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末尾那几行用朱砂写就、字迹仓促的绝笔,如同几道狰狞的伤口,刻在了林小满的心上。“真种与钥藏于……”、“同心之血可解”……胡不归在“琉璃翡翠珠”成熟之日,究竟预感到了怎样可怕的变故?他藏起的“真种”是真正的“翡翠珠”吗?那把“钥”就是她手中的黄铜钥匙吗?又藏于何处?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同心之血”究竟是什么?是一种特殊的血脉?还是一种隐喻?
无数疑问如同乱麻,缠绕着林小满,让她寝食难安。她反复研读竹简前面对各种植物的记载,希望能找到关于“同心”二字的蛛丝马迹,却一无所获。胡不归的记录浩如烟海,且多用隐语代称,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参透。她不敢将竹简轻易示人,连石猛也未曾告知详情,只能独自承受这巨大的秘密和随之而来的恐惧。
赵琰的警告言犹在耳,她知道此事牵涉宫闱秘辛,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她将竹简和钥匙重新用油布层层包裹,藏于卧房一处极其隐秘的暗格中,决定在未有万全把握前,绝不再轻易触碰,也绝不再深入地道密室,以免引来更大的祸患。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她极力低调,但“林记”品鉴会的成功和梅花标识的深入人心,已使其成为汴京餐饮界无法忽视的新标杆。慕名而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真正有见识的饕客和背景深厚的贵人。他们品尝点心之余,对“林记”点心中那股若有若无、不同于寻常香料的独特清新风味赞不绝口,多有探问。
林小满谨记赵琰的叮嘱,对胡老头所遗植物之事讳莫如深,只推说是家传秘法或山中偶然所得的一些特殊香草,含糊其辞。但越是如此,越显得神秘,引得人们更加好奇。
这股风潮,不可避免地再次传入了深宫。几天后,石猛从漕帮旧友处得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宫中近日似有暗流涌动,有几位与孙御史一派走得近的内侍和低阶女官,在私下场合曾议论“林记”点心风味独特,恐非寻常技艺,言语间似有探究之意。甚至有人隐约提及“似有故人之风”,虽未明指,但结合太后之前的问询,其意不言而喻。
消息传到林小满耳中,让她刚稍平复的心再次悬起。孙党的人也开始关注了?他们是单纯的好奇,还是想借此做什么文章?是否与那晚潜入地道的黑衣人有关?她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四周暗流汹涌,却看不清对手是谁,意欲何为。
压力之下,林小满反而激起了更强的斗志。她深知,退缩没有出路,唯有让“林记”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无可替代,才能在这惊涛骇浪中屹立不倒。她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林记”的经营和新品的研发上,试图用忙碌和事业上的成就来对抗内心的不安。
她根据竹简中一些相对安全、关于普通药食同源植物的记载,结合深秋时令,精心研发了一款名为 “金玉满堂” 的养生糕饼。以新收的黄小米、南瓜泥为主料,加入少量茯苓粉、蜂蜜,口感软糯香甜,色泽金黄,寓意吉祥,且确有健脾养胃之效。新品一经推出,再次大受欢迎,尤其得到注重养生的长者青睐。“林记”的生意愈发红火,根基愈发稳固。
在这片繁荣之下,林小满与赵琰之间的联系,却因局势敏感而变得更加隐秘和稀少。除了陈锋偶尔暗中传递一些紧要消息(如告知那黑衣人的审讯并无突破性进展,其服毒自尽,线索中断),两人再无直接会面。但那种历经生死后产生的微妙牵挂与信任,却如同静水深流,默默滋养着彼此。林小满将那份复杂的情愫深深埋藏,只在夜深人静时,才会对着那方刻着“琰”字的令牌,默默祈愿他一切安好。
就在林小满以为可以暂时专注于经营,静观其变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这日午后,铺子里客人正多,林小满在柜台后忙着招呼。忽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队身着宫中服饰的侍卫开路,簇拥着一辆装饰华贵、由四匹骏马拉着的马车,缓缓停在了“林记”门口!这排场、这气势,远非往日宫中采办太监可比!
店内顾客纷纷侧目,窃窃私语,不知发生了何事。林小满心中一惊,有种不祥的预感,连忙整理衣襟,迎出门去。
马车停稳,一名身着深紫色高级女官服饰、气质威严、年约四旬的嬷嬷,在两名小宫女的搀扶下,缓步下车。她目光扫过“林记”的招牌和闻讯出来观看的人群,最后落在林小满身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哪位是‘林记’东家林小满?”
林小满心中忐忑,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民女林小满,参见嬷嬷。”
那嬷嬷微微颔首,从身旁宫女捧着的锦盒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绢帛,朗声道:“林小满接旨!”
圣旨?!林小满及周围所有人皆是大惊失色,慌忙跪倒在地,店内店外,瞬间鸦雀无声。
那嬷嬷展开绢帛,用清晰而庄重的声音宣读:
“诏曰:朕闻‘林记’食坊,匠心独运,点心精巧,尤以新品别具一格,深合养生之道。太后凤体欠安,食欲不振,御膳房诸品皆不合意。特宣‘林记’东家林小满,即刻携其得意新品数样,入宫觐见,为太后侍膳。钦此!”
宣读完毕,全场死寂片刻,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叹声!太后下诏,宣一个民间食铺的东家入宫侍膳!这是何等的荣耀!简直是闻所未闻!
林小满却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大脑一片空白!太后宣她入宫?在刚刚疏远“林记”之后?在胡记风波暗涌的敏感时刻?这真的是因为太后欣赏她的点心?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意图不明的“鸿门宴”?
“林姑娘,接旨吧。”那嬷嬷将圣旨递到林小满面前,目光深邃难测。
林小满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卷沉甸甸的、象征着无上皇权的明黄绢帛,叩首道:“民女……接旨,谢太后娘娘恩典!”
“姑娘速去准备吧,马车就在门外等候。切记,太后凤体金贵,点心需格外精心。”嬷嬷淡淡地嘱咐了一句,便转身回了马车。
林小满捧着圣旨,站起身,只觉得那绢帛烫手无比。周围的人群围上来道贺,伙计们也是喜形于色,都以为这是天大的好事。只有石猛和林老实,看出林小满脸色不对,眼中充满了担忧。
“姑娘,这……”石猛低声道。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石大哥,你帮我挑选几样最新鲜、最精致的点心,小心装盒。爹,铺子您先照看着。”她顿了顿,声音更低,“若我……若我明日此时还未回来,你立刻去找陈统领!”
吩咐完毕,林小满回到后院,快速换上一身最干净体面的衣服,对着水盆整理了一下仪容。她看着水中自己略显苍白的脸,心中充满了未知的恐惧与决绝。太后此举,绝对非同寻常!是发现了什么?是试探?还是……最后的摊牌?
她想起竹简上那诡异的“同心之血”,想起赵琰凝重的警告,想起那封匿名信和夜半的黑衣人……此行入宫,吉凶难料!
片刻后,林小满提着精心准备的食盒,走出“林记”,在那位紫衣嬷嬷淡漠的目光注视下,登上了那辆华丽却令人窒息的马车。车帘落下,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马车缓缓启动,向着那座红墙黄瓦、象征着至高权力与无尽秘密的皇城驶去。林小满坐在车内,手心里全是冷汗,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是一步登天的机遇?还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马车驶过繁华的街市,周围的声音渐渐变得遥远而不真切。就在即将转入通往宫门的寂静御道时,林小满无意间透过车窗缝隙,瞥见街角一个不起眼的茶摊上,坐着一位头戴斗笠、看不清面容的老者。那老者在马车经过的瞬间,似乎微微抬起了头,斗笠下,一双苍老却异常锐利的眼睛,仿佛不经意地扫过马车,与林小满的目光有了一刹那的接触。
那眼神,平静无波,却让林小满的心猛地一悸!那眼神……竟让她莫名地感到一丝熟悉,仿佛在哪里见过?可究竟是在哪里?
不容她细想,马车已拐入御道,将街市远远抛在身后。而那个神秘老者的惊鸿一瞥,却如同一个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林小满的脑海里,与竹简上的谜团、太后的突然宣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更加诡异莫测的图景。
宫门,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