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90章:医庐丰碑,泽被后世

深秋的朝阳透过医庐院中的老槐树,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轩辕站在传习堂的窗前,望着庭院里来来往往的身影——有背着药篓刚从山里回来的采药弟子,有搀扶着病患走向诊室的学徒,还有几个捧着竹简在药圃边对照辨认草药的少年。空气中弥漫着艾草、薄荷与煎药的混合气息,这味道,他从在终南山跟随岐伯学医时便熟悉,如今已萦绕在联盟的土地上,成了无数人心中安稳的象征。

“先生,这是今年各部落医疗点的药材消耗与治愈记录。”阿木捧着一卷厚重的竹简走进来,他脸上已添了几道细纹,当年那个跟着轩辕在神农部落沼泽边除虫的青年,如今已是医庐的管事之一,负责统筹各部落的医疗事务。他将竹简放在案上,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字,还画着简单的 tally 符号(计数符号)。

轩辕伸手接过,指尖抚过温润的竹面。这卷竹简比去年又厚了近一半,上面记录着伏羲部落治疗风寒的病例多了三成,那是因为去年冬天格外寒冷;神农部落的外伤记录显着减少,阿木在旁边注解说,是因为他们教会了猎人用藤条制作护膝和护肘;而最让他欣慰的是,偏远的有穷部落,腹泻与疮疡的病例几乎降到了零,旁边标注着“已教会凿井滤水,推广苍术烟熏法”。

“辛苦你了。”轩辕抬头看向阿木,眼中带着暖意,“还记得你第一次给患者敷药时,手抖得连麻布都包不住吗?”

阿木憨厚地笑了,挠了挠头:“先生还记得呢。那时哪敢想,咱们能把药铺开到每个部落去。”他望向窗外,几个来自北方部落的少年正在药圃里跟着阿石学习辨识药材,那些少年穿着厚重的皮毛,却学得格外认真,“就像这些新来的弟子,去年还在为部落里的瘟疫发愁,今年就能跟着学制药了。”

轩辕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几个少年正围着一株黄芪,阿石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起一小块根,让他们闻气味、看断面。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大概是第一次见这种根茎粗壮、断面黄白的草药,凑得太近,被根茎上的泥土蹭了满脸,引得旁边的人都笑了起来。

“医道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轩辕轻声道,将手中的竹简放回案上,“当年岐伯先生教我时,总说‘医者如薪火,需一人传一人,方能燎原’。如今看来,他说得没错。”

正说着,传习堂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麻布长衫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两个抬着陶罐的随从。中年人面色黝黑,手上布满老茧,一看便知是常年劳作的农人。他见到轩辕,连忙躬身行礼:“轩辕先生,我是东边防风部落的,特来感谢医庐的救命之恩。”

轩辕连忙扶起他:“老乡不必多礼,治病救人是分内事。”

中年人眼圈一红,声音有些哽咽:“先生有所不知,去年秋天,我们部落爆发了‘咳血病’,一天就没了三个壮劳力。我家婆娘也病倒了,咳得直不起腰,我都以为她熬不过去了……”他抹了把脸,“多亏阿禾带着药队赶来,又教我们采桑白皮煮水喝,还让我们别再喝那口被污染的井水。如今,部落里再没人咳血了,连孩子们都壮实了不少。”

他示意随从将陶罐放下,打开盖子,里面是满满一罐金黄的小米,颗粒饱满,还散发着淡淡的米香:“这是我们部落今年最好的新米,不成敬意,还请先生收下。”

轩辕看着那罐小米,心中涌上一股暖流。他想起初建医庐时,有人质疑:“放着安稳的联盟事务不管,天天捣鼓这些草叶子,能当饭吃吗?”那时,连少典父亲也劝他:“治理部落,靠的是粮食和武器,医庐这种事,点到为止就好。”可如今,这一罐罐带着温度的粮食,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谢,不正是最好的回答吗?

“米我收下,但不是‘感谢’,是‘交换’。”轩辕笑着说,“你看,医庐正好缺些小米给学徒们熬粥,我们就用这些小米,换你们部落明年的药材种子如何?听说你们那片山地适合种柴胡,我们可以派弟子去教你们如何育苗。”

中年人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真的?那太好了!我们部落的年轻人都想学制药,就是没人教。要是能自己种药材,就不用总麻烦药队跑远路了!”

送走中年人,阿木感慨道:“先生这招太高了,既收下了心意,又帮他们解决了难题。”

轩辕摇摇头:“医庐要长久,不能只靠‘施舍’,得让每个部落都有自己造血的能力。就像这小米,他们种得好,我们用得上;他们种药材,既能自救,也能帮别人。这才是联盟该有的样子。”

他走到传习堂的墙边,那里挂着一幅巨大的“联盟医图”,是用兽皮绘制的,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矿物颜料标注着各部落的位置、常见病症、药圃所在地,甚至还有几条用红色线条标出的“紧急药道”——那是药队在遇到瘟疫或重伤时,能最快运送药材的路线。

“你看这里。”轩辕指着图上西北方的一个红点,“犬戎部落上个月报来,说他们那里有一种‘跳鼠’,咬了人之后会让人发烧抽搐。我们派去的弟子已经找到了解药草,是一种开蓝花的小草,他们已经开始采集晒干了。”他又指向东南方,“那里的沼泽地多,我们教他们种的苦参已经长起来了,今年夏天的疮疡病就比去年少了一半。”

阿木凑近看着,眼中满是自豪:“先生,您还记得第一所部落医疗点建在伏羲部落时的样子吗?就一间草棚,里面堆着几筐草药,弟子们连像样的石针都没有。现在再看,每个医疗点都有诊室、药库,还有专门熬药的陶灶,比当初的医庐还像样。”

轩辕当然记得。那是在联盟击退蚩尤后的第三个春天,他带着阿木和三个弟子,背着沉甸甸的药篓,走了七天七夜才到伏羲部落。首领将部落里最好的一间木房腾出来给他们,可那时缺医少药,连辨认草药都要对着百草图谱反复核对。有一次,一个孩子半夜发烧抽搐,他们连退烧的柴胡都用完了,只能连夜打着火把去山里采,回来时每个人都被荆棘划得满身是伤。

而现在,兽皮图上的红点已经密密麻麻,像撒在联盟土地上的星辰。每个红点旁边,都标注着当地的“拿手好戏”——有的擅长处理外伤,有的能治咳喘,还有的甚至摸索出了用草药给牲畜治病的法子。就在上个月,有熊部落的一个老兽医,还带着自己配的驱虫药来医庐交流,说用了之后,牛羊的存活率提高了不少。

“对了,先生,”阿木像是想起了什么,从怀里掏出一片打磨光滑的骨片,上面刻着几个简单的符号,“这是从极北的肃慎部落传来的,他们说,用您教的‘艾灸’法子,治好了部落首领多年的关节痛,这是他们刻的‘谢’字,托商队带来的。”

轩辕接过骨片,上面的符号歪歪扭扭,却透着真诚。他想起教他们艾灸时的情景——那些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人,第一次见到用艾草点燃后熏烤穴位,都觉得不可思议,说“火是用来取暖的,怎么能往身上凑”。还是部落首领胆子大,试了一次之后,多年的腿痛竟真的减轻了,这才让他们信服。

“把这片骨片挂在传习堂的梁上吧。”轩辕将骨片递给阿木,“让新来的弟子们都看看,医道不分远近,只要能帮到人,再远的地方也值得我们把火种传过去。”

傍晚时分,夕阳将医庐的影子拉得很长。轩辕沿着药圃的小径慢慢走着,看弟子们将采收的草药分类晾晒。药圃里种着的,既有从终南山带来的黄芩、柴胡,也有神农部落的苍耳、苦参,还有伏羲部落培育的改良版甘草——味道更甜,调和药性的效果也更好。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草药,如今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就像联盟的各个部落,虽各有不同,却能和谐共处。

“先生,您看我这针打得怎么样?”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少女,正拿着石针在一个陶制的人体模型上练习。那模型是轩辕让人烧制的,上面用朱砂画出了经络的走向,是初学者练习针灸的好帮手。

少女叫阿苗,是当年轩辕在疫区救醒的那个昏迷孩童之一。那时她才五岁,高烧不退,是轩辕冒险用针灸刺了她的人中穴,才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如今,她已是医庐里最年轻的针灸弟子,手法甚至比一些老学徒还要精准。

轩辕看着她稳稳地将石针刺入模型的“足三里”穴,点头赞道:“角度再偏一点点就更好了,记住,这处穴位能调理脾胃,刺入时要像春雨入土,既要到位,又不能太猛。”

阿苗认真地点头,在竹简上记下轩辕的话。她旁边的几个少年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着问题,有的问如何判断草药的新鲜度,有的问不同体质的人用同一种药剂量怎么调整,还有的拿着自己画的草药图让轩辕指点。

轩辕耐心地一一解答,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终南山的日子。那时,他也曾这样追着岐伯问东问西,岐伯总是笑着说:“别急,医道就像这山涧的水,慢慢流,自然能汇入江海。”如今,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医道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一代代人接力前行的脚步,是每一个病例的积累,每一次错误的修正,每一次将草药递给患者时的郑重。

夜幕降临,医庐里亮起了火把,驱散了深秋的寒意。诊室里,还有弟子在为最后一个病患诊脉;药坊里,传来杵臼捣药的“咚咚”声;传习堂里,几个好学的弟子还在借着月光抄写百草图谱。这声音,这光影,从第一座医庐建立起,就从未停歇过。

轩辕站在药圃中央的那棵老槐树下,这棵树是医庐奠基时他亲手种下的,如今已枝繁叶茂,能遮蔽大半个庭院。他抬头望着满天星辰,仿佛看到了岐伯的身影。他想告诉师父,当年在终南山夜观天象时,您说的“医道如星辰,虽微弱,却能照亮前路”,他做到了。

从最初的百草图谱,到如今遍布联盟的医疗点;从几个跟着他学医的弟子,到上百名能独当一面的医者;从简单的草药外敷,到针灸、炮制、配伍的系统医术……这条医道,他们走得很慢,却很坚定。

“先生,该歇息了。”阿木提着一盏油灯走过来,灯光映在他脸上,带着关切,“明天还要去西边的夸父部落,他们的药圃该翻土了。”

轩辕点点头,接过阿木递来的灯盏。灯光虽弱,却能照亮脚下的路。他知道,医道的路没有尽头,明天太阳升起时,又会有新的弟子来学医,新的药材要播种,新的病例等着他们去攻克。但只要这薪火相传的信念还在,这遍布联盟的医庐就会像一座座丰碑,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直到永远。

那么,随着医庐的不断发展,联盟中是否会出现新的医学流派?这些年轻的医者们,又将在实践中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敕封一品公侯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考古学家在秦朝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宋韵流年李狗蛋异界升官记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带着DeepSeek闯大明资治通鉴白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