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实验室的电弧焊枪刚溅出一串火花,青林手里的青铜齿轮突然发烫。这是他在古玩市场淘来的老物件,齿牙间刻着细密的云纹,据说和《天工开物》里的插图有关。

此刻齿轮的纹路正渗出淡金色的光,将他裹进一片旋转的光晕里。耳边响起木轮碾压石板的“轱辘”声,还有金属碰撞的“叮当”声,像是有座巨大的工坊在运转。

“吱呀”一声,光晕散去。青林发现自己站在一扇朱漆木门前,门楣上挂着块牌匾,写着“宋府”二字。院子里飘着桐油和铁屑的气味,十几个工匠正围着木架敲打,火星子溅在青砖地上,烫出一个个小黑点。

“这位小哥,怎的穿得这般单薄?”一个穿着藏青短打的中年男子走过来,他袖口沾着黑油,手里攥着把黄铜卡尺,尺身上刻着精确到分的刻度。男子面容方正,下巴上留着三缕短须,眼睛像打磨过的黄铜,亮得能照见人影。

青林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工装裤,又看了看对方脚上的布鞋,突然注意到工匠们正在组装的东西——那是个由木齿轮和铁连杆组成的复杂机械,看着像水车,却又多了几个可以翻转的刮板。“请问……这里是哪里?”

“江西奉新,宋府工坊。”男子指了指院子里的木牌,上面写着“巧夺天工”四个大字,“在下宋应星。小哥看着面生,是来学手艺的?”

宋应星?!青林感觉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上周刚在图书馆翻过《天工开物》,那本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奇书,作者不就是宋应星?他看着院子里那些转动的机械,突然明白那青铜齿轮带他来了哪里——明代,那个手工业鼎盛的时代。

“我叫青林,是……是远方来的学徒。”青林把发烫的齿轮揣进兜,心跳得像院子里的风箱。

宋应星笑了笑,眼角的纹路里盛着暖意:“既来便是客。正好我新做了件物件,你瞧瞧?”

他领着青林穿过工坊,后院的景象让青林倒吸一口凉气。这里简直是古代机械的博览会:左边的木架上摆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龙骨水车,有的带两个踏轮,有的装着手摇柄;右边的石台上放着个半人高的曲辕犁,犁头是用百炼钢打的,犁杆上还刻着减重的凹槽;墙角堆着几架纺纱机,锭子比寻常的多了两个,转动起来“嗡嗡”作响,比青林在博物馆见过的快一倍。

“这是……”青林指着一台带风帆的水车,帆面是用浸过桐油的棉布做的,能随着风向转动。

“风力水车。”宋应星扳动一个木杆,风帆立刻转向,带动下方的齿轮开始转动,“江南多水,可有时候无风,有时候缺水。我把风车和水车拼在一起,有风时用风,有水时用水,农闲时还能带动磨盘碾谷。”他让工匠往水槽里倒水,只见水流冲击水车叶片,带动石磨缓缓转动,磨盘间的谷粒很快变成了白花花的米粉。

青林凑近看齿轮咬合处,发现每个齿牙都削得像刀刃般整齐,咬合时几乎没有缝隙。“这些齿轮的尺寸,都是您算出来的?”

“用‘勾股弦定理’算的。”宋应星从案上拿起一卷竹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图纸,标注着齿轮的齿数、直径和厚度,“大齿轮三十六齿,小齿轮十八齿,这样转一圈能省一半力气。”他指着图纸上的计算公式,“就像算田地的面积,长乘宽便知大小,机械也一样,有它的规矩。”

青林看着那些用毛笔写就的公式,突然想起《天工开物》里“于贾业则贱之”的记载。原来这位科学家不仅记录工艺,更亲自拆解原理,用数学和物理的逻辑改良工具。

转过月亮门,青林看见个更奇怪的东西:一个四脚木架上挂着个铁制的圆桶,桶底有个带活门的漏口,旁边连着个由踏板驱动的风箱。“这是做什么用的?”

“炒茶机。”宋应星踩动踏板,风箱立刻“呼嗒”作响,往铁桶里鼓风。另一个工匠往桶里倒了把新鲜茶叶,宋应星转动桶侧的摇柄,铁桶便开始慢慢翻转,茶叶在里面均匀受热,很快飘出清香。“以前炒茶全靠手翻,烫得人直甩手,还容易炒焦。我做了这个,桶里的温度能靠风箱控制,翻转的速度也能调,一天能多炒两担茶。”

他掀开铁桶的盖子,里面竟贴着层薄薄的铜片。“铜传热快,还不容易生锈。这是从铜匠铺学的法子,他们打酒壶时,就用薄铜片做内胆。”宋应星摸着铜片,眼里闪着光,“万物皆有其用,就看你会不会想。”

青林注意到铁桶边缘的刻度,从“微火”到“烈火”分了五档,旁边还画着茶叶的形态示意图,标注着“青叶”“半卷”“全卷”的对应温度。这哪里是古代的农具,分明是原始版本的恒温炒茶机!

工坊的角落里堆着些奇怪的铁器:有的像个带尖的铁筒,筒壁钻满小孔;有的像把巨大的剪刀,刀刃却弯成弧形。宋应星拿起那带尖的铁筒,往地上一插,然后拉动旁边的木柄,铁筒突然“咔哒”一声张开,带出一串湿润的泥土。

“这是‘取土器’。”他把铁筒里的泥土倒在木板上,“要知地里能种什么,先得看土。这东西能取出三尺深的土,看看上下土层有啥不一样。”他又拿起那把弧形剪刀,“这是‘稻麦收割机’,刀刃弯着,能贴着地面剪,比镰刀快三倍,还不伤稻根。”

青林试着拉动收割机的木柄,刀刃果然灵活地开合,弧度刚好能包住稻秆。他突然想起现代联合收割机的切割原理,竟和这古老的铁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宋先生,您做这些东西,花了多少心思?”青林摸着收割机的刀刃,冰凉的铁面上还留着打磨的痕迹。

“十年不算多。”宋应星领着他往内院走,“就说这水车,我改了七次。第一次做的齿轮总打滑,后来发现是齿牙太浅;第二次用了铁齿轮,又太重转不动,最后才想出木架铁齿的法子。”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排木牌,上面写着“失败记”三个字,下面密密麻麻记着日期和原因:“万历四十五年,风车翻车,因帆太宽,被风吹折”“天启元年,纺车锭子断,因木轴太细”……

青林数了数,这样的木牌竟有二十多块。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发明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错和改良。

内院是间更大的工坊,十几个工匠正围着个巨大的木架忙碌,木架上缠着粗麻绳,吊着个半人高的陶瓮。宋应星拍了拍手:“来,让青林小哥瞧瞧咱们的‘水转大纺车’!”

工匠们往旁边的水槽里放水,水流冲击着下方的叶轮,带动整个木架开始转动。陶瓮里的棉纱通过十几根纺锤被拉成细线,然后缠绕在下方的线轴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几乎不用人工干预。“这架纺车有三十二个锭子,一天能纺八十斤棉纱,抵得上二十个纺娘。”宋应星指着纺锤上的小齿轮,“每个锭子的转速都能调,纺粗纱就慢些,纺细纱就快些。”

青林注意到水流的入口处有个闸门,上面刻着刻度,工匠转动闸门的把手,水流便随之变急或变缓。“这是‘水控器’,”宋应星解释道,“水大时关小点,水小时开大点,保证纺车转得匀。”他突然压低声音,“这是给隔壁纺织坊做的,还没让官差知道——他们总说这些东西抢了匠人的活路。”

青林心里一沉。他想起历史书上说,明代后期的手工业虽然发达,却常被官府压制,许多发明都没能推广。眼前这架水转大纺车,若是能大规模使用,或许能提前催生工业革命,可它最终的命运,恐怕只是躺在《天工开物》的插图里。

“先生就不怕……”

“怕也没用。”宋应星拿起个纺锤,用卡尺量着长度,“能多做一件是一件。去年我在福建看到蔗农熬糖太辛苦,就做了个‘蒸汽糖锅’,用煤火代替柴火,温度更稳,出糖率高了两成。他们现在都用上了,这就够了。”

他领着青林来到后院的实验室——说是实验室,其实就是间堆满瓶瓶罐罐的小屋。桌上摆着个铜制的天平,砝码是用铅块做的,精确到钱;墙角的架子上放着十几个陶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矿石粉末;最显眼的是个带刻度的玻璃管,里面装着透明的液体,宋应星说那是他从西洋商人手里换的,用来测液体的比重。

“你看这个。”宋应星从罐子里舀出一勺黑色粉末,倒在铁板上,用火柴一点,粉末立刻“滋滋”燃烧起来,冒出蓝色的火苗。“这是‘火油’,从地底挖出来的,比煤火还旺,用来炼铁最好。我测过,一斤火油能顶三斤煤。”

青林看着那蓝色的火苗,心脏“咚咚”直跳。这分明是原油!在明代,宋应星竟然已经发现了石油的用途,还在研究它的燃烧效率!

“我想做个‘火油炉’,”宋应星在纸上画着草图,“用铜管把火油引出来,像油灯那样烧,能控制火力大小,铁匠铺用着方便。”他指着草图上的阀门,“这里装个开关,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比添煤方便多了。”

青林看着那张草图,突然觉得眼眶发热。这哪里是古代的科学家,这分明是个超越时代的发明家!他的脑子里装着的,不仅是对工艺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构想。

傍晚时分,宋应星留青林吃饭。饭桌上没有山珍海味,只有糙米饭、炒青菜,还有一碗带着铁腥味的肉汤。“这是用我做的‘高压锅’炖的。”宋应星指着厨房那个带铜箍的陶罐,“盖上有个小气孔,气跑不出来,里面的压力就大,肉半个时辰就能炖烂,省柴。”

青林尝了口肉汤,果然酥烂入味。他看着宋应星狼吞虎咽的样子,突然想起《天工开物》的序言里说,宋应星“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放弃科举,潜心研究工艺,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需要多大的勇气?

饭后,宋应星把青林带到书房。书架上摆满了线装书,有《考工记》《农政全书》,还有几本用西洋文字写的奇书。桌上摊着《天工开物》的手稿,字迹工整,旁边还贴着工匠们的画像——有铁匠、木匠、织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专注的神情。

“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扬名。”宋应星抚摸着手稿上的插图,“是想让后人知道,咱们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有多厉害。你看这冶铁的‘灌钢法’,比西洋人的法子强多了;这造纸的‘石灰法’,造出的纸又白又韧。这些都该记下来,不能丢了。”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卷画,展开来,是幅巨大的机械图,上面画着个由齿轮、杠杆、滑轮组成的复杂装置,旁边标注着“水转连机磨”。“这是我想做的,一个水车带动六台磨盘,能同时碾米、磨面、榨油。就是齿轮的咬合太复杂,还没算明白。”

青林看着那幅图,突然想起自己兜里的青铜齿轮。他掏出来放在桌上,齿轮的云纹竟和图上某个齿轮的纹路完全吻合。

宋应星眼睛一亮,拿起齿轮仔细端详:“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天工轮’!据说能测机械的运转规律,我找了半辈子都没找到。”他把齿轮放在图上的对应位置,严丝合缝,“原来它在你这儿。”

就在这时,齿轮突然发出刺眼的金光,和来时一样的光晕开始旋转。青林感觉身体变得轻飘飘的,耳边响起宋应星的声音:“小哥,若你回到家乡,别忘了告诉那里的人,手艺不分贵贱,能让日子变好的,都是好东西!”

光晕散去时,青林正站在实验室的电弧焊枪旁,手里的青铜齿轮已经恢复了冰冷。桌上的电脑屏幕亮着,显示着《天工开物》的电子版,他翻开“乃粒”篇,果然看到了宋应星改良的曲辕犁插图,旁边的注解和自己在明代听到的一模一样。

兜里多了样东西——那是宋应星画的“火油炉”草图,纸页边缘还沾着点铁屑。青林把草图夹进自己的笔记本,突然觉得手里的焊枪变得沉甸甸的。

第二天,青林去了趟博物馆。在明代手工业展区,他看到了复原的龙骨水车和纺车,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据《天工开物》记载复原”。可青林知道,这些只是宋应星发明的冰山一角,还有那些没能留下图纸的“炒茶机”“取土器”“水转大纺车”,藏在历史的缝隙里。

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一行字:“天工开物,不止于书。”

回家的路上,青林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工人在用挖掘机铲土。他突然想起宋应星的“取土器”,那简陋的铁器和现代化的挖掘机,隔着四百年的时光,却有着同样的初心——让干活变得更容易。

晚上,青林翻开笔记本,在宋应星的草图旁边画了个现代的燃油炉,标注上改进的阀门和燃烧室。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像宋应星那样发明东西,但他知道,那个明代科学家教会了他一件事:所谓奇迹,不过是把“不可能”一点点变成“可能”,就像齿轮的咬合,每一步都算数。

窗外的月光洒在青铜齿轮上,纹路里仿佛还藏着明代工坊的火星。青林轻轻转动齿轮,仿佛听到了宋应星的声音,在说:“天地之间,巧夺天工,靠的从来不是天意,是人心。”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玄幻:老婆绝世仙子,我却要逃婚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灵轩心动快穿之疯批反派在线作死快穿:钓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后开局策反病娇女BOSS的我无敌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傅同学,我知道你暗恋我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太师祖在下,孽徒桀桀桀!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绝剧情哼,老娘才不想当什么丘比特火行天下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霹出个天尊化神老祖作香童是认真的豪门奶爸开局,养个外挂小奶娃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国运:扮演张麒麟,我是女版小哥真千金驻岛开荒,嫁禁欲军官赢麻神卦狂妃又在撩人了世界与尔青云仙梦张悦的逆袭没错,我哥和我爹都是大佬末日重生:鬼观音她畸变成神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小孕妻齁甜,被绝嗣大佬抱回家宠快穿之云华真君圆满之旅快穿:我家宿主超厉害的,嗷呜盗墓:修仙修到青铜门碎裂掌控被未婚夫送去和亲后,我把他刀了快穿之改变be世界一夜情后,穆总失控刑侦六组全家读我心后杀麻了,我负责吐槽原神:从摸鱼开始出轨爹,爱赌妈,重生我笑呵呵一吻唤醒前世爱人我在古代当开山大王60后婆婆与80后儿媳知否:心狠手辣如兰传!崩铁,从雅利洛开始的星际军阀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依靠MC我在古代种田种成了女皇悍女重生:莫少的心尖宠快穿:成了绿茶炮灰女配穿成主角手中宝
品书中文搜藏榜: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天炎丹尊抗日之绝地枪王古风故事集庶女逆袭:财运系统开启都穿成反派了,谁还按剧本死啊破帷同穿,从杀出黑塔空间站开始女鬼吸我阳气?反手亮出道士证!平苍穹宝可梦:我在卡洛斯有座牧场!桃花山修仙录我在诡异世界用雷法杀疯了逆世魔主:杀戮系统踏九天顾千澈,等等我南瞻修仙那些年四合院之保卫处治安科长任务完成,我把散架主神捡回家了抗战,还是自己单干吧穿越神印王座:把龙浩晨变成女人综影视:如烟很忙夫人马甲遍地跑,全球大佬追着宠从追星到相恋:我与TNT的浪漫星铁:粉毛傻子如是说龙族剑终逆臣超心动,这道题竟该死的甜美快穿GB:反派他娇软可欺何老师:与你相随半生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白鹿原续集物业通知:违反规则将被抹杀抗战:我,神枪手,团长当祖宗供全民:F级天赋?我能锻造神器!神级NPC的伪装守册妖尾之听见物品心声之后我无敌了漫画工具人努力救世中穿越兽世:抑郁的我,成了掌心娇入住男寝,我比病娇舍友更疯批重生后我把欢宜香换掉了综影视之帅哥都是我的仙人抚我顶,授我钛合金第十八劫女祭司赋予美男开挂技能四合院根据地的红小鬼两界穿:吾以中二之名,重定秩序修真之多宝葫芦背靠大理寺发放手工活刑侦档案:情迷真相原神:烈风,但白月光剧本玄牝之门1金王帝国您的外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