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上班的第一天,特意起得早,给林慧和乐乐做了早饭,还把枫溪笔记放进包里 —— 他想,遇到不懂的,就看看爷爷写的话。出门时,乐乐把一个枫叶飞机塞给他:“爸,给爷爷奶奶的,别忘了。”
社区服务中心的办公室不大,四张桌子,小周已经到了,正在对着电脑做 ppt。“陈哥,你来啦!张总说,咱们先去社区调研,看看老人想要什么。” 小周递给他一杯咖啡,“我买的,无糖的。” 陈建国接过咖啡,心里暖暖的,却想起枫溪的老人不爱喝咖啡,爱喝红糖茶,笑着说:“下次咱们调研,带点红糖茶,跟老人聊的时候,给他们倒一杯。”
两人提着调研包,往社区走去。小周拿出打印好的问卷:“陈哥,咱们按这个问,让老人填,快又准。” 陈建国却摇了摇头,指着前面的小花园:“小周,你看,那里有几个老人在晒太阳,咱们先去跟他们聊聊天,问卷不急。”
小花园里,三个老人坐在长椅上:张奶奶,七十多岁,手里织着毛衣;李爷爷,八十岁,拄着拐杖,手里拿着象棋;王爷爷,七十八岁,戴着老花镜,翻着报纸。陈建国走过去,先鞠了个躬:“爷爷奶奶好,我是社区养老中心的,叫陈建国,想跟你们聊聊天。”
他没提 “调研”,而是坐在张奶奶旁边,看着她织的毛衣:“张奶奶,您这毛衣织得真好,花纹真好看。” 张奶奶笑了,把毛衣递给他看:“这是给我重孙子织的,他明年出生,就是不知道合不合身。” 陈建国摸了摸毛衣的针脚:“肯定合身,您织得这么细,重孙子穿上,肯定暖和。”
李爷爷忍不住说:“小伙子,你们养老中心,能不能找个人跟我下棋啊?我儿子女儿都忙,没人陪我下。” 陈建国立刻点头:“李爷爷,您放心,我们下次组织个‘象棋赛’,让社区的老人都来参加,您当裁判好不好?” 李爷爷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小周站在旁边,看着陈建国跟老人聊得热火朝天,手里的问卷都忘了递。她以为调研是 “按流程走”,没想到是 “拉家常”—— 陈建国没问 “您需要什么服务”,却从张奶奶的毛衣里听出 “想有人夸她的手艺”,从李爷爷的象棋里听出 “想有人陪”,从王爷爷的报纸里听出 “想有人跟他说新闻”。
中午,两人在社区的小饭馆吃饭,小周忍不住问:“陈哥,您怎么知道老人想要什么?” 陈建国给她夹了块红烧肉:“小周,我以前跟你一样,觉得调研要做问卷、看数据,后来在枫溪,赵二柱跟我说‘要想知道人要什么,就得跟他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你看张奶奶,她不说‘我想展示毛衣’,但她织了那么多,肯定想有人看;李爷爷不说‘我孤独’,但他天天拿着象棋,就是想有人陪。”
小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出手机,把早上的聊天记录整理下来:“陈哥,我把这些记下来,咱们做策划的时候用。” 陈建国笑着说:“好啊,以后咱们调研,就用‘聊天法’,多听老人说,少让他们填问卷。”
下午,他们又去了几户独居老人家里。王奶奶家很小,墙上挂着她儿子的照片,陈建国陪她聊儿子小时候的事,王奶奶哭了,说 “好久没人跟我说这些了”;刘爷爷腿脚不好,陈建国帮他擦了窗户,刘爷爷非要给他们拿水果,说 “你们比我儿子还贴心”。小周把这些都拍了下来,发在公司群里,配文:“陈主管的调研,像走亲戚。” 张总在群里回复:“这就是我要的‘接地气’!”
下班的时候,陈建国路过文具店,给乐乐买了新画笔,还买了彩纸,准备晚上一起折枫叶飞机。走出文具店,他看到林慧站在路边等他,手里提着保温桶:“我猜你没吃晚饭,给你带了红糖粥和红烧肉。”
两人坐在路边的长椅上,陈建国喝着粥,跟林慧讲调研的事,林慧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做好,你跟老人聊天的样子,跟在枫溪的时候一样。” 他握着林慧的手,看着远处的夕阳,把枫叶染成红色,忽然觉得,这份工作没有 “业绩压力”,却有 “心的踏实”—— 就像在枫溪挖井,每挖一锹,都离水更近一点;现在每跟老人聊一次,都离 “做好养老” 更近一点。
晚上,乐乐看到陈建国买的画笔,开心得跳了起来,非要画 “社区老人手工展” 的海报,画里的老人都拿着枫叶飞机,笑得眉眼弯。陈建国坐在旁边,翻看枫溪笔记,看到爷爷写的 “帮人要帮到心里去”,忍不住摸了摸怀表 —— 表盘微微发烫,好像在说 “做得好”。