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尘在致密岩层中的渗透,已至极其艰深之境。地脉压力如同无形巨手,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每前进一分,都需要信息模型耗费巨大“心力”推演最优路径,并调整自身存在属性以完成与前方岩矿的融合置换。
速度,已缓慢至近乎凝固。
“渊瞳”映照出的前方,岩层结构愈发古老奇诡。巨大的结晶矿脉如黑龙盘踞,散发出冰冷的能量惰性;未经扰动的原始岩芯坚逾精钢,其晶格结构紧密到几乎不存在可供渗透的缺陷;更深处,偶尔还能扫描到一些地壳变动留下的、充满混乱能量乱流的断裂带,如同大地深处的丑陋伤疤。
信息模型的光影在晶尘内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转、计算。推演出的路径变得支离破碎,时常需要长时间停滞,等待模型重新整合数据,寻找那几乎不存在的缝隙。
然而,就在这举步维艰的困局中,那源自下方、一直被模型记录并作为重要牵引坐标的悲怆余烬波动,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微弱的感应,而是化作了一种……可以被“渊瞳”直接捕捉并分析的、持续存在的“信息流”。
这信息流中,蕴含着多种复杂的“印记”:
一种深沉、厚重、带着绝望守护与最终释然的悲怆意志,那是王海焚尽自身留下的最后回响; 一种冰冷、纯粹、如同大地脊梁般不屈的镇岳阵意余韵,源自那尊石像; 还有一种极其微弱、却坚韧不拔的……净化之力被强行撕裂、燃烧后残留的炽热余温,属于钥匙核心最后的牺牲; 最后,则是最新被捕捉到的那一丝……古老、破碎、夹杂着邪异的异常规则波动。
这些印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段独特而稳定的“信息旋律”,如同黑暗深海中一座不断发出特定频率信号的灯塔。
“渊瞳”冰冷地记录、解析着这段“旋律”。信息模型开始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参数之一,纳入路径推演的核心算法。
渐渐地,模型发现,这段“余烬旋律”的存在,似乎……并非完全无序。其波动频率,隐隐与更深层地脉的某种极低频的、近乎固化的“基础规则脉动”……产生着极其微弱的谐振。
而这种谐振,在某些特定的岩层结构节点附近,会变得稍微明显一丝。
这些节点,就像是隐藏在复杂岩层迷宫中的……一个个极其隐秘的“路标”!
它们本身并无特殊能量散发,但其存在的“规则状态”,却因为与“余烬旋律”的微弱谐振,而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不同于周围岩层的“信息特征”!
这种特征,对于寻常感知乃至污秽巨山的扫描而言,毫无意义,根本无法察觉。
但对于拥有“渊瞳”、能够进行超高精度信息扫描与模型推演的晶尘来说——
这无异于在无尽的黑暗迷宫中,看到了一条由微弱萤火标记出的、断断续续的小径!
“渊瞳”立刻调整了扫描重点,全力捕捉那些具有特殊“信息特征”的岩层节点。
很快,一条全新的、更加曲折但却指向性更加明确的路径,在信息模型中被迅速勾勒出来!
这条路径不再强行穿越最坚固的岩核或能量混乱带,而是巧妙地串联起那些散布在各处的、与“余烬旋律”谐振的隐秘节点,如同踏着一条无形跳板,蜿蜒通向那悲怆余烬的源头!
前进的方向,豁然开朗!
晶尘的移动虽然依旧缓慢,却不再有长时间的停滞。每一次与目标节点的“融合”,都仿佛一次精准的定位校准,使其在浩瀚岩层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
那层无形之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优化。它开始能够模仿并利用这些节点本身的“信息特征”,使得晶尘在通过这些节点时,其存在感能更好地融入节点自身那奇特的规则状态中,隐匿效果大增。
它就像一枚被磁石牵引的铁针,在迷宫中找到了正确的吸引力线,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靠近。
……
而在晶尘后方,上层区域的某条阴暗裂隙中。
岩拓那借助诡异菌群勉强稳固下来的血影,正如同壁虎般,紧贴着冰冷粗糙的岩壁,缓慢向下爬行。
它的状态依旧糟糕透顶,力量未有恢复,只能依靠着那点阴性能量维持存在不灭。但它的意志,却在绝望与痛苦的磨砺下,变得如同淬毒的冰晶,更加阴冷和专注。
它失去了对目标方向的清晰感应,只能凭借着那一点残存的、源自灵魂层面的模糊执念指向,以及偶尔能捕捉到的、下方传来的极其微弱的能量环境变化(主要是越来越清晰的地脉深层压力与那悲怆余烬的微弱辐射),来判断大致方位。
它的行进方式变得更加原始,也更加有效。它不再试图感应能量流动,而是将残存的感知力高度集中,细细体会着岩层本身传递来的、最细微的震动与压力差。
它像一条真正的盲蛇,依靠着对大地本身“呼吸”的感知,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一次,它途经一片区域,岩层中残留的净化湮灭气息(很可能是之前光球崩碎或钥匙核心自毁时残留的)让它那污秽本质的血影感到一阵剧烈的刺痛与排斥,它立刻意识到方向可能正确,强忍着不适加速通过。
另一次,它感受到侧下方传来一阵极其微弱、但异常稳定的规则谐振波动(正是晶尘所利用的那种节点特征),虽然它无法理解那是什么,但那种“异常”感让它本能觉得可能与目标有关,立刻调整方向靠拢过去。
它的速度远远无法与之前疯狂突进时相比,但却更加稳健,更加不易迷失。它就像最耐心的猎人,依靠着本能和经验,一点点地缩小着包围圈。
它与前方晶尘的距离,在这种缓慢而执着的追踪下,竟然……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悄然拉近。
只是它自己,尚且未知。
……
晶尘沿着那条由信息节点标记出的无形路径,不断深入。
周围的岩层环境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岩石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出一种暗沉的黑褐色,质地也变得更加细腻紧密,仿佛经过了亿万年的极致挤压。空气中的能量惰性更强,但那种深沉的、源自大地本身的悲怆与古老韵味,却也更加浓郁。
“渊瞳”捕捉到的“余烬旋律”越来越清晰,那其中蕴含的种种印记——王海的守护与释然、石像的冰冷阵意、钥匙核心的炽热余温、以及那丝令人不安的邪异破碎规则——都变得更加具体,仿佛触手可及。
同时,信息模型也发出了新的警示:推演显示,前方区域的岩层结构稳定性正在急剧下降,存在大量未知的空腔、断裂带和能量淤积点。似乎……已经非常接近当年那场自毁爆炸的核心影响区域了!
危险与目标近在咫尺。
晶尘的移动变得更加谨慎。“渊瞳”的扫描范围扩大到了极限,不仅扫描路径节点,开始全力构建前方区域的详细结构模型,试图提前预判所有潜在风险。
就在其穿过一个特别巨大的、与“余烬旋律”谐振强烈的黑色玄武岩节点,即将进入一片模型推演中存在巨大空腔的区域时——
“渊瞳”猛地捕捉到!
在前方那片空腔的边缘地带,岩层的结构……呈现出一种极其异常的状态!
那不是自然的断裂或空洞,而更像是……某种巨大的力量瞬间爆发后,形成的极致扭曲与熔融后又急速冷却的形态!岩壁光滑如镜,却又布满了无数细密的、如同闪电般的暗金色裂痕!那些裂痕深处,隐隐残留着令人心悸的狂暴能量印记,以及……一丝丝极其微弱的、与“余烬旋律”中那邪异规则波动同源的气息!
更令人警惕的是,在那扭曲熔融的岩壁之上,竟然还附着着一些……难以名状的、暗红色的、如同凝固血痂般的诡异矿物结晶!这些结晶散发出微弱的吸力,正在极其缓慢地汲取着周围岩层中的污秽能量,甚至……包括那“余烬旋律”中逸散的微弱力量!
信息模型瞬间将危险等级提升至最高!
这些诡异血痂结晶的存在,及其汲取能量的特性,极有可能干扰甚至破坏“余烬旋律”的稳定性!而且,它们很可能与那丝邪异规则有关,是某种未知的、潜藏的危险!
晶尘立刻停滞在玄武岩节点内部,不敢再轻易前进。
“渊瞳”全力扫描分析着那些诡异血痂结晶的结构、能量反应及其与岩壁、与“余烬旋律”的相互作用方式。
内在的信息模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试图推演出安全通过这片区域、或者绕过这片区域的方法。
然而,这片空腔区域似乎极大,模型初步推演显示,绕行需要耗费难以估量的时间和“心力”,甚至可能彻底迷失。而直接穿过,则必然要面对那些诡异血痂结晶的未知风险。
进退维谷。
就在晶尘全力计算应对之策时——
在其后方,大约隔着小半个区域厚度的岩层之外。
岩拓的血影,正小心翼翼地爬过一条散发着微弱热量的地底硫磺脉。
它突然停了下来,独眼(感知核心)中闪过一丝疑惑。
它感觉到,前方传来的那种悲怆余烬的辐射波动,似乎……变得有些不稳定?其中好像掺杂了一些别的、让它本能感到厌恶却又有点熟悉的东西?
而且,它似乎还捕捉到了一丝极其极其微弱、却异常熟悉的……净化本源残留物的气息?虽然那气息已经淡到几乎不存在,但对其污秽本质而言,依旧如同黑夜中的火星般显眼!
方向就在前面!而且目标很可能就在附近,甚至可能遇到了麻烦!
这个判断让岩拓的残存意志瞬间兴奋起来!
它不再缓慢爬行,而是再次催动起那点所剩无几的本源力量,如同离弦之箭,朝着波动传来的方向,猛地加速冲去!
它已经能“闻”到猎物的气息了!
而前方的晶尘,依旧沉浸在高强度的计算中,对后方悄然迫近的危机,尚未察觉。
它的“渊瞳”,正死死锁定着前方空腔边缘那些诡异的暗红血痂结晶,以及结晶下方,那深不见底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黑暗空腔。
通往余烬源头的最后一段路,也是最为凶险的一段,已然横亘于前。
深渊的终点,似乎已隐约可见,但其周围,却缠绕着更加浓重的迷雾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