加错综复杂。
秘境重归绝对的宁静,只有那团清光,依旧忠实地履行着使命,包裹着那一点历经浩劫、艰难存续下来的生机,悬浮在虚空,如同沉睡的种子,等待着未知的将来。
而九天之上,昊天镜的光芒也缓缓隐去,玉帝垂眸,无人能窥见其眼中深意。
三方势力,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数,陷入了一种新的、更加微妙的平衡与僵持之中。
风暴的中心暂时平静,但风暴的引线,已然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