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听了皇上的话确实心动,也想自己带上几百号人,跨上日行千里的良驹,装备最先进的武器,让“封狼居胥”霍去病的豪情在大西北大漠上重现。
只是心有牵挂,自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姜姑该怎么办?那时的她在京城只怕比在杜家庄更惨。
三郎寻思着,让姜姑学门傍身的手艺才行。教她做蛋糕、饼干,奶糖这类食品。
这些东西新奇,学会了不仅能自己解馋,日后就算真有变故,也能靠着这手艺活下去。
揣着心事回家。李莫愁和黄蓉正守着铺子。
后院,姜姑正站在灶台前掌勺,程灵素坐在灶口添火,顾南衣则在一旁的案板前切菜。
小红蹲在木盆边,看见三郎进来,连忙站起身,急匆匆地往天井跑,拿起书观看。
三郎微微一笑,走到木盆前蹲下,挽起袖子,拿起没洗好的青菜,细细地搓洗起来。
“小红,”三郎转头看向小红,声音温和,“每天学三个时辰就够了。帮家里干活是应该的,但要分清主次,你现在最要紧的任务,还是好好读书识字。”
顾南衣不解地问:“公子,你老让小红学习,难不成以后还想给她安排个一官半职?”
三郎看向小红,眼里带着笑意:“若是她有这个兴趣,也不是不行。我听说户部,就有不少女官。”
小红连忙摆手,脸上满是慌张:“姑父,我可做不了官!您千万别让我去当官。”
“那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三郎停下手里的活,认真地问道。
小红低下头,绞着衣角,轻轻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你不知道,那姑父就告诉你。”三郎看着小红的眼睛,认真说道:“不管你将来是做官也好,做买卖也罢,都得先学会识字断文。
只有自己能赚钱、有积蓄,以后嫁了人,在婆家说话才有底气,才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
顾南衣笑着打趣:“小红,你有这么好的姑父疼你、为你打算,就算以后嫁了人,还怕有人敢欺负你吗?”
三郎轻轻叹了口气,有感而发:“我能护着她一时,却护不了她一世啊。终究还是要她靠自己才行。”
饭后,禹河边的风带着几分凉意。
三郎领着姜姑沿着河岸慢慢散步,郭少宇夫妇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顾南衣牵着小红的手,对她特别宠爱。
马路对面,四个穿着寻常百姓衣服的大内侍卫,暗中保护着他们的安全。
走了一会儿,三郎轻声问道:“姜姑,依你看,在我身边这些人里,你觉得谁最忠诚?”
姜姑沉默了片刻,“我看大家都挺好的。要是真说最忠诚的,凭我的感觉,应该是虎爷和程灵素,然后是郭爷和剑雄。”
三郎听了,微微挑眉,笑着问:“那李莫愁和黄蓉,你就不看好她们?”
姜姑连忙摆着手,一脸急切地解释:“我不是不看好她们!只是跟虎爷他们比起来,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如果……”
她犹豫了一下,抬头看了看三郎的脸色,小声说:“我说的是如果,相公你可别生气啊。”
三郎笑着摇了摇头:“我不生气,你有什么就直说。”
姜姑咬了咬下唇,像是下定了决心,轻声说道:“如果有一天我们落魄了,我总觉得,李莫愁和黄蓉不见得还会跟着我们。她们看着就不是能吃苦、能共患难的人。”
“那是自然,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没什么错。”
三郎语气平静,“可我不想我们有落魄的那一天,更不想再回到杜家庄,过着靠天吃饭的种田日子。
我想教你做蛋糕、饼干和糖果的手艺,你平时没事就琢磨琢磨,要是做得好了,以后也能开一间小铺子,自己有个事情做。”
姜姑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满是惊喜,“真的吗?”
三郎忍不住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现在可不行,这只是我为以后做的打算,算是留个后手的想法。
我们刚到京城没多久,很多事情都不了解。现在虽然赚钱了,皇上对咱们也不错,但不能掉以轻心,得做长远的打算才行。”
姜姑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三郎带着郭少宇、单剑雄和秦虎出了门,直奔城东的马车行。
在车行里挑挑拣拣,最后选了一架结实耐用的新马车,付了钱,拉着马车到新房的后院。
借来木匠师傅的工具,挽起袖子开始改装。
他们在车轱辘里套上轴承,又装上了弹簧避震,坐垫底下也加了一层柔软的弹簧。
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把马车改装好。三郎擦了擦额头的汗,迫不及待地招呼他们上车,让秦虎赶着马车在院子里跑了一圈。
马车走在院子里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却一点都不颠簸,坐在车厢里,就像坐在平稳的轿子里一样,舒适度比之前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走,咱们去傅三爷家!”三郎兴致勃勃地说道。秦虎应了一声,赶着马车,朝着傅三爷家的方向驶去。
刚巧,傅三爷刚从外面回来,看见三郎从车上下来,连忙快步上前,拱手见礼:“大人,您怎么来了?快请进!”
三郎笑着拱手还礼:“三叔,好久没见你了,最近生意可好?”
傅三爷一边请三郎一行人,一边笑着说:“托大人的福,最近生意还不错。快,屋里坐。”
三郎摆了摆手,指了指身后的马车:“三叔,我今天来,是想让你试试我的这架马车,帮我看看这买卖能不能做。”
傅三爷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就跟着三郎一起上了马车。秦虎赶着马车,沿着街道慢慢跑了一圈。
回到傅三爷家门前,傅三爷脸上满是赞叹:“好!太好了!坐上这马车,就算赶远路也不怕累了,这买卖肯定能做!就是不知道,造这么一架马车,要多花多少银两?”
“比普通马车多花七八两银子,要是以后批量做,成本还能再降一降。”
三郎说着,弯腰掀起马车的坐垫,指着木板下的两排小弹簧,“你看,这里加了弹簧,主要手艺还在车轱辘上。”
傅三爷下车弯下腰,仔细看了看车轱辘,又摸了摸弹簧,连连称奇:“真是巧思!快,屋里坐,咱们好好聊聊。”
几人进了屋坐下,丫鬟端上了热茶。
傅三爷知道三郎的性格,不喜欢绕圈子,喝了一口茶,就直接开口问:“大人,你直说吧,想怎么合作?”
三郎放下茶杯,“我想跟三叔你合伙开个作坊,咱们出一样的钱,你负责管理作坊和买卖,我来帮忙宣传宣传,赚了钱咱们五五分,你看怎么样?”
傅三爷一拍大腿,乐呵呵地说:“好!就这么办!”
三郎接着说道:“不过有件事要跟三叔说清楚,车轱辘里的转子和弹簧,普通人做不了,对材料的要求很高,只有城东的匠铺能打造。
这里面还涉及一些秘方,只能从他们那里采购。不过他们给的价格还算公道,到时候三叔你可以跟他们好好谈谈。”
傅三爷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只要价格合理,能保证货,就没问题!”
三郎从包里掏出一份图纸递给傅三爷:“我还设计了几种款式,有三轮的,也有四轮的;有普通版的,也有豪华版的,也可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
傅三爷接过图纸,认真地看了起来,越看嘴角翘得越高。
看完图纸,他看着三郎,急切地问:“那咱们现在就把这事定下来,写个文书什么的?”
三郎点了点头,目光转向郭少宇、单剑雄和秦虎,说道:“我那五成,要分成四份,郭少宇、秦虎、单剑雄各一成,我自己留两成,到时候一起写在文书上,按文书分红。”
郭少宇一听,连忙站起身,“公子,我们已经有月钱了,不必如此!”
“光靠那点月钱,怎么够?”三郎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就这么定了,这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多机会。我三郎不能自己吃肥了,不管兄弟。”
三人听了,心里感动,这世上去哪里找这样的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