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俞叟

唐时荆南一带,节度使王潜手握一方军政大权,府门前每日车马络绎不绝。这日清晨,门吏见个青年立在石阶下,青布衫洗得发毛,边角还打了两处补丁,手里攥着根开裂的木杖,脸色蜡黄,分明是忍饥挨饿多日的模样。

青年名叫吕生,从渭北乡下赶来,怀里揣着张皱巴巴的名帖,上头写着与王潜的表亲关系。他攥着名帖在寒风里等了两个时辰,总算盼得门吏通报,可进了厅堂,王潜只抬眼扫了他一眼,便继续与身边幕僚谈笑,半句不问他的来意。吕生攥紧了衣角,硬着头皮说明家中困境:父母年迈,田里收成不好,连过冬的口粮都没凑齐,听闻表丈在此为官,特意赶来求些周济。

王潜闻言,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语气里满是不耐:“如今府中用度紧张,我哪有闲钱接济远亲?你还是早些回乡,另寻生计吧。”说罢便挥手让门吏送客,连杯热茶都没让吕生喝上。

吕生攥着名帖走出节度使府,寒风吹得他心口发紧,眼眶也热得发疼。他本以为靠着表亲关系能寻条活路,没成想竟落得这般境地。身上盘缠早已用尽,他只能在城外找了家最便宜的客栈落脚,每日就靠店家施舍的残羹剩饭度日。

挨过一个多月,吕生的处境愈发艰难,脚上的布鞋磨穿了底,露出冻得红肿的脚趾,肚子更是饿得咕咕直叫。他看着拴在客栈院角的老驴,那是他从家乡带来唯一的念想,如今却不得不忍痛卖掉。

荆州市集的市门旁,有个姓俞的老吏,大伙儿都叫他俞叟。俞叟守了大半辈子市门,见惯了南来北往的人,今日见吕生牵着老驴,眼眶通红地与驴贩子讨价还价,最后只得了几串铜钱,还忍不住抹了把眼泪,便上前搭话。

“后生,看你模样不像本地人,怎么落到要卖驴的地步?”俞叟声音沙哑,却带着几分温和。

吕生见俞叟衣着朴素,不像富贵人家,倒也没什么顾虑,叹了口气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说了:“我家在渭北,爹娘年纪大了,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王节度使是我的表丈,我千里迢迢赶来求他帮忙,他却连正眼都不瞧我,这难道不是命吗?”

俞叟听了,眉头皱了皱:“我虽只是个小吏,没什么钱财帮你,但见你这般窘迫,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今晚你若不嫌弃,就来我家暂住,我给你弄口热饭吃。”

吕生又惊又喜,连忙道谢。跟着俞叟穿过几条窄巷,来到一处破旧的院落,院墙塌了半截,院里的老槐树光秃秃的,连片叶子都没有。俞叟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引他进了东厢房,屋里只有一张缺了腿的木桌,两把破旧的椅子,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

俞叟把自己的旧棉絮铺在地上,又拿了张粗布席子铺上:“委屈你先在这儿将就一晚,我这就去做饭。”说罢便转身去了厨房。

吕生坐在席子上,看着漏风的窗户,心里却暖烘烘的。没过多久,俞叟端着一个陶碗进来,碗里是糙米饭,还配了一小碟腌萝卜。“家里条件不好,你将就着吃点。”俞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吕生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是他这一个多月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饭后,俞叟又烧了热水让他泡脚,还把自己的旧棉袄拿给他披上。两人坐在灯下闲聊,俞叟问起吕生在家乡的生计,吕生说自己会种庄稼,还会编竹筐,只是家乡连年收成不好,实在没办法才出来投奔亲戚。

俞叟听了,点了点头:“你有手艺在身,又肯吃苦,不必总想着靠别人。明日我带你去市集看看,或许能帮你寻个营生。”

第二天一早,俞叟便带着吕生去了市集。他帮吕生找了个角落,又拿出自己攒下的几串铜钱,让吕生买了些竹子和麻绳。吕生心灵手巧,编出的竹筐又结实又好看,俞叟还帮着他吆喝,没过多久,就有人来买竹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吕生的竹筐生意越来越好,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攒下些钱寄回家。他想给俞叟些报酬,俞叟却不肯要:“我帮你不是为了钱,只是见你是个好孩子,不忍看你走投无路。你好好过日子,孝敬爹娘,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后来,吕生在市集旁租了个小铺子,生意越做越大,还雇了几个同乡帮忙。他时常去看望俞叟,给老人送些吃的用的,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爹一样。有人问起他当年的遭遇,他总会说起俞叟的帮助:“王节度使虽有权有势,却冷了亲戚的心;俞叟只是个小吏,却用一份热饭、一句暖心话,帮我走出了困境。真正的善意,从不在身份高低,而在是否愿意伸出援手。”

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困境,有时雪中送炭的,未必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反而可能是身边平凡的陌生人。一份小小的善意,或许就能照亮他人前行的路,而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又能温暖更多的人,这便是人间最珍贵的光。

2、陈季卿

江南的烟雨总绕着陈季卿的梦。他离家十年,在长安城里靠着替人抄写文书、代笔判词糊口,只为求个进士功名,没脸一事无成地回去。日子过得紧巴,青龙寺成了他常去的地方——寺里的僧人温和,暖阁能避寒,偶尔还能讨杯热茶。

这日他又来寻僧,僧人却外出了,他正坐在暖阁里发呆,角落里一个裹着粗布褐衣的老者朝他招手。老者是终南山来的,也在等僧人,见他冻得搓手,便邀他过来烤火。两人对着炭火坐了半晌,日头渐渐西沉,老者忽然开口:“天快黑了,你怕是饿了吧?”

陈季卿摸了摸空空的肚子,苦笑着点头:“确实饥肠辘辘,可僧人不在,也没处寻吃食。”老者听罢,从肘后摸出个小布囊,倒出一点粉末状的药末,只煎了一杯递给她。“先喝了,垫垫肚子。”陈季卿接过杯子,温热的液体入喉,瞬间驱散了寒意,肚子里也暖暖的,竟真不饿了。

他正感念老者的好意,目光忽然落在东壁挂着的《寰瀛图》上。手指顺着图上的河流摸索,从渭水到洛河,再到淮河、长江,最后停在江南的位置——那是他的家乡。“要是能从这儿坐船,顺着河回家看看,哪怕考不上功名,我也认了。”他忍不住长叹,声音里满是思乡的愁绪。

老者却笑了:“这有何难?”说着喊来寺里的小童,折了阶前一片青竹叶,轻轻放在图中渭水的位置,“你闭上眼,想着回家的路,这叶子自会载你回去。”陈季卿半信半疑,可抵不住思乡心切,依言闭上眼。再睁开时,竟真的站在一艘小小的竹叶船上,身下是滚滚江水,两岸的景色熟悉又亲切——是他魂牵梦萦的江南。

船儿顺流而下,很快到了家门口。他推开门,妻子正在灯下缝补,见他突然回来,又惊又喜,眼泪瞬间落了下来。家里的兄弟也围了上来,问他怎么突然回来了。陈季卿来不及细说,只说自己试期将近,不能久留,此次回来,是特意告别的。

夜里,他在书斋墙上题了首诗,把十年的漂泊与乡愁都写在字里行间:“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又对着妻子吟了首离别诗,“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字字句句都是不舍。第二天临行前,他又给兄弟留下诗句,道尽“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的无奈。

一更天过后,陈季卿再次登上竹叶船。岸边,妻子和兄弟哭得撕心裂肺,都以为他是魂魄归来,怕再也见不到了。他望着熟悉的身影越来越远,心里又酸又暖。小船顺着原路漂回渭水岸边,他下了船,恍若做了一场梦,可袖中还留着妻子塞给他的家乡糕点,提醒他那不是幻觉。

他快步回到青龙寺,暖阁里的炭火还没熄,终南山翁正裹着褐衣坐在那里,见他回来,淡淡一笑。陈季卿连忙上前道谢,老者却摆了摆手:“不过是圆你一个思乡的愿。你既有牵挂,更该好好备考,将来功成名就,才能真正光明正大地回家。”

后来陈季卿果然不负所望,考中了进士。他带着功名回到江南,第一件事就是给青龙寺的老者立了块碑,碑上写着:“乡愁非梦,善意可渡。”是啊,再深的乡愁,也抵不过一份懂你的善意;再远的路途,只要心中有牵挂,总有抵达的一天。

3、茅山陈生

茅山深处有座简陋草堂,住着个叫陈生的隐士,平日里不食五谷,只靠服气养生。这年秋末,他要去延陵城采买些草药,自己背不动,便寻到城中的佣作坊找人帮忙。

陈生给的工钱实在微薄,接连问了几个壮汉,都被摆摆手拒绝了。正犯愁时,一个瘦高个男人凑了过来。这人看着力气不小,可眼神有些木讷,像是不大灵光,粗布衣裳下露着的胳膊腿上,满是流脓的疥疮,看着就让人嫌恶。

“先生,我去得。”男人声音沙哑,轻轻作了个揖。陈生有些犹豫,可实在没别的人选,便点头应了,让他扛起装草药的布囊跟着上路。路上问他要多少工钱,男人只摇头:“先生看着是好人,给多少都成。”

走了大半日才到草堂,男人放下布囊,却没提告辞的事,反而红着脸开口:“先生,我能不能留在这儿?我会砍柴,不要工钱,给口饭吃就行。”陈生有些为难:“我不吃饭,怕是没法给你准备餐食。”男人却笑了:“我本就是苦出身,山里挖些草根野果,也能填肚子。”

两人就这么约好,男人每天砍五捆柴就行。可第二天一早,陈生刚开门,就见院角堆着十捆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男人擦着汗解释:“五捆给先生烧火,五捆我自己用,省得先生再费心。”往后日日如此,男人天不亮就上山,不仅把柴砍得干净,还顺带把草堂周围的杂草除了,水缸也总是挑得满满的。

陈生看他疥疮难受,曾拿些草药给他,他却憨厚地推回去:“先生的药是救人的,我这小毛病,不碍事。”

没过多久,山脚下一户富贵人家的夫人犯了牙疼,疼得整晚睡不着,听说陈生有良方,便天天派人来求药。管家还特意让丫鬟捎来梨膏、酥饼这些精致吃食,可陈生不食五谷,连果子也不吃,每次都让男人收下。

男人捧着梨膏,总会笑着跟丫鬟说:“劳烦姑娘明日再送些来,先生说,药快配好了。”就这么送了四五回,这天丫鬟再来时,男人不仅把梨膏接了,还递过去一个油纸包:“这是先生配好的牙疼药,让给夫人带去。”

丫鬟回去后,夫人赶紧把药敷在牙上,没过半个时辰,疼得钻心的牙居然真的不疼了。主人家又惊又喜,第二天特意备了厚礼,亲自上山谢陈生。

可一进草堂,众人都愣了——往日那个满是疥疮、眼神木讷的男人,此刻竟衣着整洁,脸上容光焕发,身上的疥疮全没了踪影。他见主人家来谢,笑着迎上前:“先生早说过,夫人的牙疼只是小症,配些药就好,不必多礼。”

陈生坐在一旁,捋着胡须笑:“你倒会替我省事。”男人转过身,对着陈生深深作了个揖:“先生收留我,又默许我用那些吃食,这份恩情,我记着。”说完,他走到草堂后的深涧边,又回头望了望陈生,纵身跳了进去。

众人惊呼着跑到涧边,却只见涧水潺潺,哪里还有男人的影子。陈生望着涧水,轻声道:“本是山中修行的灵物,倒肯屈身做些粗活,还懂报恩,难得啊。”

后来人们才慢慢明白,男人或许本是山中的精怪,却因感念陈生的收留之恩,甘愿做个砍柴的佣工;而那些看似普通的梨膏酥饼,在他手中竟成了报答主人家求药之心的媒介。这世间的善意从不是单向的,你给他人一份包容,他人或许会还你一份惊喜;你予世界一份温暖,世界终会回馈你一份圆满。

4、广陵张定

广陵有个叫张定的少年,打小就进学堂读书,性子既老实又孝顺,平日里话不多,做事却格外稳妥。

那年冬天来得早,刚过霜降,清晨的街面就结了层薄霜。张定照例起得早,天还蒙蒙亮就往学堂去,走了百十来步,街上连个挑担的货郎都没有。忽然,一个穿青布道袍的人从巷口快步走出,脚步匆匆,却在看见张定的瞬间停住了。

道士上下打量他片刻,忽然开口:“这孩子是块可教的料子。”接着问道:“你心里最想求什么?”张定愣了愣,老实回答:“我想活得长久些,能多陪爹娘几年。”道士听了,笑着点头:“这有何难?你天生带仙骨,若肯求道,将来必定能成。我先教你些变化的法子,你切记不可跟旁人说。十年后,我会来接你。”说完,便凑到张定耳边,传了他几句口诀。

张定把口诀牢牢记在心里,从此越发谨慎。他从不在外人面前显露本事,只偶尔私下里对着木头试试——念动口诀,木头竟能变成小巧的桌椅;夜里想找丢失的针线,召来附近的小鬼帮忙,很快就能寻到;甚至能把院子里的石子,变成会跑的小兔子,逗得年幼的弟弟哈哈大笑。

这年开春,张定的舅舅在连水县病重,他便陪着父母去省亲。到了县城那天,恰好赶上集市上搭台唱戏,吹拉弹唱的声音隔几条街都能听见。亲戚们都拉着去看戏,唯独张定留在客栈里守着行李。

父母催他:“这戏班子听说从京城来的,演得可热闹了,你表兄表嫂都去了,你怎么不去?”张定摇摇头:“我怕你们看完戏回来没热水喝,再说行李也得有人看。”父母见他坚持,只好自己去了。

两人刚走没多久,张定忽然听见隔壁房间传来叹息声——原来是同住客栈的老妇人,因为腿疾走不动路,正惋惜没法看戏。张定想了想,走到院子里,提来一个能装两斗水的大瓶子,瓶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他按着道士教的法子,迈着禹步绕着瓶子走了两三圈,嘴里轻轻念动口诀,随后将瓶子往庭院中央一倾。神奇的事发生了:随着水流般的光影落地,庭院里竟凭空出现了一群穿着戏服的人,锣鼓家伙一应俱全,连戏台的帷幕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妇人听见动静,扶着门框出来看,惊喜得直抹眼泪。张定站在一旁,笑着说:“您要是看得累了,喊我一声就行。”戏唱到一半,父母回来了,见院子里的热闹景象,又惊又疑。张定这才小声把道士教他法术的事说了,还反复叮嘱:“道士说过,不能让外人知道,我也是看老夫人可怜才这么做的。”

父母听了,又后怕又欣慰,反复告诫他不可再轻易显露本事。往后的日子里,张定依旧本分生活,只是偶尔用小法术帮衬邻里:帮丢了鸡的阿婆找回家禽,给晒谷子时遇雨的农户挡挡雨,却从不让人知道是他做的。

转眼十年过去,某天清晨,张定正在院子里帮母亲劈柴,忽然看见当年的道士站在门口。道士笑着说:“你守着承诺,又用本事行善,没辜负仙骨。”张定对着父母磕了三个头,又叮嘱弟弟好好照顾爹娘,才跟着道士离去。

后来有人说,曾在终南山看见过张定,他依旧是少年模样,却多了几分仙风道骨。人们这才明白,真正的法术从不是用来炫耀的本事,而是藏在心底的善良——守住承诺是信,孝顺父母是德,帮助他人是善,而这信、德、善,才是通往真正“长久”的路。

5、石旻

不知从何处来的石旻,常年浪迹江湖,没人说得清他的底细,只知道他身怀玄妙道术,常叫人猜不透。唐长庆年间,他客居在宛陵郡,偶然结识了当地部将雷生。

那年夏天格外炎热,蝉鸣声从早到晚没个停歇。一日,雷生邀了几位好友,去郡南的别墅避暑宴饮,也请了石旻作陪。席间,家僮从附近池塘里网到一条几尺长的大鱼,欢欢喜喜拎回来,说要给众人添道鲜菜。可那天雷生与宾客们喝得酩酊大醉,推杯换盏间,竟把这条鱼忘在了庭院的石阶旁。

待到宾客散尽,只剩石旻留在别墅歇息。第二日天刚亮,家僮路过庭院,才发现那条鱼早已因暑气蒸腾变得腐臭,鱼鳞脱落,鱼身发黏,显然是不能吃了。家僮拎起鱼就要往墙外的荒沟扔,却被刚走出房门的石旻拦住了。

“这鱼虽已败烂,我有良药能让它活过来,怎能轻易丢弃?”石旻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恰好雷生也醒了,听见这话,笑着走出房门:“先生莫不是还没醒酒?这鱼都臭成这样了,就算有灵丹妙药,又怎能让它起死回生?”

石旻没多辩解,只从随身的青布衣袋里掏出个小锦囊,倒出三四粒通体莹白的药丸,轻轻撒在败鱼身上。不过一顿饭的功夫,神奇的事发生了——原本腐臭的鱼身渐渐变得鲜亮,脱落的鱼鳞重新附上,鱼鳃也慢慢开合起来。又过了片刻,那鱼竟猛地甩了甩尾巴,鱼鳞在晨光里泛着水光,摇头摆尾的模样,竟和刚从池塘里捞出来时一模一样。

雷生惊得张大了嘴,快步走上前,反复确认那鱼确实是活的,才对着石旻深深作揖:“先生的道术真是神乎其神!我等凡夫俗子,就像聋子瞎子,先前竟不知先生有这般本事,还请先生恕罪。”

石旻弯腰扶起他,笑着把那小锦囊收起来:“不过是些粗浅的法子,算不上什么本事。万物皆有生机,这条鱼虽看似败亡,内里的生机未绝,我只是用药物帮它续了口气罢了。”

说着,他走到庭院边的小池塘旁,轻轻将鱼放入水中。那鱼一进池塘,便欢快地游向深处,很快消失在碧绿的荷叶间。雷生站在一旁,看着石旻的背影,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玄妙道术,从不是用来炫耀的奇技,而是对万物生机的珍视——哪怕是一条看似无用的败鱼,也值得被温柔以待。

后来雷生常对人说,石旻教会他的,远比“活鱼”的法术更重要:人活在世上,最该有的不是轻视万物的傲慢,而是心怀敬畏的慈悲。这份慈悲,才是比任何道术都珍贵的“灵丹”。

6、唐武宗朝术士

唐武宗在位时,格外痴迷神仙异术,但凡听说有懂道术、会方技的人,都要召到京城来。一时间,天下的道士、方士纷纷涌向长安,其中最受武宗信任的,便是能探究道家玄机、擅长炼制铅汞丹药的赵归真。朝臣百姓见了他,无不带着几分恭敬——不单是因他得皇帝器重,更因他行事沉稳,言谈间总透着股对“道”的敬畏,不似其他方士那般好夸海口。

这年,武宗听赵归真说,若想修炼成仙、乘鸾驾鹤,需先在宫中筑一座望仙台,高百尺,方能承接天地灵气。武宗当即准了,还特意嘱咐:“一切用料都要最好的,莫误了修炼的时辰。”可赵归真却面露难色,说:“修炼丹药、筑台引气,最缺的是‘生银’——这是未经提炼的天然银矿,寻常银料替代不得,唯有乐平山深处或许能采到。”

武宗立刻下了诏书,派工匠、役夫去乐平山开采。可那乐平山山势险峻,林深雾重,工徒们背着工具攀山越岭,晒得黢黑,手上磨出了血泡,挖出来的却全是硬邦邦的顽石,连半点银矿的影子都没有。负责采银的官员急得团团转,天天往长安送信,说“山深难寻,恐误圣事”;宫里的武宗也犯了愁,几次召赵归真问对策,赵归真只说:“此事需凭‘诚’字,容我设坛祈愿,或许能有感应。”

之后几日,赵归真在宫中设了斋坛,每日清晨便身着道袍,手持玉笏,对着东方祭拜,还把武宗亲笔写的祈愿文书,恭恭敬敬地埋在乐平山的岩穴之下——文书里没求金银,只写着“愿以修真之心,求山川庇佑,非为私欲,实为探道”。这般斋醮了三四天,就在众人快失去信心时,一天傍晚,有个拄着木杖的老人忽然出现在乐平山的采矿营地。

老人须发皆白,穿着粗布短衣,看着像个山野村民,却径直走到管事官员面前,声音洪亮地说:“山川里的宝物,向来只对有道之人显现;如今皇上一心修真,又心怀敬畏,这般诚心,怎会没有感应?你家尊师不必担忧,明日便会如他所愿。”说完,不等官员追问,老人转身就走进了山林,眨眼间便没了踪影。

官员又惊又疑,连夜把这事报给了长安。第二天清晨,乐平山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像打雷似的,震得山摇地动。工徒们吓得躲在石头后,等声响过后探出头一看,只见之前挖不动的山壁,竟裂开了一道几十丈宽的口子,银白色的液体从裂口里汩汩涌出,顺着山涧流下来——正是众人苦苦寻找的生银!管事的赶紧让人用陶罐接住,称了称,不多不少,正好够筑望仙台和炼制丹药的用量。

消息传到长安,武宗又惊又喜,连夸赵归真“道法高深”。可赵归真却摇头说:“这不是我的本事,是皇上的诚心和山川的仁厚。若只为贪求宝物,再厉害的法术也没用。”

当时在京城,除了赵归真,还有两个从金陵来的方士,一个叫许元长,一个叫王琼,擅长画符念咒,能驱役鬼神,常当众表演些“符纸变飞鸟”“清水化美酒”的把戏,引得百姓围观。武宗也召他们入宫,可两人总爱炫耀本事,动不动就说“我能呼风唤雨”“我能通幽冥”,反倒不如赵归真这般受人敬重。

后来有人说,乐平山的老人,或许是山神所化,或许是得道的隐士,可无论是什么身份,他的话都点透了关键:世间从没有“凭空得来”的宝物,也没有“无所不能”的法术。赵归真能引来生银,不是因为他会“祈愿”,而是因为他懂“敬畏”——敬畏山川,敬畏天道,更敬畏“修真”二字背后的“诚心”。

就像生活里,我们求“成功”“顺遂”,总想着靠“捷径”“技巧”,却忘了最根本的是“诚意”与“正道”。对事有诚心,才能耐住性子解决难题;对人有诚意,才能换来真心相待;对世界有敬畏,才能得到自然的馈赠。这不是“迷信”,而是“道”——是藏在每一份努力、每一份恭敬里的,最朴素也最珍贵的道理。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史上第一祖师爷随身999个老爷爷,全方位无敌高危职业大师姐小和尚凶猛玄医狂婿灵武争锋洪荒:开局不死不灭穿越修真界后我一路前行军靴碾碎欧罗巴宗门小师弟,无敌从双修开始活得太久想找点乐子竟被当作恶龙异世:我的无敌小店美漫之万千之心神秘宠物与修仙少年遮天我有逆天悟性刺侯霍格沃兹的法术玩家玄幻:倒果成因,先无敌后修炼我,从西游苟回洪荒血红之樱凡人修仙:从三灵根开始狄达摩II冥河漂流奇遇记蓝拳大将给神灵一点点小小的眷族震撼大唐第一刀超武穿梭打造游戏异世界出剑即无敌,你真当我是废物?武道无极限无双轮回天帝世无双买不起坟的我被迫驭诡悍妃萌夫嘘,画中有鬼玄幻:我!开局创立无上帝庭皇城司暴徒:皇帝我也照抓不误!邪恶进化:从蜘蛛开始毒杀万物喂喂喂,该起床写报告了诸天之焚诀成道道陵尸经万古禁忌,想隐世竟有人不愿意?我的师尊超无敌灵能复苏:系统爆炸了8次女版西游之我是一拳唐僧世间唯一仙万界主师岳不群将夜星骸纪元无敌升级
品书中文搜藏榜:神尊的情敌有点多主战神我其实是修行天才我能改造超神宠诛天武神琉璃小仙主玄天不灭风华重回人在战国,我的游戏能提现异火焚神极道剑尊初行荒野血统之潮灵霄传世重生七零锦鲤小甜宝太纯平妖志钻石宝地半糖大隋明月斗罗模拟器:我,霍雨浩,在修仙退伍军人在北京半步大帝,被傲娇系统带着重生洪荒:吾乃紫霄门徒开局让女娲立人教,我是人皇今天开始养精灵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神武霸主在异界当恶龙千佛不成魔霸爱囚宠:邪王的神女嫡妃星际之废柴大逆袭重生校园女配开局怒怼专家:三胎你帮我养啊眸万界开局大道模拟器,弹指镇压诸天魔模拟十万次,我于古今未来全无敌黑神话悟空穿越篇修仙不如抱大腿我在山海造神明领主之我要让人类重新伟大天荒九曲我真的只想当暖男啊人这种生物一旦不会死会有多无聊绝神恋盗天者死徒弟叛门后,我收养的狗都成了大帝没人比我更懂修炼仙都首席凡尘仙婿开局灵龟,励志成为大千之主爱琳:开始的命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骨王萝莉:开局万族俯首称女皇!战灵人人手一个老爷爷,我爷是你爷的爷五彩珠缘之青云风云大师今天又升级了我在玄幻世界导演名场面报告帝尊:世子有喜了三千一念我本是天道亲闺女剑仙归来:开局手撕渣男刃鳞江湖亡灵法师?不,是亡灵谐星!玄幻:我的系统选项爱整活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我回京城积功德,以待飞升长生修仙,从补全功法开始她们不放过我啊!吞天证魔道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玄幻世界之全系灵根团宠传奇第六神族零之幻宠物宝贝图鉴酒酿小仙一朵破烂奇葩开在修仙界太上武神诀炼天古鼎桀桀桀,照着族谱杀,一个都别活萌娃姐弟的无敌洪荒日常魔尊的荆棘与神明甘泉我靠无敌系统娶遍诸天圣女药途踏仙记枪破苍穹之无上境界素女修仙录靠直播修仙小笨女修仙记唐僧婚邀震三界,神佛齐聚女儿国合欢仙途:她们说我是极品炉鼎医仙逆世心境!我靠双修加点,仙子直呼顶不住狙击枪开始:核武助女帝称霸万界领主:我的女仆军团天元道主开局负债一个亿,系统是搞套路贷大师兄,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九尾九马甲,仙魔大佬都是我!把反派教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凡体,系统喊我躺平我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