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将至,汴河码头笼罩在浓重的夜色与湿冷的雾气之中。白日里的喧嚣早已沉寂,只剩下河水拍打岸边的呜咽声和远处零星船火的微光,如同鬼火般在雾中闪烁。空气中弥漫着鱼腥、潮湿木料和某种隐秘交易特有的紧张气息。
林小满和石猛如同两道影子,借着货堆和废弃船只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靠近三号码头。林小满的心跳得厉害,手心沁出冷汗,紧紧攥着怀中那块冰凉的“广储”木牌。石猛则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短刀藏在袖中,随时准备应对不测。
三号码头比想象中更破败,堆满了杂乱的缆绳和破旧的渔网,一座半塌的木板仓房孤零零地立在岸边,正是约定的三号仓。仓房内一片漆黑,寂静无声。
“小心有诈。”石猛压低声音,将林小满护在身后,率先靠近仓门。他轻轻一推,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在静夜中格外瘆人。
仓房内弥漫着浓重的霉味和鱼腥味,借着从破窗透进的微弱月光,隐约可见地上堆着一些麻袋。一个黑影从麻袋后闪出,低声道:“可是‘林记’的人?”
“正是。”石猛沉声应道,手按在刀柄上。
“货在那边,速验速决!”那黑影似乎也很紧张,指了指角落里的几袋货物。
石猛示意林小满警戒,自己上前迅速检查麻袋。割开一个小口,里面果然是上等的糯米和油脂,品质确如约定。他朝林小满微微点头。
林小满松了口气,正要取出银钱交割,突然,码头远处传来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和呵斥声,伴随着火把的光亮迅速逼近!
“巡检司查夜!闲杂人等回避!”
被发现了!
那漕帮汉子脸色骤变:“糟了!快走!”
石猛一把拉起林小满,将银钱塞给那汉子,低喝:“从后面走!”
两人刚冲出仓房后门,就见一队手持火把、腰挎腰刀的巡检司兵丁已从两侧包抄过来,眼看就要被堵个正着!
“站住!什么人敢夜闯码头禁地!”为首的队正厉声大喝,火光映照着他冷峻的脸。
石猛将林小满死死护在身后,心沉到了谷底。人赃并获,私运官仓渠道外的货物,这罪名足以让“林记”彻底完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林小满不知哪来的勇气,猛地踏前一步,高举手中那块黝黑的“广储”木牌,朗声道:“官爷且慢!我等并非宵小,乃奉‘靖安’之命,提取特许之物!”
那“靖安”二字出口,为首的队正明显愣了一下,火光下,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林小满手中的木牌,脸上闪过一丝惊疑不定。他显然认得此物,或者说,知道“靖安”二字代表的分量!他抬手止住了正要上前拿人的兵丁,走近几步,仔细审视那木牌,又看了看林小满和石猛,以及他们身后仓房里隐约可见的麻袋。
空气仿佛凝固了。火把噼啪作响,兵丁们刀半出鞘,紧张地对峙着。林小满屏住呼吸,感觉每一秒都如同一年般漫长。她在赌,赌赵琰的权威,赌这块木牌的能量。
片刻死寂后,那队正忽然收刀入鞘,对手下挥了挥手,语气竟缓和了几分:“既是‘靖安’特许,尔等速速离去,下不为例!”说完,竟带着人转身退去,很快消失在雾气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危机解除得如此突兀,让林小满和石猛都有些难以置信。两人不敢耽搁,趁着夜色,奋力将几袋沉重的原料搬上独轮车,用油布盖好,沿着原路飞快地返回“林记”。直到关上铺门,回到灯火通明的后院,两人才瘫坐在地,大口喘气,后背已被冷汗完全湿透。
“姑娘,刚才……太险了!”石猛心有余悸。
林小满抚摸着怀中那块救了她一命的木牌,心中对赵琰的权势和其背后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了更直观、也更惊悸的认识。这“恩情”,越发沉重了。
但无论如何,这批至关重要的原料总算到手了!“林记”维持高端点心品质的命脉,暂时保住了!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来不及休息,林小满立刻投入了更加紧锣密鼓的新品筹备中。码头的惊魂一刻让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依赖外部渠道终究受制于人,必须尽快将立足自身、开发替代食材的新品推向市场,才能掌握真正的主动权。
在石猛冒险采购回的新鲜河鲜和时蔬到位后,“河鲜百味”和“山野素心”两大系列的研发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 “金鳞小饺”:选用汴河活蹦乱跳的白条鱼、小鲫鱼,林小满亲自操刀,手法娴熟地去骨剔刺,将鱼肉剁成细腻的茸,加入姜汁、葱白水、少许猪油和秘制香料,反复搅打上劲。馅料粉白相间,鲜香扑鼻。饺子皮则选用中筋面粉,揉得光滑劲道,擀成薄如蝉翼的圆片,包入馅料,捏成灵动的鱼形,收口处巧做鱼尾状。
* “白玉虾饼”:精选青虾仁,用刀背捶打成胶状虾滑,加入切碎的荸荠粒增加爽脆口感,再混入压碎的嫩豆腐,调入蛋清、细盐,顺时针搅打至起胶。煎制时火候至关重要,需用平底锅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内里却保持虾肉的粉嫩与豆腐的洁白,口感外酥里嫩,鲜甜弹牙。
* “翡翠素包”:荠菜、马兰头焯水后迅速过凉,挤干水分切碎,与炒香的香菇丁、五香豆腐干碎混合,淋上小磨香油,馅料碧绿如玉,清香四溢。包子皮则尝试加入了少量南瓜泥,呈现淡黄色,与翠绿馅心相映成趣。
* “如意菜卷”:将豆芽、胡萝卜丝、木耳丝、黄瓜丝等时蔬焯水断生,保持脆嫩,用极薄的面皮(甚至尝试了米皮)卷成精致的如意形,蒸制后通透晶莹,蘸着特调的酸辣酱汁食用,清爽开胃。
每一款点心,林小满都精益求精,反复调试配方和工艺,力求在口味、口感和造型上达到完美。她将“本味”和“时令”的理念贯彻到底,最大限度地凸显食材本身的鲜美。
新品即将成型,林小满开始策划上市策略。她决定采用“饥饿营销”和“故事营销”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限量供应。每日每款点心仅供应二十份,先到先得,营造稀缺感。
其次,突出故事。在店内悬挂简要说明,讲述“林记”为追求天然本味,不畏艰难,寻访汴河时鲜、山野时蔬制作点心的初衷,将危机转化为品牌故事,激发顾客的共鸣与好奇。
再次,会员优先。持“会员竹牌”的老主顾可提前一日预订,巩固核心客群。
就在“林记”上下为新系列上市做最后准备,期待以此打破僵局时,市井间关于“林记”改用“廉价”河鲜、野菜做点心的风言风语,却开始悄然传播。显然是“八珍楼”在背后推波助澜,试图将林小满的创新之举污蔑为“偷工减料”、“档次降低”。
面对这种舆论攻势,林小满毫不退缩。她索性在铺子门口立了一块小黑板,用清秀的字迹写下:“汴河本味,山野清风。林记新品,以鲜为魂,以时为令,欢迎品鉴。” 坦然面对,自信展示。
开业之日,尽管有负面流言,但“林记”此前积累的口碑和李翰林等文人的赞誉,还是吸引了不少好奇的食客。当一笼笼热气腾腾、造型别致、香气独特的新点心端出来时,质疑声很快被惊叹所取代。
“这‘金鳞小饺’,鱼肉竟如此鲜嫩,毫无腥气!”
“白玉虾饼,外脆里嫩,虾味十足!”
“翡翠素包太清爽了!吃完一点都不腻!”
“这如意菜卷,蘸着酱汁,真是绝了!”
尤其是那些吃惯了油腻荤腥的富贵人家和注重养生的文人,对这几款清新健康的点心赞不绝口。虽然仍有部分顾客怀念以前的“神仙包”,但新系列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和过硬的品质,成功吸引了一批新的拥趸。“林记”的生意,在经历了断供初期的惨淡后,竟靠着这“另辟蹊径”的新品,重新焕发了生机,日营业额稳步回升。
然而,就在林小满稍稍松了口气,以为终于顶住了这波最猛烈的攻势时,石猛带来了一个从漕帮兄弟那里听来的、令人不安的消息:江南漕帮内部似乎发生了动荡,与“八珍楼”交好的那个舵主势力大涨,正在清洗异己。“黑鱼老七”那边传来口信,说后续合作……恐生变故。
刚刚稳定的漕帮渠道,再次蒙上了阴影。而那条隐藏在铺子下的神秘地道,也如同一个沉默的威胁,时刻提醒着林小满,真正的风浪,或许还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