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这天,西街的雪化得差不多了,青石板缝里冒出些嫩草芽,沾着湿漉漉的水汽。我蹲在豆仓前拆油纸,指尖触到的豆粒带着点潮润——过了雨水,藏了一冬的豆子该醒了,按秘谱上说,雨水润仓,豆魂归位,得趁着这股水汽翻晒,才能保住春播的力气。
三妮,搭把手!赵铁柱扛着块竹篾晒垫从后院走来,篾条上还沾着去年的豆壳,张少爷家的牛下崽了,说借咱的晒场用用,算他赊的,等小牛满月送两捆苜蓿草还。
我刚把晒垫铺开,豆宝就踩着木屐跑过来,手里举着个小竹筛,筛里晃悠着三两颗圆豆子。婶娘,豆...豆宝帮你...选种!他踮着脚往晒垫上倒豆子,却把大半都撒在了地上,小脸蛋急得通红,像颗被雨淋湿的樱桃。
这娃娃打小就跟豆子亲,赵婶说他周岁时抓周,一把抱住青铜豆腐模子不肯放,连银锁都扔在了一边。如今四岁了,每天最上心的就是豆仓,早上要数一遍豆子,晚上要给豆堆盖布,说是怕豆子冻着。
慢着倒,我捡着地上的豆粒笑,这些可是要当种子的,得让它们先晒晒太阳,喝够雨水。
爹从豆腐坊出来,手里捧着个陶瓮,瓮口蒙着层细纱布。这是去年霜降时留的头仓豆他揭开纱布,里面的豆子滚得圆溜,特意用雨水泡了整夜,你看这芽眼,都鼓起来了。
正说着,巷口传来木车轱辘声。张少爷推着辆独轮车过来,车上装着个新做的竹笸箩,笸箩底编着字纹。杨姑娘,我娘说这笸箩晒豆子最好,透气不闷芽,他挠着耳根笑,不算赊账,就当给豆宝当玩具了。
豆宝一听,立马丢下小竹筛扑过去,抱着笸箩转圈,竹条碰着豆子哗啦啦响,倒像是在给苏醒的豆子唱调子。刘半仙不知何时站在仓门口,手里攥着根柳枝,枝上缠着圈红绳:老朽算到今日宜启仓,特来驱仓虫!他用柳枝轻扫豆堆,这是老井边的柳,沾了活水灵气,能让豆子醒得更快。
日头渐渐暖了,西街的人都来帮忙翻仓。赵婶带着婆姨们坐在小马扎上选种,把扁的、裂的豆子挑出来,说是要给春播的豆子找个好领头的;老陈头扛着梯子,往仓顶铺新的油纸,说要防着倒春寒的雨;连城隍庙的老道都来了,捧着个瓦罐,里面装着炒香的芝麻,说是拌在豆种里能防鸟啄。
赵铁柱和张少爷比赛扬豆子,木锨扬起的豆粒在阳光下划出金弧,落进晒垫时响,像场温柔的金雨。豆宝在晒垫边跑来跑去,把滚到边缘的豆子捡回来,嘴里念叨着别跑呀,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我往赊账簿上添新账,笔尖划过纸页洇出淡淡的水痕:西街百家,赊雨水三升,以春豆满仓偿还。刚写完,豆宝就举着颗特别圆的豆子凑过来,非要让我把豆子贴在账页上,说是给账本当印章。
三妮你看这豆!赵铁柱突然举着颗豆子跑过来,豆脐处竟天然带着个字,老篾匠说这叫天字豆,三百年才出一颗,种下去准能长出丈高的豆藤!
他话音刚落,晒垫上的豆子突然咕噜噜滚向一处,聚成个小小的圆堆,像在抱团取暖。刘半仙突然拍手:好兆头!豆子聚气,今年准是大丰年!
日头偏西时,翻晒的豆子都归了仓。爹用新选的种子泡了壶豆茶,茶汤琥珀色,飘着股清苦的香。大家围着晒垫蹲成圈,你一口我一口地喝,豆香混着雨后的泥土气,像极了奶奶说过的醒春的味道。
张少爷喝着茶,突然指着仓角:杨姑娘,我爹说要在仓边种棵皂角树,秋天结了皂角,能给豆子驱虫,还能给西街的孩子们当玩具。
我刚点头,就见豆宝抱着青铜豆腐模子跑过来,模子里盛着些刚晒好的豆子。婶娘,豆...豆宝种豆!他把豆子往模子里塞,小手指着模底的莲花纹,这样长出来的豆子...会开花!
众人都笑了,赵铁柱却突然蹲下身,认真地帮他把豆子摆好:对,这样长出来的豆子,准能开出最好看的花。
暮色漫进仓房时,雨又淅淅沥沥下起来,打在晒垫上沙沙响。我摸着账页上那颗被豆宝贴上去的豆子,突然觉得这仓里的哪是豆子啊,分明是西街人藏了一冬的盼头,经雨水一润,就醒得热气腾腾。
赵铁柱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双绣着豆苗的布鞋,针脚比去年匀了些:我娘纳的,说雨水天穿这个不打滑,等春播时你下地用。
我笑着接过,鞋底的布纹里还沾着点新土。远处传来卖花人的吆喝声,带着新摘的杏花甜。灶王爷画像旁的铜铃铛轻轻晃,雨丝从仓门缝钻进来,打湿了账页上的字迹,晕开的墨痕像颗发了芽的豆子,正往纸页深处扎根。
谁也没注意到,仓角最底层的豆堆里,有颗圆豆子悄悄裂开了道缝,缝里冒出点嫩白的芽——像极了西街的日子,在雨里,在风里,在烟火里,悄悄醒了,正攒着劲要往上长。
(第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