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丧期满,吉日择定,赵宗全于大庆殿正式登基,改元“熙和”,意为光明和谐,寄托了对新朝气象的美好期望。登基大典庄严肃穆,卤簿仪仗盛大辉煌,昭示着旧时代的终结与新时代的开启。这位昔日的禹州团练使,历经波折,终于坐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
大典之后,便是万众瞩目的论功行赏。新皇在垂拱殿召见有功之臣,当众宣读封赏诏书,以定人心,以酬功勋。殿内文武百官屏息凝神,等待着决定自己乃至家族命运的时刻。
首先封赏的,自是救驾首功、从龙核心。
“顾廷烨听旨!”内侍高亢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顾廷烨一身戎装未换,更显英武,他稳步出列,单膝跪地:“臣在!”
“咨尔顾廷烨,忠勇性成,智略夙裕。于宫变危难之际,勇夺城门,引军勤王;于逆贼挟持君父之时,临危不乱,一箭定鼎,厥功至伟!特晋尔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掌禁军宿卫,赏金千两,帛五百匹,另赐府邸‘澄园’,以彰殊荣!”
此诏一出,满殿皆惊。殿前司都指挥使,乃是禁军最高统帅之一,实权在握;而赐予府邸“澄园”,更是意味深长,既显示了无上恩宠,也仿佛在宣告旧势力的覆灭和新贵的崛起。这份封赏,不可谓不厚重。
顾廷烨心头亦是一震,他没想到陛下会直接赐下如此显赫的府邸。他深吸一口气,沉声谢恩:“臣,顾廷烨,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尽全力,护卫宫禁,以报陛下!”
紧接着,便是对禹州旧部和勤王主力的封赏。
沈从兴作为皇帝姻亲,救驾亦是不遗余力,被封为国舅爷,晋西郊大营指挥使,掌京城外围重兵,与顾廷烨内外呼应,赏赐亦厚。
老将李昭亮,资历深厚,在勤王中稳定军心,功不可没,被封为奉国侯,加枢密院副使,进入了王朝军事决策的核心圈子,可谓尊荣已极。
接下来,便轮到了谢玄、谢飞、陈立这三位小团体。
“谢玄、谢飞、陈立听旨!”
三人出列跪倒。
“尔等三人,或运筹帷幄,参赞军机;或冲锋陷阵,勇夺城门;或浴血奋战,肃清宫闱。皆功在社稷,忠勇可嘉!特敕封:谢玄为灵寿伯,谢飞为武亭伯,陈立为安远伯,赏金五百两,帛三百匹,另赐京城府邸各一座!”
伯爵!虽然只是三等爵位,但对于毫无根基、以军功起家的他们而言,已是破格提拔,真正踏入了勋贵的门槛。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他们开创的家族,将真正在这大周朝堂立足。而赐予府邸,更是让他们在东京城扎下了根。
随后,对三人的具体职务任命也颁布下来:陈立授从四品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谢飞授从四品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皆在禁军体系中担任要职,成为顾廷烨的直接下属,确保了对禁军的牢牢掌控。而谢玄,则因其智谋被任命为枢密院都承旨,从四品,虽为文职,却身处军事枢要之地,与李昭亮同在枢密院,可随时参议军国大事。
这番安排,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既酬其功,又将其置于关键位置,同时以爵位安其心,平衡了与旧派勋贵可能产生的矛盾。
随后,一些在宫变中做出关键贡献的小人物也得到了应有的奖赏。
阿宝,因冒死送出血诏,功不可没,被破格封为忠勇男,授从六品禁军副率,赐府邸。一个督头得封男爵、授武职,可见新皇对其功劳的肯定。
而最令人意外和津津乐道的,是对两位女子的封赏。
“盛氏明兰听旨!”
盛明兰在父兄和夫君任长卿鼓励的目光中,从容出列,依礼跪拜。她虽是一介女流,但在宫变中的冷静与勇敢,早已在小范围内传开。
“盛氏明兰,秉性贤淑,忠毅过人。于宫闱惊变之时,不避斧钺,寻踪报信,间接促成勤王义举,巾帼不让须眉。特破格封为清河郡君,享郡君俸禄,赐珠冠、霞帔,以示褒奖!”
郡君!这通常是宗室女或极高品级勋贵之妻母才能获得的封号。盛明兰以五品官家庶女、身份获封此爵,无疑是莫大的殊荣,瞬间抬高了她的身份,也连带着提升了盛家的地位。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当初被兖王追杀、最开始送血诏的宫女,众人皆以为已遭不测的宫女,竟然被一位老郎中救下,伤愈后几经周折,被现已升格为曹太后的皇后找到。曹太后感念其忠勇,向新皇请封。
“宫女李敏,忠肝义胆,临危受命,传递血诏,险死还生,功在社稷。特破格封为兰陵郡君,赐居慈宁宫,随侍太后左右。”
一位宫女,一跃成为郡君,留在太后身边,这不仅是荣耀,更是一种庇护和肯定。这个消息,让殿内群臣再次感受到新皇与太后对“忠义”二字的看重。
封赏诏书一道道宣读,垂拱殿内,有人欣喜,有人羡慕,也有人暗自心惊,意识到这朝堂的天,是真的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