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路改道,佛门面上无光。
灵山法旨悄然降下,命一位精于探查、心志坚毅的护法伽蓝——静尘伽蓝,携佛宝青玉宝杵,务必彻查栖云山及周边地界接连出现的异状,厘清是否真有幕后黑手。
静尘伽蓝,真仙巅峰修为,常驻灵山听经,佛法精深,尤擅破妄神通。
他手持青玉宝杵,此宝乃清净竹所炼,专克虚妄幻象,能定心神,照见本源。
他奉法旨,驾云直奔那片曾困住取经队伍数月、如今看似已恢复的栖云山区域,神识如网,细细扫过每一寸土地。
玄明于小世界中冷哼一声。
他知晓,仅靠外围迷阵,恐难完全阻挡这等有备而来的佛门精英。
既然来了,便入阵一观吧!
他心念一动,与布置在栖云山深处、更为精妙的一座核心阵法——红尘百世阵产生连接。
此阵并非杀阵,却比杀阵更为凶险,它直指入阵者内心最深处的执念与欲望,引动其自身心魔,编织出足以乱真的轮回幻境。
静尘伽蓝追踪着地脉中一丝极淡的、不自然的能量残留,一路深入栖云山核心。四周雾气渐浓,林木形态开始变得奇异,光线扭曲。
他握紧青玉宝杵,杵身散发柔和青光,护住周身,驱散迷雾。
静尘伽蓝口诵真言,青玉宝杵光芒大盛,一道凝练的青色梵光如利剑刺向前方扭曲的迷雾。
梵光过处,雾气退散,隐约显露出后方似乎是一片祥和宁静的山村景象,与他所处的原始森林格格不入。
哼,果然有诈!幻阵而已,给我破!
他加大法力输出,梵光更炽。
阵法并未强行对抗梵光。
那山村景象在梵光冲刷下,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清晰,甚至传来了鸡犬相闻之声,夹杂着孩童的嬉笑。
一股浓郁的、带着烟火气息的真实感扑面而来,开始干扰他的神识判断。
梵光仿佛劈开了一层薄膜,他不是在破阵,而是了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青玉宝杵的清净之光,竟无法彻底净化这片看似平凡的景象。
静尘伽蓝一步踏入那。
景象骤变,他不再是伽蓝,而成了一个寒窗苦读的书生。
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父母期盼的目光……这些早已被佛法压制的前尘旧梦,如同沉渣泛起,被阵法无限放大。
他看到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宦海沉浮……每一次抉择,阵法都给出最符合他当时内心潜意识的路径。
他沉迷于宦途权术,手段愈发狠辣,初时还有佛心警示,渐渐沉溺于权柄的快意。
阿弥陀佛!皆是虚妄!
他心头警兆连生,试图默念心经,催动青玉宝杵。
宝杵青光闪烁,却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压制,光芒范围不断缩小。
他发现自己竟开始那种执掌权柄、生杀予夺的感觉!佛心与不断滋生的欲望激烈冲突。
阵法并非强行灌输,而是引导他自身的心念去构建、去体验!
破阵的关键在于勘破本心,而非击碎外物。青玉宝杵可破外魔,却难断内贼。
书生梦碎。
他又成为纵横沙场的将军,马革裹尸,快意恩仇;转瞬又成富甲一方的商贾,算计利益,享尽奢华;下一世,竟是痴情种子,为情所困,缠绵悱恻……
每一世,阵法都挖掘出他内心深处不同的欲望侧面,编织出完美无瑕又充满遗憾的剧本。
青玉宝杵的清净之光,在如此密集、源自本心的欲望冲击下,如同风中残烛。
静尘伽蓝的佛心在这些的轮回中不断被冲刷、动摇。
他开始遗忘自己伽蓝的身份,沉溺于一世又一世的。
宝杵的光芒愈发黯淡,最终收敛,仿佛认同了这。
我……是谁?
某一世,他作为一位享誉文坛却孤独终老的诗人在湖心泛舟,看着水中白发倒影,茫然自问。
体内佛法几乎感知不到,青玉宝杵不知何时已化作了一支普通的青玉笔杆。
挣扎的念头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对当前这一世结局的渴望。
阵法捕捉到了他最后,也是最深的一份执念——对和被认可的渴望。
幻境再次变化。
他到了一处佛光普照的清净佛国,自身竟端坐于莲台之上,下方无数比丘、菩萨恭敬聆听他宣讲妙法!
连曾经需要仰望的佛陀,都对他颔首微笑!
这是无数修行者潜意识中最深的渴望——证得果位,得大自在,受众生景仰。
在这极致的、被精心编织的中,静尘伽蓝最后一丝抵抗意志,彻底瓦解。
他脸上露出了满足、沉醉的微笑,彻底融入这虚拟的角色之中,再也不愿醒来。
那支青玉笔杆,也化作点点微光,融入了这片。
外界,栖云山深处,静尘伽蓝的本体盘膝坐在一块青石上,双目紧闭,面带诡异安详的微笑,气息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合,仿佛化作了一尊石像。
他手中的青玉宝杵光华尽失,如同凡物。与灵山的所有联系,彻底中断。
丹霞山小世界内,水镜中景象消散。
白猿王等妖王看得心惊肉跳,看向玄明的目光充满了更深的敬畏。
这阵法,竟比刀剑更可怕!
玄明面无表情。
红尘百世,无人能逃。佛心不定,亦是虚妄。
一位护法伽蓝,携重宝而来,却连对手的面都未见,便在心魔幻境中彻底沉沦,失联于此。
佛门的第一次深入探查,折戟沉沙。
消息若传回灵山,必将引得更强的风暴。
但至少此刻,丹霞山依旧隐藏在迷雾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