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许飞琼

唐开成初年,进士许瀍在河中一带游历,忽然染上怪病,昏迷不醒。亲友们围坐守候,以为他命不久矣。谁知三天后,他猛地坐起,抓起笔在墙上狂书:晓入瑶台露气清,坐中唯有许飞琼。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写完便又倒下,不省人事。

次日,他再次惊醒,提笔将第二句改为天风飞下步虚声,随后如醉般呆坐良久,才渐渐回神。他告诉众人,自己梦中被引至瑶台,见三百仙女居于琼楼。其中一位自称许飞琼,命他赋诗。诗成后,她又道:不愿世间人知我名姓。命他修改。众仙和诗赞叹,最后对他说:你终会再来,如今且归。便有人引他返回人间。

许瀍病愈后,墙上墨迹犹存,却无人能解其中真意。后来他仕途平淡,终身未再提及此事,只是每逢月明风清之夜,总爱独坐庭前,望着天际出神。

世人总向往仙境,却不知仙缘或许就在一念之间。许瀍的梦,是真是幻已不重要——那片刻的瑶台清露、飞琼仙韵,早已成为他平淡人生里最璀璨的星光。或许神仙从不在意被人记住姓名,她们留下的,不过是让凡尘中的我们,偶尔抬头时,能看见月亮更亮一些。

2、裴玄静

缑氏县令的宅院里,裴玄静总爱独自待在西北角的小阁楼上。这个自幼能过目不忘的才女,及笄后却迷上了道经。父母为她辟出一间静室,可每当侍女送饭时,总能听见里面传出女子的谈笑声,推门却只见玄静一人。

二十岁那年,父母将她许配给鄠县尉李言。出嫁前夜,玄静将道袍仔细叠好,压在陪嫁箱笼最底层。婚后才满月,她就对丈夫坦言:我自幼修道,神明不许我为人妻。没想到李言也是个慕道之人,竟点头应允。从此,玄静搬进后院净室,终日焚香诵经。

大中八年八月十八日,温县李氏别业的上空突然仙乐缭绕。管家冲进后院时,只见玄静身着道袍立于庭中,一只白凤正敛翅落在她身旁的石榴树上。在众人惊呼声中,她跨上凤背,随着仙乐向西北飞去。石榴树被凤翼带起的风吹得沙沙作响,枝头还留着几颗未及摘下的红果。

后来李言终身未娶,每年八月都在庭院摆上石榴。有人说曾在终南山见过玄静,她笑而不语,只是指了指天上流动的云彩。

世人常把得道成仙想得轰轰烈烈,却不知真正的超脱往往就在日常的取舍之间。就像那株石榴树,既不必连根拔起,也无需永远停留,只要在适当的时候,让熟透的果实自然坠落。

3、戚玄符

冀州城外的官道上,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突然停在那户正在办丧事的人家门前。三岁的女童躺在草席上,面色青白。道士从脏兮兮的衣带里摸出一道黑符,贴在女童额头:此女合该成仙,不过是暂闭了气窍。

女童突然睁眼时,道士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这个名字。从此,这个死而复生的女孩就成了乡邻口中的异数。十七岁嫁作人妇后,公婆的棍棒常打得她后背渗血,她却总在夜深人静时对着北方的星空跪拜——那里有她三岁时见过的北岳真君。

大中十年八月,正是秋收最忙的时节。玄符在井台边洗衣时,忽然有白鹤掠过头顶。当晚,公婆听见她房中传来环佩之声,举灯查看时,只见案几上留着半碗朱砂色的汤药,窗棂外飘着几片闪着金光的羽毛。

村里老人说,那夜北斗七星格外明亮。而玄符的公婆,从此再也不敢随意鞭打儿媳,连说话都轻声细语起来。

命运给戚玄符的是一手烂牌:幼年夭劫、严苛公婆、卑微身份。但她把苦难都当修行,将委屈都化慈悲。原来仙缘不在九霄云外,而在如何对待落在身上的每一记棍棒——当你不把伤痛当作折磨,它们就成了度你飞升的阶梯。

4、徐仙姑

北齐仆射徐之才的女儿徐仙姑,活了几百岁,容貌却始终停留在二十四五岁的模样。她精通禁咒之术,独自游历天下名山大川,常在岩洞林窟中栖身,偶尔也寄宿僧院。

一次,某寺院十来个轻狂僧人出言不逊。仙姑不以为忤,只是淡淡一笑:我一个小女子,敢独自云游四海,不避虎狼,难道还会怕你们这些鼠辈?说罢解衣就寝,顺手灭了蜡烛。僧人们以为得逞,不料次日发现整夜动弹不得,如同被无形绳索捆绑。待仙姑走出数里,他们才恢复如常。

在江南一带,人们四十多年来见她容颜未改,行走如飞。所到之处,无人敢不敬。咸通初年,她对剡县白鹤观道士陶蒉云说:家父在北齐为官时,以方术济世,积下阴德...

仙姑的故事让人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张扬,而在于那份从容不迫的底气。她不必证明什么,因为时间会为笃定的人停驻,天地自会给洒脱的人让路。当一个人活成了传说,连岁月都不敢在她脸上留下痕迹。

5、缑仙姑

衡山深处的魏夫人仙坛旁,八十多岁的缑仙姑正在清扫落叶。她两鬓未见一丝斑白,倒像是刚过及笄之年的少女。山间常有猛虎出没,香客们总要结队持械才敢上山,她却独居于此十余年,与虎为邻而安之若素。

那年深秋,一只青鸟落在她窗前的古松上。这鸟儿红顶长尾,竟口吐人言:我乃南岳夫人使者,见你修道精诚,特来相伴。自此青鸟常伴左右,时而说起西王母旧事:王母本家姓缑,河南缑氏山是她得道之处。更奇的是,每当有香客登山,青鸟总能预先道出来人姓名。

一个风雨夜,青鸟突然振翅警告:今夜有恶客至,但不足为惧。果然,十多个僧人趁着夜色来毁仙坛。那仙坛原是块丈余见方的浮石,众人合力竟不能动其分毫。忽闻虎啸震谷,僧众仓皇逃散,只见月光下仙姑静立坛前,身旁蹲踞着三只吊睛白额猛虎。

后来青鸟辞别时,衔来一枝瑶草:夫人说,你已得守静之要。仙姑将草籽撒在坛边,如今那里长出的灵芝,在月夜会发出幽幽清光。

缑仙姑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惊天动地,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就像那块浮石,看似无根,实则与整座山脉血脉相连;正如她的道心,看似孤独,却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当一个人守得住寂寞,连神仙都会派使者来作伴。

6、王氏女

常州义兴县的桂岩山上,十六岁的王氏女正在溪边浣笔。墨色在清泉中晕开时,惊走了几尾游鱼。自从父亲随伯父入京,她便与两位母亲隐居在此,与洞灵观的道钟为伴。

这个自幼不沾荤腥的姑娘,总爱在清晨对着山岚抚琴。她的闺房里常年飘着异香,案头《大洞真经》的纸角都被摩挲得起了毛边。及笄那年,她将提亲的媒人拒之门外,却在院中种下两株鹤望兰。

那年重阳,王氏女染了风寒。两位母亲去道观祈福归来,见她坐在门前的青石上题诗:玩水登山无足时,诸仙频下听吟诗。此心不恋居人世,唯见天边双鹤飞。墨迹未干,她便靠着山石睡去,再没醒来。

次日破晓,邻居们循着仙乐而来,看见两只白鹤从庭院古柏上振翅而起。王氏女的容颜比生前更鲜活,衣袂间落着几片青鸾羽毛。县吏来查验时,那对鹤早已飞入云霞,只留下满室幽香三日不散。

多年后,有采药人在悬崖发现一株并蒂灵芝,其下青石上刻着那首绝句。最奇的是,每逢雨雾天气,石上墨迹就会变得湿润,仿佛刚刚写就。

王氏女的故事让人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她像山间朝露般短暂清澈,却因坚守本心而永恒。当一个人真正与道相合,羽化登仙不过是最自然的归宿——就像她诗中的双鹤,终究要飞向属于它们的天空。

7、薛玄同

河中的夏夜闷热难耐,少尹冯徽的夫人薛氏却紧闭门窗,在香案前诵读《黄庭经》。嫁入冯家二十年,她才向丈夫吐露心声:妾身素慕清虚。从此独居小院,每日诵经不辍。

十三年后的初秋,残暑犹烈。这夜忽有月华般的清光漫进窗棂,两名青衣玉女踏香风而来:紫虚元君不日将临。此后每夜异香满室,连砖石都沁出凉意。七月十四日,元君率二十七位真仙降临,赐下九华丹,传授存神要诀。薛氏伏地受教时,发间玉簪化作一缕青烟。

八月朔日,冯徽推开院门,只见妻子素衣鹤氅立于庭中,脚下云气渐聚。她将平日戴的玉镯放在石桌上:留作念想。话音未落,已有青鸾自九天来迎。桌上玉镯忽然绽裂,内里藏着一粒丹砂,正是当年出嫁时,她偷偷埋入镯中的修道初心。

薛玄同的故事让人看到:真正的修行不在逃避尘缘,而在红尘中守住本心。她相夫教子二十年,却在柴米油盐里默默滋养着最初的志向。就像那枚玉镯,表面是妇人的首饰,内里却藏着通天的丹心——世间最动人的飞升,从来都是厚积薄发。

8、戚逍遥

冀州南宫县的戚家有个女儿,自幼不喜女红,只爱捧着道经静坐。父亲教她《女诫》,她却说:此世俗之见,非我所愿。转而研读《道德经》,终日清静自持。

二十岁嫁与同乡蒯浔,公婆嫌她不顾农桑,丈夫怨她不事生产。戚逍遥晨起焚香,夜半诵经,田间劳作时心不在焉,只望着云卷云舒出神。一日,她向公婆请求归家修行,却被父母逼回夫家。最终,蒯家将她锁进柴房,断其饮食,想逼她低头。

柴房内,戚逍遥以清水为食,静坐七日。夜半时分,邻人听见她轻声吟唱:笑看沧海欲成尘,王母花前别众真。千岁却归天上去,一心珍重世间人。蒯家人疑为妖异,破门而入,却见她神色如常。

第三日黎明,一声惊雷震彻村落。众人赶到时,柴房屋顶洞开,瓦砾间只余一件素衣飘落,戚逍遥已不见踪影。有人说见她乘云而去,也有人说她化作白鹤飞入南山。唯有那首未唱完的歌谣,仍在乡间流传。

戚逍遥的故事道破一个真相:世俗的枷锁,往往困不住真正超脱的心。她像一缕清风,穿过蒯家的柴门,穿过世人的非议,最终回归天地。人生在世,或沉沦或飞升,不过一念之间——有人甘愿被红尘束缚,也有人宁愿破碎屋顶,去拥抱更辽阔的天空。

9、茶姥

广陵城的早市刚开张,青石板上还凝着露水。那个总在街角卖茶的老妇人又来了,粗布衣裳,竹笠遮颜。她摆出一口青瓷茶壶,茶香便漫过整条街巷。奇怪的是,从日出到日落,壶中茶水不见少,味道也始终如新沏般清冽。

城中老人说,自东晋南渡时,这茶姥就在此卖茶。三百年来,她鬓发未白,步履轻盈。有年轻官吏不信邪,以妖异之名将她收监。那夜狱卒听见瓷器轻碰之声,只见茶姥捧着茶壶,从铁窗飘然而出,衣袂掠过月光下的城墙,消失在扬州方向的夜色里。

后来有人在蜀冈茶园见过相似的身影,茶香依稀可辨。每逢谷雨前后,广陵老茶客还会在旧市口摆上一碗新茶,说是敬给那位不知年岁的煮茶人。

茶姥的故事就像她壶中的茶——看似平常,却藏着道不尽的余味。世人总想揭开长生不老的秘密,却不知真正的永恒或许就藏在这般简单的事里:日日重复却不厌倦,平凡度日却自得其乐。就像那壶饮之不竭的茶,活透的人,光阴也拿她无可奈何。

10、张建章

幽州行军司马张建章的藏书阁里,总飘着松烟墨的味道。这个聚书万卷的儒将,连行军时都不忘在鞍袋里塞两卷《汉书》。那年他奉命出使渤海国,船队却在半岛遇上风浪。

波涛间忽现一叶扁舟,青衣童子揖道:大仙有请。跟着童子穿过迷雾,竟见仙岛楼台。女仙设宴款待,案上菜肴全是蓟城风味。临别时,女仙笑道:君子不欺暗室,当得善报。回程时风浪骤歇,唯有那童子驾舟相送。

船经太宗征辽碑时,石碑已被海水淹没大半。张建章用绢帛蒙面潜入水中,手指抚过碑文,归来竟能一字不差地誊写全文。后来蓟门学子都说,那日看见他湿漉漉的衣袍上,沾着几片从未见过的仙岛花瓣。

张建章的故事藏着读书人最深的浪漫——那些在书斋里养出的浩然气,终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化作渡你过惊涛的舟楫。就像水底摸碑时,他指尖触碰的不只是冰冷的石刻,更是千年文脉的传承。

11、尘启仙踪

浙西节度使周宝督修润州城墙时,民工们在鹤林门下挖出一具朽棺。椁木将腐,棺中却躺着个面色红润的女子,铅华未褪,罗衣如新,仿佛只是沉睡。监工吓得跌下土坑,周宝闻讯赶来,指尖拂过棺沿积尘,忽有异香钻入鼻尖。

是服了仙药滞形于此,随行老道激动得胡须乱颤,待有缘人启棺,便是她飞升之期!周宝当即下令备齐车马乐仪,以郡主之礼重葬。灵车行至郊野时,他正与僚属在城头远眺,忽见紫云自九天垂落,稳稳笼住灵车。云隙中探出一只素手掀开车帘,那古墓中的女子竟端坐云头,衣带飘举如白鹤舒翼,冉冉没入苍穹。

待众人奔至车前,棺盖自开,唯余半截玉簪。后来每逢清明,鹤林门石缝里总会钻出几株紫蕊幽兰,樵夫说那是仙娥遗落的簪头珠花所化。

周宝不会知道,他当年那声以礼改葬的吩咐,恰似春风叩醒冻土。原来最动人的仙迹,未必在洞天福地——当掌权者存了半分敬畏,尘埃里也能开出通天之路。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史上第一祖师爷随身999个老爷爷,全方位无敌高危职业大师姐小和尚凶猛玄医狂婿灵武争锋洪荒:开局不死不灭穿越修真界后我一路前行军靴碾碎欧罗巴宗门小师弟,无敌从双修开始活得太久想找点乐子竟被当作恶龙异世:我的无敌小店美漫之万千之心神秘宠物与修仙少年遮天我有逆天悟性刺侯霍格沃兹的法术玩家玄幻:倒果成因,先无敌后修炼我,从西游苟回洪荒血红之樱凡人修仙:从三灵根开始狄达摩II冥河漂流奇遇记蓝拳大将给神灵一点点小小的眷族震撼大唐第一刀超武穿梭打造游戏异世界出剑即无敌,你真当我是废物?武道无极限无双轮回天帝世无双买不起坟的我被迫驭诡悍妃萌夫嘘,画中有鬼玄幻:我!开局创立无上帝庭皇城司暴徒:皇帝我也照抓不误!邪恶进化:从蜘蛛开始毒杀万物喂喂喂,该起床写报告了诸天之焚诀成道道陵尸经万古禁忌,想隐世竟有人不愿意?我的师尊超无敌灵能复苏:系统爆炸了8次女版西游之我是一拳唐僧世间唯一仙万界主师岳不群将夜星骸纪元无敌升级
品书中文搜藏榜:神尊的情敌有点多主战神我其实是修行天才我能改造超神宠诛天武神琉璃小仙主玄天不灭风华重回人在战国,我的游戏能提现异火焚神极道剑尊初行荒野血统之潮灵霄传世重生七零锦鲤小甜宝太纯平妖志钻石宝地半糖大隋明月斗罗模拟器:我,霍雨浩,在修仙退伍军人在北京半步大帝,被傲娇系统带着重生洪荒:吾乃紫霄门徒开局让女娲立人教,我是人皇今天开始养精灵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神武霸主在异界当恶龙千佛不成魔霸爱囚宠:邪王的神女嫡妃星际之废柴大逆袭重生校园女配开局怒怼专家:三胎你帮我养啊眸万界开局大道模拟器,弹指镇压诸天魔模拟十万次,我于古今未来全无敌黑神话悟空穿越篇修仙不如抱大腿我在山海造神明领主之我要让人类重新伟大天荒九曲我真的只想当暖男啊人这种生物一旦不会死会有多无聊绝神恋盗天者死徒弟叛门后,我收养的狗都成了大帝没人比我更懂修炼仙都首席凡尘仙婿开局灵龟,励志成为大千之主爱琳:开始的命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骨王萝莉:开局万族俯首称女皇!战灵人人手一个老爷爷,我爷是你爷的爷五彩珠缘之青云风云大师今天又升级了我在玄幻世界导演名场面报告帝尊:世子有喜了三千一念我本是天道亲闺女剑仙归来:开局手撕渣男刃鳞江湖亡灵法师?不,是亡灵谐星!玄幻:我的系统选项爱整活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我回京城积功德,以待飞升长生修仙,从补全功法开始她们不放过我啊!吞天证魔道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玄幻世界之全系灵根团宠传奇第六神族零之幻宠物宝贝图鉴酒酿小仙一朵破烂奇葩开在修仙界太上武神诀炼天古鼎桀桀桀,照着族谱杀,一个都别活萌娃姐弟的无敌洪荒日常魔尊的荆棘与神明甘泉我靠无敌系统娶遍诸天圣女药途踏仙记枪破苍穹之无上境界素女修仙录靠直播修仙小笨女修仙记唐僧婚邀震三界,神佛齐聚女儿国合欢仙途:她们说我是极品炉鼎医仙逆世心境!我靠双修加点,仙子直呼顶不住狙击枪开始:核武助女帝称霸万界领主:我的女仆军团天元道主开局负债一个亿,系统是搞套路贷大师兄,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九尾九马甲,仙魔大佬都是我!把反派教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凡体,系统喊我躺平我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